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安全学原理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2020-03-03 16:41: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4级安全复习提纲

题型分别为:单项、多项、名词解释、判断、简答、论述、案例分析。

一、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内容:

1、事故的分类和本质

(1)事故分为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

按事故性质分:

1)责任事故:人为原因为主造成的事故。

2)非责任事故:自然不可抗力原因为主造成的事故。

(2)事故的本质: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随机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

预测性和复杂性;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金字塔)

最底层:生理需要,本能层次的需要,包括食欲、睡眠、欲望等

安全需求:避免对生命构成威胁的需要

社交需要,社会需要,与他人交流相关的需要变得更重要 尊重需要,想被他人承认的需要

最上层:自我实现,对理想实现等的需要,称为成长需要

3、事故的等级划分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

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

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

5.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6.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7.轨迹交叉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8.事故致因理论 (1)瑟利模型

瑟利模型将事故发生的过程划分为危险构成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

瑟利模型在每个阶段中都从人的感觉、认识、和行为响应三个方面阐述。

(2)安德森模型

9.变化-失误理论

10.P理论

11.两类危险源理论

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

12.安全色

《安全色GB 2893-2008 》规定:

(1)红色:各种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标志;机械的停止按钮、刹车及停车装置的操纵手柄;机械设备转动部件的裸露部位;仪表刻度盘上极限位置的刻度;各种危险信号旗等。

(2)黄色:各种警告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旗等。 (3)蓝色:各种指令标志;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指示标志等。

(4)绿色:各种提示标志;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急救站、疏散通道、避险处、应急避难场所等。

13.瓦斯爆炸浓度

瓦斯爆炸条件:

(1)一定浓度(5-16%)的瓦斯;

(2)足够能量的点火源:温度不低于650度;能量大于0.28mJ;持续时间大于爆炸感

应期。

(3)氧气浓度大于12%。

14.工伤事故的分类

(1)物体打击: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设备、坍塌、爆炸等引发的物体打击。(崩块、飞来物、滚石等)

(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跑车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碰、割、戮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设备操作过程中所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和吊重)物体打击等伤害 。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等

(5)触电:如人体接触裸露的临时线或接触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触摸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以及触电后坠落和雷击等事故,包括雷击伤害。

(6)淹溺:适用于船舶、排筏等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物理灼伤,不包括电烧伤和火灾 (8)火灾:不适用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 。如居民火灾蔓延至企业。

(9)高处坠落:从架子上、屋顶坠落和平地上坠入地坑、洞、沟等,不包括触电坠落。 (10)坍塌:挖沟时的土石倒塌,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在矿山工作面、通道上部、侧壁由于支护不当,侧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伤害事故。

(12)透水:如地下含水带或被淹坑道涌水造成的事故。但不包括地面水害事故。 (13)放炮:各种爆破作业、采石矿煤、修路、开山、拆建筑物等进行放炮作业

(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发生爆炸。 (15)瓦斯爆炸:化学性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固定或承压锅炉发生物理性爆炸事故。不适用铁路机车、船舶上 (17)容器爆炸:容器内盛装的蒸汽、液化气等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导致的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除了上面的爆炸,包括化学爆炸,炉膛、钢水爆炸等。

(19)中毒和窒息:中毒是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在8小时内出现的各种生理现象的总称,也称急性中毒;窒息是指在一些不能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出现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如煤气、汽油、沥青、一氧化碳中毒等,不包括慢性中毒的职业导致死亡。

(20)其他伤害: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15.安全三要素和四因素:

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

四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安全系统

16.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 》规定的安全标志有禁止类标志40个,警告类39个、指令类标志16个、提示标志8个,还有用文字作为补充标志与上述标志结合使用的方法规定。(事故致因理论ppt,P190)

17.工伤认定的情况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者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者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1)项、第(2)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有前款第(3)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职工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故意犯罪的;(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18.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3)责任人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 (4)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19.预防事故三大对策

安全法制对策、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

20.安全与危险的关系

(1)安全与危险是相互依存的。安全如果没有危险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反之危险如果没有安全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例如:生产过程中有物体打击的危险,因此要求生产者必须戴好安全帽。

(2)安全与危险是互相对立的。安全与危险是两种刚好相反的倾向趋势或力量,例如: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是因为有坠落的危险与之对立。

(3)安全与危险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安全,不存在危险因素时,安全因素的力量就会不断增长从而处于支配地位,这时的生产就呈现出安全状态;反之,就会呈现出危险状态。

