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海南大学音乐系采风

发布时间:2020-03-02 19:57: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海南大学09级音乐系采风

临 高

指导老师:付美霞姓 名:连班 级:学 号:

之 旅

政 09级音表2班 20092411310055 初识临高 美味飘香

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同学们在睡梦中来到了渔歌历史悠久的临高县。到了这里已经是中午了,付美霞老师带领我们来品尝临高的各种美食。

原来美食不只有烤乳猪和多文空心菜,在临城二环路上的鸿兴酒家,一股股八角茴香味就扑面而来,热情的老板向记者介绍了利用九层塔搭配羊肉烹饪的一道美食:九层塔羊肉火锅汤。九层塔羊肉火锅汤,极具特色,是临高特有的美食之一。

据老板介绍,早些年一位台商在临高经商,在一次饭局上向他介绍了九层塔这种食材,本着创新羊肉火锅的老板随后尝试在羊肉火锅里加入九层塔,不料竟成为一道美食。

九层塔,唇形科植物罗勒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层塔状,故称为“九层塔”。该草具有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功效。它还有一个很时髦的名字:金不换,由于其叶与茎及花均有浓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兰香罗勒。

九层塔羊肉火锅的制作工艺是:翻炒羊肉,待羊肉六七成熟时加入水,再烹煮一小会,加入九层塔,一道九层塔羊肉就已诞生,还未端到餐桌,一股八角茴香味就扑面而来,羊肉未有膻味,这就是九层塔的作用。而取自临高本地放养的羊肉质鲜嫩,入口爽滑,加上九层塔独特的香味,面对如此美食,你不可不尝。品尝完九层塔羊肉火锅,我们一行人来到县城镇解放路上的杏花村,品尝临高人最爱美食:煎龙利鱼。

香脆可口的煎龙利鱼送稀饭,是临高人餐食的最爱。龙利鱼,一种暖温性近海大型底层鱼类,终年生活栖息在我国近海海区,俗称牛舌头、鳎目、鳎米。临高话管龙利鱼叫“鞋底鱼”,又称比目鱼。煎龙利鱼,味鲜鲜美,出肉率高,口感爽滑,鱼肉久煮而不老,无腥味和异味,属于高蛋白,营养丰富,历来深受消费者青睐。

煎龙利鱼是最棒的吃法,在临高,不论在高档饭店,还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餐店,或是在普通老百姓的家里,都可以品尝到这道美食。所不同的是,杏花村推出的这道美食,在制作工艺上有诀窍,据说煎鱼要专锅专用。

制作工艺:取自新鲜的龙利鱼,将其切成块状,入油生煎,待鱼肉煎到色泽成金黄色时取出。由于龙利鱼只有中间的脊骨,刺又少、肉又多,吃起来倍儿香。

在临高,有一道可口的美食:艾草糕。

艾草糕风味小吃的制作,折射出临高人善用药材融入食品的创意。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草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可消毒止痒。《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而临高人,却把艾草运用到小吃里面,将艾草汁融入糯米粉当中一起搓揉成面团,然后抓一团面揉圆后,在中间挖开个洞,装入芝麻花生冬瓜糖馅,然后轻轻包好,再揉搓一下成圆形状,蒸笼里垫上柚子叶,把做好的艾糍粑外表抹上一层花生油,然后轻轻置于柚子叶上,置炉上旺火蒸20分钟即可。

临高渔歌 艺术奇葩

“渔民耕海唱渔歌,柔情满怀妹爱哥,渔歌唱得鱼满舱,金鳞银翅千万箩。哩啊哩哩美啊,哩啊哩哩美,雷嗳”„„ “哩哩美”最早起源于临高新盈渔镇后水湾一带渔家妹卖鱼的叫卖声,后来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旋律的渔歌,人们在赶海、织网、卖鱼、恋爱、婚嫁、建房、上学、赶考、拜年、迎客、送客等不同场合吟唱,以表达感情。2010年6月,临高哩哩美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58岁的戴志勇是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临高渔歌传承人,临高县调楼镇抱才村人,身材不高,一脸黝黑,唱起“哩哩美”,嗓音浑厚洪亮。

“我在渔村长大,家里三代都是唱渔歌高手。年轻时唱着动听的渔歌,感觉女孩都会爱上自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没有音响电视等家电,也没有其他娱乐节目,村里或是附近村庄有人办喜事时,就请他过去唱“哩哩美”助兴。“在酒席上一唱就是几个小时。无论是独唱还是对唱,我从没输过,时间一久,大家都称我为‘歌王’了。”

