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演艺产业汇总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4: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专业导航课 ——演艺产业

文化产业管理

一、演艺产业的定义: ...................................................................................................................3

二、演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3

三、演艺产业的产业特点及延伸思考: .......................................................................................6

四、演艺产业的存在问题: ...........................................................................................................8

五、两会之上的演艺界声音: .......................................................................................................9

六、演艺产业的发展趋势: .........................................................................................................11

七、中国演艺产业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 .................................................................................11

八、从演出市场的乱象看文化产业的发展:................................................................................12

九、新时期提升中国演艺产业的路径选择:................................................................................14

十、小结:........................................................................................................................................16

参考资料:.....................................................................................................................................17

一、演艺产业的定义:

演艺产业是以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表演、销售、消费及经纪代理、艺术表演场所等配套服务机构共同构成的产业体系。演艺产品具体形态包括音乐、歌舞、戏剧、戏曲、芭蕾、曲艺、杂技等各类型演出。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突出的表现为演唱会和舞蹈表演。

二、演艺产业的发展现状:

1、演出收入与演出场次现状: 演艺产业是基础性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近年来的多项重要规划都将发展文艺产业定位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点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增长,观看娱乐性强、影响力大的演出节目成为民众最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可见,演艺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的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演艺产业链各环节包括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演出票务。演艺产业是文化产业体系中的核心产业之一,是一个创意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产业,也是一项能耗低、可持续发展性强的低碳产业,具有极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据《2013-2017年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统计,2010年中国演出市场收入达到108亿元,其中,专业场馆演艺规模为57.18亿元,实景旅游演艺市场规模为12.4亿元,民营团体在非专业场所的演艺市场规模为25.2亿元,大型场馆演唱会等演出规模为13.2亿。

文化部昨日公布的《2012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演出市场继续保持

增长态势,全年演出总场次200.9万场,比2011年增长10%,全年演出总收入达355.9亿元,其中票房收入135亿元,比2010年的总收入233.3亿元和120.9亿元的票房收入有明显增长,演艺场馆演出收入更是跃升为三大吸金点之一。

* 演出市场保持增长势头的原因:

一、经过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目前正面临经济结构的转型,文化建设和文化消费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和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的投入,是演出市场能够持续发展的政策保障。

二、各国近代历史表明,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占总支出的23%;而人均GDP 超过5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会出现“井喷”的局面。2011 年,我国人均GDP 就已经达到了5414 美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演出市场能够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

三、自2009 年《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放宽行业准入门槛,大量社会资本和社会人才进入演出行业,加之文化体制的改革,带来市场结构的优化及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市场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是演出市场能够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

2、其他因素:

一、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不断增长,为演艺业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的趋势。现在,休闲时间观看文艺演出、欣赏音乐舞 蹈已成为人们精神文化

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据分析,中国未来五年包括演艺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年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拉动了国内对外来演艺产品的需求。仅2004年一年,经文化部审批的进口商业性演出项目就达639项,另外还有参加艺术节和交流活动的非商业性演出项目267项。我认为,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观众可能是世界上最幸运的观众。他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像柏林爱乐、维也纳爱乐、以色列爱乐等一流交响乐团,欣赏到俄罗斯芭蕾舞团、法国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等一流芭蕾舞团和阿尔文•艾 利舞蹈团、兰伯特舞蹈团等一流现代舞团的表演,而且可以观看到百老汇《狮子王》、《歌剧魅影》、《猫》、《芝加哥》、英国莎士比亚话剧团原汁原味的莎翁名 剧,观看到德国纽伦堡歌剧院的瓦格纳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意大利实景歌剧《图兰多》、《阿依达》等精彩演出。经营运作这些演艺项目的经纪公司,大 都名利双收、满载而归。据悉,西澳交响乐团今年5月访问过中国,悉尼交响乐团、澳大利亚国家歌剧院、澳大利亚芭蕾舞团、詹姆斯•莫里森爵士乐团和澳大利亚马戏团近期也有访华的意向。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对中国演艺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作出客观的判断。

