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谈自己对中国写意油画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0-03-03 07:25: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自己对中国写意油画的认识

摘要:在油画发展的道路中,寻求东方与西方的融合,创造具有时代精神,和地方色彩的中国油画,是艺术发展的大的趋势,我们需要清楚的认识到,发展中国的写意油画,一方面要深入研究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还要学习西方现代艺术,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关键词:意境

色彩 笔墨 形式 笔触

油画作为一种外来艺术形式,油画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油画最初引进中国的时候,就面临着如何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解决方式。20世纪20年代留学归来的一些油画家林风眠、徐悲鸿、都以各自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60年代初以罗工柳为代表的一些留苏艺术家直接提出了“油画民族化”的见解。到90年代,艺术家们对油画表现东方精神的认识走向客观、平实。有关中西方艺术结合的讨论也更具有现实意义了,其中就有一种对油画的“意象”和“写意”的认识。写意油画就是其中引人关注的一支。写意油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独特的创作手法和独特的情怀理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油画家。

一.什么是写意,何为写意油画?

《辞海》对写意一词的解释是:“通过简练的笔墨,写出物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向。”它主要有以下三大特征:一是似与不似:这句话是齐白石先生对花鸟画的总结,和倪云林先生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这是一个意思。二是以意写:强调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三是以少胜多:写意画的笔墨要高度的简练概括,发挥其“意到笔不到”的作用,齐白石画虾不画水但是感觉到虾在水中游;八大山人画荷只是聊聊几笔就使人有身历游池的感觉。当然写意并不是简单的平涂,而需要画家长期的艺术修养的积淀和在技法上的磨练。其共同的目的是重视发挥和表现自己的意向,通过抒情写意来传达自己的画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伍蠡甫先生在《中国画论研究》一书中曾经说过:“意境的根源是自然,现实,意境的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离不开物对心的刺激和心对物的感受,因此情景交融,而有意境。”所以艺术所强调的意境,既不是对自然物像简单的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三方面取得的和谐统一的体现。写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写意的思维方式在中国文化当中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它是通过简练而且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和描绘对象的意态和神韵,从而表达自己的一种情趣和品格。写意的表现方法,画面比较简略,概括,是超脱对象表面形状之后的主观写意,中国写意不是对照现实的模仿和再现,而是通过毛笔的书写性表达画家的思想情趣与精神品格,是从毛笔的书写性演变而来的一种绘画语言。因此,书法成为了中国写意精神的基础,和重要特征,写意中的“写”字,把作者的心灵和对象之间沟通了起来。

二.中国写意油画的现状

中国写意油画经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在当代探索中,出现了多样性的探索和不同角度切入的研究。

有些画家秉承\"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传统,表达对自然的感受。罗工柳、董希文、吴冠中等前辈名家都为这一课题做出过不懈的努力。王克举、王琨等画家也擅长对大自然作画写生,王克举的写生风景把西方表现主义的结构意识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相结合,以一种动态的视野,形成更具本质特征的意象,色彩强烈、激情饱满。王琨以书入画,质朴醇厚。他们作品的共同点是在油画表现中带有中国绘画思维的烙印,以单纯凝练“写”的方式把感受的意象转化为对事物本质的塑造,当然还有一些画家更注重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意象,传达文化的深层理念。在中国当代艺术得到迅猛发展的近几年,艺术界非常繁荣。写意油画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论修养深浅与手上功夫高低,无数的人都奔向写意油画这座“圣殿”,近几年选择吸收和借鉴乃至模仿中国传统写意油画的人很多,借鉴和吸收的角度各不相同,有一部分人简单模仿搬用文人意味和水墨趣味,在表面效果上反复纠缠,有些作品的面貌已失去油画语言特色与优势。表现出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倾向。写意艺术的深层指向是文化人格的直接外化,古老的文化传统非常讲究人品和画品的修炼,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意从来就不是像表面看上去的那么轻松轻巧,精神和思想的含量才是它冰山下的最大部分。 三.写意油画作品赏析

