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中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0-03-04 08:20: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楼中的人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曹雪芹以泪和墨写下了这部《红楼梦》,他担心这部呕心沥血之作不被后人所理解,预料到会有人嘲笑他的愚痴,道出了作者的辛酸和知音难求的苦闷。

《红楼梦》当中最值得一提的无非就是宝黛之间的爱情了。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一段疑虑后达到默契、纯净的境界。黛玉的诗人的灵性,渴望自由的意识使宝玉找到他理想中的美,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同样,宝玉离经叛道的性格,聪明俊秀的风采也使黛玉引为知己。宝玉和黛玉经过长期交往而结合成的、建立在相互倾慕基础上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是心灵的契合、纯真的情感交流。这个和以前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背道而驰。宝黛之间的爱情体现了对美好自由婚姻的追求。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一号人物”,开篇交代了宝玉是“神瑛侍者”堕落尘世的化身,他被人们称为“今古未见”的“情种”,他是一个“痴”的人,及宝玉之痴,在他与林妹妹像是、相处到相爱的全过程中表现得最充分,也最感天动地,令人刻骨铭心。从相见时的砸玉,最终的悬崖撒手,已经达到了极致了,贾宝玉对爱情的痴,亘古无一人能做到。他是古今第一大情人,也是天地间第一大痴人。贾宝玉之痴是一种心理美。他主张“世法平等”,重视的是“不失其赤子之心”,我们在他的痴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再来说说黛玉,她是一个多愁善感、楚楚动人、惹人怜爱的女性。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红楼梦》中她葬花的一段情节,是她的个性体现的焦点所在。《葬花词》的主要内容主要表达了她珍惜生命情怀。花谢花飞花满天….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这些诗句清楚地表现了黛玉对生命之美、生命之短暂的伤怀情绪。她由“花谢花飞”联想到人的生命之美、伤感之情怀更深了一层。纯洁的爱是林黛玉一生最大的追求,她把爱情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最要,她无时无刻都在关注自己所爱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情。或许正因为黛玉对宝玉的爱愈纯,她的痛苦烦恼也愈多;爱愈贞,她的心理压力愈沉重。黛玉一生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对于她的死表示无限的同情,黛玉虽然“泪尽而亡”,亦当含笑与九泉。

薛宝钗在红楼梦中算是三号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薛宝钗是一个“冷美人”——吃冷香丸,住的屋子是“雪洞”一般,穿的是“家常”的旧衣服,对待不疏不亲的人又有几分冷漠…其实这只是她的外表,在冷的另一方面她还有热。这种内热,才是她人格的实情。在绚丽多姿的《红楼梦》任务画廊中,薛宝钗是一位美若天仙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最有时代感的女性。她平日里看得多,说得少,“安分随时”四个字突出了宝钗做人做事的规范,一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远看宝钗恍若女神,近看终究还是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在人物结构上,林黛玉与薛宝钗是一对儿,互相映衬。林黛玉是病态美、柔弱美,薛宝钗则是丰盈美丽、健康美。她们虽然都是诗人型人物,林黛玉以清新飘逸著称,而薛宝钗则以浑厚、含蓄称雄。她们各自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走着两条不同的认识道路。就情态而言,林黛玉率真但过于尖酸,为世不容;薛宝钗“藏愚”符合时代的要求,终于得到了“宝二奶奶”的位置。然而,薛宝钗得到的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位置——一个虚名儿。因此,薛宝钗虽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礼仪,但她的结果仍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悲剧。因为她没有得到贾宝玉的心。

红楼梦的结局很凄惨,黛玉含恨而终,宝钗独守空闺,宝玉心灰出家,真的很想改写一下结局,可是,这只能是幻想。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在那么一个大家园中,我们不得不接受黛玉的残死,接受了宝玉的玩世不恭,接受宝钗的步步为营,接受了这个家族的沦落。

红楼梦真实地还原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另我们印象深刻,而且红楼梦打破了以往才子佳人大团圆的大俗套,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作为结尾。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

参考书籍:《红楼寻径——解不尽读不完的红楼梦》

梦回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梦回红楼——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梦红楼

红楼迷梦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一梦——《红楼梦》读后感

中学生《红楼梦》读后感:倦倚红楼

红楼梦第49回读后感红楼中的女儿们

《红楼梦》读后感:遇饮红楼醉经年

红楼梦读后感之由湘云说红楼

红楼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中的人生
《红楼梦读后感红楼中的人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