二、中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艺术表演产品创作与生产的不竭源泉。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延绵不断、一脉相承的悠久历史。从闻名遐迩的长江、黄河、长城、兵马俑,到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花木兰,从充满东方智 慧的老子、庄子、孔子的哲学思想,到中国的古琴、昆曲、新疆木卡姆和蒙古族长调等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物遗存,都为演 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目前,中国演艺市场已经出现多元共荣的发展格局,交响乐、歌剧、芭蕾、现代舞蹈和音乐剧,民族戏剧、民间歌舞,杂技、曲艺、木偶、皮影和通俗流行的爵士摇滚乐,以及夜总会、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的歌舞音乐表演等,精彩纷呈,竞相斗艳。

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也为世界表演艺术生产做出突出的贡献。如普契尼的歌剧 《图兰朵》、马勒的声乐交响作品《大地之歌》、雷哈尔的歌剧《微笑的国度》、克莱斯勒的小提琴作品《中国花鼓》,无不受到中国文化素材的影响。美国迪斯尼 根据中国历史故事花木兰改编的动画片,韩国媒体公司根据中国历史名著《三国志》制作的网络游戏软件,也都取得不凡的业绩。“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期待着独具慧眼的澳大利亚演出商、经纪中介机构和艺术编导们能够到中国来,与我们共同研发生产中国元素的演艺产品,深度开发中国的演艺市场。

三、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使我国演艺企业的实力得到不断壮大。上个世纪50年 代以来,我国的文化体制基本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一些掌 握大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长期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当前,根据改革开放的发展要求,我国正在对全国文化体制包括国有艺术表演团体 和经纪中介机构进行深化改革。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重点是加大扶持,转换机制;对国家办的艺术研究机构、艺术学校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重点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对国办的演出中介机构和一般性的艺术院团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重点是创新体制,面向市场。同时,通过资 源整合、强强联手,培育一批代表国家艺术水平的文艺团体和中介机构。如把文化部直属的中央实验话剧院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合并为国家话剧院;将中国对外演出 公司与中国对外展览中心合并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中国演艺机构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演艺产品的生产和演艺人才的培 养。另外,我们还对演出经纪人的资格提出专业要求,规范演艺经纪机构的经营,促使中国演艺市场出现一批资信可靠、运作专业、有能力经营涉外演出业务的演艺 经纪机构。

四、各类国际国内的艺术节活动,为中国演艺产业迅速发展打造了宽阔的舞台。目前,在中国由国家文化部参与主办的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主要有:一年一度的“相约北京”国 际大联欢活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中国武汉杂技艺术节等等。在办节过程中,我们注意学习借鉴包括 澳大利亚阿德雷德艺术节、悉尼艺术节和墨尔本国际艺术节等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艺术节的成功经验,采取了中央、地方政府资助与商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既给承 办商和举办城市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为各类优秀艺术演出项目和演艺经纪机构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平台,从而带动了中国演出市场的繁荣与发 展。此外,中国演艺产品,在参与国际双边、多边事务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演艺机构通过官方或民间渠道,走出国门,积极参与海外各类艺术节、艺 术比赛和演艺交易会,使中国演出团体和演艺经纪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每年5月中旬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演艺产品交易是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演艺产业的产业特点及延伸思考:

、总体特点

1、对现场等末端环节有较高的要求:对演出人员、工作人员、舞台布景等末端环节具有较高的要求。

2、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地区文化、地段特征等因素对演艺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呈现多元化市场格局,企业形态多样:中国演出市场呈现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类文艺表演形式多元共存的市场格局;演出院线连锁型企业、演出跨界创新型企业、企业品牌塑造型企业和转企改制的演艺集团借助于各自特有的优势发展良好,是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企业类型。

4、收益模式以票房和商赞为主:票房收入和商业赞助是演艺产业主要收入来源,衍生品收益、版权收益等辅助性收入在演艺产业整体收益中的地位将逐步提升。

5、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演出产业链还不成熟、演出市场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演出国有院团改革还不彻底,演出产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6、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旅游演出市场与话剧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曲艺演出市场、儿童剧演出市场和音乐演出市场等新兴市场也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7、产业间的投资与兼并重组趋势愈演愈烈,其模式也日趋多样化:目前我国演艺市场的主要投资模式包括IPO模式、收购模式、多方投资模式与国际投资模式等。

