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音乐走进农村孩子的心灵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2: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音乐走进农村孩子的心灵

少年儿童就像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描绘;少年儿童又像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等待我们去哺育。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教育里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里饱含着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生活、成长,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音乐教育则是促进人们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千百年来,音乐已溶入人类生活的分分秒秒:从最初的发出声响,到现在的表达情感、愉悦心灵,传递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谊。在这之中,音乐的本身也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演奏乐器在变化、曲风在变化、形式在变化„„但始终一成不变的是它那愉悦人心,传递情感的美好价值和内含。人们常说: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是你失意时的伙伴;音乐是照亮你前进之路的明灯。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

可是学生又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呢?其实也简单,就是让学生不觉得无聊、枯燥,在音乐课中能够自主地参于到教学之中,与同学愉快地合作,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我想这就是学生所需要的音乐课,也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但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农村小学音乐课,虽说是必修课,但音乐课在农村小学得不到重视。虽然领导都承认:“没有美育的教

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但由于音乐课不是主科,当师资、课时缺乏时往往把音乐(美术)课暂时放到一边,语文、数学老师经常挤占音乐课的教学时间,在学生中造成了音乐课可上可不上的不良影响。学校音乐教师不足,让一些爱好音乐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由于还兼任其它课也就没有精力潜心于音乐教学。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语文、数学成绩好就行,音乐考不及格没关系。以上的种种因素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音乐学习环境下学生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对音乐课也不重视,只当是松弛一下因众多作业搞得很紧张的神经的工具。教师们,见到这些现象感到十分焦急,要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以爱心鼓励为基础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课堂上更要加倍地关心和爱护他们,用我们的真心去贴近他们,用我们的耐心去开导他们,用我们的爱心去鼓励他们,用我们的热情去叩启他们对音乐的热诚之门。缩短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音乐还可以对人体的器官产生一种“共振”作用。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如心跳、脑电波等)的振动产生“共振”时,会促使人的体内产生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并紧紧抓住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有点,也与音乐联系起来表扬他们。如《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一次与音乐老师的交谈中,有一个这样的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老师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着、舞动着、交流着、创造着,陶醉在这美妙无比、唯爱才美的缤纷时空中„„在这样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

音乐对青少年开发右脑潜能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适宜的音乐,能够对掌管节律、想象力、创造力的右脑产生刺激,可以发挥创造力,拓展思维能力、提高记忆力,使人进入一种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状态。这就是音乐。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发展的。当一个人有着某种需要时,才会对有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欲求,进而形成兴趣。要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教 学方法激发学生,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形成学生

稳定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音乐的愿望。古人云:“乐其道,善其事。”其含义不讲自明。迁移到学生学习上来,就是要先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及具体知识的兴趣,首先实现“乐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做到事半功倍,以便达到“善其事”。 《音乐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说来,有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研究对学生学习音乐将大有裨益。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殿堂,感受音乐的真谛,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在短时期内改变的,但我相信只要正视困难,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扎扎实实展开工作,一定可以让农村小学的孩子和城镇小学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快乐的音乐教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重视音乐课、喜欢音乐课、拥护音乐课,能走出来大胆、自信地唱歌、跳舞。

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乐圣贝多芬说:“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孩子虽不懂什么是哲学的启示,音乐却能叩响他们的心扉。音乐作为一个艺术学科,是美存在的重要领域,艺术学科的特点客观地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也是音乐新课程中最重要的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并深刻地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因素,构建较高表现

音乐的标准,贯彻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使音乐教学过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享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美伯过程。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四、以情感启迪为目标

音乐与人生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不仅与一个人的教养、品性相关,还牵涉到一个人的信仰和命运。尽管音乐天生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东西,仿佛是世俗现实的对立面,但是,音乐却可以教人坚强,教人坚韧,教人从容。人的精神能量总要寻找一个释放的空间,音乐的功能正在于此。罗曼·罗兰说:“个人的感受,内心的体验,除了心灵和音乐之外再不需要什么。”音乐是一个神奇的容器,盛载着人的喜怒哀乐。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中我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但是农村孩子普遍腼腆,拘束,不够城镇孩子大方。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音乐教学中,老师在教《在我和你之间》这首歌,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叫上一两个唱也是羞答答的,用蚊子般的歌声唱起来,于是,于是老师便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小女孩已经上了五年级,在一个下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

来,她的父亲生病去世了。从此,她就和母亲相依为命了,可不久,母亲也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了,她陷入了极大的悲痛与无助中。这一天,她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只见老师和同学们手捧着鲜花站在教室里,地上放着一个箱子,上面写着献爱心。你们想一想,箱子里面是什么?师生带给她的是什么样的情谊?”同学们回答:“爱心,互助,心心相印的兄妹之情。”„„这时我播放录音,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在我和你之间„„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温情。

音乐是一杯香醇的美酒,

你静静地倾听就能感受她的浓郁芬芳;

人生是一壶淡绿的青茶

你全心地品尝才能领略她的酸甜苦辣......

童年的歌是纯真美好的,属于孩子自己的歌是令人陶醉的。让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使音乐与农村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放声歌唱,唱自己,唱未来,唱出美好的人生。

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600字[推荐]

让阳光走进心灵

让快乐走进心灵

让感恩走进心灵

让快乐走进心灵

让大自然走进心灵

让阳光走进心灵

让阳光走进心灵

让助人为乐走进心灵

让包容走进心灵

让音乐走进农村孩子的心灵
《让音乐走进农村孩子的心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