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2: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德化县“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总课题子课题《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的研究》实施方案

德化八中子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申报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闽教综【2010】60号)的文件要求,我县承担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课题研究项目。遵照德化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德教〔2011〕98号)、《德化县教育局关于扎实推进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改革试点项目的工作制度》(德教〔2011〕120号)的文件要求和全县素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我校承担了本总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的研究》。

为更好的完成本子课题的研究,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参加的课题领导组,筹划部署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着手研究普通高中学困生的各方面问题,对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探究出一套减少其学习困难程度的办法,找出一条适合薄弱高中大面积提高高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生源,实现优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效应和办学效应。今后五年内,我校将把该课题作为教育重点科研项目,全力以赴组织实施,确保课题研究取得实效。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我建构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

3、教育学理论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这种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理论认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发展,是对人的才智的一种发现和提升,而对于自身不太发达的某一智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5、心理学观点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因),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外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概念的界定

1、“有效教学”。钟启泉等在《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中阐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有效教师”。斯蒂文思(1912)、弗洛伊德(1966)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描述好教师品质的词依次为:个性与意志、才智、同情与机智、思想开放、幽默感。赖安(Ryan,D.,1960)和他的同事们也做了一项观察研究,辨别出影响有效教学的三个主要变量,用肯定和否定两极相对的形式表述为:热情、理解与冷漠、无情;有组织、有效率与散漫、草率;有刺激、富于想象力与单调乏味、墨守成规。一个教师的得分越是靠近每一因素肯定的一端,那么他就比其他靠近否定一端教师的教学“更有效”。

3、“过重的学业负担”指的是学生因为“题海战术”和“满堂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心理和生理的负担,如对学习乏味、学习压力过大、重复训练过多等。“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避免过多的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以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高效,从而还学生以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在培养有效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转变中小学课堂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确保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的学习策略、新的教育方式,形成新的课堂模式,带出新的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学困生”的定义: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要求的学生,主要指学生的智力同学业成绩比较时,智力在标准以上但学业成绩显著低劣者。我们所说的学困生仅限于学业方面,专指那些学习困难或学业失败或偶尔有些不太规矩的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生的界定,大致有三条鉴别标准:第一,智商的下限定在90—95。第二,以代表性较好的样本的学科统测成绩平均分为参照相标准,低于平均分25个百分等级,为划分学习困难生的标准。第三,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有表现异常的行为。

四、课题研究目标

围绕德化县教育局“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总课题提出的目标:以“增效”促“减负”、以是否减负和减负的多少来检验“增效”的效果的评价观,形成“增效减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减轻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重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为此确立本子课题的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高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实施有效干预,探究出一套减少其学习困难程度的办法,找出一条适合薄弱高中大面积提高高中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探索科学合理的学困生评价机制,促使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为高校输送高素质生源,实现优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社会效应和办学效应,最终实现“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内容

根据总课题“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困生”的形成一般也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不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困生”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形成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探索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更是一件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探究性深刻的工程。无论是“学困生”的类型、成因,还是教育对策,都需要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系统、综合的研究。为此,我校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粗取精、由分到合的原则,确定了“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教育对策三个研究重点,并具体分解为以下研究内容:

⑴ “学困生”的类型以及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形式; ⑵ “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作用;

⑶ “学困生”形成过程中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的影响; ⑷ 不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与预防; ⑸ 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⑹ 对“学困生”不良学习行为的纠正; ⑺ 对“学困生”不良心理的矫治;

⑻ 对“学困生”教育艺术的探索与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

六、实验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筹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式工,确定研究内容。

(2)开题论证,修改方案;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听课,参观考察,邀请名师授课。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5年12月)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2月):

(1)学习有关文件领会其文件精神,学习相关教育理论,调查学困生的实况,研究学困生的成因。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要求,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3)举行开题报告会,对本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思想总动员和部署各阶段研究工作重点。

(3)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研究,确定“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高效课的基本要素”。

(4)开展关于学困生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的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案例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推进实验。

第二阶段(2013年1月—2015年10月)

迎接课题中期检查,总结前段课题研究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下阶段的研究重点,形成新的研究规划。

3.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开展课题结题检查,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组织优秀课题及课题优秀教师、教学设计评选,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课题领导组 组长:黄春生

副组长:李火星 陈能旺 李克胜 林维海

成员:曾志洪 徐征飞 林修读 连荣弼 章学城 曾宪东 叶志强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火星

副组长:李克胜 曾志洪 徐征飞 郑爱群

成员:连荣弼 徐云庆 陈敦继 张丽婷 林春吉 方章颜 徐英勇 陈新掌 林德明 李玉花 赖礼栋 谢建丽 林文良 郑志强 李湘琳 陈振兴 张世伟

苏辉明

方爱玉

(二)课题实施要求

1、根据学校子课题的申报内容认真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学困生转化目标,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保障机制,确保课题研究能正常开展和顺利实施。

2、认真开展以帮助学困生提高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充分学习和理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江苏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从课堂内外、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得到解决普通高中学困生问题的方法。

3、认真收集和整理资料,树立典型,加强总结,形成经验并提升为理论。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经费保障。争取教育局专项研究经费划拨,本校自筹资金5000元。

2、师资保障。充分发挥各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成教学科研队伍,开展课题研究。

3、政策保障。

(1)建立课题研究及成果转化的保障机制,保障各种活动的开展有措施、有方法、有途径、有成效。建立教研成效评估机制、教研成果奖励机制、学生课业负担评估机制等,促进课题研究走向深化。

(2)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出成效,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大多是我校的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我校通过教代会制定了《德化八中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及《德化八中教育科研工作奖励方案》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为教育科研提供人员、物质和经费保障。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情况及成效纳入教师评价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的重要依据。

(3)课题领导组开展定期督查指导和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对优秀的教学设计、优质课、课题研究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总结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总结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案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汇报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措施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责任状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具体措施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责任书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计划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