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档案初级职称知识更新作业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5: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第一次

1.公文格式分几部分?每部分具体包括哪些项目? 答:公文的格式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眉首部分包括

1、公文份数序号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3、紧急程度

4、发文机关标识

5、发文字号

6、签发人

7、界栏线

主体部分包括

1、公文标题

2、主送机关

3、正文

4、附件说明

5、公文生效标识 6附注 版记部分包括

1、主题词

2、抄送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4、版记线

5、页码

2.如何理解按“件”整理文件? 答:

一、整理单位的一般情况

归档文件整理以件为单位,进行文件级整理。件是指自然件,即单份文件。一般每份文件为一件。

二、整理单位的特殊情况

为保证归档文件完整,方便利用,对密不可分的文件可作为一件,成为整理的基本单位。 文件正本与不同稿本:文件的正本与定稿为一件

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如附件数量多或厚不易订,也可各为一件。

正文与文件处理单等:文件处理单、拟办单、发文稿头纸、领导批示的签批条等真实地记录了文件的形成、办理过程,是归档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文件作为一件。

原件与复制件:复制件包括复印机制作的复印件以及手工誊写的抄件等,应与原件作为一件。 转发文与被转发文:是一份文件的不同部分,前者包括贯彻意见及执行要求,后者是具体内容,在发挥文件效力方面难以分割,应作为一件。

报表、名册、图册等:报表、名册、图册等一般每册内容都相对完整,具有独立检索价值,应按照其本来的装订方式,一册作为一件。

来文与复文:包括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函与复函、通知与报告等,根据检索需要不同,此类文件可以作为一件,也可分别各作为一件。

3.如何检索数字档案图像?

答:建立数字图像档案目录数据库,扫描与存储纸质/照片档案,并将目录与图像挂接,数据库应包含对数字图像的编辑、处理、检索、显示、打印等功能,并及时维护数据库。 检索可通过数字图像档案的说明、时间、分类等十多个条件或这些条件的组合来进行。

4.试述电子文件管理原则 答:

(一)全程管理原则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整个周期全程管理。

(二)前端控制原则

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形成为前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

(三)真实性保障原则

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确认与形成时原始状况一致。

(四)完整性保障原则

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

(五)有效性保障原则

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可识别性、存储可靠性、载体完好性。

(六)凭证性保证原则 采用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数字证书等。

(七)多种载体保存原则

需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归档时同时保存。

(八)多套保存原则

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一套异地保存。

(九)动态保管原则

动态保管原则即动态地保管电子文件信息。因其载体寿命有限,要经常传输复制、迁移等。

(十)安全保管原则

指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和电子文件信息安全。载体安全是确保存储系统可靠;信息安全是内容完整无篡改。

2010 第二次

1.对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如何进行排列?

答:密不可分的文件作为一件整理时,装订前需要对其进行排序。排序方法为:文件正本与不同稿本为一件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其他历次修改稿按时间顺序依次排在定稿之后。 正文与附件为一件时,正文在前,附件在后。

正文与文件处理单等为一件时,文件处理单等放在文件最前面,这样可以作为首页加盖归档章,从而更好地保护正本的原始面貌。

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时,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

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时,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 来文与复文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不同文字文本为一件时,如无特殊规定,则汉文本在前,少数民族文字文本在后;中文本在前,外文本在后。

2.电子文件有何特性?

一、电子文件档案与纸质文件档案管理对象的差异

二、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特性的差异纸质文件档案管理的对象是纸质文件“原件”;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对象是则是“原始电子记录”。1.电子文件“原始电子记录”是记录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中的“原始电子记录信息”,体现的是信息属性。2.电子文件的信息形态性则是二进制数字信息编码。 3.电子文件信息的非直读性。4.电子文件设备的依赖性。5.电子文件标准的复杂性。6.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可分离性。7.电子文件的更改性。8.电子文件的记录信息性。9.电子文件信息存储的分散性。体现以下两个方面:⑴ 电子文件信息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并不一致⑵ 电子文件超链接信息的分散性10.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储密度性。11.电子文件的利用性。

