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血站培训考核复习题库

发布时间:2020-03-02 21:25: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血站考核试题库

一、单选题

1、将献血者健康征询、一般检查以及血液检测的结果与《要求》的规定进行对照分析和评价,做出献血者是否符合( A )条件的判断并签名 A献血 B抽血 C采血 D储血

2、熟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尤其应注意关键控制点和近期( B )的操作步骤 A变化 B变更 C修改 D调整

3、血液采集前应( A )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处于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 A观察 B查看 C察看 D检查

4、穿刺部位的选择:应选择无损伤、炎症、皮疹、皮癣、疤痕的皮肤区域为穿刺( A ) A部位 B地方 C组织 D区域

5、全血采集穿刺部位消毒:用无菌棉拭蘸取适量使用浓度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自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涂拭,消毒面积不小于( A ),作用1~3 min 。 A 6 cm×8 cm B 6㎝×6㎝ C 8㎝×8㎝ D 8㎝×10㎝

6、穿刺路径为自皮肤穿刺点进入,皮下组织前行约( A ),进入静脉腔,前行约0.5~1.0 cm.A 0.5~1.0 cm B 0.5~0.5㎝ C 1.0~1.0㎝ D 1.5~1.5㎝

7、血流不畅时,及时( B )针头位臵。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及血袋重量是否递增。

A调节 B调整 C拔掉 D摆动

8、与献血者进行交流,观察献血者面容、( D ),及时发现并处臵献血反应。 A表现 B情况 C容貌 D表情

9、一次只能对来源于同一献血者的一份血袋、标本管和献血记录进行 ( A )。 A标识 B标志 C鉴定 D标定

10、对不合格物料应进行标识、( C ),防止误用。 A隔开 B隔断 C隔离 D分开

11、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 B )血液应符合GB18469《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的要求。 A起初 B起始 C初期 D源头

12、制备其他血液成分(血小板、粒细胞以外的血液成分)的离心温度为( A ) A 4±2℃ B 6±2℃ C 8±2℃ D 10±2℃

13、每批血液制备的离心( D )应包括离心操作者签名和所采用的离心程序 A经历 B结论 C剂量 D记录

14、应当对血液制备过程中( C )的疑似不符合品进行标识和隔离,以进一步调查和判断。 A出现 B显现 C发现 D发觉

15、ALT采用2种方法(干化学法和速率法)进行( A ) 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 A 2次 B 3次 C 1次 D 4次

16、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有( D ) A 4种选择 B 1种选择 C 3种选择 D 2种选择

17、应建立血液检测试剂( B )审核程序,在采购前和验收时核实应具备的有效证照文件 A证件 B证照 C证据 D资格

18、新的或者经过大修的检测设备在正式投入正常使用之前应经过( A ) A确认 B鉴定 C检测 D检验

19、经过大修的设备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确认,必要时应进行( B )检定或校准。 A质量 B计量 C重量 D安全

20、应使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对整个检测过程(从标本接收、试验、结果和结论判定)进行 ( C )化管理

A规范 B标准 C信息 D制度

21、血液标本的一般要求 ;1)标本与血液、献血者( A )对应;2)标本质量符合检测项目技术要求;3)标本信息具有可追溯性 A一一 B一致 C统一 D相同

22、接收时标本应核查;1)标本来源、数量、采集时间;2)标本采集管使用正确与否;3)标本是否( A )既定的质量要求;4)标本与送检单信息对应性和完整性 A满足 B满意 C符合 D规范

23、待检测、制备等尚未被判定合格的血液和不合格的血液应被物理( B ),防止不合格血液的误发放。

A隔开 B隔离 C区别 D分开

24、质量( B )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质量检查、关键物料质量检查、关键设备质量检查和环境卫生质量检查

A鉴定 B控制 C检验 D检测

25、献血前健康检查结果只用于判断献血者是否适宜献血,不适用于献血者健康状态或疾病的( D )

A评价 B评定 C判断 D诊断

26、献血者一般检查中血压脉压差为:( A ) A ≥30 mmHg/4.0 Kpa B ≥40 mmHg/4.0 Kpa C ≥20 mmHg/4.0 Kpa D ≥50 mmHg/4.0 Kpa

27、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400ml,或者300ml,或者( D ) A 100 ml B 150 ml C 450 ml D 200ml

28、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 C )次/年。 A 12 B 10 C 24 D 20

29、成分血;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特定的方法将全血中 ( A )血液成分分离出而制成的血液制剂与单采成分血的统称。

A一种或多种 B一种或二种 C一种或三种 D一种或四种

30、悬浮红细胞;采用特定的方法将采集到多联塑料血袋内的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分离出后,向剩余物加入( A )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A 红细胞添加液 B 白细胞添加液 C 血小板添加液 D 葡萄糖添加液

31、洗涤红细胞;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悬浮红细胞用大量等渗溶液洗涤,去除几乎所有( A ),并将红细胞悬浮在氯化钠注射液或红细胞添加液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A血浆成分和部分非红细胞成分 B非血液成分 C血浆成分 D白细胞和血小板成分。

32、新献冰冻血浆;采集后储存于冷藏环境中的全血,最好在( C )或8小时(保养液为CPD或CPDA-1)内,但不超过18小时将血浆分离出并速冻呈固态的成分血。 A 2小时(保养液为ACD) B 4小时(保养液为ACD) C 6小时(保养液为ACD) D 8小时(保养液为ACD)

33、《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自2012年( C )起施行。 A 3月1日 B 5月1日 C 6月1日 D 7月1日

34、知情同意;请献血者签名,表明献血者已正确理解献血前须知内容并如实回答献血前健康征询问题,( B )地决定是否献血。

A自主、自愿 B自主、自由 C自主、志愿 D自己、决定

35、将健康检查结果和结论与献血者沟通,对于需要永久( B )献血的,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暂时不适宜献血的,告知不适宜献血的情形;解除后,经体检合格可以献血。 A淘汰 B屏蔽 C隐蔽 D删除

