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醉于遵义

发布时间:2020-03-02 21:10: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陈 小 玲

遵义,因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召开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会议而成为一座传奇城市。今年初夏,有幸参加福建省报纸副刊工委组织的采风活动,不禁神思飞扬。

当我踏上这一片土地,就一直被这传奇故事蛊惑着,去拜谒历史遗迹。遥想当年,一场又一场惨烈的战斗,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故事,就在此轰轰烈烈演绎。走过水泥路,踏上光滑的青石路,去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虽已是中午,去参观的人们依然络绎不绝。门前仰望,先映入眼帘的是遵义会议会址大木匾,六个字黑底阴刻贴金,苍劲有力,熠熠生辉,庄严肃穆。讲解员介绍,全国诸多革命遗址中,获毛泽东手书址名的,只有这一处。会址整个建筑由主楼与跨院两部分组成。穿越大厅,迎面是一座造型别致的砖砌山水花鸟牌坊,牌坊上端用彩色碎石片镶嵌慰庐,背面嵌慎笃。经过牌坊,是一个天井跨院,石板铺就十字形小路,直走去厢房,南走去老宅。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是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覆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主楼楼屋四周有回廊,楼房的檐下柱间有十个卷拱支撑,檐柱顶饰有垩土堆塑的青菜图案。堂屋保留了我国古建筑彻上明造的结构风格。整栋楼房的门窗均为板栗色,古色古香,深远清幽。据介绍,会址原是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1935年1月,红军渡乌江占领遵义的前夕,柏家闻风而逃,整栋房子成了空楼。进城后,红军设营队看中这里宽大、集中,便于警卫,就把总司令机关设在这里。沿着主楼南边的走廊,便到了遵义会议会议室,房间为长方形,保留着当年挂在东墙上的壁钟和一张褐色长方桌。桌子四周围着20张木架藤条靠背椅。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实际领导地位。

历史深深铭记,中国革命在这里转折,开始从胜利走向胜利,并从此在卷帙浩繁的史册上呈现出亮丽的光芒。

1955年,经过4年的会址寻找认定,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占地4万平方米。楼房的房间里,留下许多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不当无钱的白军,拖枪过来当红军!、不发欠饷不打仗!红军离开遵义后,房主强迫工人将所有的红军标语铲掉,泥水工人怀着热爱红军的深厚感情,机智巧妙地用石灰浆将所有的标语覆盖起来。解放后,经过认真清理,多数标语仍清晰可见,重新展现在墙上讲解员的讲解,声情并茂,加深我对这里的了解。

历史并不遥远,眼前的一切催人思绪万千。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住址,遵义会议陈列室、红军总部旧址、遵义红军司令部旧址在遵义会议会址流连,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散发着一种崇高的神韵,凝聚着伟大人物的人格力量。

对历史有建树的,必然为人们所敬仰。在红军烈士陵园里,那一座高4.5米的铜像令人惊叹一位红军卫生员一手搂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儿童,一手拿着一个磨损变形的水壶给孩子喂药。在遵义,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有关铜像背后的故事。1935年1月,一位名叫龙思泉的红军卫生员,在遵义城郊一个叫桑木桠的地方,为在贫病中挣扎的老百姓治疗流行伤寒病。龙思泉因担负为群众治病重任,没有跟上部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群众含泪将卫生员安葬在路旁。解放后,人们将红军卫生员的遗骸迁葬于小龙山上的红军烈士陵园里。从此,老百姓就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称这位卫生员为红军菩萨。现在,去红军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已是当地老百姓的传统习惯,而游客到遵义,也必定会去悼念一番。

斗转星移,遵义默默见证记录了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温诉说,教育后人勿忘历史。

遵义不仅有红色传奇,还有酒的传奇。采风活动就要结束了。当晚聚餐,不巧,我就坐的餐桌围坐的大多都是诗人出身。桌上摆着原产地在遵义、有着传奇故事的董酒。席间,有诗人提到一句诗懂天下事,不如董酒。这是董酒曾经的广告语,其中蕴含着智慧与人生深厚的体验。我不会喝酒,一般聚会,总是滴酒不沾。这次,他们劝酒有两点理由,董酒的生产工艺与配方是白酒中唯一被国家列为机密保护的产品;董酒董事长蔡友平是福建晋江人。于是,在懵里懵懂之间,不由自主举杯。诗人,还是应该喝点酒的。中国诗人与酒的关系由来深远。诗人李白即被称为酒仙,而杜甫是斗酒诗百篇。就当一回诗人吧!抿一口杯中董酒,一时有别样的震颤在胸中冲撞,一股热流涌上面颊眼眶。醺醺然,淘淘然,此种境界倒是与诗有点相似。

遵义有无数传奇,走进传奇,便是我醉透了心灵的人生之旅。

醉于黑暗杂文随笔

醉于庭院,与你共舞

遵义游乐园

遵义之旅

遵义人

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后记

遵义医学院

遵义感想

遵义感想

醉于遵义
《醉于遵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遵义在哪 遵义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