3.试述文书处理程序。

文书处理程序是指文书从登记到立卷归档各个环节运转的工作程序。它包括收文处理程序和发文处理程序。

一、收文处理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签收

指收文机关收到文件,在发文通知或登记簿上签字、盖章的过程。该过程一般由文秘人员办理。签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核对2)检查3)签字2.拆封及登记。文稿启封,是秘书的职责。拆封要求不损坏封内文件。、3.分办和传阅。1)分办2)传阅3)催办4)注办4.归卷、二发文办理程序。1.拟稿2.审核:这个阶段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审查行文的必要性;2)审查文稿内容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和已有文件是否矛盾,文件的措施、要求是否明确和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3)审查是否涉及其他职能部门以及是否经过协商一致和会签;4)审查拟办的公文用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3.签发4.缮印5.校对6.用印7.发文登记8.封发9.归卷。

4.如何永久利用电子文件?

答:

一、信息设备储备策略人们必须通过信息设备才能读取电子文件信息,这就是电子文件对信息设备的依赖性。

二、信息系统仿真策略⒈ 计算机硬件仿真策略:就是指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新型计算机的新型操作系统上仿真旧型计算机,然后在仿真的旧型计算机上安装旧型操作系统和旧型应用软件来读取旧格式电子文件信息。⒉ 软件仿真策略:就是指在新型操作系统软件中仿真旧型应用软件,以解决新型应用软件不能读取旧格式电子文件的问题。

三、电子文件信息非电子化保存策略人们必须通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才能利用电子文件信息,这就是电子文件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

四、电子文件图像化保存策略

就是指将文字类电子文件格式转换为图像格式永久保存。这就相当于给文字类电子文件拍摄数码照片。

五、电子文件通用格式保存策略所谓电子文件通用格式应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通用文件格式应当是开放的标准(即通用文件格式的技术规范要公开,其著作权不专属于设计该文件格式公司或机构);二是通用电子文件格式为大多数同类软件所支持(即用大多数同类软件都可以打开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

2011第一次

1.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依据其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文件从其形成到销毁或永久保存,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第二,由于文件价值的变化,这一完整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个阶段:①文件的运动过程呈现出阶段性。但无论怎样划分,文件运动现象的阶段性是应该达成共识的。②文件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③引起文件运动过程出现明显阶段性的主要因素是文件价值形态的规律性变化;第三,文件在每一阶段因其特定的价值形态而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管理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是一个连续统

一、前后衔接的运动过程。它要求把整个文件运动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采取统一的工作制度、程序和方法来控制各有特点但又相互关联和前后衔接的整体过程。只有从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到工作程序都实现相互融合和统一,从文件到档案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管理。此外,文件生命周期还强调档案人员要积极的参与到文件的前端控制之中,确保档案从其制成那天一直到归档保存这个阶段,文件的质量及与文件相关程序达到规范化,避免由于前期工作的失误或混乱,给后期档案工作带来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2.简述来源原则的内涵及其实质。 答:1.来源原则的理论内涵

“来源”在档案术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来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档案形成者,包括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即法学意义上的“法人”与“自然人”。

来源原则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档案馆按照馆藏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2.来源原则的实质

来源原则是在与事由原则的较量中逐步赢得了档案专业的核心地位的。来源原则与事由原则的较量,实质上可以说是一场历史主义与逻辑主义争夺档案实体管理领域的战斗。来源原则的最终胜利表明历史主义的分类思路更适用于档案实体的整理和分类、更符合档案本质属性的要求,这正是来源原则成功取代事由原则并被确立为档案专业基本原则的实质。

就来源原则的基本内核而言,要求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和不容混淆性实质上就是尊重档案形成的客观过程和现实状态。具体说来,来源原则的基本内容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历史主义精神。来源原则要求同一来源的档案组成一个全宗,全宗是特定机关、组织或个人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整体,这一整体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

3.不记述本机关(单位)活动的文书档案如何鉴定? 答:可以按照其作者划分确定其保管期限。 1.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来文