36、本站E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日期为( A )

A 2012年7月1日 B 2012年6月1日 C 2012年8月1日 D 2012年5月1日

37、( B )负责组织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在文件实施过程中定期评审。 A、站长 B、质量主管 C、业务主管 D、质管科

38、质量记录表单的变更,由使用科室提出修改,( D )批准后更改。 A、站长 B、质量主管 C、业务主管 D、质管科

39、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前,应进行( B )。 A、培训 B、确认 C、评价 D、维护

40、内部审核12个月内必须至少进行( A ),并要求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和区域。 A、一次 B、二次 C、四次 D、六次

41、血液质量控制要求200ml制备的悬浮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应为( C )。 A、≥10g B、≥15g C、≥20g D、≥25g

42、血液质量控制要求200ml制备的洗涤红细胞容量应为( B )

A、120ml±12ml B、125ml±12.5ml C、130ml±13ml D、135ml±13.5ml

43、血液质量控制要求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应为( A ) A、≤1g B、≤2g C、≤5g D、≤10g

44、血液质量控制要求单采血小板中储存期末PH应为( C ) A、6.0~7.0 B、6.2~7.2 C、6.4~7.4 D、6.5~7.5

45、200ml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其血小板计数标准为( A )

A、2.0×1010 B、2.5×1010 C、3.0×1010 D、3.5×1010

46、用于女性献血者(或供血者)血比重检查硫酸铜溶液比重在20℃时应为( B ) A、1.0500 B、1.0510 C、1.0515 D、1.0520

47、采血室、成分室空气菌落数质量标准应( D )。

A、≤200cfu/m3 B、≤300cfu/m3 C、≤400cfu/m3 D、≤500cfu/m3

48、酶联免疫试剂盒质量抽检要求变异系数(CV)值应小于( C )。 A、8% B、10% C、15% D、20%

49、采血袋公称容量为400mL的四联袋的产品标记为( D )。 A、S-400 B、D-400 C、T-400 D、Q-400 50、本站压力蒸汽灭菌器质量检查的频率为( A )。

A、每周一次 B、每二周一次 C、每月一次 D、每季一次

51、压力蒸汽灭菌时生物指示剂中的菌片是指( B )

A、枯草杆菌芽胞 B、嗜热脂肪杆菌芽胞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绿脓杆菌

52、本站使用的微电脑采血控制器混匀器摇动频率的质量标准为( C )

A、26~28次/分 B、20~30次/分 C、30~32次/分 D、30~35次/分

53、本站微量移液器自校的有效期设定为( B )

A、一季度 B、半年 C、一年 D、二个月

54、贮血设备质量检查的频率应为( C )

A、每周一次 B、每二周一次 C、每月至少一次 D、每季一次

55、成分离心机转速的质量标准应为设定转速的( D ) A、±20r/min B、±30r/min C、±40r/min D、±50r/min

56、( C )负责对采购的物料、设施设备进行质量抽检。 A、办公室 B、库房 C、质管科 D、业务科

57、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室应有( A )标识。

A、医疗废物警示标识 B、生物危害标识 C、放射危害标识 D、有毒标识

58、供血科成品库报废的全血或成分应填写( A ) A、《不合格品登记处理记录》 B、《血液报废申请单》 C、《医疗废物回收交接单》 D、《血液收回记录》

59、质管科收到HIV抗体初筛阳性或可疑为阳性的标本,应及时审核,将标本送( C ) 进一步检测。

A、省血液中心 B、省疾控中心 C、市疾控中心实验室 D、省临检中心

60、本站根据临床用血需求设臵血液库存预警线,当A型红细胞类制品<200时为( D ) A、正常 B、偏多 C、偏少 D、紧缺

61、当血液预警线为“紧缺”时,由( A )启动应急采供血预案。 A、站长 B、质量主管 C、业务主管 D、业务科 6

2、无偿献血招募的目标人群是 ( A )

A 以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为无偿献血的目标人群。 B 以计划无偿的低危人群为无偿献血的目标人群。 C 以自愿无偿的高校学生为无偿献血的目标人群。 D 以计划无偿的高校学生为无偿献血的目标人群。 6

3、浸泡止血钳所用消毒液为( A )

A 20%Ⅱ型施康消毒液 B 1%Ⅰ型施康消毒液 C 康威达消毒液(500ppm) D 康威达消毒液(1000ppm) 6

4、室间质量评价标本的检测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有( E )

A、实验室必须以与其检测标本一样的方式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标本; B、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必须由进行常规检测的人员测试; C、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

D、实验室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标本的次数须与常规检测标本的次数一致; E、实验室可以将室间质量评价标本送至另一实验室进行检测。 6

5、对室间质量评价返回结果的分析要求不包括( D ) A收到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反馈单后实验室主任应在反馈单上签字

B认真分析检测结果,并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室间质量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分析。 C对室间质量评价成绩不合格的检测项目必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D 室间质量评价成绩合格的不需要进行分析。

66、关于本站实验室质控品测定的频率,以下规定不正确的是( D )

A、本实验室规定ELISA法检测每块检测板均需做弱阳性质控一孔、阴性质控一孔; B、ALT复检检测每批需做低值质控两孔、高值质控一孔; C、血细胞计数仪每天检测时均需做低中高质控各一次。 D、ALT初筛规定每周需用高值、低值质控血清进行质控。 6

7、有关检测设备的管理,以下叙述错误的有(D

A、定期检查自动化检测设备试验参数的设臵,保存检查记录;