在渔家人眼中,唱了世世代代的“哩哩美”,已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有唱爱情的哩哩美都与娘子馆有关。”娘子馆是临高的一种风俗,三五个待字闺阁的渔家少女住在一起,每晚吸引不少渔家小伙来谈情。“大家会用哩哩美传情。男女各坐一边,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感受等即兴作词互相对唱,以编得快、对得妙者为胜。”戴志勇不禁开唱:“什么生果像底鞋?什么结果弯像梳?什么开花成双对?”“丝瓜生果像底鞋,吗叶(扁豆)结果弯像梳,夫妻拜堂花一对。” “唱得最为热闹的要数男婚女嫁时,男女双方的亲友在那时相聚对歌,有时一对就是一天一夜呢!”在平常生活中,只要高兴,村里人会随时随地唱上一曲哩哩美。“中秋夜,村里人会把哩哩美CD、音响、电视都搬到码头,上千名年轻人和老人一起欢唱渔歌庆祝节日,很开心啊!”戴志勇说,年轻时,每次出海前,妻子总会为他唱上一段“哩哩美”祈求平安。“每逢节假日,镇政府都会组织文艺汇演比赛。每到在这时,我便担任抱才村‘哩哩美’表演队的导演,抱才村文艺队多数拿第一名。” “在喜乐的渔歌声中,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的小外甥也会唱哩哩美哦!” 戴志勇笑笑,又亮开嗓子,“临高风景美如画,文澜江水清又清,新盈渔港风浪平,海富山丰临高美。”

有文化研究者提出,哩哩美渔歌萌芽于汉代,形成于南宋绍兴年间,起源于渔民的生产劳动,发源于临高新盈后水湾一带。海南省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贵章认为,汉代时临高沿海移民逐渐增多,渔民们撒网、摇橹时的一唱一和,渔女叫卖声,这些劳作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是哩哩美最初的萌芽。

有专家经过考证,认为哩哩美形成于南宋时期的可能性较大。《临高县志》记载,当时的临高县令名叫谢渥,关心教育和农业,重视渔业,渔业生产连年丰收,渔村处处回荡着渔姑甜甜的叫卖声。

“卖鱼(咧),大家来买鱼(咧)……”经过群众创作逐渐形成为一种具有独特旋律的渔歌。而在这个集体创作中,爱情又起着更加明显的催化作用。

哩哩美“脱胎”以后,逐渐走进婚嫁、建房、上学、赶考、拜年、迎客、送客等不同场合,渔民们吟唱它以表达感情。

专家们认为,“哩哩美”渔歌的发源地在古港新盈一带是确认无疑的,因为哩哩美的副歌里有:“浪响后„珠咪‟,沙白前„九墟‟”。“珠咪”是新盈港北边的自然石堤,“九墟”指新盈港以南安全村边的白沙滩。

歌传喜怒哀乐怨

据临高县文联副主席陈耀辉介绍,在临高沿海的渔区,哩哩美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重要载体。渔村里大都设有女子馆,村里年轻女子三五结伴住在其中,每到夜幕降临时,周围的男青年就会结伴来“逛馆”。

此时哩哩美就派上大用场,陌生男女互相不认识,以互相讽刺开始对话。这时讽刺主要以对方村庄的缺陷开始,挖苦对方村庄地势太低,容易被水淹;挖苦对方懒惰,不修防浪堤等。

经过第一轮较量,男女双方已经有了初步印象,如果中意就继续猜谜,如果不中意就用哩哩美隐喻。如“哥呀!今夜持枪去打鸟,不见鸟树上;夜夜扛旗去游馆,不见意中人”。

猜谜更考验能力,要求双方即兴作答,是否幽默、诙谐,就看这一关。“什么长眼在角山,你知哪里有?什么带屋随身边,你知什么生?”。谜底是蜗牛,但你要用机智语言和优美的歌声来回答。

