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9:05: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科目: 毛概调研报告

队别:消防工程系八队

学号:200720840047 姓名: 刘 龙

“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

一、背景概况

近几年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做“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了各高校学生经常提到的一个话题,“大学生村官”也成为了一个时尚、热门的话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城市企业不景气的情况没有得到完全的好转,农村形势却是一路利好。不仅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是每年巨额增加,民间投资也在加大,大批的国际和民企也开始把发展方向转向农村。所以,从战略意义上讲,相对于今天城市各个行业的窘迫状况而言,农村已经开始凸显其利润洼地的优势。正如有些人所说:对大学生而言,到农村创业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基层就业道路,我们以走过这段道路的人为例,分析他们的现状和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案,以便为更多的大学生村官提供更多更好的道路。

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到农村基层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群众欢迎不欢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家乡乡镇以及周边村落的“大学生村官”为例,调查走上“村官”道路上的大学生目前的生存状态及现状,了解在“村官”政策提出后,在“大学生村官”的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以供大家分享和交流。

二、调查方法

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对四位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进行采访。采访他们作为大学生村官积累了哪些独特的经验;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官职或政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对于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等问题的认识等等;同时,我们通过采访各个村村委会中的其他工作人员,调查他们对大学生村官的印象以及大学生村官到来后村委会工作较之以前发生的变化;再次,我们调查当地村民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持有的态度以及逐渐的变化情况,询问在他们眼中这几位“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村子带来的变化;最后,调查周边村镇(尤其是没有大学生村官的村落)的村民对招聘“大学生村官”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及周边村镇的干部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总之,调查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大学生村官”的生活现状和任用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寻求最大化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有效途径。

三、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村官”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

1、选聘“大学生村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应聘动机不纯、个人素质不高、作风不实、形象不佳等一系列问题;

2、“大学生村官”岗位作用发挥难;

3、目前的大学生村官呈现“三冷”“三热”现象:上级热、下级冷;媒体热;

家长冷;村民热,干部冷的局面,使不少大学生村官成了“困置设备”;

4、工作积极性不持久,不能正确看待挫折和失败;

5、在日常工作中暴露出眼高手低,缺乏利用所学知识去指导实践的能力等问题。

四、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选聘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即失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大学生考任村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大学生报考村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退学争选村官,博士后争聘村官的现象。

但通过和一些报考村官的大学毕业生谈心,发现他们最直接的动机就是考任村官有相对诱人的工资待遇,相对安稳的工作岗位。有的大学生刚被考录为村官,就急着托关系,找门子,要求直接进入条件较好的乡镇机关工作,根本不想去农村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对于接受艰苦条件的磨练,经受农村工作的历练,显然是心里准备不充分。考任村官无非就是先找一份相对安稳的工作,获取一个考任公务员加分的难得机会,将其作为将来跳出农村的有效踏板,合同期满后,再通过考取公务员,重新回到城里工作。

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即使是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由于一直忙于学业,对农村的事情也知之不多,了解甚少。光有书本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心高能低,眼高手低,用“理论指导实践”这一方法不会用,不管用,又不愿付苦、不肯屈身向广大群众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基层工作者学习,致使工作无起色,与大学生能力素质不相符。大学生刚刚走出校门,需要老同志领着适应一下农村工作环境,调整一下角色定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的甚至入村一年多,都没有撰写过一篇有价值、有见地的调研报告,大学生村官应有的价值没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有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不高,却摆谱派头十足,没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就把尾巴翘到天上,不知天高地厚;有的大学生村官对村情不十分了解,就乱发议论,品头论足,甚至拉帮结派,人为制造矛盾,影响班子团结;有的不去在提高“知民度”方面下真功夫、苦功夫、实功夫,而是挖空心思去攀龙附凤、攀权结势,提高“知名度”,千方百计为自己登高升迁搭梯子、找路子。群众戏说,现在大学生村官不是来“炼金”,而是来“镀金”的,与咱群众心离得远,指望不上,高攀不起。

(二)“大学生村官”作用难发挥的主要原因是:

1、人为的因素。部分村干部心胸狭隘,大学生村官有学识、有见解,他们的到来,为农村带来了新气象、新观念;农业技术和发展思路是大学生“村官”的优势领域,大学生“村官”的务实高效、求新求变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使村干部感到自己的工作能力等各方面与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些村干部自己所谓的优势就是农村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或者说是那份霸气,他们担心在这些大学生村官的才能发挥出来之后,自己会被淘汰。因此他们压制大学生村官的发展,不支持、不给他们机会。