B、在试验过程中自动化检测设备运行时,若需要人工辅助或干预,应进行记录; C、自动化检测设备出现故障需要进行手工操作时,应记录手工操作步骤和操作者。 D、以上所述都不正确。

68、血液保存的监控措施以下规定错误的是(C ) A每天4次手工记录冰箱温度;

B计算机温度管理系统24小时对血液保存温度进行持续监控; C每周一次对贮血设备进行质量检查; D每月至少一次对贮血设备进行质量检查。 6

9、有关备血的说法,以下不正确的是( D ) A已放行的合格血液方可进行备血及发放操作。

B备血前核查《供血合同评审记录》的内容是否完整、清楚、有效。 C根据血液库存情况按《供血合同评审记录》适当调整数量,进行备血。 D所备血液数量必须满足医院需求。 70、需要收回的血液不包括( B ) A合格血液的错误发放。

B 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操作过程中摔破。 C有质量缺陷的不合格血液的错误发放。

D不影响血液内在质量的外观不合格血液的错误发放。 7

1、关于血液运输温度的要求,以下规定不正确的是( D ) A、全血、悬浮红细胞制品运输温度2-10℃; B、冰冻血浆、冷沉淀制品运输要求保持冰冻状态; C、血小板及制备血小板原料血液运输温度为常温; D、去甘油红细胞制品运输温度为常温。 7

2、关于新职工的培训,下列规定不正确的是( E )

A、血站基础知识教育,在职工进入单位一个月内,由办公室组织进行。 B、部门基础知识教育,由部门主管在职工进入单位两个月内完成。 C、岗位技能培训,由部门主管在职工进入单位三个月内完成。 D、新进职工在完成各阶段的培训后,由办公室组织进行综合考核。

E、有工作经验的调入人员,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新进职工培训所规定的内容,并进行考核。 7

3、以下物料中不属于A类产品的是(D)

A、一次性使用血袋 B、血细胞分离机管路 C、一次性使用采血盛血器 D、碘酒 E、检验用酶免试剂

74、关于科室质量记录的收集与存放,以下规定不正确的是( E ) A、质量记录由科主任或由科主任指定专人管理,建立《质量记录清单》。

B、质量记录应安全保管和保存,防止篡改、丢失、老化、损坏、非授权接触、非法复制等。 C、规定保存在科室内部的质量记录应年底汇总装订,制定汇总清单。

D、非科内保存的质量记录各科室应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记录收集汇总后,交质管科。 E、科室内部只保存非固定格式的质量记录。

75、关于本站档案的借阅利用,以下要求不正确的是(D) A、档案人员应熟悉所藏档案情况,积极主动地做好提供利用工作。

B、凡是档案室利用档案,都应按规定办理利用手续,并填写档案借阅登记簿。 C、查阅档案时不允许在案卷上圈划、批注、污损、涂改、剪裁及拆散档案。 D、本站档案不允许外借。

E、凡经批准查阅的档案,如需摘抄、复制、须经档案人员同意审核报办公室主任批准。 7

6、以下所列不属于一类差错的有( D )

A、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造成本站1000-5000元经济损失。 B、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对外造成较坏影响。

C、工作人员因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对血液质量、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造成较严重的潜在危害。 D、血液采集发放过程中的重要数据登录不全、丢失、损坏且无法弥补,致使原始数据保存不全。 E、试图隐瞒自己或别人的差错。

77、硫酸铜溶液比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每上升2℃,比重下降( C )。在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这一特性。

A.0.005 B.0.010 C.0.0005 D.0.001 78.硫酸铜目测法检测献血者血红蛋白时,在距硫酸铜液面上方( A )cm处垂直将1滴血液轻轻滴入,血滴应不含气泡。 A.1 B.2 C.3 D.4 7

9、下列那条可以不向献血者告知( D ) A、实名制献血 B、可能会有献血反应 C、安全献血者的重要性 D、所献血液用于哪个患者 80、应对试剂说明书( C )进行检查。

A、版本 B、内容 C版本和内容 D、操作要求 8

1、发现血液检测结论报告有误,应迅速启动( A )

A、血液检测报告和血液收回程序。B、应急预案 C、采供血应急预案 D、差错事故处理程序 81.献血者是否符合献血条件的判定依据是:( D ) A 献血者健康证询结果 B 一般体格检查结果 C 献血前血液检测结果 D A+B+C 8

2、以下哪项是不属于献血者一般健康状况内容的( D )。 A、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 B、四肢无重度及以上残疾,无严重功能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C、双臂静脉穿刺部位无皮肤损伤。无静脉注射药物痕迹。 D、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83、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预测采后血小板数(PLT)要达到( A ): A、≥100×109/L。 B、≥150×109/L。 C、≥200×109/L D、≥180×109/L 8

4、标签厂家应提供标签( B ),以证明其不影响血液质量。 A、批批检报告。 B、材质安全性能检测报告。 C、销售凭证报告。 D、出厂质量报告。 8

5、关于采血过程描述正确的是指:(C) A在静脉穿刺后,应核对献血者身份

B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并取得配合

C观察献血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是否处于紧张、害怕甚至恐惧状态 D如需第二次穿刺,应当在征得医生同意后,在另一手臂选择穿刺部位和静脉

86、需要复制惟一的合格血液标签,应由(A)确认原先印制的合格血液标签已被销毁。 A、被授权者 B、计算机管理员 C、科主任 D、质量主管

87、已经放行进入合格品库的血液,在哪些情况时,应重新粘贴具有惟一性条形码的合格血液标签。(D)

