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国学经典 一日一句

发布时间:2020-03-03 17:29: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学经典

一日一句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 ,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学国学,魅在领悟,工在体味,效在吸纳。读国学经典,能助今人修身怡心,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经典,能让今人以圣人为师,汲取历经岁月沉淀的人生哲理。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7.、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 1

2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8、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

2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3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是不可以的。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31、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行动,会招致很多的怨恨。”

3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文】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3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啊!”

34、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译文】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

35、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3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这种人我是不知道其所以然的。”

37、子曰:“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说:“我观察人,(不只)听他说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38、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

【译文】孔子说:“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在兄长面前,就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39、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译文】孔子一点没有四种毛病,能够做到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

40、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 3【译文】老子说:“缤纷的色彩看就了就会让人两眼昏花,歌乐欢动,喧哗不已,听久了就会使人耳聋失聪。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使人胃口病伤而厌恶饮食。驱马奔驰,围捕田猎,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智狂乱而纵情放荡。贪求宝物而不知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使人行为乖戾而举动失常。”

52、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持守„道‟,就能治理好万事万物,就能统御好家国天下。据其„有‟而察其„无‟,得以知晓远古及其初始情况,这样就明了了„道‟的整个体系。”

53、老子曰:“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道德经·德经第三十八章》)

【译文】老子说:“所以堂堂正正的士子总是持守质朴醇厚之„道‟,而绝不实行虚华无用之„礼‟;他的居处行为总是那么忠厚朴实,而摒弃那些浮华浅薄之事。”

54、老子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三章》)

【译文】老子说:“施无为之政所获得的功效之大,行不言之教所获得的收益之多 ,天下万物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

55、老子曰:“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道德经·德经第六十六章》)

【译文】老子说:“故而君王虽然位居于民众之上,但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负担;虽然身居于民众之前,而民众并不因此感到有所妨碍。天下之人全都乐意推举他成为君王而并不厌烦其在上位,不就是因为他谦卑处下,无欲不争,因此天下也就没有谁能够同他相争吗?”

56、老子曰:“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道经第三十四章》)

【译文】老子说:“明道之君能够被人尊崇而统治天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自始至终不妄自尊大而能虚静处下,所以才能为天下人所归附和拥护,而成就其君王的尊贵和伟大。”

57、老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道经第七章》)

【译文】老子说:“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无欲无私,反而(如私欲之人所说的)„成就其私‟吗?”

58、老子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道德经·道经第五章》)

【译文】老子说:“君王如果不能守虚处静而以多闻博识自许进而有为多言,那很快就会导致穷败,不如处虚守静而无为不言能够取得成功。”

59、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道德经·德经第四十六章》)

- 56 【译文】孔子说:“和万物同一体就没有偏私了,参与万物的变化就不执滞常理。”

78、庄子曰:“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庄子·大宗师》)

【译文】庄子说:“圣人要游于不得亡失的境地而和大道共存。对于老少生死都善于安顺的人,大家尚且效法他,又何况那决定着万物的生成转化的道呢?” 7

9、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译文】颜回说:“不着意自己的肢体,不摆弄自己的聪明,超脱形体的拘执、免于智巧的束缚,和大道融通为一,这就是坐忘。”

80、庄子曰:“于事无与亲,雕琢复朴,块然独以其形立。纷而封哉,一以是终。”《庄子·应帝王》)

【译文】庄子说:“对于事物无所偏私,弃浮华而复归真朴,不知不识的样子,在纷纭的世界中持守真朴,终身如此。”

81、庄子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8

2、庄子曰:“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庄子·骈拇》)

【译文】庄子说:“当代的仁人,忧虑世间的祸患;不仁的人,溃乱性命实情而贪图富贵。”

83、庄子曰:“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译文】庄子说:“小的迷惑会错乱方向,大的迷惑会错乱本性。” 8

4、庄子曰:“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庄子·骈拇》)

【译文】庄子说:“我所认为的明达,并不是指看清别人,而是内视自己罢了。” 8

5、庄子曰:“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庄子·马蹄》)

【译文】庄子说:“(所以)盛德的世代,人民行为迟重,朴拙无心。” 8

7、庄子曰:“藏金于山,沈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愧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庄子·在宥》)

【译文】庄子说:“藏金于深山,沉珠在深渊,不谋财货,不求富贵,不以高寿为乐,不以夭折为哀,不以通达为荣,不以贫穷为羞耻,不收揽举世的利益来据为己有,不以称王天下而彰显自己。。”

88、庄子曰:“必服恭检,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庄子·天地》)

【译文】庄子说:“为政一定要做到恭敬节俭,选拔公正忠直的人而没有偏私,人民谁敢不和呢!”

89、庄子曰:“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庄子·天地》)

- 8 【译文】“通达生命实情的,不追求生命所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实况的,不追求命运所无可奈何的事故。”

100、“弃事则形不劳,遗生则精不亏。夫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庄子·达生篇》)

【译文】“舍弃俗事就形体不劳累,遗忘生命中的事务就精神不亏损。形体健全,精神充足,便和自然合而为一。”

10

1、仲尼曰:“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庄子·达生篇》)

【译文】孔子说:“不要太深入而潜藏,不要太表露而显扬,像柴木一般无心而立于动静之中。三种都能做到,可称至人。”

10

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译文】天地有大美却不言语,四时有分明的规律却不议论,万物有生成的条理却不说话。

10

3、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庄子外篇·知北游》)

【译文】学问广博的不一定具有真知,善于辩论的不一定具有慧见,圣人早已弃绝这些了。

10

4、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物见其物。(《庄子外篇·庚桑楚》)

【译文】心境安泰的人,便发出自然的光辉。发出自然光辉的,人便显现其人的天然本质。

10

5、行乎无名者,唯庸有光;志乎期费者,唯贾人也,人见其跂,犹之魁然。 (《庄子外篇·庚桑楚》)

【译文】行为不拘名迹的人,充实而有光辉;志在求取财用的人,只是商人而已,看他跂行着,自以为安稳的样子。 10

6、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外篇·庚桑楚》)

【译文】至礼是没有人我之分的,至义是没有物我之分的,至知是不用谋略的,至仁是不表露爱迹的,至信是不用金钱做质证的。

10

7、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庄子外篇·庚桑楚》)

【译文】动作自然出于不得已是为德,动作自然不由于我是为合理,鹜名则相反而求实则相顺。

10

8、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庄子外篇·庚桑楚》)

【译文】道为德所尊崇,生是德的光辉;性是生的本质。

10

9、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庄子外篇·庚桑楚》)

- 1011121314 -

国学 一日一语

国学经典一日一句

国学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

七月一日

一日常规

八月一日

一日三思

一日工作制度

班主任一日

一日常规

国学经典   一日一句
《国学经典 一日一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