2、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因素。感到专业不对口、所学东西用不上、村里人际关系以及之间的矛盾很复杂、人际关系难处理、村里人缺乏认同感、生活不习惯、水土不服、工作无从下手。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73%、6%、5.22%、3.73%、3.73%、1.5%、0.7%、2.23%,合计占26.84%,而关注收入本身所占的比例为2 1.6%以上原因超过了大学生对收入的关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农

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刚上岗时理想化、贪大,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想一上来就做件大事,而且一定要做好。这种个性和大学生的理想化以及年轻人容易冲动等因素是分不开的。开始一来真是想做出一番大事业,但是刚来情况还不熟悉,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应该更务实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步步夯实。

3、现有体制的因素。目前中央、市、区县、乡镇各级领导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大多数区县此项工作虽有章可循,但管理僵化。一是不能把拔尖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是配备的管理干部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三是“大学生村官”待遇大锅饭。完全按照本市的相关政策绝对执行,激励机制不健全;四是还没有“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后的分流导向机制,不能给在岗的大学生“村官”定心丸,使他们在犹豫徘徊中,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工作。

(三)农村经过这么多年人力资源的单向输出而无法输入,农村人力贫困已是事实,但这并不说明派下去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能真正派上用场,叫“大学生村官”,但实际上又不是官,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位置。而“三冷三热”又加剧了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地位。

1、第一个热冷现象是:上级热、下级冷。中央政府很热,要选派十万大学生村官下基层,各级县以上政府也层层加码,好不热闹。但你去问一问乡镇领导,不少人会大倒苦水,说你编制要五年只减不增,目前还要把已有大批的乡镇干部大大缩减,让他们如何开展工作?他们心里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其实是冷冷的,挺为难的。

第二个热冷现象是:媒体热,家长冷。媒体对“大学生村官”一般都是重墨浓抹,因为“大学生村官”是新生事物,所以要多多宣传。不少媒介也大炒热炒明星村官,却对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无所作为不愿或者不敢披露。而与此相反的是,家长冷得出奇,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家长,是特别不愿意孩子当村官的。好不容易鱼跃龙门,通过考大学跳出了农村这个“穷炕”,现在学了几年又跑回农村来了,搞得许多家长在众乡友面前抬不起头,有无法交待的味道。而城里的家长更不愿让孩子到农村当村官了,因为农村那么穷,那么苦,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没有吃过苦,现在大学毕业了,却要到农村吃苦去,城里的家长们哪能放心?

第三个冷热是:村民热,村干部冷。村民热,是村民认为比起原有的村干部,大学生可能更有热情,也更愿意为村民做实事。村民与村干部本来就是一对怨家,不少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抱有新鲜的感觉,但村干部的压力就大了,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学生村官迟早会抢了他们的位置,所以不少当地村干部表面也可能赞成,但内心却很是惧怕。

2、而大学生村官岗位职责模糊与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两大成因。

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设置不清楚,非官非民,角色很模糊。“大学生村官”既不是村民,又不是村官,对村级管理没有监督权,也没有组织管理权。工作岗位不明确,基层没有指派具体任务。大学生村官一般选聘结束后也没有多少实际的培训与指导,不少大学生村官被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自己去“玩”。面对农村复杂的工作,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感到一片茫然,不知如何应对。

不少大学生知识结构欠缺,也不知道如何做农村工作,大学生在校学到的各

种知识与农村实际相脱节,也是造成他们无用武之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后当“村官”的越来越多。但是,对大学生“村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却没有成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内容。

五、解决对策

(一) 思想上的“扎根”问题

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数据显示,2007年毕业的495万大学生中,有144万当年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如解决户口、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考研加分等等。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57%的毕业生认为,担任“村官”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仅占到24%。最近的一份全国调查结果显示,对于3年届满后的工作趋向,39%的大学生“村官”想考公务员,5%想考研。可以看出,到农村担任“村官”,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选择。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新农村建设中真正有所作为,是今后工作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工作上的“深入”问题

大学生“村官”进入农村社会,与村民密切联系,是他们发挥优势、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在本报告的“结果分析”部分,我们已经指出了“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能力上的“提高”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但大学生“村官”知识的结构性欠缺阻碍着他们优势的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人际沟通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业绩;三是组织管理经验缺乏,从目前大学生“村官”构成来看,大部分刚刚离开学校,没有或极少拥有相关社会工作经验;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等工作加以解决。

总之,要解决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村、各高校以及“大学生村官”个人的共同努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工作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计划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
《“大学生村官”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