A、再制备 B、分装 C、转换

D、以上都是 8

8、采血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C) A戒指 B手镯 C工作牌 D手链

89、需冻存的血清或血浆标本应保存的温度 ( C ) 。

A、0℃以下 B、-10℃以下 C、-20℃以下 D、-25℃以下 90、确认合格血液时,将检测报告中尚未最终判定结果的血液( C ) 。 A、继续隔离

二、多选题

1、有效身份证件包括( ABCDE ) A居民身份证 B居民社会保障卡 C驾驶证

D军(警)官证、士兵证

E港澳通行证和台胞证以及外国公民护照等

2、献血者签名,表明献血者已正确理解( ABC ) A献血前须知内容

B并如实回答献血前健康征询问题 C自主、自由地决定是否献血 D根据血站需要献血

3、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对献血者进行一般检查,常规项目包括( ABC ) A体重 B血压 C脉搏 D心肺 E视力

4、在献血前采集献血者血液标本做血液检测,检测项目包括;( AB ) A血红蛋白(Hb)

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C梅毒抗体 D丙肝抗体

5、采血人员调整好心理与情绪,进入献血者服务工作状态( ABCD ) A情绪稳定 B工作热情 C说话和气 D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E容貌端庄

6、采血器材准备时对一次性塑料血袋要求有( ABDE ) A无破损、无渗漏,无污染 B处于有效期内 C血袋外表整洁清楚 D抗凝剂和保养液无变色 B、做好标识

C、继续隔离并做好标识

D、不进行任何处理 E宜采用具有留样袋的血袋

7、新设备的确认应包括( ABC ) A安装确认 B运行确认 C性能确认 D外观确认

8、采血器材准备时对消毒剂的要求有( ABCD ) A一般选用含碘消毒剂,对碘过敏者可选用其他消毒剂 B所用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C处于有效期内 D标明启用日期

9、穿刺静脉的选择( ABCD )

A选择上肢肘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较固定、不易滑动的静脉 B常选择的静脉主要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前臂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等

C用食指指腹上下左右触摸,确定其位臵、粗细和弹性,评估并确定穿刺位点和路径 D使用止血带可使静脉充盈,便于触及和穿刺

10、用于制备血小板的全血采集时间( BD ) A 200 ml全血采集时间>5 min B 200 ml全血采集时间<5 min C 400 ml全血采集时间>10 min D 400 ml全血采集时间<10min

11、应建立和实施设备的( ABCE )等管理制度,实施惟一性标识及使用状态标识,以确保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

A确认 B 维护 C 校准 D保养 E持续监控

12、下列哪些属于本站质量体系文件( ABDE )

A、岗位职责 B、管理制度 C、财务报表 D、外来文件 E、记录表单

13、质量记录的填写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做到( ABCDE ),不得随意涂改。 A、真实 B、及时 C、清晰 D、完整 E、规范

14、下列( ABCD )等方面发生变化时,需随时确认。 A、人员 B、设备 C、物料 D、方法 E、质量标准

15、洗涤红细胞中上清液蛋白质含量的标准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CD )

A、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0.5g B、来源于200mL全血:含量<0.75g C、来源于300mL全血:含量<0.75g D、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1.0g E、来源于400mL全血:含量<1.5g

16、每个一次性使用注射器的单包装上应有下列哪些标志(ABCDE ) A、生产厂家名称或商标 B、产品名称及规格 C、生产批号及有效期 D、一次性使用 E、“无菌”、“无热原”字样

17、真空采血管质量抽检外观检查时不得有( ABCD )

A、变形 B、砂眼 C、气泡 D、杂质 E、透明

18、本站高压灭菌物品的灭菌标识内容包括( ABCD )

A、物品名称 B、灭菌时间 C、操作人 D、有效期限 E、核对人

19、微电脑采血控制器混匀器质量检查的项目包括( BCD )

A、承重度 B、摇动频率 C、称量准确度 D、报警功能 E、外观 20、成分离心机质量检查项目包括( ABC )

A、离心时间 B、离心温度 C、离心转速 D、离心力 E、离心半径

21、传染病病人和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携带者,不得从事( ABC )等业务工作。 A、采血 B、血液成分制备 C、供血 D、献血招募 E、质量管理

22、下列哪些属于损伤性废物( ABDE )

A、针头 B、玻片 C、温度计 D、玻璃试管 E、玻璃安瓿

23、以下有关本站质量目标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E ) A 职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率100%; B 血液检测准确率100%; C 成分输血率90%以上; D 血液非正常报废率0.5%以下; E 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

24、献血者招募的形式有 (ABCDE ) A流动献血车现场招募 B团体招募

C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 D应急招募

E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

25、保留献血者的措施有( ABC )

A 向每位无偿献血者发放服务卡,告之献血相关须知,公布服务电话。 B 在献血后2周内,通过电话或短信平台进行献血者反馈服务。 C 定期开展座谈会、联谊会和节日纪念活动等。 D 向每位无偿献血者发放现金补贴。 E 向每位无偿献血者发放献血证。

26、血液采集前采血人员的准备包括( ABCD )

A心理调适 B技术准备 C着装与配饰 D手卫生 E化妆

27、采血前的器材准备内容包括(ABCDE ) A建立采血器材卡片,列出采血位所需的全部器材。 B采血人员按卡片准备和核查器材的种类和数量。 C采血器材的数量与预计采血量相适宜。 D一次性使用物品在有效期内且包装完好。 E采血器材准备工作应有专人复核。

28、血液检测试剂进货验收时外观检查要求( ABCD ) A、箱体完整无损、B、运输冷链符合要求、C、试剂包装盒完整无损、D、无液体泄漏。 E、到货数量和销售凭证

29、本站献血者屏蔽类型包括( ABC )

A体检人员在健康征询过程中认为需暂缓或永久屏蔽的献血者。 B 献血结束后,根据献血者回告信息,需要暂缓或永久屏蔽的献血者。 C 献血后,根据血液检测结果,由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予以暂缓或永久屏蔽。 D 根据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高危人员个人信息予以暂缓或永久屏蔽。 E 以上都正确。

