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3: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研究阶段总结

(二)

关于初中学生对历史人物评述能力的培养

沂州实验中学历史组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初中生在历史学习中依然采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旧模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其中,正确评述历史人物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中学生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尚不全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不了解人物评述的方法要领;加之今天许多历史题材的书籍、电视剧对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观歪曲,学生对历史人物缺乏科学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去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科学评述历史人物的能力。可见,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和正确评述历史人物,顺应历史课程改革的趋势,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探索与研究,从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两方面谈一下培养学生历史人物评述能力的具体指导策略。

一、理论指导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历史人物。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或事迹,很多学生耳熟能详。但涉及到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时,大部分学生茫然失措、无从下手,评价时倾向于照抄课本,缺乏自主性、规范性和层次性。对此,我总结出以下“三步走”:

第一、说明人物的社会称谓。这是评述历史人物的基本要求。

初中历史课本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大部分是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军事家与外交家。学生在评述人物时,首先应明确说明他们的社会称谓。如:“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郑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与战略家”。简短的一句话,可以开门见山、一目了然地说明人物的社会影响。

第二、简述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是评述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

评价历史人物,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社会活动来论证评价其功过是非。因此,需要把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活动或事迹,简明扼要地罗列出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基本方法:

1、分阶段列举

如唐玄宗的主要活动概括如下:

唐玄宗统治前期——整顿吏治,任用贤能,发展生产,提倡节俭;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因此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臣,以致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2、分方面列举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以概括为:

(1)政治: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2)经济: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治理黄河。

(3)文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太学。

(4)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民族关系: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6)对外关系:开辟丝绸之路。

除此之外,中外近现代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也可采用此法,如孙中山、拿破仑等。

第三、阐明个人对人物的看法。这是评述历史人物的关键部分。

即历史人物的哪些活动值得我们肯定或否定?对这个历史人物,你最终的评价是什么?从他身上,你能学到什么精神品质或得到什么启示?这是学生的思想认识得以升华的关键一步,体现了“论从史出” 的历史学习方法。如学生评价“周武王”时写到:“我觉得,周武王是一位真正的明君。他能在纣王暴行时期,挺身而出,领导人民摆脱困境,为人民开创幸福。从中,我得出一个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周武王的作为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诚恳平等地对待他人,要乐于助人。”

以上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去评述和掌握历史人物。

二、实践操作

正确评述历史人物,学生仅仅掌握基本的评价要领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论思想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对具体人物做出科学的评价。这就涉及到学生如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离不开一系列的实践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探索:

㈠抓好课堂上对历史人物的教学

现在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尤其是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时,课文中附带了必要的人物图片和引文(或诗句),这就为人物教学提供了便利。 在课堂上,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于人物图片,对人物外貌和心理特征加以描述,增强人物的形象直观性,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如讲“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边观察图边讲述,“这位英勇的爱国将领,穿着威武的铠甲,双目炯炯有神,刚毅的眼神怒视着荷兰殖民者,面对外敌的坚船利炮毫无畏惧,对战争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通过生动的讲述,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引文,引导学生富有感情地去品味,学习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感悟崇高的人格魅力。如讲“戚继光”时,引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戚继光不恋官场、一心为国、淡泊名利的高贵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㈡设计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每节课不可能单纯地进行历史人物的教学。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有序设计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历史人物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1、布置开放性作业,书面评述人物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⑴选定人物,学生自评

每周末,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从本周学习过的课文中,自己选定一至两个重点历史人物,结合课内外历史知识,遵循人物评价的基本要求,予以合理评价。字数150字左右。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及时巩固课内知识,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整合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课外历史资料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⑵教师批改,个别指导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作业,及时认真批改,随时发现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标画出其中的精妙语句,打好批语,以“表扬鼓励”为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其中,对有应付心理、写作不规范、不得要领的学生单独谈话,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学习历史人物的重要意义。