21.行为的分类

(1)按行为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A.个人行为,包括:个人的生长、发育、学习、意见等行为;

B.团体行为,包括:团结、友好、谅解、默契、暗约、分歧、对抗、破坏等行为。 (2)按人类活动领域可分为: A.管理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决策、预测等行为。 B.政治行为:包括选举、公务、行政、民族团结、国际关系等行为。

C.社会行为:包括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等行为。 D.文化行为:包括文化艺术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学术研究等行为。

22.群体的概念和分类

(1)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 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2)群体的分类

根据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3、动机与行动

24、三同时

1)“三同时”的定义。建设项目“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确保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三同时”的内容

①可行性研究阶段。②初步设计阶段。③施工阶段。④试生产阶段。⑤劳动安全卫生竣工验收阶段。

25、噪声安全卫生标准

85分贝——8小时 88分贝——4小时 91分贝——2小时 94分贝——1小时 97分贝——0.5小时

26、安全行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领导安全行为

27、构成工伤事故的三要素:伤害部位、伤害种类、

28、根据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导致事故

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是遗传及社会关系

伤害程度 。

29、《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日期:2002年11月1日

30、从安全的属性来看,可以划分为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

31、根据工伤事故分类标准,重伤

指工作日损失在105工作日以上,6000个工作日以下的伤害。

32、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3、事故按原因分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

按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突变型、发展型、持续型、环境演变型

34、事故严重度的概念

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

35、安全观的核心:生命价值

36、安全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37、安全的主要内涵:以“以人为本”为主要内涵。

二、名词解释:

1、安全

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这一定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另一个方面是物的客观保障条件,且这一保障条件并不仅仅限于生产过程之中。

2、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1)

3、事故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一是事故的背景。二是事故是随机事件。三是讲事故的后果。

4、安全评价

对系统危险性的定量定性分析,确定其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程度的评价。

5、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1)规定时间:是可靠性指标的核心。

(2)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条件、维护条件、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

(3)规定功能:人机系统在规定时间、规定条件下各项指标都能达到,则系统完成了规定功能,否则成为故障或者失效。

(4)能力:指标有可靠度,平均寿命等。例如平均无故障时间越长,可靠性就越高。

7、事故法则

事故统计规律,又称1:29:300法则,事故金字塔。即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重伤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煤矿统计规律 ,对于采煤工作面: 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 对于全部煤矿事故: 死亡:重伤:轻伤=1:10:300

8、轨迹交叉论

轨迹交叉论是一种从事故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出发研究事故致因的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

伤害事故是许多相互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可分为人和物(包括环境)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使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会发生。

9、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

10、企业安全文化

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循,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行为方式、科技手段、管理方法、经营理念和作风、企业精神和风貌、伦理标准和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1、固有危险度

系统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的灾害的严重程度。

12、安全指标:

事故损失的可承受水平。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13、故障:

故障是指由于性能低下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物的不安全状态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故障状态。

14、安全文化

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5.高处作业

作业场所高出地面2m以上就称为高处作业,高空作业是指10m以上的高度。

三、简答、论述:

1、事故因果类型有哪些?

(1)连锁型:各因素彼此互为因果,互为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各种原因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3)复合型:连锁、集中、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2、如何进行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与预防?

1)自我行为控制:价值观干预措施、价值因素感知干预措施、目标激励干预措施等。 2)工作流程控制:前后工作流程行为控制设计措施、并行工作流程行为控制设计措施、

交叉作业流程设计措施等

3)监督控制:监督检查的执行者、监督检查方式方法、监督检查时间和空间要求、监督

检查结果的处理方法、监督检查效果的评价和改进等。

3、根据多米诺骨牌理论,应当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五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因素;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

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所造成的。

(从改变的人所处的环境,适当的教育进而改化人的缺点,形成优良的品质,从而控制了事故的基本原因,性格基础打好了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应该遵循技术原则和组织管理原则,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4、事故预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预防第一,防患未然:做好基础性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消灭潜

在的事故危险,以避免造成事故。

(2)根除事故原因:从根本上消除造成事故的各种原因

(3)全面治理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法制、技术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总体上提

高预防事故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5、安全的社会效应体现在何处?