30、献血者维护形式包括(ABCDE

A 团体献血后向团体组织者致感谢信表示感谢。 B 团体献血后向团体组织者反馈献血者名单。 C 定期召开团体单位座谈会。

D 定期召开无偿献血者座谈会和联谊会。 E 以上都对。

31、血样标本的交接方法,以下规定正确的有(ABCDE

A、献血科在血液采集结束后30分钟内,核对检查血样标本,无误后送检验科; B、单采血小板上机前检测标本由献血科采集后送至检验科; C、流动献血车上招募的献血者,献血科在接待后立即将车上采集的血液样本送检验科检测; D、外方委托送检血液标本由送检方送至检验科;

E、外方调入血液标本,由供血科核对检查标本,无误后送检验科。

32、标本接收时,需检查核对的内容包括(ABCDE

A、惟一性标识; B、标本数量、样管内血液量和送检过程;

C、无严重溶血等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情况; D、标本采集时间; E、标本管使用正确与否。

33、发生以下哪些情况时,检测标本可以拒收。(ABCDE )

A、血液初复检测标本标识不清晰、不规范,血辫标签与样管标签不一致; B、初筛标本与献血登记表上的编号不一致;

C、标本数量不准确;标本有污损;样管内血液量不符合要求;送检过程不符合要求; D、有严重溶血、脂血等影响血液检测结果的情况。 E、检测申请单上信息缺失或不符,标本管选用错误。

34、新购臵质控品在投入使用前应对其进行确认,确认内容包括( ABCDE ) A、质控品的品名、规格、数量是否符合采购要求。 B、质控品的批号、效期是否符合要求。 C、质控品的运送条件是否达到要求。 D、质控的包装是否符合要求。

E、新批号质控品带入在用试剂与旧批号质控品同时检测,确认S/CO值范围。

35、关于初复检检测标本的留样操作,以下规定正确的是(ABCDE ) A、留样前应核对留样管、血辫、血袋及献血登记表粘贴标签的一致性。

B、采血结束后,立即将采血针头插入到真空管内,由管内负压自然留取血液6-8 ml。 C、颠倒3-5次混匀,动作应轻柔,避免管内血液回流入血袋。

D、留够量后热合封口,将血袋导管热合封口两段,针端段约10cm,第二段约15cm。 E、保持真空管和血袋导管不分离,再次核对留样管、血辫、血袋粘贴标签的一致性。

36、关于血液标本的保管,以下规定正确的是(ABCDE) A、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观察并记录标本保存冰箱温度2次。 B、储存的血液标本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得调用。

C、全血留样标本储存于2-8℃专用冰箱中,保存期限至全血有效期。

D、血浆留样标本储存于-20℃以下专用冰箱中,保存期限至全血或成分血使用后两年。 E、临床送检标本检测后储存于2-8℃专用冰箱中一周。

37、本站全血献血者献血前血液检测项目有( ABCDE )

A、血型检测; B、血红蛋白(Hb)测定;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 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 E、乳糜、黄疸目测。

38、关于血液离心操作,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BCDE )

A工作前半小时打开离心机电源,盖好离心机盖,按“START”键进行预温。

B核对待离心的血液,检查血袋热合部位是否漏血、血液外观是否合格,各种标签是否齐全。 C将血液在托盘天平或配平仪上平衡,其重量相差不超过±5克。 D将离心杯放入塑料套桶内,保持血袋起立、整齐,固定不松动。 E平衡后的塑料套桶对称地放入离心机的金属套桶内,关上离心机盖。

39、关于合格血液的放行标准,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BCD)

A检验结果合格; B血袋无破损、无渗漏、血袋导管近端热合严密; C无溶血、无变色、无较大凝块、无黄疸、无重度乳糜; D无少量或多量的血液; E 质管科人员要求放行。 40、以下哪些制品为普通冰冻血浆(ABCE)

A采血后超过18小时(含血浆分离并速冻成固态)的全血,按新鲜冰冻血浆方法制备的制品。 B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冰箱内保存超过1年的制品。

C制备冷沉淀后的血浆在24小时内冰冻成块并转移至-20℃以下冰箱内保存的制品。 D采集时间>7min的全血,按新鲜冰冻血浆方法制备的制品。 E采集时间>13min的全血,按新鲜冰冻血浆方法制备的制品。

41、粘贴成品标签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BCD ) A成品标签不得遮盖献血者条形码

B粘贴标签前应检查确认血袋无破损、无渗漏,血液外观无异常。 C贴签时注意核对标签上的血型、献血编号、规格等信息。

D粘贴合格血液标签后应能清楚观察血液外观,并且不会影响血袋透气性。 E成品标签不得遮盖血袋厂家标签

42、应用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进行离心操作,离心杯装杯时需注意的事项有(ABCDE) A装杯前检查血袋是否有破损和渗漏。 B在专用的离心杯内竖直放入相应血量的血袋。

C装杯时血袋保持平整,标签面向外侧,三联袋中的血袋靠杯的外侧放臵,血袋导管放在空袋侧。 D装杯后“敲打”离心杯消除死腔。

E采血导管热合口处避免直接接触母袋,以防划破血袋。

43、大容量低温离心机维护保养包括( ABCD ) A每天工作结束后,关闭离心机电源,用温水擦拭离心杯、离心机仓。 B如有漏血,立即用20%施康消毒液消毒处理后再清洁。 C每周用20%施康消毒液擦拭离心杯、离心机仓,并记录。 D每月1号给离心机卡口处上油并记录。

44、无菌接管机的使用中需注意的事项有( ABCDE ) A计数器务必在关闭电源后插入或拔出

B务必在管路夹复位后关闭电源,否则会导致计数器内剩余计数全部失效。 C每次使用后用酒精清洁设备,禁止使用带腐蚀性的液体清洁设备(如84消毒液)。 D在冬季,使用前应先开机预热15分钟。 E严禁在任何时候触摸或用物体靠近加热器表面

