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让春节文化春意盎然213中国旅游报

发布时间:2020-03-02 06:57: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让春节文化“春意盎然”

2015-2-13《中国旅游报》

主讲人乔申乾

1 狭义的春节指正月初一这一天,正月初一又有元旦、正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三元之日等名称。广义的春节指一段时间,民俗中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直到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过后才算过完春节,而在北方许多地区,以“二月

二、龙抬头”为春节真正的尾声。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春节所在的孟春之月、春季,位属东方,东方属木,五色属青,是阳气生长的季节,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节。春节之大,在于节期之长、内容之多、过者之众,以及受重视程度之高。春节是中国传统民族节庆文化中最独具特色、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大的一项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节日与假日不同,节日通常有特定的文化内涵。2010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7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明确春节的主题是辞旧迎新。过春节又称过年,因为过年,才有辞旧迎新。

年节体系是民族生活的时间表。一年365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为

2 若干个小段落,叫做节,年是统率节的。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岁末年初是辞旧迎新、“天增岁月人增寿”之时,所以辞旧迎新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过年是庆享一年成果、规划新年生活、燃起新的期望之时。这时设置了一些仪式、载体和活动。年复一年的仪式、载体和活动,积累成“过年”习俗,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形成年俗文化,反映出人们的生活愿景,其中充盈着人们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了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

春节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同时也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和传统的软实力。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的祭神祭祖。所以所有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是祭祀。春节作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积淀了365天的思念,凝聚着人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柔情。春节的祝福几乎表达了人世间的一切美好愿望:丰衣足食、健康平安、富贵兴旺、和谐美满、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中国春节文化蕴含的东方价值观,代表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普世价值:热爱和平、家庭和美、万事如意、衣食无忧等。

3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抛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

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心存敬畏,百般珍惜,精心呵护。同时也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积极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寻找和普及春节文化

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却找不到过年的感觉了,人们抱怨“年味淡了”,失去了盼望过年的情绪冲动。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要抢救春节文化、保卫春节文化。

一年前,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要求标识设计具有文化传承性,提炼出体现春节核心精神与民族文化生命律动、具有传统意味的节日标识;同时要

4 求具有创新性,不能以写实的手法,简单照搬历史已有的一些春节民俗符号,要创新出富有时代感、形式简洁明快的标识和图案。

中华“春节符号”最终入选作品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的两名学生联合创作的。入选后,专家修改小组在原作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推敲,最终确定。入选作品的图形,是将汉字“春”和“福”依托中国结的编织元素结合在一起,中轴线上点缀3个圆点,象征春节时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太阳、月亮和地球。5处白色圈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这件设计作品的理念是依托中国传统元素的图形,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科学与传统精神诉求结合,渲染节日气氛的同时传递出中国文化。

中华“春节符号”全球征集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以及设计、征集、评选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的过程,是公众文化自觉性、文化自信力、文化鉴赏力、文化反思力的培养过程,是多种文化主体沟通交流的过程,也是多种文化主体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重于结果。

这项活动要唤醒的不仅是人们对春节的重视和关心,更要唤醒隐没在人们心底深处的文化记忆。在全球范围内征 5 集春节符号,可以说是在全球范围内对春节知识乃至中华文化的普及和宣传。

实际上,春节符号背后存在着多条文化产业链,春节食品、饮品、饰品、玩具、庙会、文化展演、旅游

等,每一种符号都牵动着一条产业链。对这些符号的自觉研发和商业化运作,既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春节文化的传播。

中华“春节符号”评选出来后,相关部门将继续推进春节吉祥物的征集工作,进入“春节符号”的应用推广和成果转化阶段,以“春节符号”的广泛应用为抓手,增进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部主办的“欢乐春节”等活动配合联动,与春节产品行业携手,推动民族文化品牌系列的成长,构建以“春节符号”为标识的春节产业链。

事实上,只有人们将春节符号作为生活日用之物或者使其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春节才能在社会生活中扎下根须。在很大程度上,西方的圣诞节正是通过圣诞老人、圣诞树等圣诞节符号在中国市场的普及,而实现在中国社会的传播的。

年俗凝聚着民族智慧

6 连绵几千年的中华年俗文化所积淀的民族心理祈愿是很丰富的。总的来讲,基本的愿景是丰衣足食。

这在习俗上表现为穿新衣、备年货,吃年夜饭要年年有鱼(“余”的谐音),正月初一要吃年糕(“高”的谐音)。贴门神、放鞭炮是祈望驱妖免祸保安康,给小孩儿压岁(“祟”的谐音)是为辟祟驱邪保护儿童成长,贴“福”字和吉祥图案是祈福迎祥,贴春联、剪窗花、挂红灯笼都是营造喜庆祥和的环境。逛庙会、赏花灯、看演出,“和谐乾坤福满天”,充盈着普天同庆、天人和谐的气氛,合家团圆吃年夜饭、守岁,则尽享天伦之乐。年俗进一步的愿景是精神层面的:祈福迎祥,祈求幸福、期望祥和。

色彩是表情达意的载体。红色是火的色彩,最为醒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热情、吉祥、喜庆的象征,具有驱邪避煞的民俗功能,是春节最重要的颜色。

年俗是文化的集中体现。从年夜饭可以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春节习俗中,一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实际上,讲究烹调是一个有着长久灿烂文明的国家的重要特色,是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人人可得的材料,烹调出人人喜欢的食物,这项工作简直可以说是神圣的。从红包可以看出礼仪文化。从穿新衣可以看出服饰文化。以前,小孩子喜欢过年的原因之一是可以穿上好看的新衣

7 服,体现出了服饰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放鞭炮可以看出宗教文化。

具体而言,我国主要春节符号的流变、意义及应用有:

桃符,在桃木板上书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描绘图像,于春节时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祷纳祥。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后来演变为写对偶的吉祥语,也是造纸术产生之前的对联。

春联,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书写对联,贴于门庭,在桃木镇邪的原始意义上增添了祈求来年福运和装饰门户、增加喜庆气氛的含义。

贴窗花,以剪纸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融入其中,春节时贴在窗上,富有装饰性,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

贴“福”字,用以装饰门庭,斗方形“福”字,寓意天圆地方,福从四面八方来。此外还有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环以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红灯笼,也称“天灯”,象征天地万物生生不息,预示五谷丰登、日子红火,增添隆重热烈、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8 木版年画,由桃符及门神画演化而来,题材逐步由鬼神转向人间,不仅有八仙庆寿、二十四孝、庄稼忙等内容,更扩大到政治、军事、祭祀、历史、地理、文学、艺术、风光、民俗等包罗万象的程度,被称为民间百科全书。

中国结挂饰,典型的中国结主要为大红色,以盘长结及菱形、圆形等对称构型为主,整体上蕴含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吉祥平安的寓意,切合喜庆情结,在春节时广为运用,不仅作为实物装饰悬挂,而且应用在春联、年画、“福”字图案中,是重要的春节符号。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冯颖)(插图/鲍冠龙绘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让春节文化春意盎然213中国旅游报
《让春节文化春意盎然213中国旅游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