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政策和规范性档案。在其有效期限内固然必须保存,即使在其失效之后也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第二类是参考型的档案,即上级和不相隶属单位发来的不反映本单位情况的简报、通报等类文件。 2.下级单位来文。 大致上有三种情况:

①贯彻执行本机关文件(或会议)精神的汇报。这类文件可以作为本机关指挥性活动的反馈信息,其中少量特别重要的并且与本单位文件有相互依存关系的,可以与本机关相关文件一起长期或永久保存,绝大部分文件只需短期保存,有的可以不归档。

②报请备案的文件。这主要是下级单位自己制订的重要文件,包括指挥性的和契约类的文件。其中按照行文规则理应备案的可以短期保存,不必备案的文件可以不归档。

③请示性文件。这类文件凡主送本单位的均应办理批复,与本单位的批复文件一起保存。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见有口头或电话答复,有的甚至不予批复的,对于这些文件均应短期保存。

4.浅析以职能机构个体为核心的双轨并行的文档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该模式的流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政府文档的高度集成管理

所谓集成是指电子文档管理活动内容相互交叉,甚至合二为一,一项文件管理活动完成另一项或几项活活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在该模式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集成:(1) 文件形成阶段与保存阶段的集成。(2)归档与鉴定的集成。(3)技术维护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集成。 2.著录工作的全程化

之所以说著录工作全程化,是因为著录工作与文档管理的每项环节都发生关系,即著录工作贯穿整个文件生命周期。这是纸质文档时代不曾具备的。 3.鉴定工作的自动化

这种自动化的批量鉴定有三个方面的优点:其一,永久和不需保存的文件在其产生后便被打上标记,节省了后续鉴定工作量;其二文件产生后及文件归档后双重鉴定有效的保证了重要的文件进入归档的范围;其三,上文所述,文件的鉴定和归档集成,使档案工作提前进行,有效的维护了文档的完整性。

4.文档保护的全程化和细致化

(1)对于文档载体和其所活动环境的保护。 (2)对文档信息内容安全性的维护。

2011第二次

1.新来源观提出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答:重要意义为三个方面。1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可以发挥更加广泛的指导作用。这种作用在电子文件的检索和鉴定领域表现得最为突出。2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尽管对来源概念赋予新的理解,来源原则的基本思想不会动摇。新来源观的最大变化是对来源的理解从实实在在的机构来源转变为抽象的形成过程来源,因为在纸质档案时期形成机关与其文件群体具有惟一对应关系的情况下,传统的机构来源是来源联系的最佳表现形式,但在电子文件环境下只有相对抽象的文件形成过程才能最有力地揭示文件形成中的本质联系。尽管来源的理解需要概念化和抽象化,但这样一种事实是无法掩盖的,即来源联系始终是文件形成中有机联系最根本的一种。3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充分证明,以历史主义为指导、植根于档案本质属性的来源原则在电子文件时代仍然是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来源原则之所以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以历史主义为指导、符合档案本质属性的要求。

2.简述人事档案鉴定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人事档案材料鉴别的主要方法鉴别一份人事档案材料的真伪和价值,确定它是否归档,需要经过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过程。它的主要方法是:1)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人事档案内容。2)核对材料是否属于该人的档案材料。3)查明材料是否处理完毕。4)检查材料是否完整。5)核对材料是否重复。6)判定材料是否有保存价值。7)检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2.对不需归档材料的处理。1)转送有关部门保管和处理。2)退给材料形成单位或个人。

3.浅析以职能机构个体为核心的双轨并行的文档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该模式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政府文档的高度集成管理。所谓集成是指电子文档管理活动内容相互交叉,甚至合二为一,一项文件管理活动完成另一项或几项活活动的部分或全部功能。在该模式中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集成:1) 文件形成阶段与保存阶段的集成。2)归档与鉴定的集成。对重要的文件打归档的标记,这是对文件保存价值的一个判断。3)技术维护活动与其它管理活动的集成。2.著录工作的全程化。之所以说著录工作全程化,是因为著录工作与文档管理的每项环节都发生关系,即著录工作贯穿整个文件生命周期。这是纸质文档时代不曾具备的。3.鉴定工作的自动化。对于纸质文档的鉴定是文档管理活动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任务量最大的工作。4.文档保护的全程化和细致化。对于文档的保护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方面:1)对于文档载体和其所活动环境的保护。2)对文档信息内容安全性的维护。