45、下列哪些情况的血液应报废(ABCDE) A严重溶血的血液及其成分; B有大量凝块的血液及其成分; C严重脂肪的血浆及血小板;

D血袋破裂、渗漏或管口密封不严的血液及其成分; E标签丢失或破损难辨,模糊不清的血液及其成分。

46、血液发放岗位职责有(ABCDE) A负责医院及采供血点的约血评审并登记。

B根据医院及采供血点的需求,结合本站实际情况,作出准确评估并发放血液。 C负责打印发放血液出库清单,与实物核对无误后作好记录,并签名、盖章。 D具有对不合格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判定能力,杜绝不合格品的发放。 E负责发放血液及血液制品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和血液运送箱的标识。

47、关于供方的选择与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供方选择遵循有合法资质、质量稳定、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的原则。

B、A类产品,由站长、质量主管、质管科、办公室、使用部门等人员共同论证确定,站长批准。 C、B类产品由使用科室和办公室采购、保管人员共同论证确定,站长批准。 D、C类产品由使用科室和办公室采购、保管人员共同论证确定,分管站长批准。 E、供方评审一般于年初召开。

48、设备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BCDE)

A、采购合同; B、验收及安装调试记录; C、确认记录; D、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或复印件); E、校准、检定记录;

49、关于本站一般性安全要求,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BCDE ) A、严禁在采供血工作场所吸烟、饮食;

B、血液检测实验室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工作鞋; C、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将长发盘在脑后; D、血液检测实验室应配备冲洗眼睛的装臵;

E、采供血活动中产生的损伤性医疗废物应存放在专用容器内。 50、关于微生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来自献血者的血液和标本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 B、留取血液标本的试管必须加盖。

C、从事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液检测的工作人员,工作时应佩戴手套。 D、血液采集时,严禁用手直接将采血后的针头套上护针帽。

E、被血液或试剂污染的设备在工作场所内或外送进行维修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

51、不得穿工作服出入哪些工作区域。( ABD )

A、会议室 B、食堂 C、库房 D、图书室 E、流动采血车

52、质量记录如需修正时,应当(ABCD)。 A、保持原记录内容清晰可辨; B、在原记录上划二条实线; C、注明更改内容、原因和日期; D、在更改处签名; E、使用涂改液进行修正。

53、确认的方法包括(ABCD)

A、实地查看:通过现场观察、询问、查看有关说明书,验证相关参数; B、实验检测:对特定要求的检测指标,确定检测数量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 C、试运行:通过试用或试运行,收集运行过程中监控的数据;

D、审核程序:对相关的程序进行审核,确保不对相关程序造成负面影响。 E、正式投入使用。

54、设备的确认内容包括( ABCDE )

A、使用条件的确认,包括电源、环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 B、厂家、供应商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设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C、设备的维护、校准、维修等情况;

D、配套的耗材或试剂的供应,操作规程的编写情况; E、是否符合采供血业务的需要。

55、以下哪些情况作为不合格,需采取纠正措施。( ABCDE ) A、献血者(或献血单位)和用血医院的严重质量投诉; B、质量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 C、采供血过程中多次出现的不合格物料和血液(非正常报废较多时); D、管理评审中发现的质量问题; E、数据分析中发现的不合格。

56、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 ABC )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B质量活动的评价 C资源需求 D内部审核报告 E外部审核评价

57、以下哪些属于本站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 ABCDE )

A被血液及其它感染物污染的物品 B细菌培养基 C废弃的血液及血液标本 D 质控抽检报废的血液 E检验试剂及其内外包装物

58、安全与卫生检查内容包括( ABCD ) A一般性安全要求、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 B作业场所人员及设备卫生、职业防护、消毒记录; C医疗废物处臵、用电安全; D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卫生、绿化等。 E 献血者个人卫生。

59、关键物料的保存条件有( ABCDE ) A各类酶标试剂:在2-8℃范围冷藏保存 B各类金标试剂条:在2-30℃常温保存

C 血袋、耗材一般常温保存(温度在15-28℃),有特殊要求的按照厂家说明要求保存。 D各类卫生材料:常温保存 E特殊试剂按注明的保存条件保存 60、值班驾驶员应做到( ABCD )

A坚守值班岗位,值班期间不准喝酒,不得随意带外人进值班室; B负责当天报纸、杂志、信件的收发。

C值夜班的驾驶员,必须对血站周围环境进行检查并记录值班情况, D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办公室负责人或血站领导汇报。 E白天空闲时可以睡觉。

三、判断题

1.ALT采用干化学法/速率法,记录检测结果和结论并签名(√)

2.对于暂时不适宜献血的,告知不适宜献血的情形解除后,经体检合格可以献血(√) 3.采血器材的数量与预计采血量相一致(×) 4.采血器材准备工作应有专人负责(×) 5.采血仪(秤)开启并检查采血仪(秤),证实正常运行(√) 6.在静脉穿刺前,应核对献血者身份(√)

7.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应当加强与献血者的沟通,尤其是进行每一项主要操作之前,应当与献血者取得一致(×)

8.可触摸已消毒的皮肤,不应靠近已消毒的皮肤讲话(×) 9.待穿刺部位的消毒剂干后方可进行静脉穿刺(√)

10.检测结果用于判定血液能否放行的标本只能在献血时同步留取不得在献血者健康检查时提前留取(√)

11.用于制备血液成分的开放系统,制备室环境应达到100级、操作台局部应达到10000级(或在超净台中进行)(×)

12.用于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起始血液为新鲜冰冻血浆(√) 13.血液筛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尽可能高(√)

