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以色列的圣餐之旅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9: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在以色列,有一个纪念碑中国人,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所以,我想去看一看这个充满着感谢的国家。带着探寻的向往,我踏上了去往以色列的旅程。以色列人对于食品原料的挑剔,是其他民族和国家所不及的,那是因为犹太教有个“考舍尔”教规,规定了许多不能吃的食物。在我们眼里,似乎很难第一感觉就把以色列的食品和“美酒佳肴”联系起来,因为他给我们太多关于宗教和信仰的联想,但是就是这样一片土地上,到处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其实,以色列的食品烹饪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受到欧洲,中东,北非,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深远影响,不同的烹饪艺术和迥异的饮食习惯汇集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熔炉风格。那么,在《圣经》里被赞誉为“牛奶与蜂蜜的土地”,到底有哪些特色食品可以让人尽情享受?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熔炉”风格的独到烹饪,又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下面带你去领略一下特拉维夫――雅法的圣餐。

特拉维夫-雅法概述:历史停泊的明珠港口

特拉维夫意为“春天的沙丘”,的确是坐落在沙丘上。它建于1909年,由特拉维夫和雅法两部分组成。其中,特拉维夫居民以犹太人为主,雅法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如今,这座城市已拓展成一组城市群,从北部的赫兹利亚到南部的芮赫沃特,周围还有拉马特干,沙维雍等卫星城。我客居的特拉维夫,感觉这是个很立体的城市,有多张面孔,张张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以特拉维夫为中心,沿着地中海海岸线伸展的城市群被称为集群城市,根据圣经记载,这里是古代以色列人12支派之―――但支派的属地。

我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但特拉维夫是惟一的一个以白色作为主色调的城市。在中东耀眼阳光的照射下,特拉维夫没有多余的色彩,而是一片亮白,透露出梦幻的光芒。所以被称为“白色城市”。白色的建筑叫包豪斯建筑风格。

特拉维夫立城之初是雅法老城的“后花园”,但它迅速发展成以色列的商业、金融。文化和娱乐中心。被称为以色列的“纽约”,“不夜城”,“地中海明珠”,具有活跃,摩登,世界主义的特征。 在这曾经孕育世界灿烂文化与文明的“应许之地”,“特选子民”们创造了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的辉煌,这里有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钻石交易中心、以色列各大期刊和出版社的总部以及文娱中心。平时,这里是以色列经济生活的中枢,周末,这里是享受的天堂。难怪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理想的生活应该是:居住在海法,祈祷在耶路撒冷,享受在特拉维夫。

dizengoff大街是一条位于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热闹大道,银行、餐厅,咖啡店,购物中心四处林立,颇为繁华。虽屡经战乱,城市依然流光溢彩。一个好的城市当然还应该有好的餐馆。无论从食品、建筑,还是服务、氛围,餐厅都堪称一流。从风味迥异的美食中,可以直观地体会到,以色列是个移民的国度。建国后,流散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归以色列,带来了世界各地的风味佳肴。因此,所谓的以色列“当地”菜肴有可能是从欧洲一流名厨的特色菜肴到远东、拉丁美洲的新奇异味,甚至是美国式快餐之类的某种东西,不过,地中海烹饪技术再配上一年四季丰富充足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大量的乳制品,就是以色列的美食了,想要品尝以色列正宗的美食只有到首都特拉维夫。在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从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门进到一个特别的天地,昏暗的灯光,奇怪的装饰,独特的布局。这是特拉维夫――雅法老城的一家餐馆,房顶上挂满了铜锅,据说都是他们家用坏的锅。再看看他们家的菜品,竟然和中国的菜也有几分相似。下面让我们尝尝以色列的美食和中国的美食到底有多像吧。

开胃莱:特拉维夫蔬莱蘸酱vs中国大拌菜

开胃菜是蔬菜蘸酱,服务员一下子端上来了好几种酱,可是您可不能可劲地招呼,中国的酱都是大酱或者甜面酱,特拉维夫的蔬菜蘸酱的酱都是辣酱,是好几种不同风格的辣酱。以色列的辣酱都是灯笼椒做的,有的带有孜然味道的。

以色列的国土中有很多地区都是沙漠,水贵如油,然而聪明的以色列人却通过高新技术种植出高产又无污染的蔬菜和水果。为了使蔬菜能在各种不同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生长,以色列在蔬菜种植中使用了大量技术先进的种植方法,包括装有气候控制系统的温室及无土栽培技术。其中温室种植的有西红柿、黄瓜,胡椒,甜瓜等。使用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消除许多使用土壤作为培养基时种植作物所产生的危害,而且可以在灌溉和施肥时更好地加以控制。很多优秀的蔬菜品种都是来源于以色列这个国家,以色列蔬菜简直好吃到不可思议。红色,黄色,绿色的柿子椒不仅颜色鲜亮如画,而且个个饱满清脆,不需要任何烹调,甚至不需要拌任何沙拉,就那么“干吃”都令人颊齿生香。这里的小西红柿也是饱满水润得不得了。

第一道菜:特拉维夫沙可舒和vs中国西红柿炒鸡蛋

沙可舒和是典型的西班牙裔的犹太人食品,主要是鸡蛋和西红柿。跟咱们的西红柿炒鸡蛋看起来也差不多,做法却不一样。沙可舒和是在小煎锅上先倒上橄榄油,把切好的西红柿块放上去大火翻炒,直到西红柿块变成西红柿酱后,放入打散的鸡蛋烧制。等到鸡蛋凝结之后就可以连锅一起端上桌了,在后厨可以看到一溜的火眼上都放置着这样的小煎锅。西红柿是以色列一种名叫沙甜的西红柿,使用盐水灌溉,使西红柿的风昧甜酸可口。沙可舒和吃的时候,可以用面包蘸着吃。