4.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政府文档管理,使其满足社会公众对政府文档利用的诉求。 答:整个政府文档机构群中所有终端机构的数据库与图中所指定的文档信息主控中心的数据库相连,主控中心操作平台由政府文档信息资源库、信息筛选平台和政府文档信息利用服务平台三个部分组成。终端文档机构的数据库与政府文档信息资源库相连,文档机构产生文件,在资源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进行存储,存储的代码和空间由主控中心预先设置和规划。前台工作与主控中心的数据库相连,并通过信息筛选平台,将部分能够对公众开放的文档信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与数据库中的文档信息位置相连。经过信息筛选后的文档信息实质上是可以归档保存的信息。总前台进行文档信息利用服务,后台进行文档综合管理和维护的运作方式集机构群体资源与一体,经过信息的综合加工和筛选反馈给社会公众,这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在日常行政办公之余还要兼顾信息利用的问题,提高了政府机构自身的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增大了政府同一系统内机构的信息量,有助于进一步深度开发文档信息资源和开发信息产品,这是个体化文档管理方式所做不到的。

2012 第一次

1.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有哪些?

通过比较,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相异与各国的特点包括:

(1)档案事业管理机构设置的完备性、权威性,档案管理的高度集中(就全国而言)与自成体系。 (2)档案机构设置的层次性、专业性与复杂性融为一体。

(3)党、政档案工作统一领导。

(4)档案行政管理的范围、侧重点、方式方法颇具特色。就范围看,我国涉及到了所有区域和系统,范围极广,其他国家相对有限,分散式管理体制则更有限;就侧重点看,我国侧重于机关、单位的档案机构,其它国家侧重于各类档案馆;就方式方法看,我国主要为业务指导,外国主要是以监督为主。

2.简述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

1、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归划和有序管理。如档案法归的贯彻实施、档案执行的贯彻执行、档案机构的合理布局可以在国家范围得到实现,这是分散式体制难以做到的。

2、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档案局的设立及权限设置,各类档案机构的纵向隶属关系或是横向业务联系均可得到明确规定,这有助于档案机构实现职责分明,也有利于档案馆藏建设的优化、避免重复。

3、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集中式体制的组织和有序化使得档案工作各个环节建立的制度和标准更易于推广和实施,从而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现代戏化建设。

3.简述各国关于档案封闭期的不同规定。

档案封闭期长短不同,按照国际档案理事会的规定,档案封闭期通常情况下为30年,大多数国家都遵守这样的规定,我国就为30年。有些国家短于30年,如西班牙为25年,匈牙利等为20年,而美国虽然也为30年,但要求满20年尽可能开放,如不能开放,到30年期满就自动解密,必须开放;有些国家长于30年,如瑞士为35年,意大利等为40年,丹麦、荷兰等是50年,世界上档案封闭期最长的国家,就是国中之国——梵蒂冈80年。有些国家依据档案内容的不同,档案封闭期也有区别,如在法国,涉及国家安全、司法、人事、医疗等文件的封闭期分别为60、100、120、150年。

4.试比较中外档案鉴定体制。 试比较中外档案鉴定体制。

档案鉴定工作体制实际上就是关于档案文件的处置批准权的归属和组织管理问题。1.从档案文件处置批准权的归属看。我国的档案鉴定权属是比较分散的。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受所在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应的档案专业主管部门的双重领导,即条块结合,多头管理。

国外档案鉴定权属多是集中的,无论档案管理体制的类型如何,只要在其管辖范围内,档案的鉴定就具有集中统一性。

2.从档案鉴定组织管理看。我国档案鉴定工作既无专职的领导机构,也无固定专业人员。档案鉴定工作都是由临时抽调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或委员会来组织,鉴定工作完成后,自然解散。当再次需要进行鉴定后,重新组织人员。