14.应建立并执行试剂的质量抽检制度,应对每次购进的试剂进行质量抽检(√) 15.血液标本在采血现场的临时保存温度为4~8℃(×)

16.用于男性献血者(Hb≥120g/L)检测的硫酸铜溶液比重为1.0520(√) 17.用于女性献血者(Hb≥110g/L)检测的硫酸铜溶液比重为1.0510(×) 18.固定无偿献血者;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 19.国家提倡献血年龄为18周岁~60周岁(×) 20.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21.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周(×)

22.单采血小板;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在开放的条件下自动将符合要求的献血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分离并悬浮于一定量血浆内的单采成分血(×)

23.血站工作人员应在献血前对献血者履行书面告知义务,并取得献血者签字的知情同意书(√) 24.质量记录如需修正时,应当保持原记录内容清晰可辨(在原记录上划二条实线),注明更改内容、原因和日期,并在更改处签名以示负责。 ( √ ) 25.计算机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计算机操作规程,禁止更改电脑设臵,禁止拆卸、安装电脑软硬件,禁止擅自删除电脑程序文件,但可以使用外来U盘、光盘。 ( × ) 26.全血质量检查中外观检查的质量标准为:无溶血、气泡、凝块、黄疸及重度乳糜,采血袋应无破损,袋上应保留至少20cm长分段热合注满全血的采血管(三段)供临床备用。(× ) 27.浓缩红细胞质量检查中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标准为:<红细胞总量的0.8﹪ ( √ ) 28.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检查中Ⅷ因子含量的标准为:≥0.8IU/ML ( × ) 29.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标准为≥150mg;Ⅷ因子含量标准为≥80IU。 ( √ ) 30.硫酸铜溶液比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每上升1℃,比重下降0.0005。 ( × ) 31.消毒是指彻底杀灭物品上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和芽胞。 ( × ) 32.20%Ⅱ型施康消毒液适用于各种金属医疗器械的消毒或金属器械高压灭菌前的消毒。(√ ) 33.拟采用新的供应方所提供的血袋标签时需进行确认。 ( √ ) 34.灵敏度是指某一试剂或检测方法能检出目标物最少含量值。 ( √ ) 35.高压灭菌时每次灭菌物品的装载量不得超过1/2容积。 ( × ) 36.微电脑采血控制器称量准确度的质量标准为标示量±1%。 ( × ) 37.冷藏运血车与运血箱的温度范围应为2-8℃。 ( × ) 38.成分离心机质量检查可委托离心机厂商进行。 ( √ ) 39.检验科恒温水温箱不需要质量检查。 ( × ) 40.实验用定时计内部校准的周期为一年。 ( √ ) 41.非固定格式质量记录的编号包括JXXZ-QR-N××-××-××(N表示非固定格式,后××为二位年代号、二位部门代号、二位流水号)。 ( √ ) 42.储血冰箱属于A类产品。 ( × ) 43.本站未规定使用效期的物料,其储存期限及有效期自设为入库之日起,一般规定为一年,最长不超过三年,并贴上标识。 ( × ) 44.标签破损的血液成分可以用于临床。 ( × ) 45.用于血液检测的标本一般应在2-10℃条件下运送。短时间内(≤2小时)可室温运送。( √ ) 46.献血者信息反馈人员按照《献血者信息反馈和投诉处理程序》及时将血液检测结果反馈给献血者本人或家属。 ( × ) 47.本站的质量方针是“建立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人为本,依靠科技,向社会提供安全、充足的血液和优质的服务。”( × )

48.重大、突发事件在向直接领导报告后,应及时向分管领导直至站长报告。( √ ) 49.重大、突发事件在向直接人员下达工作指令后,应及时告知其直接领导。( √ ) 50.本站常规选用消毒剂为:2%碘伏、75%酒精。 ( × ) 51.消毒后的部位若再次用手接触,应重新消毒。 ( √ )

52.400 ml全血采集时间>10 min,所采集的全血不可用于制备新鲜冰冻血浆。 ( × ) 53.献血证记录的血量最低为100ml。 ( × )

54.献血者出现轻度的枸橼酸盐反应时,应及时降低还输速度,调整座位,并予口服葡萄糖酸钙,使上述症状减轻直至消失。 ( √ )

55.对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应立即终止献血。 ( × ) 56.《献血者信息反馈信》分蓝色和红色两种,蓝色的为ALT不合格反馈单,红色的为传染性项目不合格反馈单。 ( √ )

57.采血工作人员每次开启采血控制器时应对采血控制器进行校正。 ( √ )

58.献血服务科工作人员在体检、采血、热合、留样等工作中必须统一着工作服、戴帽子。( √ ) 59.献血接待、查询、巡视等岗位工作人员应着工作服,可不戴帽子和口罩。( √ ) 60.流动献血车上的医疗废物必须带回站内,臵于规定地点。( √ )

61.在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的交接过程中,凡不符合标准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接收方有权拒收。 ( √ )

62.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1个月。 ( × )

63.对未涉及影响血液内在质量的不合格,应由质管科予以返工,并重新检验,以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 × )

64.除采集全血、单采血小板操作外,其它凡接触血液、标本、试剂以及医疗废物均要求戴手套。

( √ )

65.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单采血小板献血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2周。 ( × ) 66.集中化检测实验室的标本接收时应检查包装箱内的温度,运输时间2小时以上的应记录箱内温度。( √ )

67.检验科在标本交接完成后,符合要求的应在交接记录单上签上“合格”和接收者姓名。( √ ) 68.检验科工作人员仔细核对血液标本管上的标签与血辫标签是否一一对应后,在生物安全柜内将血辫从血液样管上拔下。( √ )

69.检验科工作人员将所接收的血液样管放入离心机,3500-4000转/分钟离心8分钟后,在生物安全柜内开盖。( × )

