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反思一节英语课的得与失

发布时间:2020-03-03 02:59: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谈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内容摘要】:一次公开课后的评课,让我注意到任何教师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学更是一种手段,而教育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反思一节英语课的得与失。以前在教育圈有这样一则戏言:“教育出成绩有问题的学生是次品,教育出身体不合格的是废品,而如果教育出的是思想有问题的可就是危险品。”这句戏言就告诉我们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但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恰当渗透法制教育。当然渗透也是讲究方法策略。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渗透法制教育

日前,我在一次习题评讲课中,按照教学计划应该完成3篇英语任务型阅读。但是由于其中有1篇涉及如何学习一门外语的文章。这篇文章给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其中给出了这样的两条建议:Listen wherever you are on your Mp3 player.和Read online, use online.当时我们的同学们就立即反驳说我们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Mp3 player,也不允许上网,而且抓到就留校察看。这样的建议对我们没有任何作用。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逐渐脱离英语课堂的本来的意图,并且对我们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有了抵制的情绪。当然,说句实在话,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辨明是非的意图和想法。这样的英语课堂就有必要渗透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那么到底该如何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必要,但也要注意避免简单化、牵强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找准“渗透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法律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法制教育才能直透心田。那么就我们英语课而言,毕竟不是政治课,它有本学科内在的特殊性,适时地运用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很重要。如果坐失良机,而放弃了可以轻举起千斤的杠杆,也就达不到英语课“教育”的目的。时机几乎是课课存在,问题就在于抓得是否自觉和适时。这就要求教师要统观教材。要有两个预见性:第一,在哪一课的哪一章节适合进行哪种教育;第二,在何时结合什么形势或学生的什么情况组织什么教育。如本节课的英语教学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让学生明白在方法和规章制度相冲突的时候,方法应该服从于规章制度。当时,同学们还不能理解我的说法。我们师生进行了短暂的讨论,which is more important, way or rule?同学们自己也得出不少的结论,并且举出了几个例子:赚钱有许多方法,走私贩毒也是方法,但我们肯定不会去,教学反思《反思一节英语课的得与失》。 学生取得好成绩除了努力学习,作弊来得更有效果,同样我们也不会去作弊。

2、把握“渗透时机”。

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渗透点后,才能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学生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从哪儿渗透从何处切入的问题,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切入的问题。现在再去反思我的那节英语课,在处理规章制度和方法相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面对。我就临时调整教学计划,适时插入学生对此的讨论,which is more important, way or rule? 这种讨论虽然很有必要,但要防止过犹不及。所以,课堂讨论不能耽误太多时间,我就把这个话题留给大家作为课后家庭作业,要求进一步讨论写成我们的书面表达。这英语课节课后来我们这个案例交给其他同事教研活动时讨论我的这一节课得与失。最终大家给予更多的肯定尤其是讨论的插入和适时转化为课后作业,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自然流畅。后来我们大家又就这个度如何把握又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在我们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渗”得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适度而不过度。

把法制教育教学渗透到英语教学时,我们应该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这三个方面:找准“渗透点”是重点,把握“渗透时机”是难点,掌握“渗透度”是关键。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寓情于教,适时、适度,点点滴滴、持之以恒地加以渗透,才能有机地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陶冶于一炉,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我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英语课上思想道德教育虽然不像政治课、政治报告那样系统、全面,但它绝不是“水过地皮湿”。因为每单元要学一周左右,学生在细心反复读书的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就会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的心坎上。与此同时,由于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完全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腐蚀。所以,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遵守礼仪,遵循规章,从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必由之路。实施学科和法制教育的互相渗透应该是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节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小学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一节初中英语课的教学反思

如何评价一节英语课

一节英语课的启示

怎样备好一节英语课

一节英语课的感悟

伍倩一节小学英语课教学反思[推荐]

一节英语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反思一节英语课的得与失
《反思一节英语课的得与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