如果女方对回答满意,男方就会正式向女方发出要约:““妹呀!要唱就唱今晚,邻居听你唱;要和就和今夜,邻居捐银牌”。

随着对歌气氛越来越融洽,有男女互相中意的就开始大胆表白:“海水清澈当镜照,妹坐船边好梳头;哥站后面收鱼钩,两颗心儿看得透”。

热恋的人对歌就更加直白了,如“一藤不结两种果,一树不开两样花;阿哥不进别人房,阿妹不睡别家床”;“妹哎,月明在十几,咱携手去玩;月斜影子移,咱才携手回”。

“除了女子馆,哩哩美演唱的另外一个重要场合就是婚礼。”海南省民间文化研究会会长王贵章介绍,婚礼之前要先用哩哩美唱吉,一般唱十轮:一轮唱个吉兆,吉兆娘和爹;二轮唱个吉利,吉利爹和娘;三轮唱个吉兆,吉兆好婚姻;四轮唱个吉利,利全家平安;五轮唱个吉兆,吉生意兴隆;六轮唱个吉利,利财源广进;七轮唱个吉兆,吉夫妻和合;八轮唱个吉利,利拜年偕老……

唱吉完毕就可以开始集体对歌,大家以现实生活中事物、感受为歌词,看谁编的快,对的妙,这又让哩哩美集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由于哩哩美多以爱情为主题,曲调多为欢快的,很容易让人忘记它丰富多彩的曲调。王贵章介绍事实上哩哩美主要的曲调有5种:一是唱吉,二是情歌,三是猜谜歌,四是讽刺歌,五是怨歌。

怨歌主要是抱怨婚姻的不幸,如《十轮唱怨》:一轮怨媒娘;二轮怨命苦;三轮怨父母;四轮怨先生;五轮怨红纸,红纸包婚配;六轮怨墨砚,墨砚合一起;七轮怨邻居,邻居出主意;八轮怨妯娌……

哩哩美的丰富多彩也引起众多专家关注,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认为,哩哩美是海南渔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渔民生产生活习惯,记载着渔民的生产历史,是渔歌中典型的代表,非常值得研究和保护。

据有关专家学者考证,临高渔歌哩哩美萌芽于迄今非常遥远的历史年代,起码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临高沿海主要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逐渐增多,渔民们撒网、摇橹时的一唱一和,渔女们甜美地叫卖着,这些劳作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是哩哩美最初的萌芽元素和原始的艺术之生活基础。我们不难解读出实际上哩哩美就是中原文化经过长年累月地结合临高的独特情况而产生的生活艺术品。也不难看出其是起源渔民的生产劳动,以后随着不断的传播和发展,哩哩美的内涵渗透进了更多的渔家人乐观和浪漫的生活气息甚至是年青人的情爱感受。也有一种说法是哩哩美起初本来就是男女年轻人谈情说爱和取乐的方式,后来演变成大众化的渔家男女老少在生产生活中最喜为传唱的歌谣。不管是哪种说法,总而言之一种不争的事实就是:临高渔歌哩哩美是具有超常音乐天赋的临高人从长期的(渔业)生产劳动和乐观的生活中所创造的独具风格的艺术产品,而且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其中渔家人的情爱表达是哩哩美流传和发展的催化剂。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的需要,哩哩美逐渐走进婚嫁、建房、上学、赶考、拜年、迎客、送客等不同场合,但其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功能却是一脉相传亘古不变的。

千年渔歌唱渔村,驹光过隙上千年。随意人口的增长和生存范围的扩张,很多临高人从沿海地区原始的耕海牧渔状况逐渐有更多的背影从渔民中分离出来,走向全农耕或半农半渔的生产方式,但哩哩美做为一种早已深入人心的民间艺术被一些临高人特别是坚守在临高沿海地区的“喊人”所传唱并代代相传以至生生不灭地传承和发扬广大于临高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临高的地方文化特征是海洋文化和港湾文化的综合体(笔者个人观点),临高渔歌哩哩美做为诠注这种文化的符号无可争议当之无愧。

时至今日,无论是赶海的渔家汉子们在背向蓝天面朝大海撒网捕鱼时,还是织网的妹子和补网的老妪在古港旧巷的劳作间,哼上一段哩哩美算是最轻松和快乐的事情了。在新盈、调楼一带的渔村,夜晚总是浪漫和抒情的时候,总有三三两两年轻的男女背影相约在哩哩美的美妙曲调中,他们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和事物为参照,通过自己独出心裁的感受即兴互相对唱,以编得快、对得妙和多喝采声者为胜。

海南大学

海南大学跳蚤市场

海南大学军训

海南大学关于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海南大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海南大学学生会 社团

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海南大学社会实践报告

海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海南大学音乐系采风
《海南大学音乐系采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