、延伸思考

根据第二个特点,地方性的文化的良好保存对于演艺的产业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国家也开始重视对于地区文化的保护。例如,文化部出台《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计划实施方案》,凡符合评估指标的地方戏曲院团可申请相关扶持。《方案》指出,文化部将全面加强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与扶持,推动地方戏创作和地方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建设。以5年为周期(首期实施时间为2013年至2017年),确立40个左右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创作一批地方戏优秀作品;培养一批潜心地方戏曲艺术、德艺双馨的专门人才;挖掘、整理一批珍贵的地方戏曲史料,使其成为地方戏曲剧目创作中心、地方戏曲剧种保护中心、地方戏曲艺术传播普及中心和地方戏曲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中心,逐步建立地方戏曲艺术生态保护区。

2、虽然说演艺产业的收入,以票房收入和商业赞助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并不意味着演艺公司就可以坐地起价,把票价提的非常高,或许这可能带来短期的利润激增。但是长远之策还是通过自身的实力的提升,真正的把演艺产业做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据四川日报报道,2月24日,韩国人气组合SJ在省体育馆拉开了2013年成都商演的帷幕,此后,成都将迎来至少40场商演。记者发现,去年动辄3000多元的“天价票”,从目前40场演出的报价来看,已难见踪影。省演出公司副总经理张建刚告诉记者,目前,除周杰伦已确定在成都体育中心开唱外,其他演出都在缩小规模降低成本,同时降低票价争取观众。市场为何难消化高价票?纵观这几年的商演市场,演出商多把挣钱的目标对准大型明星演唱会:有的门票定得和普通白领月薪一样高,有的歌手反复来蓉已让观众审美疲劳。“中国好声音”仅仅节目走火,巡演就报出1000多万元的成本价,最终导致市场无法消化。

对观众而言,更想用合理的票价看到高质量的演出。演出市场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四川计划全省演出市场收入超过10亿元。产业要做大做强,更需要参与“游戏”的演出商共同维护。值得欣慰的是,今年的商演主动“缩水”、并且积极开拓儿童市场,精选中低端的演唱会以及剧场项目。当票价合理回归,观众选择增多,精耕深耕之后的市场也将有望得到修复。

四、演艺产业的存在问题:

1、产业模式类型多样化,转企改制显成效,但尚未能完全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管理演艺团体。

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模式。典型代表有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它是中国东方歌舞团的独资公司。

由于在转企改革的探索阶段,受旧体制的影响,国内演艺公司或者演艺集团,尚未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相对与国际演艺公司较落后。

2、演艺形式多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产品开发尚未形成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价值。

根据演艺产品针对的受众群体,可以把演艺产品分为“大众化产品”和“高雅严肃产品”。前者的受众主要是普通消费者,其关注的是大多数人群的偏好,比如,本山传媒的二人转剧目;而后者的受众主要是特定且小部分的群体,属于演艺产业中的中高端品牌,比如芭蕾舞、交响乐、歌剧等。这两种产品在国内市场都有相当份额。

我国的农村演出市场是国内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国家提出要“送戏下乡”,随着市场化的运作,我们一方要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演出公司也要将农村、农民作为市场受众的一部分,编创出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不仅仅是将艺术高雅化。

3、市场运作意识和品牌提高,但存在营销渠道单一,没有形成多渠道营销系统。 随着转企改制的推进,国内演艺产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与运作人具有前瞻性的品牌意识和灵活的市场营销手段是分不开的。

比如,《云南映像》从策划之初,就以市场为中心经营。具体表现有:创作初期将《云南映像》定位为大型原生态歌舞集,并且按照市场需要编排出三个版本,包括按照国外歌舞 8

剧的惯例编排的海外版,同时杨丽萍还希望在昆明为《云南映像》盖上一个专门的剧场,让全世界各地的人到云南就能看到《云南映像》,就想到了百老汇看到了猫4。除此之外,该剧目的采用了股份制方式运作,授权山林文化发展公司运作市场,授权派格影视公司做海外发行。云南的各种媒体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视角对云南映像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使其在还未正式演出前营造了神秘感。这些做法是值得演艺公司借鉴的做法。