庞均老先生的油画将中国传统绘画中所表现的笔墨线条,与油画丰富的艺术语言作了完美的结合,成为他画下鲜明利落的分割表现。他对色、线、行的提升和对印象派色彩的的运用在他画下鲜明的呈现出来,成为独树一帜的(庞均风格)不拘泥於传统油画的束缚,融入了中国写意画的潇洒脱俗,凝聚东方浓郁的人文精神,以自由画写意的笔韵构架出具有中国哲学内涵的艺术品味,处处充满类似书法般的抑扬顿挫与流动节奏。庞均老先生以特殊的书法体签名与自创的印章式落款,使其自然而然的与画面产生共鸣。立即体现出其主观的色彩及精神性。画面跳脱三度思维走向二度空间,似与不似,意到笔不到的画风更显得自由豪放,气韵生动 。总之庞均独创的油画风格,具有东方色彩。他在西方近代艺术大师的创作中,看到他们追求的写意性和表现性。正是中国水墨文人画的的特长。他的画打破过去以学院素描为第一的概念,以及画作必须以实物详尽的古典主义,以油画创作出东方人的浪漫韵味。独创带有东方写意趣味的油画风格。在油彩的运用上,庞均一方面综合了西方印象派和野兽派的特点,展現西洋画的热情及表现力;另一方面则结合了中国人文艺术哲学,蕴含东方文人画注重气韵的诗情画意,最终以融会东西之所长的精神及技法,展現出如梦似幻的意境及画品。庞均的作品以色彩和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绪。他的画本中国画的点线面运用非常好,他的运笔追求中国写意画的运笔,一笔所下,力求不改,定行,定色。例如:2005年的《牵牛花与瓜架》(见图1),2006年的《线条》(见图2《白屋小巷》(见图3),2007年的《红色火鹤》(见图4)《玛格丽特》(见图5)《墙里佳人笑》(见图6)从他的画中不难看出,他对艺术的虔诚及磨练,以自由豪放、气韵生动的画趣笔法,抒发西式的热情与爆发力,色彩运用更有他独到的见解及丰富经验,绘画技巧从繁至简,画面跳脱平面思维走向二度空间,似与不似中、意到笔不到的画风,每每令观者感到趣味与自然轻松。

通过解读庞均的作品。他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既保持了油画的语言特色,又把中国画的写意性融合到里面。他油画的写意性不仅仅表现在技法和样式上,他更注重眼睛的观察 ,重视心灵的体悟。他写的不仅仅是客观对象,而且更在于写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幅幅静物,一幅幅人体,一幅幅风景都渗透的是作者的情和思,他笔下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和精神,但是却丝毫不概念。他把水墨画自由抒情的笔法引进油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心态很真诚,他以虚静的态度来作画,所以他的画很自由,轻松,外在形式自由洒脱但内在却很有深度。

中国油画家戴士和先生说:“油画也有‘写’出来的,也有‘写’出味道来的。与‘描’相比,‘写’的不止是外形,而是对象的意味;与‘描’相比,‘写’的行笔过程更是对象在画面上形神相生的过程;与‘描’相比,‘写’的每一笔包含更大的精神活动。‘写’的好处并不在于引进书法的程式,而在开辟了新的生机。它让画家的每一笔都变成有趣的甚至可以是惊险的了。”(戴士和《02 03 04笔记三年集》)这正符合齐白石先生所说的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之意。他笔下的《齐白石》(见图7)大块的白色笔触凌厉而潇洒的塑造出了老人头部的基本形象,之后用轻动凌厉的线条准确勾勒出老人颧骨,上下颚及眼镜等边缘,依托灵动有力的笔触衬托出齐白石先生当年的音容笑貌。而白石老人的眼睛则用狂草般的笔法轻松带过,只是寥寥两笔,却让人亲身的感受到白石先生深邃空灵的眼神;而先生颌下地的胡须则凭感觉随笔意做了虚化的处理,这一做法使的画面中老人的表情出现了和蔼可亲。童真无邪的效果。整幅画面气韵生动,一气呵成,大刀阔斧的用笔很概括的表现出齐白石老先生的音容笑貌,看起来极其像但却有很大的造型差异,恰到好处的把握了写意画的似与不似的特征。

青年油画家刘小东的近几年的作品在严谨的笔触中正逐渐结合轻柔写意的笔触来表现画面。例如2002年创作的《眼镜》(见图8)一画男孩面部虽然可以看清五官但额上的那条笔触和面部的笔迹都可以说明他打破理性的束缚,放弃的好多细节的刻画,凭借主观意向,在画面上寻找形式趣味,这正是“心由笔生”的外在表现,是刘小东以意“写”画的印记。他后来的《三峡移民》(见图9)、《温床》(见图

