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0:07: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

报告

[摘要]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上海市10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生命意识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命质量有待提高。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意识 生命教育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

[1]主张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的确,教育以育人为根本,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完整的人,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质和最高的价值与目标。大学生是否有明确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所谓生命意识,就是让个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关系。生命意识是生命认识、生命情感和生命行为的统一。当人们具有生命意识时,他们才会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因此,培养、发展、提升生命意识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上海政法学院宣传部连淑芳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魏传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基于定量研究基础上的解释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来实现客观描述与宏观预测;同时,考虑到研究事实的丰富灵活性,辅之自由访谈,以实现对于社会事实的深入细致理解。

2.样本的抽取与资料的收集处理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05年10月进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回收及访谈在上海市10所高校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先选取10所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学,然后再在这10所高校内随机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

本次调查在10所大学等量发放问卷11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8份,有效回收率为91.6%。全部问卷资料经过核实编码后,输入Sp13.0统计软件包进行逻辑纠错处理,并加以统计分析。

3.样本的基本情况

调查样本中,男女性别比例适当,涵盖大

一、大

二、大

三、大四和研究生各年级段学生,文科和理工科学生比例比较合理。其中男生占54.4%,女生占45.6%;文科学生占38.5%,理工科学生占61.5%;大一学生占15.0%,大二学生占15.2%,大三学生占31.9%,大四学生占24.1%,研究生占13.8%。

二、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描述

1.对生命现象的理解

人总是要认识到某种对象,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时才有意识,生命意识的核心是生命认识。人对某一生命对象的意识,总是将其纳入到客观事物中去感知、观察,从而认识到这一生命对象的意义。但凡生命都是有始有终,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知就是对生与死的认知。

对于死亡现象,调查显示,有69.30%的大学生认为“人死了,生命就结束了,不会再活过来”,有25.1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在这个世界消失,去了另一个世界”,甚至还有5.60%的大学生认为“人能死而复生”。大学生由于阅历的增加、各种宗教思想的影响,对此问题的思索更为复杂,更易产生困惑。大学生不再像中小学生那样对死亡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于机械记忆水平。而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我们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薄弱与缺失。

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未成年人成熟、自我意识强。然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甚至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会做出极端行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归路。调查显示,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6.80%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偶尔有”的占25.40%,“没有”的仅为67.80%,不到七成;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7.40%的大学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偶尔有”的占27.20%,“没有”的为71.10%。

性别差异和自杀念头产生频率交互统计及检验表明,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有7.7%的男生“经常有”自杀念头,女生为5.9%,略低于男生。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和产生自杀念头频率并没有显著相关。

性别差异和杀死别人念头产生频率交互统计及检验表明,当遭到别人严重冒犯时,10%的男生“经常有”杀死别人的念头,“偶尔有”的占25.9%,“没有”的为64.1%。在女生中,“经常有”杀死别人念头的占4.6%,“偶尔有”的占16.3%,“没有”的为79.1%。由此可以看出,性别差异和杀死别人念头产生频率有显著相关。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居首位的是“生活压力大”(27.2%),接下来依次为“看不到前途”(26.6%)、“学业压力大”(20.6%)、“失恋”(15.4%)、“其他”(10.2%)。大学生是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独立与不独立之间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承受着更加尖锐的挑战:他们必须努力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必须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必须塑造能够融入和谐社会的健全人格。诸如此类的高期望值,必然给他们带来心理的紧张和压力。

2.对生命价值的感知

生命价值,简言之,就是活得有意义。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曾经对48所学院的7948名学生作过一次调查,当问及他们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时,78%的学生回答他们的

[2]首要目标是寻找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本研究对“生命价值”的操作定义首先是肯定自身存

在的价值,其次是肯定自己从事的活动的价值,再次是肯定自己之于他人的价值。调查问卷涉及生命价值的项目有:是否自信、对学习生活的评价、朋友关系、生活的主体性等。

(1)“你喜欢自己吗?”

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喜欢自己,23.1%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交叉分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男女生存在性别差异,其中喜欢自己的女生占68.8%,男生占65.6%,相比较而言,女生更为“自恋”,高出男生近3个百分点。

(2)“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时,你会如何?”

是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调查结果显示,64.60%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其中男生占65.90%,女生占63.30%;27.80%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其中男生占28.40%,女生占27.20%,性别差异不显著。年级比较来看,76.90%的大学

一、二年级学生态度较为积极,大学三年级以上对待挫折的态度较为积极的学生为52.30%,年级差异明显,低年级态度更为积极,高年级则趋向消极对待挫折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3)“你有几个好朋友?”

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较多,拥有超过10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其次是有3~6位好朋友的,占34.40%。

交叉分析表明,具有较多好朋友的大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为1.80%,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却高达26.10%。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

(4)“你自己能做主吗?”