⑶展示交流,师生共赏

课堂上,利用投影仪,展示个别学生的优秀作业,让学生介绍写作技巧及经验,其余学生观摩学习,以便吸收引用;同时,将较差的、出现典型错误的评价作业,实行匿名展示,引导各小组内部相互讨论存在的缺陷,以吸取教训,避免以后写作中的类似错误。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相互借鉴,扬长避短,在这种不断的模仿学习中,逐步提高评述历史人物的能力。

⑷展览佳作,集结成册

将师生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学校宣传栏及学校网页上集中展览,便于全校师生的观摩借鉴。最后,将这些成果集结成册,予以保存。 以上方法,是我在课外提高学生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学生共评价了25个历史人物,并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品。很多学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书写和表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历史人物碑刻或遗址

周末或假期,带领学生到“临沂广场”、“王羲之故居”、“银雀山竹简墓博物馆”等地,观看左宝贵、颜真卿等人物的雕像,分析人物形象,并回顾历史知识,加强人物在学生头脑中的鲜明形象。参观结束后,学生从中选取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物写观后感。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人物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而且有助于实现学以致用、为现实生活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服务的教育宗旨。

3、编制手抄报

每个学期的历史课程学完之后,教师根据新课标选定三至四个重点人物,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编制手抄报,一般一学期一次。如“三国人物荟萃”、“近代风云人物”、“新中国的建国功勋”。不限制作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学会区分历史现实和文学作品的异同。

4、开展辩论会

在历史活动课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辩论会”。引导学生围绕有争议性的特定历史人物,结合课内外知识,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如“走进秦始皇”、“武则天之我见”、“洋务派的历史作用”。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以及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三、目前取得的成效

㈠课堂上,有效改善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重理轻文”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历史本身的过去性、容量大的特点,学生普遍缺乏历史学习的兴趣,仅为“考高分升好学而被动去学”。这种消极思想,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在培养学生正确评述历史人物的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展览佳作、辩论会、手抄报、实地参观人物遗迹等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了历史学习的快乐,课下养成了阅读历史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课堂上认真听讲,踊跃发言,思考问题从多角度出发,有一定的深度,改变了以前“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不良状况。特别是,课堂上“合作探究”环节,各学习小组间讨论激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㈡考试中,学生的考试能力普遍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分析、解决和表述问题的能力

初学历史,许多学生浅薄地认为“学好历史非常容易,多背背就可以了”。殊不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考试题目侧重点有所变化,由以往的知识考查到现在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考查,以往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博得高分的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学生想要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外,更要学会如何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都需要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历史人物教学的不断深化与拓展延伸,学生学习兴趣也不断提高。许多学生有意识地去培养历史学科各方面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考试能力的提升上。

如下面关于“武则天”的选择题:

一代女皇武则天传奇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和思考。有关武则天的说法,你认为有失偏颇的是( )

A.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B.在治国方面,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C.滥杀无辜,昏庸残暴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道题目,虽有一定难度,但几乎没有学生回答错误。

㈢现实生活中,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认识和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能从各类历史人物中总结和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从正面人物身上,学生能学习到多种高贵品质,继承发扬优良的历史传统;从反面人物身上,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弯路。如学生能从“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英雄人物身上,感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再如,通过商纣、隋炀帝等暴君的暴政亡国,周武王、唐高祖的仁政治国,学生总结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充分意识到国家兴亡与民心向背的密切联系。

由此可见,学生认识和评述历史人物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平时的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还对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民族自豪感等,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文范 ,李治亭.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人物评价[J]史学月刊, 1982,(01) .[2]简桐.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理论问题[J]史学月刊, 1987,(03) .[3]李志龙.历史人物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才智, 2009, (15) :171 [4]苏双碧.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几个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 1999,(01) .[5]刘加丰.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初探[J].黑龙江史志, 2009, (01) :18,20

2009-8-20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构建历史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优化分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材料]

高效课堂构建与有效教学策略

着力构建高效课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
《《优化初中历史35X课堂教学策略,构建素质教育优质高效课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