世界上许多国家大多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从事档案鉴定工作。如俄罗斯、美国、意大利、韩国。 由上述可见,我国的档案鉴定在各自部门分别进行,不同部门档案鉴定标准出发点和侧重点势必不同。对国外而言,档案鉴定批准处置权的集中,有利于保证对文件价值评判的全面性、专业性,特别是专门的鉴定机构与人员的设置,也有利于对档案鉴定工作的宏观控制。

2012第二次

1.简述集中式与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

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特点: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承担这种行政管理职能的机构或者是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或者是中央级档案馆。作为全国档案事业指挥中心的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依照法定权力对国家档案事业系统进行管理、指导、监督,从而使整个管理结构实现组织化和有序化。

分散式管理体制的特点:指的是国家不设置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责的原则。换言之,就是中央档案机构无权过问地方档案事务,地方档案机构不受中央领导。

2.简述档案开放的意义与影响。

一是利用性质和权利变化,档案由封闭走向开放,档案利用由少数人特权转变成公众的权利;二是丰富了利用目的,拓宽了利用范围,增加了利用类型;三是档案工作人员、档案馆与档案工作的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档案工作人员由特权保护人转变为面向大众的服务员,档案馆由政权的“武器库”,转变为科学研究的“粮仓”、档案工作由统治阶级的附属工具转变为国家一项独立的科学文化事业。

3.试分析中外档案鉴定实践存在差异的原因。

1.对档案鉴定的认识和定位的不同。欧美国家将档案鉴定赋予非常现实的意义,认为档案鉴定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国改革开放前,档案鉴定通常只被看作档案管理业务环节之一,并没有突出特殊地位和作用。2.档案鉴定理论与标准发展水平不同。我国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呈现静态的、被动的、迟滞的态势。欧美国家的档案鉴定理论呈现动态的、主动的、发展的态势。3.鉴定工作的组织管理不同。欧美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档案鉴定进行有序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我国既无专门机构也无专业人员对档案鉴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我国档案鉴定未做到经常化、制度化。4.文件与档案界限划分的标准不同。欧美绝大多数国家认为文件进馆是文件转化为档案的标志,我国把文件归档看作两者转化的标志。5.文件归档与进馆的具体比例规定不同。我国没有对文件归档和进馆档案的具体比例做出规定。欧美各国对文件归档和进馆档案的具体比例做了规定并严格加以控制。

4.试分析影响电子文件鉴定的主体性因素。

1.鉴定主体的组织涣散与鉴定人员素质低下,对于鉴定的影响由来已久,可以说,这是由影响传统档案、文件鉴定进而蔓延到电子文件鉴定的障碍性因素。

2.法规、标准支持不足。法规、标准支持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缺乏电子文件的管理规则。其二是缺乏鉴定电子文件的专项操作标准。我国目前对于电子文件的鉴定,只能继续沿用传统文件与档案的鉴定标准,无专项标准。

3.理论研究不够。不唯对于电子文件鉴定,对于传统文件与档案鉴定亦然,理论研究呈现诸多缺陷,突出的表现:一是研究务虚多,基础研究多;二是与实践结合不够。

2013 第一次

1、如何理解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1)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由于信息技术水平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也应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使档案工作实际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相适应。

(2)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和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

(3)明确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与方法。 (4)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公众满意的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人类推进信息化进程的理想目标是在建立良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公开(特别是政府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利用中的社会公平。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这一目标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档案数字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档案信息数字化即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的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形式的档案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变为数字形式的电子媒体并制成档案信息数据库,并以数字编码的方式揭示档案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资源,使之能够通过光磁介质进行保管保存与提供利用,进而拓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领域,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其目标是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是严格规范档案信息的著录标引,并科学选定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档案全文信息数字化可以采用扫描录入方式将档案全文按原貌逐页存储为图像文件并为其编制目录索引,或是经OCR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存储档案内容,辅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两种不同方式。

