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皮影1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4: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河南科技大学

皮影——光影间跳动的精灵

姓名:岳欣欣 班级: 艺设产品081 学号:08115030421

摘要:我曾经幻想走在这样一条街道上,路的两边是一家家红格子窗框,贴着白窗纸,走进去,是老旧的木漆板凳。大碗茶。坐在底下的看客,可以从小二的手中接过点戏本子,点一出自己喜欢的皮影折子戏:《金碗钗》《香莲配》《春秋配》《清素庵》《白玉细》…… 香艳的戏名内,藏着一幕幕让人感叹落泪的情节。皮影,这个演绎传奇和凄凉,悲痛和欢快,叹惋和悲凉的艺术形式,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一个全新的神话。我们被它的神话般的戏剧形式感动着,从心底开始由里及外的深深动容了。

关键词:皮影戏 活着 唱腔 传统精粹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是纯粹民间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曾经有人这么说过皮影,这么一句普通的赞叹的话,足以使我们了解到皮影曾经在我们艺术的历史上掀起了如此巨大的波澜,甚至是引领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

皮影,又称作“皮影戏”,因为在表演的时候是要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它又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的,所以呢,它又是一种光影艺术。有的地区又称其“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 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艺术几乎集中了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如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和传统表演艺术,如地方戏、相声、口技等。

据说,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从世界范围看,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它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有人认为皮影戏是现代“电影始祖”。在中国,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也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艺术手段,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

河南科技大学

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地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皮影戏最早起源于哪里,有各种不同说法。《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即是说在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非常感人的爱情故事据说是最早记载皮影的故事,也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了。还有人传说孝义是我国皮影戏发祥地之一,现在它也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而得名。据历史考证,孝义皮影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即公元前445年至公元前396年期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在孝义讲学,为吸引更多人听他的演说,曾在夜晚利用“影乐”的形式聚众讲学。由于子夏从师于孔子,也会“乐、琴”,以影乐形式设讲,寓教于乐中,使“设教、乐琴、影乐”融为一体而成为“影、乐、教”的完善影戏形式。子夏讲学被当地人所喜爱,当地人学会了表演影乐的技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影乐教的形式在当地变为影戏,这就是最早的孝义皮影戏。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在这里我想主要讲一下葛优和巩俐演的电影《活着》,其中夹杂着一些皮影的片段,我就通过这个电影里的段子来诠释一下皮影的一点点东西吧。首先介绍一下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吧,这个故事是发生在老北京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富家少爷徐富贵,他因赌而输光了家产,无法养家糊口,就跟赌场的老朋友借了一箱皮影,从此带着组来的皮影队去四处奔波,靠表演皮影节目来赚钱养家糊口。后来战争打响,徐富贵被迫加入打仗队伍,在残酷和无聊的征战队伍里,他通过给大家表演皮影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是征战也变得有生趣了许多。多年以后,回到家里,已经是解

河南科技大学

放的时候了,支持新中国的建立,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冶钢,生活渐渐地变得越来越平静了,虽然生活很好,没有战乱,不愁吃喝,但是似乎是生活天天没有意思了。多亏了富贵给大伙唱皮影,大家的生活变得那么有乐趣,那么多姿多彩。不然,大家的生活就像是一滩平静的湖水了,没有半点漪轮。不知不觉的生活慢慢的往前走着,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生活一片混乱,不分对错,不分红黑,不分好人坏人,只要是稍微有一点点的差

池就会被放大,被批斗,永无天日了,过着的日子跟打仗时候的紧张不相差多少。人们天天都那么谨慎的活着,生怕哪一天这样的坏事也沦落到自己的头上了,那样自己长了一身的嘴也说不清楚啊。皮影表演自然是被禁止了,说是反动娱乐活动,后来,为了怕惹祸上身,不得已,把那箱珍贵的皮影烧了。真是痛心。

这个就是整个的电影情节了,因为主讲的是皮影,所讲的整个故事也是捡了些跟皮影有关的情节讲的,跟电影里的以主人公富贵的亲身经历为主线的故事情节稍有点差池,也希望大家可以加以理解了,不过所讲纯属电影里的情节。下面我们来详细的欣赏一下故事里的皮影情节吧。

这个故事讲得是北京西派皮影的故事,所谓北京西派皮影,亦称北京皮影西城派,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具有都城特点的城市皮影,是北京皮影的代表和主流。据现有资料显示,北京皮影始于900多年前的辽金时期。当时,中原北宋朝皮影艺术已发展成熟。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凡影戏„„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正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吴自牧《梦梁录·百戏伎艺》记:“更有弄影戏者,元汴京初以素纸雕镞,自后人巧工精,以羊皮雕形,用以彩色装饰,不致损坏„„。” 北京西派皮影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进步,继承和保留了山陕皮影、河南江浙皮影、滦州东北皮影等的精华与特点,形成了具有都市京味儿的北京皮影,强调精致、注重表现、富于变化、讲究透视效果是其艺术的主要特色。回到电影里的人物富贵的身上,皮影曾经是他生活无助的时候赚钱谋生的一种工具,更是他在军旅生活中活下来的一个本领,他对于皮影有着特别特别的感情,使我们所无法体会的,他爱它,那么深深的爱着皮影,所以他后来才会那么爱去表演皮影,并且希望自己可以表演的惟妙惟肖,这也是为什么他一次一次的去保护着这箱皮影,为什么到最后不得已烧掉的时候是那么难过,会哭。足见,在那么时代,皮影一度的价值,它是老百姓生活的一种本事,一种技术,是个宝贝。后来随着生活的发展,社会的改变,社会变了,那么需要皮影表演的流浪艺人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些笼统的大众化的本领,皮影,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已经渐渐地淡出这个社会了,慢慢的越来越少的去关注了。直到今日,我们旧事重提,才发现我们所失去的是多么重要的一种文化遗产。可是后悔已经没什么价值了。

河南科技大学

皮影,是我们独有的传统精粹,我们要下意识的学会去保护这些非物质保护遗产才行啊,不然,未来的未来,我们所见到的皮影讲只能是一张张的皮影戏的图片了,再也听不到他们的唱腔了。遗憾啊。皮影,就这些吧,其实这些传统的东西要说的还很多,只是一时间不能一一道来了,希望我们都可以更多的去关注这些东西,茶余饭后,思思想想也是很不错的啊。我们自己看吧,我不多说了,皮影,我很喜欢。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fr=ala0 4

皮影

皮影说课稿

皮影《哪吒闹海》

皮影参考

皮影艺术

皮影诗歌

皮影作文

《皮影》教案

皮影(诚信)

第十一课皮影

皮影1
《皮影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皮影册 皮影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