第二道莱:特拉维夫胡穆斯(hhinlilus)vs老北京麻豆腐

胡穆斯(ftrcrms)怎么看都像老北京的麻豆腐,吃起来也像麻豆腐。可是胡穆斯真不是麻豆腐,它们用的原料不一样。老北京的麻豆腐的原料是绿豆。胡穆斯用的是当地特产的鹰嘴豆。它们的做法和口感却很相像。胡穆斯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豆制品,把煮好的鹰嘴豆磨碎,捣烂后加入橄榄油,盐等,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各种香料做成的酱料。在以色列,几乎人人都会做胡穆斯,可以说它是以色列食品中的传统精华了!据说,阿拉伯人所制作的胡穆斯最棒,沿袭着千百年的手工制作流程和严格的选料精神,丝毫不因岁月的变迁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而有所改变。胡穆斯在中东地区是阿拉伯人的美食最爱,麻豆腐在中国是地道的清真食品。把这两样美食一联想,老北京麻豆腐就有了近亲了。胡穆斯的吃法也是用面包蘸着吃或放到面包中间夹着吃。

第三道菜:特拉维夫哥非特vs潮洲鱼丸

哥非特鱼是精心剁碎的鲤鱼末丸。和中国潮洲的鱼丸相比,同样是鱼丸,大小相差很多。哥非特鱼丸更大些,我吃一个就很饱了。它看上去不起眼,制作工艺却相当的复杂。去掉鱼皮和鱼骨头,将鱼肉和加工过的面包,鸡蛋,洋葱和大蒜一起剁碎,然后放入油锅煎,最后还要在蔬菜汤里煮一个半小时。装盘后,也要和酱料搭配吃才能更好地体验出个中美妙滋味。以色列属于半干旱的气候,水源极度缺乏,所以在水产发 展中也实行精细养殖。水产主要在公海和池塘中养殖。精细养殖的鲤鱼肉很细嫩,口感更好。大鱼丸又叫鱼冻饼。在以色列曾经展出过巨型鱼饼冻。 据厨师说,为了制作这道据称是“世界最大”的鱼饼冻,他们至少使用了25公斤鱼肉和5公斤面粉。鱼饼冻是以色列传统美食,人们通常在犹太历新年到来之际食用这种菜肴。

第四道莱:knejdach圆子vs东瓜丸千物

这种叫hleidalach圆子的东西,据说以前穷人吃得比较多。看起来和冬瓜汆丸子差不多,这个圆子,和中国的冬瓜丸子的丸子可大不―样的。以色列的圆子看起来像鸡肉,其实是用面粉做的,面粉里加上了绿色的菜叶做点缀,很赏心悦目。冬瓜丸子汤讲究的是肉丸子的味道渗透到清汤中。以色列的圆子是要放在鸡汤里的,和胡萝卜,芹菜、鸡肉一起食用非常好吃。这道菜还是逾越节犹太人必须吃的食物。

主食披塔vs陕西夹馍

披塔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主食,大多为圆形面饼,外形有点像面包,又有点类似于中国陕西的夹馍,但比夹馍更大更薄,中间是空心的,像个口袋,所以也有地方把它叫做口袋面包。在以色列的面包店,食品店或是超市里都能找到这种保存方便简单的主食。披塔的制作过程并不是十分的复杂,当地人在家里也能烘制,但前提是必须事先将炉子加温到一个很高的温度(据说最起码要在22。度),先前的加热工作很重要,否则经过发酵的面粉很难蓬松,也很难形成口袋的形状。无论是在火焰上炭上烤炉里烘烤的面包都有着不错的味道,在很热的炭上烤制的面包,表面上还能看到炭的印痕。和中国的夹馍一样,在吃披塔之前要往里面填入各式的酱料,可以是沙拉,但当地的犹太人更喜欢往里面加入胡穆斯酱料。

甜点:ansa vs千层稣

饭后甜点有时会上一些阿拉伯风味甜点,记忆中只有厚厚的甜味儿。arisa有很好听的名字,形状像中国的千层酥,只不过湿乎乎的,浸得全是蜜糖。还有一些甜点特别是芝麻和蜂蜜做成的糖果,是小孩子的最爱。

特色小吃:法拉费(falafel)

法拉费(falafel)是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它的原料就是胡穆斯,只不过不同点在于胡穆斯是糊状的,而法拉费则是一个个小丸子的形状,金灿灿的,可爱的诱人,稍带一些辣味。关于法拉费的起源,有人说它是由埃及人创作的,阿拉伯人把它带入以色列国土,也有人说它是纯粹的以色列食品。两者的差别在于埃及人选用的是一种扁扁的白豆,而以色列人所选用的是鹰嘴豆,但不管选择什么材料,要想使法拉费松脆,面粉和胡穆斯的比例至关重要。品尝法拉费的方法,可以是把它们塞入披塔,蘸着酸奶汁,或是当地特别的一种柠檬味道的芝麻酱和胡穆斯酱,再塞八各种蔬菜以及泡菜,最后还可以加上几个薯条一起吃。也有人把它单独作为食品,炸出来后直接品尝,十分的松脆,相当美味。 这种食物就像中国的面条或者其他小食一样,味美而价格实惠,普及面极广,深受大众喜爱。

以色列的圣餐之旅

圣餐的意义

以色列版图

以色列特产

以色列邀请函

以色列起源

以色列教育

以色列现代农业

以色列机场安检

以色列出行注意事项

以色列的圣餐之旅
《以色列的圣餐之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