3、简述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有何实践意义? 答:事实上,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本质是对档案的整理过程,因而,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实践原则,对于保障档案信息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具有指导作用。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安全保真原则”要确保档案原件的安全、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以满足对档案进行真伪辨证、文字校勘、原件对照以及文物鉴赏等方面的利用需求。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整理原则”在侧重追求信息内容保真而非外在形式保真的前提下,对经过数字化过程的档案信息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为档案信息数字化“产品”的利用者提供便利的条件。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注重效益原则”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档案历经年久、数量巨大。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组织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活动。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有利共享原则”也可称之为标准规范原则。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观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工具系统的开发研制等诸多环节,为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作用功能奠定基础。

4、简要分析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的关系。

答:1)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数字档案馆建成后,实体档案馆仍应努力加强馆藏建设,数字档案馆所提供的档案信息的原生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也必须以实体档案馆馆藏的相关档案作为保障。

2)数字档案馆对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处理并上网提供利用,使各档案馆上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重复。

3)数字档案馆为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实体档案馆采用的是一种实体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管理机制。这样可以极大地延伸实体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服务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社会化服务。 因此,数字档案馆与实体档案馆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没有实体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源泉;反之,没有数字档案馆提供的信息环境,实体档案馆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工作局限,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档案信息服务。可见,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需要以实体档案馆作为基础,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也可为实体档案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2013 第二次

1、如何理解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的含义?

答: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是各类档案机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履行职能、发展壮大的基础,也是当前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的必然要求。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涉及到档案机构的职能拓展的内容、方法以及不同档案机构的实践要求等问题。

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包括几个构成要素:社会公共属性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逻辑起点;以人为本原则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价值取向;政府信息公开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有利契机;档案信息共享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目标追求;信息技术手段是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基本依托。

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的重要举措,是档案工作改革的有效载体。

2、简述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的核心内容

答:档案机构必须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主题开展服务创新。

(1)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是档案机构服务创新的基本任务

档案机构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奉行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关注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平台,开展以人性化、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档案信息服务,形成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特点服务体系。

(2)加强和改进档案机构的管理机制,完善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档案机构服务创新的重要目标

加大投入,改进管理机制、改善服务条件、完善服务体系。建立服务窗口,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更加集中、规范、系统、权威、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发挥档案机构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创新档案机构信息服务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档案机构服务创新的关键环节

档案机构要完善信息服务决策机制、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力求以最低廉的“成本”,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实现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目标。

3、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着力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档案机构职能拓展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从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服务方式上解决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同步发展的信息服务模式。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理念

由于受传统档案馆管理机制影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政治经济领域轻社会公众领域的问题。随着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需求日益增长,客观要求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切实提高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手段

借助信息化与政府信息公开建设,提高信息服务的手段与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全国性的档案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应用平台;另一方面要整合分散在社会及档案资源,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信息服务网络体系。

(3)培养造就档案机构的信息服务人才队伍

开展信息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需要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档案信息服务实践要求对内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外研究社会公众的需求,以追求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为根本。同时建立人才管理办法,使信息服务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4、简述企业档案机构信息服务创新的主要内容。

答: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创新关键在于深化企业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建设。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生产、经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从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服务方式等方面解决问题。 (1)确立共享利用理念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利用信息化、网络化优势,使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更好地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息需求。 (2)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完善档案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存储、共享利用与交流互通能力,完善数字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档案信息管理服务稳定有序、安全可靠。

(3)注重人才队伍培育

研究制定提升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素质与业务技能的培养办法、培养内容和培养制度,切实使档案信息服务创新获得良好人才条件支持。

(4)加大资源建设力度

既要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完善档案信息管理的业务建设,又要利用信息化的有利时机、整合信息资源,夯实信息开发利用的资源基础。同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政策措施、形成制度体系,确保企业档案信息服务创新获得充足的经费保障。

知识更新档案答案作业1

知识更新作业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

知识更新档案思考题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专业课作业(初级职称)(材料)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初级职称)专业课程作业二

知识更新教育档案系列心得体会

东北林业大学知识更新作业1

知识更新动物资源保护作业

继续教育知识更新技校教师作业

档案初级职称知识更新作业
《档案初级职称知识更新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