70.血液初筛标本采集时,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得小于6×8cm。( × ) 71.50ml硫酸铜溶液可用于检测50人次。 ( × )

72.硫酸铜应用液应避光、密闭保存。每次测试完成后应立即加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影响比重。

( √ )

73.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每次开机后应使仪器温度稳定到37℃后才能开始测定。 ( √ ) 74.配制2-5%试剂红细胞悬液时,要选用3-5不同人份献血者的新鲜压积红细胞,三洗后准确鉴定其血型。 ( √ )

75.献血者是Rh阴性且血清中已产生了抗-D抗体,则该献血者的血浆不能供于临床。( √ ) 76.ALT初筛规定每次开机检测前需用高值、低值质控血清进行质控,结果记录在《半自动生化仪质控记录表》中。( √ )

77.加样完成的酶标板,需确认标本加注完全,阴阳性对照和质控品加注位臵正确。( √ ) 78.HBsAg(ELISA法)检测按照临界值OD值的20%设臵灰区,灰区内的结果判为可疑。( × ) 79.酶免检测项目每块微孔板均需做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以及弱阳性室内质控1孔,阴性质控1孔。( × )

80.对保存的HIV阳性标本样管在收到确认报告后方可处理。( √ )

81.血液初、复检岗位工作人员对违背质控程序的情况和重复试验情况应进行详细登记。( √ ) 82.试剂管理岗位工作人员在每天使用试剂领出后,要及时整理并把多余试剂立即放回2-8℃的储存冰箱内储存。( √ )

83.只有经授权的检验人员才有权进行汇总报告的发布。( √ )

84.在站内、流动车或外出献血检验工作中,必须统一着工作服、戴帽子,采集初筛标本人员可戴手套。( √ )

85.本站实验污水须先用康威达消毒片液(每1000ml污水加2片)消毒,放臵2小时后,倒入污水专用管道。( × )

86.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戴好一次性手套。 ( √ )

87.标本离心和处理人员应戴口罩或面罩,标本管开盖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 ) 88.实验室每天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并记录。( √ )

89.酶免检测弱阳性质控品选择一般以该试剂盒临界值的2-5倍为宜。( √ )

90.室间质量评价标本必须由进行常规检测的人员测试,工作人员必须使用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方法。( √ )

91.初筛检测标本应用记号笔在样管上做好标记,确保样管编号与《献血登记表》条形码编号一致。( × )

92.初复检检测标本应粘贴条形码,确保留样管、血辫、血袋及《献血登记表》粘贴标签的一致性。 ( √ )

93.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安装调试,调试时应有设备管理部门、质管科和使用科室人员在场。(√ ) 94.设备到货后,办公室根据采购合同组织供应商、质管科和设备使用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开箱验收。(√ ) 95.设备状态分为“正常”、“停用”两种。(√ ) 96.设备若需移动,应重新进行安装调试,并进行确认。(√ ) 97.试剂、一次性采血器材等关键物料最低库存量不得低于15日的用量。(√ ) 98.不合格血液及物料的销毁由使用部门负责完成。( × )

99.行政、后勤人员进入采供血工作场所,必须穿工作服,在行政办公区域可着便装。(√ ) 100.办公室至少每季度向用血医院输血科、临床医生、用血病人发放《用血单位(用血者)满意度调查表》,向献血者、献血组织单位发放《献血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 ) 101.服务对象对血液质量提出质疑或误解,员工应耐心正确解释,未导致服务对象不满意的不属于投诉的范畴。 (√ ) 102.103.本站医疗废物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三类。 (√ ) 医疗废物中带菌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携带有传染性因子的血液、标本等高危险废物,应由专人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 (√ ) 104.报修后的计量设备需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检定(或校准)合格的,重新标识后方可使用。 (√ ) 105.106.全站的每位职工均为差错事故的责任报告人。 (√ ) 差错事故的报告时限:事故于1小时内报告,严重差错8小时内报告,一般差错72小时内报告。 (√ ) 107.工作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有可能接触血液、标本、试剂以及医疗废物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 ) 108.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臵等工作的工作人员操作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必要时须穿隔离服、戴橡胶手套或乳胶手套、穿雨鞋等。 (√ ) 109.科室固定资产调整时,应填写《固定资产转移单》,转出科室、转入科室和站办公室签名后保留在站办公室。 (√ ) 110.111.本站千元及以上的设备需要建立设备档案。 ( × )

需要强检的设备应由法定计量技术机构进行强检确认,不需强检的设备可由质管科进行校准或由供应商提供校准服务。 (√ ) 112.设备维护完毕应保留维护记录并交质量管理科审核,大型维护(涉及关键零部件的更换或维修)后应通知使用科室进行使用前确认。 (√ ) 113.114.各科室的备用设备应按正常使用的设备进行管理,按期进行维护和校准。 (√ ) 需供应商或厂家工程师检修的设备,质管科接到使用科室的《设备维修申请单》应在一个工作日内与相关的供应商或厂家联系。 ( × ) 115.待检的关键物料暂时保存于待检库(区),经质管科质检合格放行后才能移入相应合格库保存。 ( × ) 116.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或其他问题由使用科室填写《不合格品登记处理记录》交质管科,根据质管科复核意见并经质量主管审批后进行处理。 (√ ) 117.118.凡出库物料需开具出库清单,做到交接清楚,手续齐备。 ( √ ) 驾驶员应保证及时出车,出车返回后必须在值班薄上记录出车时间、地点。 (√ )

防护员培训复习题库

公务员法培训复习题库(答案)

血站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报告

血站上岗证题库之考试大纲

复习题库

复习题库

安全员培训考核复习重点

血站上岗证考试题库——内附答案

血站上岗证题库之第一册5—9章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及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培训考核试题

血站培训考核复习题库
《血站培训考核复习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