10、图11)、《十八罗汉》(见图12)、《吃完了再说》(见图13)他没有追求人物细节的刻画而用飘逸潇洒的大笔触,将巨幅画中的人物表现出来,而且有的背景都留空白。

对我自己来说,一副作品结果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艺术的行为过程,因为绘画过程是心灵表达最活跃的阶段。绘画过程是自然的,随性的,无意的,瞬息的,忘我的,不需要矫揉造作,刻意设计,修修补补,改来改去的去经营。艺术一旦追求唯物主义就失去灵魂。我认为作画没有固定的方法,艺术行为不像数理化那样套公式,每个人有自己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天性,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各不相同。面对所要表现的物象时要从自己最感性趣的地方入手,直接用油画笔作画。用铅笔或木炭条来描型定位是非常糟糕的方法,因为这样一来自己对所要表现的物象的第一感觉就会消减。凡是以客观物象为依据的视觉艺术必须抓住瞬间美。作画时应少用油,或不用油,正如水墨大师李可染名言看齐白石,黄宾虹作画十年总结出六个字即“少用水,行笔慢”。印象派的基本作画方法是用油少,行笔慢,一笔一笔拢颜色,一层一层叠来叠去。写意油画要用油少,行笔快,颜色厚。用笔快速“拖拉”而下。快速逆笔而上推,快速左右横扫,快速拍打,重压,滚卷颤柔等等。这样方可用笔自如使颜色结合与画布。调色应在画布上,不要在调色板上。调色板只是存放颜料的地方。作画时不要刻意的去描应是笔触之间的挤压和叠加产生的形。我的作品《李宏历的肖像》(见图15)我觉的他的鼻子很有特点,我就从鼻子着笔。《袁静同学》(见图14)则重在表现她在白色环境下的状态,手和腿只是大笔概括。《晨曦中的农家》(见图16)重在表现农家幽静。诚然,油画写意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好走的路子,艺术创作不能刻意,凡是刻意的作品一定是矫揉造作不能动人。油画技巧要达到自如的境界,首先必须不停画笔,即使是“天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是无法进步不成气候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对“写意”、“精神”的“悟”。

写意油画的境界全在一念之间,秒差之落笔“定形”、“定色”。一但出手落笔不改,瞬息万变定成败,画中必有瑕疵,但这“瑕疵”正是一般人不知的妙处和天趣。写意的境界不是凭空而产生的,他需要坚实的绘画基础和功力。梵高一生中仅有十年的艺术生活,但却留下了一千多幅油画,幅幅无懈可击,无与伦比。十年春秋三千六百天而已。平均三日半一幅杰作。油画要达到此速度技巧必须百分百的把握,下笔不改,如同水墨。从庞均,戴士和,刘小东的作品中就能清楚的看到。油画用笔和中国的毛笔的用法有同工之妙笔,许多人看油画喜欢软绵绵不见笔触的感觉,这是俗目之见。梵高的个性全在笔触,中国书画家认为,用笔的弊端:“一曰‘描’,二曰‘抹’。”恰恰这是油画自古常用的技法。油画与水墨比较真是望尘莫及,笔触的快慢流动是生命的痕迹。所以艺术性的高低,全在用笔的功力。黄宾虹说:“如挽强之功,如举九鼎,力有一分不足,即是勉强,不能自然。”经现代油画学会了用线条加强张力。古老的方法是先画重色,暗色“压”出线条,现代许多画家反其道用线条,即直接在没有干的颜色上勾勒线条。就技巧而言,此法更需功力,犹如在一张湿透的宣纸上勾线粗细自然。由“必然之王国”升华为“自由之王国”。这一过程除了熟练地技巧外,还要很深的修养。诚然无基础,表象貌似“写意”、“帅气”的艺术品很多,但都是华意空洞不耐看。中国油画必须在自己坚实的功力之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运用西方的工具走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戴士和.写意油画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2.第1版 . [2]贺西林 赵力.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第1版. [3]尚辉.意象油画百年 .美术.2005.6 .[4]欧阳英 潘耀昌.外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5 [5]庞均.油画论.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11第1版

[6]李旭.中国现代油画史.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第1版.

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花鸟画教案

如何认识中国画写意花鸟

思想汇报:认识真的中国,认识真的自己

油画材料技法(自己总结)

中国具象油画发展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

浅谈自己对中国写意油画的认识
《浅谈自己对中国写意油画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