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某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3: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XXXX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

一、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方面教育,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获得直接感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2、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3、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4、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二、社会实践课程内容:

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校内实践活动:主要指学校传统活动、少年宫活动。学校传统活动,以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经典诵读教育等为例,指学校每年例行举办的重大节日和活动;少年宫活动指学校围绕某一主题,组织学生共同开展的活动。

2、校外实践活动:

外出参观、考察、访问或调查。结合研究性学习,实地参观和考察的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德育基地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调查的内容一般是指现实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等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和探究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三、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在学校综合实践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活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教研室、教务处和德育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教研室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务处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年段具体负责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教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一名小组长,每小组有一名家委负责,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地进行。任课老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程配置和时间安排

1、少年宫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每星期三下午三四节。

2、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每学期安排一次主题活动(春、秋游),时间在学期中。

3、学生可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少于5天。

社会实践课程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态度和实践的效果进行认定。学校要注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项目。

五、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

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的发生,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听从老师安排,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任课老师。

3、活动实施

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家委在活动过程中全程跟踪,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

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评价考核

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六、评价

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3、评价方法

(1)实施档案袋评价

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在进行考评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应提供考评依据。

某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某小学实施方案

某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某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某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