1)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2) 安全的社会效应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还体现在对各级行政部门以及对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高层决策者的影响。

6、安全与事故的关系。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

(1)对立性: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才需要安全,有了安全的保证才可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2)统一性:在实践中,人们或社会客观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可或接受某一安全性(水

平),当实际状况达到这一水平,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低于这一水平,则认为 是危险的。

7、如何理解事故的可预防性? 工业生产系统是人造系统,人和事故在客观上和理论上都是可以预防的,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事故也有其发生、发展以及消除的过程,因而是可以预防的。因此,人们应该可以通过各种合理的对策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隐患,把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到最小限度。

8、事故的概念、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为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基本特征:因果性,随机性与偶然性,潜在性与必然性

影响事故是否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五项:人、物、环境、管理和事故处理。

9、事故、危险和伤害的可能组合。

10、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层次结构。

三层次理论,安全文化也可分为上中下3个层次,即表层、中层和深层。

四层次

11、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法则,阐述如何防止事故?

1、技术原则:(1)消除潜在危险原则;(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3)闭锁原则;(4)能量屏蔽原则;(5)距离保护原则;(6)个体保护原则;(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2、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2)计划性原则;(3)效果性原则;(4)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5)责任制原则。

综上所述,事故的预防要从技术、组织、管理和教育多方面采取措施,从总体上提高预防事故的能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事故,保证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12、工伤事故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 人、物、管理、环境、事故处理

13、本质安全化方法,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事故?

主要从物的方面考虑,包括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降低事故严重度。

(1)降低事故发生概率:①提高设备的可靠性;②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降低危险因素的感度;③提高系统抗灾能力;④减少人为失误;⑤加强监督检查

(2)降低事故严重度: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 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四、论述题

1.何理解安全的极向性原理?

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即事故或危害事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事故发生可能性很小(趋向零)而一旦发生后果却十分严重(趋向无穷大);二是危害事件的作用强度有时很小,但具有累积效应,主要表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涉及的范围或人数却广而多。2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害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 3,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 6.企业中,试述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1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的需要2融洽员工的情感3激励和培训员工4保障员工的利益。消极作用:1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2消弱管理者的权力3控制束缚员工的发展和上进

2、举例说明哪些行为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1在狭窄的场所作业2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3除去安全装置4使用不安全的工具,不安全的使用5不安全的装载,配置混合,结合6在不安全处停留7使用运转中的危险装置8不使用保护用品

3、例说明哪些状态属于物的不安全状态。

1保护不良2无防护装置3缺陷,突起,易滑动,腐蚀等4设计得不安全的机械、工具5布置、管理不良6照明不良、耀眼7通风不良8不安全的保护用品9不安全的工程

五、案例分析

1.案例:在焊接作业中有火花飞溅,引燃了聚氨酯橡胶,燃烧产物使人一氧化碳中毒;火

花飞溅到清漆汽油上又引起火灾,烧伤了工人;同时火灾又引起汽油桶爆炸,又 造成了桶片飞出而砸伤人员。

引发这一事故的起因物是电焊装置,施害物l是火花;施害物2是聚氨酯橡胶和

2.某啤酒厂灌装车间,有传送带、洗瓶机、烘干机、灌皱机、装箱机、封箱机等设备。为减轻职业危害的影响,企业为职工配备了防水胶靴、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品。2007年7月8日,维修工甲对洗瓶机进行维修时,将洗瓶机长轴上的一颗内六角螺栓丢失,为了图省事,甲用8号铅丝插入孔中,缠绕固定。

7月22日,新到岗的洗瓶机操作女工乙在没有接受岗前安全培训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乙没有扣好工作服纽扣,致使工作服内的棉衣角翘出,被随长轴旋转的8号铅丝卷绕在长轴上,情急之下乙用双手推长轴,致使乙整个人都随着旋转的长轴而倒立。由于乙未按规定配戴工作帽,所以倒立时头发自然下垂,被旋转的长轴紧紧缠绕,导致乙头部严重受伤而当场死亡。

高温物聚氨酯橡胶焊接装置火花飞溅汽油火灾烧伤中毒烧伤汽油;施害物3是CO、高温物、可燃物体、汽油桶碎片。

CO火灾可燃物桶爆铁片砸伤事故处理完毕后,企业领导决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直接原因:(1)乙没有系上纽扣;(2)乙未戴工作帽;(3)甲用铅丝替代螺栓;(4)甲未按操作规程作业。

间接原因:(1)乙未经培训上岗;(2)安全检查不到位;(3)没有实行验收制度。

3、书上

安全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传感器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原理》复习提纲

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安全学原理111

管理学原理复习提纲(开卷)

程控交换原理复习提纲

秋季政治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哲原理复习提纲()

安全学原理复习提纲
《安全学原理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