但是,更多的演艺产品并没有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渠道。在国内,一部新演艺作品问世尚未能利用新媒体、传统媒体、电视栏目立体式营销范式,也没有利用事件营销、终端营销、见面会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偏好度;在国外,普遍存在的情况是缺少优秀的文化贸易公司,没有顺畅的流通渠道。一些国内演出进入国际市场主要依靠国外经济商,中间环节太多,层层扒皮现象严重。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中层说,过去我们总说让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现在也要强调让中国营销渠道走出去,我们一定要建立起自己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大。

4、“集团化”运作促进资源整合,但没有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经济,简单的“数量膨胀”并不等于集团化运作,也不代表产业链完备。

对于日本宝塚剧团,日本“演艺四强”之一,积累了90多年的市场运作和产业链运作经验值得国内演艺企业借鉴。它从最初由20名少女组成的巡回演出“歌唱队”,成长为今天拥有花、月、雪、星、宙5个剧组约450名演员的大型演艺团体。其组织结构是阪急电铁株式会社设专门的歌剧事业部,统一管理3个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部门,即宝塚音乐学校、宝塚歌剧团和宝塚舞台公司。一台演艺产品的生产,是由宝塚歌剧团和宝塚舞台公司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的。宝塚舞台公司不仅管理着两个剧场,而且担负着5个剧组剧目生产中舞台美术设计与制造的任务。这种明确的分工使宝塚舞台公司可以统筹安排剧场的使用,也可以综合调配、使用舞美资源,使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同时,宝塚歌剧团不仅发展与歌剧直接相关的音像制品、有线电视播放来增加收入,而且通过间接相关的餐饮、小商品服务也产生了极大效益。

五、两会之上的演艺界声音:

1、林文增:投入不足制约精品歌剧制作

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投入540亿元,增幅为9.3%。数据显示,2012年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94.68亿元,增长了18.9%。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歌剧舞剧院院长林文增就此算了一笔账:从国家院团来看,财政拨给一个剧目的创作费是200万元左右,但现在打造一部新剧,仅舞美、灯光、音乐等项目就要花去100多万元,这个经费远远不够。“很多人问为什么这几年没有像《江姐》、《洪湖赤卫队》那样的精品歌剧出现,投入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2011年我们创作歌剧《红河谷》, 9

在节约一切开支的情况下成本还是超过了500万元,剧院自行承担了300多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靠跑演出创收来补贴真正的艺术创作,这无疑会影响艺术的长远发展。”林文增说。

2、吴玉霞:要提升中国艺术节国际影响力

近些年,国内的艺术节发展形势不错,但是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副团长、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建议从4个方面提升艺术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加大艺术节宣传力度,用好平台、畅通信息,引起媒体的重视与传播是泱泱大国应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理念。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评论家,建立懂艺术、讲真话、说实话的评价体系,激发创作灵感,丰富群众生活,引导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

2.继续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面向社会、服务群众”为理念,建立财政拨款、社会赞助与经营收入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机制,通过冠名、广告、专有权转让、经营权拍卖、门票收入、社会支撑等方式扩大营销渠道。

3.提升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向世界开放,吸引更多外来游客、优秀剧目“走进中国”“走近中国”。以舞台艺术的展演和交流为纽带,将国外优秀艺术作品“引进来”,从而促进中国艺术作品和艺术节“走出去”,接受国际文化艺术市场的检验。

3、陈平:需大力扶持公益文化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在对相关数据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需加大文化投入,扶持公益文化事业。

陈平分析,在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中,教育投入是4132亿元,而文化体育和传媒只有540亿元,同期增幅都是9.3%,但基数不一样。由于文化投入的基数较小,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5年之后文化投入与教育投入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以世界知名大剧院为例,政府补贴多在40%以上。法国巴黎歌剧院为40%至66%,悉尼歌剧院是60%,国家大剧院每年只有25%,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我国的文化投入还远远不能与这些国家相比。”陈平说,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文化投入正逢其时,尤其是公益文化事业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此外,建议国家对社会赞助艺术机构、博物馆、图书馆等给予免税政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为艺术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演艺产业的发展趋势:

1、跨界融合将成为主流。

演出将与拥有庞大市场的产业进行跨界融合,生成新的产品,如旅游演出、动漫演出、网络演出、演出主题餐厅等。

2、以“演出院线”为主导的跨区域合作趋势将继续扩大。

演出院线、演出联盟、人才战略合作等各种形式的跨区域合作方式将继续扩大。

3、优质演出内容将成为市场需求热点。

剧场的大规模建设和院线联盟趋势的加强将大力推动演出市场对高质内容的追逐。

4、品牌化竞争时代即将来临。

演出市场在相对市场化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话剧、旅游演出等领域即将进入市场盘整期,品牌化发展与定位将成为企业的突围之道。

5、企业集团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通过合作、兼并或股份制方式形成的实现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并按照集约化经营的要求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演艺集团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6、资本将成为演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到演艺产业,对演出创作、演出产业化等各个环节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七、中国演艺产业最具投资价值的领域:

(一) 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旅游演出市场

1.旅游演出是产业化程度最高的演出领域。已经出现了多种相对成熟的产业化模式,如实景演出模式、主题公园模式、旅游舞台表演模式等。

2.旅游演出是盈利性最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演出领域之一。《印象刘三姐》、《宋成千古情》、《云南映像》等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

3.旅游演出市场的项目需求潜力巨大。各级政府是旅游演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项目需求已经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三线城市。

4.旅游演出市场的受众群体广泛,演出市场挖掘潜力大。旅游消费者也成为演出市场的消费主体之一。

(二) 由京沪向全国范围扩展的话剧演出市场

1.话剧演出市场已经初具规模,拥有稳定的客户基础。话剧市场主要针对的是70和80的白领阶层,拥有稳定的收入。

2.话剧演出团体是演出市场原创最为活跃的团体。话剧创作频率高且话剧制作的工业化趋势已初步形成。

3.话剧演出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如北京戏逍堂、上海现代人剧社等。 (三) 具有发展潜力的演出新兴市场

1.戏曲曲艺演出市场活跃度高,品牌企业生存能力强。相声、舞台演出等形式在演出市场非常活跃,并产生了一些品牌化企业,如德云社、刘老根舞台、金海岸大舞台等。

2.儿童演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创新能力强。儿童剧类演出市场需求潜力过亿,拥有庞大市场;另外,儿童剧与动漫、影视等领域进行融合创新,将推动儿童演出市场有较大的进展。

3.音乐演出市场规模化发展速度快,区域扩张能力强。音乐节、音乐会、演唱会等音乐演出市场都在进行规模化发展,向全国区域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

八、从演出市场的乱象看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浙江演出市场乱象

2011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色情演出的推手”,曝光浙江多个地区存在色情低俗演出的现象,其中也包括了余姚的阳明演艺厅,4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又以“丑陋”的推手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在政府内部、特别是行业管理部门产生极大的震动。浙江省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地的文化、公安部门紧急行动,进行查处整治。

18日《焦点访谈》节目最后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非法演出的泛滥源于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市场管理的缺失和对国家法律的漠视,对于记者拍摄到的内容还有许多问号没有解决。一个专门组织色情演出的商人为什么会拥有演艺经纪人的资格?原本应该为公众提供健康文化生活的舞台、剧院、演艺厅,为什么会沦为色情演出的场所?面对这样的演出,临安市和嘉善县的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为什么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从中可以看出,演出市场存在乱象主要有三个,一是持有演出经纪资格的经纪人是组织提供这些演出内容的中介人员,这就是色情低俗演出内容的来源;二是当地文化监管部门及人员对于演出市场没有很好的监管,特别是对记者以群众身份的举报敷衍赛则,或是置若罔闻,这是监管环节的缺失问题;三是这些节目出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内举办的正规演出场所内,反映场所经营资格和性质存在问题。

二、问题分析及原因探究

事件发生后,从新闻媒体、党委政府层面、行业主管部门三个方面,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和处理:

1、新闻媒体角度,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的分析评论指出,这些现象,反映了文化的使命和担当的缺乏,反映了监管的缺位,以及社会道德和诚信的缺失,反映了文化体质改革中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等问题。这些评论和分析,更多地从文化发展方向、社会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2、党委、政府层面,浙江省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出要要加大力度,深化新一轮“扫黄打非”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主动占领文化阵地,让低俗文化失去生存土壤。要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把“送文化”、“种文化”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领社会风尚。要深入研究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省委专题会议的要求重点是从文化事业角度进行分析和落实。

3、文化行业主管部门角度,文化部在26日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指出演出市场存在管理不严、执法不力等问题,没有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的问题,然后从市场准入、审批、管理、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文化部的通知要求主要是从市场监管角度进行分析和要求。内容监管是文化管理的核心,但又是最难管理的部分;文化市场监管从“没什么好管”、“不知道怎么管”、“管安全生产”又回到“管内容”这一核心和老路。

综上,从媒体到部门到地方党委、政府分别从社会道德、依法行政、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很有深度和力度。但是,还可以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处理,比如说,群众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说明产业发展跟不上市场需求;演出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行业发展规模和质量还不高,机制不够完善;市场发展的环境还不够,打击力度不大,依法行政没有得到落实,诚信经营未得到保障和鼓励。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

1、坚持先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当然也要坚持先进方向。

2、突出创新创意。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实质是文化与科技结合,体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

3、着力提升规模。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培育重点企业。

4、扩大文化消费和影响。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

九、新时期提升中国演艺产业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建立和完善符合演艺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文艺院团总体格局,兴办体现现代都市文化院团。要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改善演艺人才的创业环境。鼓励演出服装的设计与生产、艺术教育与培训、节目创作于营销、演出周边产品的开发等演艺产业相关行业的发展,加速形成产业链。鼓励有实力的演艺企业拓展艺术教育培训等产业。

我国《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要求,简化审批手续,放宽演出经营资格要求,取消演出经纪机构涉外与非涉外的资格区分。此外,要引导从也人员创作观念的转变,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大力引进、培养人才。繁荣演艺产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层面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一流的作品,需要一流的创作、表演人才作支撑;同样,一流的经营,也需要一流的制作、中介人才作支撑。行业协会是一个团结行内企业和专业人员的组织,加快和调整行业发展、自我约束、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方面,有着政府管理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我国演艺产业和文化中介产业都应该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对行业有控制力、权威性的行业协会,并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演艺、中介人才,用行规提高和保障专业人才的地位和待遇,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演艺产业和文化中介业的发展。

二、打造兼具艺术水准和商业价值的演艺产业品牌。

培育和打造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演艺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剧节目,特别是旅游演艺产品和企业;实施品牌拓展计划,鼓励著名演艺产业输出品牌,以连锁经营等方式全国扩张;整合现有各种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市场化操作,打造一个能代表国家和城市形象的综合型艺术节。近年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推出的功夫剧《少林雄风》、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编导的舞剧《野斑马》和甘肃歌舞剧院的舞剧《大梦敦煌》,都曾在国外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

中国拥有自主版权、较高艺术水准和商业化运作的演艺产品日益增加。如由北京天创国

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与加拿大杰出艺术家公司联合制作的功夫剧《功夫传奇》当年在北美演出150场,观众11万人,演出收入300万美元。另外,一些经典戏剧也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中国京剧院的《白蛇传》在英国演出被业界评为“五星级”。昆曲《牡丹亭》、《赵氏孤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雷雨》等,都曾在海外实现票房收入和舆论评价的双丰收。