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身心已基本发育成熟,有60.10%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28.60%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2.80%的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

3.对生活质量的体验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又称生存质量、生命质量,它是在WHO提倡的健康新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的,是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体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是指大学生现时生活经历的客观状态及其主观感受。为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本次调查作为衡量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指标有基本心境、对生活的满意度、日常生活的充实程度等。

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生活质量。美国心理学家威斯曼用“个人感受”量表测量得出:快乐被感受为生活是充实的体验。快乐能激励人前进,积极向上;快乐能使人精神振奋,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快乐能激励人努力完成任务;快乐能使人承受生活的压力和负担,提高经受挫折、克服痛苦的能力和耐力。快乐的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等待光明。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34.7%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很快乐”,58.10%的大学生“有时快乐有时不”,7.20%的大学生则“经常不快乐”。

关于“今天有没有让你开心的事”,36.50%的大学生能在平常的一天中感受到快乐的情绪。那些“有开心的事”的大学生,他们的开心大多来自日常的生活,比如“吃了一顿热乎乎的早饭”、“和朋友一起玩”、“看了炫目的绘画,令人倾心”、“和男/女朋友散步”、“购物”等。但29.20%的学生直言当天“没有快乐的事”,还有34.30%的学生不置可否。一个人快乐与否,取决于他的心态是否积极。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睛和

感受快乐的心。快乐和生活的满意度是直接联系的,是否拥有快乐积极的心态会对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根据被访者所填内容进行归类,发现大学生的烦恼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其中最大的烦恼是“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满意”,占45.10%。首先是对自己的外貌不满意,比如个子矮、太胖、鼻子塌等;其次是粗心马虎;再次是身体或个性方面的某些欠缺,如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太笨、结巴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不满意都是大学生的主观感受,与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并无绝对关联。

第二大烦恼与学习有关,占21.50%。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恒不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作出进一步努力。他们或是拼搏于考研,或是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三大烦恼来自人际交往,占15.60%,主要包括和同学闹矛盾、被人冤枉或嘲笑、受委屈、被人欺负、没人玩、没有朋友、怕孤独等。

第四大烦恼是家庭,占9.00%,主要包括父母处处干涉自己、和父母交流困难、父母不了解自己、父母关系不好等。

三、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大学生对生命现象已形成基本认识,但对于死亡现象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偏差。

2.大学生大部分对自己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具有比较明晰的学习动机,对生命价值有所体验与感知,但层次较浅,视野较窄,缺乏自觉和主动意识。

3.大学生基本具备了承受生活压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和耐力,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但生活质量有待提高。

(二)对策

现代教育应该很好地承担起生命教育这一重任,重视情意的培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可贵可爱,从而由珍惜生命转向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1.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意蕴,升华生命价值

“‘生命’本身就意味着人的感觉、享受、激情以及甜酸苦辣、悲喜爱恨、束缚舒展、自在自由。生命的受动中有能动、衰败中有新生、释放中有实现,一切都在矛盾中、在张力

[3]中展开。这就是生命之‘生’,同时也是生命之‘命’。”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的

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

著名哲学家蒂里希指出:“作为精神而完成的生命,既包容着真理,又包容着激情;既包容着屈服,又包容着里比多;既包容着正义,又包容着强力意志。假如这些两方之中的

[4]一方被其相关者所吸收,那么剩下的要么是抽象的法则,要么便是混沌的运动了。”实际

上,人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追求更加广阔的生命理想和人生境界,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为人类的全部思想和行为提供最高的支撑点,即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生命是生活世界的生命。以学校为空间范围的教育世界,也与生活世界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高等教育就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世界、热爱生活世界,成为生活世界中的人。帮助受教育者由自然生物生命转化为社会意义生命,由低层次的意义生命转化为高层次的意义生命,逐步促使个体社会化、形成健康的生命个性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2.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发课堂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台湾辅仁大学早已将“人生哲学”课程列为共同必修课程,并成立专业伦理委员会在各系推动专业伦理课程,将人生哲学、大学入门与专业伦理三门课作为“全人教育”的基础课程,希望学生们经过这样的学习后,能更加珍惜生命。我们应借鉴这些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大学教育计划之中。在我国大陆的德育课堂中,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没有把生命教育专列一章内容,详细地加以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很少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应该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章节,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应以大学生个体生命价值为出发点,以培养健全的生命意识为核心,以养成良好的珍惜生命的行为为目标。让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这种价值,进而珍爱他人的生命,以爱待人,追求智慧与道德,积极地献身于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回报世界,奉献他人,达到超越生命的最高境界。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培养生命情感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生命所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所以,高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科学生命观,为学生的不良情绪提供健康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以免破坏性的爆发;给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创造成功的机会,避免长期遭受挫折和内心冲突;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负面状态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譬如引导大学生学会苦中寻乐,善于把人生痛苦置于更强烈的痛苦背景中来对待,帮助其在痛苦中努力寻求独特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使其重新发现和体会生命的美好,坚强地生活下去。

4.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建立积极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三同”(同吃、同住、同学),朝夕相处,是最了解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群体。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这一优势,建立积极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辅导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经济和就业等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矛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将自杀等念头消灭于萌芽状态。通过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为一体的心理健康预警干预机制,时刻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以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5.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职能的整合,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命价值教育环境

生命是整体的、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不能只限于学校内,整个社会环境才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也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教材。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处处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因素。为了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命价值教育情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该整合教育职能。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有良好的学校教育、融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只有多方面支持、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给生命以理性的终极关怀,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高校肩负着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高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努力探寻生命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促进高校生命教育的蓬勃发展。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恋爱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