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20-03-04 00:5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课程:考古发现与中国文化主讲老师:傅玥院系:化学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学号:2010214131姓名:张伟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2012年6月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摘要:

殷墟甲骨文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后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为一种最古老的文字记载,它涉及了很多我们古代生活起居,文化历史,祭祀活动等方面的记载,本文篇幅有限,无法涉及甲骨文特定的具体内容,仅仅是对甲骨文做了简要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总结了甲骨文的发现在我们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并希望我们再接再厉,将甲骨文的研究,殷墟遗址的发掘与当今流行的旅游经济相联系,更好的发展我们河南的经济与影响力。

关键词:殷墟 甲骨文 意义 旅游业

前言

殷墟,一片充满魅力而又无比神奇的土地,被誉为“20 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发现”之首。古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奇葩,浓缩了华夏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凝聚着先人们生活的踪迹。认识古文字,对于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主要的价值。殷墟甲骨文与敦煌文书,新疆、甘肃、内蒙等地的汉晋木简,内阁大库元明以来书籍档册,被学术界视为

19、20世纪之际中国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儿深远的影响。如今的甲骨学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已经交叉渗透到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及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

一、甲骨的用途考究

甲骨文的物质载体比较特殊, 既非竹木,也非绢帛而是龟甲和兽骨。龟甲包括龟腹甲和背甲, 兽骨主要指牛骨, 此外还有少量的鹿骨、虎骨和人骨。甲骨本身是古代占卜的遗物,甲骨文除去极少数例外,都是占卜过程的记录。因此,如果没有对甲骨占卜产生变化的历史及其操作方法的理解,便不能真正认识甲骨文。冯天瑜等在《华文化史》中提到,殷人迷信成风,事无巨细都要占卜,他们把占卜的行为和言辞都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即我们所说的甲骨文,又称为殷墟卜辞。裘锡圭先生在《古文字概要》中提到,我们今天能看到大批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在已发现的各种商代后期文字资料里,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即占卜用的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管理占卜事务的人员,往往把占卜事由,卜兆吉凶以及后来应验与否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这些文字是甲骨文,也称甲骨卜辞。商代人有时也在卜甲卜骨或一般兽骨上刻记一些跟占卜无关的事情,这类文字通常也称为甲骨文,所以严格的说,甲骨文的范围大于甲骨卜辞。甲骨文是这一时期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其中大部分是商王的占卜记录,小部分是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大贵族的占卜记录。从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二、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

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殷墟甲骨文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它以象形为基础,发展出超过4500个单字。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一,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商王国,而且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最系统讲商史的是西汉司马迁所撰的《史记殷本史》;即使连公认为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在西周时期被改造过的文章。由于文献奇缺,更缺乏同时代的文字史料,以至在本世纪20年代,著名学者胡适仍主张“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做起”。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谢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室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同时,他根据城缀合的两片卜辞(《殷墟卜辞后编》上《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抄传致讹,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的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二,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者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杨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3.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三,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1927年秋,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为了继续在此地寻找甲骨。当李济主持第二次发掘时,已开始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认识到“凡是经过人工的、埋在地下的资料,不管它是否有文字,都可以作研究人类历史的资料”,并从而取得以后14次发掘的重大收获,所以可以说,正是甲骨文的发现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4.殷墟甲骨文发现的重要意义之四,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以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自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在乾嘉学风的影响下,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收到了较大的冲击。光绪九年(1883年)刊行的吴大《说文古箍补》以金文资料充实、修订《说文》,为中国文字学向近现代蚊子血发展大起了一座桥梁。甲骨文的发现更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原的理论与其整个文字系统皆难以维持,从而使“许学最后的壁垒也被冲破了”,从此“中国文字学就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三、殷墟甲骨文古遗迹与当今旅游

殷商文明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源头,殷商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殷墟作为我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及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时代清楚、名称确凿遗迹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历史、文化和旅游价值。大力发展安阳旅游业,把安阳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使殷墟成为人们了解殷商文化的窗口;以文化吸引游人,是安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世界遗产既有精神文化效益,又有经济效益,还有环境效益等,世界遗产得到世界承认后,知名度上升,吸引众多游客旅游观光只是表层的活动,更深层次的是去了解、研究、宣传其文化”,而不是肆无忌惮地、过度地开发世界遗产旅游。文化只有与时代相适应,才是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文化。殷墟“申遗”成功迅速吸引大量游人,作为地方政府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进行对接是有利于地方旅游、地方经济发展的好事,但尊重殷墟、保护殷墟、宣传殷墟才是重点。利用殷墟发展旅游业,是安阳的必然选择,但殷墟只能是安阳旅游业发展的象征,而非地方经济发展的“摇钱树”。过度开发旅游必将透支地方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是短视行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的对接也将失去现实意义。 结语: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创造, 国家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也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之一。百年之中,甲骨文已成为世界各地学者研究的对象。对甲骨文的研究,实已跨越国界,成为国际显学之一。进人21世纪之后,甲骨文也必将进一步走向世界,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字源流的最佳实物,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视点。

参考文献

[1]郭颖甫.一片甲骨惊天下 六年申遗闻于世.中国档案报,2010 年4月19日第 004 版

[2]袁琳 郭旭东.论甲骨文在中国图书史上的地位.武陵学刊,1997年 第4期

[3]陈炜湛.近20年来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学术研究,1000- 7326( 1999) 11- 0076- 06

[4]范毓周.甲骨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史学月刊,一九九九年第 一 期

[5]杨宝顺.安阳殷墟考古与前瞻.

[6]陈炜湛.二十一世纪甲骨文研究之展望.汕头大学学报,1001-4225(2001)02-0011-06

[7]毕 剑.历史与现代的对接.河南理工大学学报,1673-2928(2009)01-0051-04

[8]杜久明.商文明的考古学解读.中国文物报,2007-3-23第 008 版

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源地河南安阳殷墟

殷墟

殷墟导游词

殷墟导游词

殷墟观后感

殷墟欢迎词

甲骨文与青铜器教案

殷墟沿途导游词

安阳殷墟导游词

安阳殷墟导游词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
《殷墟甲骨文与中国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