三、加强官方文化交流,鼓励演艺产品商业化运作。

中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传播中华文化,使中国文化能够真正地吸引人、打动人,引起共鸣,拨动心弦,赢得尊重,增进心灵的沟通,寻求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对外文化交流的内容选择上必须全方位的。不仅要有传统文化,也要有现当代的文化;不仅反映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也要全面反映我们还实际存在的不平衡、不发到的状况,发硬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既要突出中国特色,也要注重寻求同外部世界的共同点,反映世界流行元素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近几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除每年举办的20多个国家参与的“亚洲艺术节”外,在大型官方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越来越多地采用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化运作方式,如将项目通过招标交给演出团组和演出经纪机构承办,在对方国家举办的演出活动尽量委托对方国家主流演出机构市场化运作。如中国芭蕾舞团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央民族乐团的“盛装民乐”,悉尼交响乐团演出的中国音乐家谭盾的多媒体交响乐《地图》、北京现代舞团的演出等,其中一些项目采取政府资助、商业化运作的方式,这都是一种宝贵的尝试。再比如:《仿唐乐团》最早出现主要是为了接待来访的国家首脑和政府要员,并没有完全真正地从演艺产品的角度出发,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意识到了旅游者只能“白天观光、晚上睡觉”这一现象。于是从旅游市场出发,打造了一系列的全新旅游演艺项目。

四、与海外演艺机构建立全方位的长效合作机制。

中国政府规定“在中方控股51%以上或中方占有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允许外商以合资、合作 的方式设立和经营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为外国演出商在我国投资敞开了大门。在演艺产品出口方面,我国正积极探索有力的扶持渠道,通过驻外机构加强对海外演艺市场的调研,为国内演艺机构提供咨询和指导,创造中外演艺机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鼓励支持更多的优秀中国文化产品走进国际市场;鼓励外国演艺经纪公司积极参与制作和经营中国的演艺产业,同时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投资中国的演艺市场,共同谋求在国际演艺市场上的大发展。通过保持畅通的联络渠道和共享的信息资源,为促进演艺界的合作共赢搭建一座友谊桥梁,拓展了海外市场的演艺产品的生产,打造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重点演艺项目。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对内容积极的海外演出项目,通过奖励、补助、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给予扶持。

在城市品牌推销、旅游促销、经贸合作等政府活动中,可以借助演艺团体的力量,推进

演艺产品拓展海外市场。对外贸易模式趋于多样化,但合作经营仍为主要模式。中国演艺产业对外贸易模式发展趋于多样化,一是通过国外中介机构或演出商进入世界文化市场,二室国内文化企业与剧团同国外知名企业建立文化生产和海外运营的合资企业,三是国内文化企业在海外建立集生产、营销与一体的直营企业,除了开展本土化营销,还要进行本土化生产,形成中国演艺产业对外贸易的新形势。演艺产业与服装、旅游、会展业的跨界合作,是拓展产业链、丰富盈利方式的有效途径。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演艺产业跨界合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小结:

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带动产业升级,提升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传播文化理念有着重要作用。当前,演艺产业虽然仍面临各种挑战,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但它的发展逐渐走入正轨,各项制度逐步完善,演示产业逐渐形成一个完整而又规范的行业。如何促进演艺产业的更好发展还需要我们继续去研究,如何将演艺产业的发展经验应用到其他文化产业领域也是我们更要去探索的一个课题。

参考资料:

1、张胜冰、马树华等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案例》P142-P143,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2、闫玉刚:《国际演出与文化会展贸易》,P70-P71,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年6月

3、欧阳坚、于平、雷喜宁合著《文化部组团赴日考察演艺产业报告》,《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第四期

4、宋培义 主编:《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成功案例解读》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年12月

5、邓安球 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年12月

6、王国华等著:《文化产业热点问题对策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9-1

7、陈思著:《中国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山东社会科学,

http://www.daodoc.com/

8、罗娟著:《演艺产业大整合 与市场更为融合》

http://www.daodoc.com/?qq-pf-to=pcqq.c2c

9、《中国演艺产业发展现状及差异化战略之探究》

http://wenku.baidu.com/?qq-pf-to=pcqq.c2c

2022年中国旅游演艺产业深度调研报告

宣武区演艺产业发展概况

演艺公司实习报告

杭州发展演艺产业的对策建议

云冈演艺中心项目报告

宝鸡文化演艺市场调研报告

华侨城演艺调研报告

暑假演艺社会实践报告(全文)

旅游演艺

演艺 策划书

演艺产业汇总报告
《演艺产业汇总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演艺行业报告 报告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