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13:3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鹤城区委组织部抽调人员,深入社区和农村基层,对全区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研。调研采取发放调查表以及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上门走访、张贴通知、发布信息等方式进行,共下发调查表8500份、各类统计表格19种11250份,基本摸清了我区基层组织设置和党员队伍现状(见表一)。

一、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是基层干部队伍得到加强。区委从区直机关和各办事处选调选派了185名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从组织部等部门抽出34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担任党建指导员;从区直机关中选派了42名班子成员和年轻干部到“城中村”和新农村示范村担任“第一支部书记”。充实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大专文化以上程度有73人,比原来增长87.2%;20-39岁的年轻干部有119人,比原来增长85.9%。农村方面,换届后全区286名村干部,平均年龄比上届的48岁下降到44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由40%上升到48.7%。二是农村党员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全区3571名农村党员,50岁以下由2000年的32%上升到53%,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0%上升到23%;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中,有68%的掌握了1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三是“三级联创”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石门乡清水井村被省委评为“五个好”村党支部,授予“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称号,杨村乡蒲天垅村书记彭先文被省委组织部授予“远教工作学用先进个人”,湖天社区党总支书记禹辉源被授予“全国社区先进个人”。四是“双带”活动深入人心。全区35名区级领导、1153名机关干部与419名特困下岗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带动了全区2986名下岗职工及失业人员找到工作或自主创业,1月26日《湖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区的“双带”活动情况。

二、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基层组织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大多数社区居委会目前仍沿袭过来的做法,只成立了党支部和居委会,没有建立横向的党建联席会、居民议事会、楼栋理事会、工会联席会、团建联席会、妇女联席会以及纵向的社区、片区、小区、楼栋等管理体系,工作起来往往只有社区干部独自忙上忙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格局。二是基层基础工作急需加强。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通过认真的调研和摸底,没有将辖区范围内的情况掌握得一清二楚,特别是没有把底子摸清、特点摸透、问题把准,更没有建立好相应的台账,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为工作开展奠定第一手资料。底子不清、思路不明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三是党建制度建设有待健全。据调查,全区有相当部分社区对自己接收的改制企业党员未能有效联系,无法将全体党员召集起来召开民主生活会、换届选举会及组织正常的“三会一课”制度。有少数村的党员多年未参加民主生活会,还有个别党员存在连续4年以上未缴党费的现象。四是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待提高。绝大部分社区居委会硬件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多数社区办公用房只有

一、两间办公室,人员增加后十分拥挤,无法正常办公;绝大多数社区没有建立起便民服务中心,居民党员也没有自己的党员活动阵地。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村级组织场所也条件较差,全区仍有35个村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

2.基层班子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是基层班子建设离新形势要求有一定差距。基层班子中,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中,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宏观谋事能力不强、发展思路不清晰、方法措施不新颖、凝聚人心不得力的现象,适应不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和农村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在社区,由于部分社区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因办事处有分管工作任务较多而谋划社区的事情较少;有的社区负责人是选调人员担任,由于比较年轻并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而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党组织负责人是由原居委会主任担任,因其从“一线”退到“二线”而积极性不高。二是后备干部资源不足。社区在纯居民、大中专毕业生及复退军人中发展党员的比例偏低,党员数量增加绝大部分来自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及外迁人口,有意识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年轻干部的社区较少。农村中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发展年轻党员偏少,年轻干部储备不足。全区近三年来,农村发展党员231名,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不到50%,全区30岁以下的村干部只占1.57%,其中有29个村没有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3.党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一是流动党员管理困难。从流出党员看,到3月底为止,共流出党员837名。流动党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时间长,流出6个月以上的有799人,占95.5%;二是年轻化,流出党员平均年龄42.65岁,比全区党员平均年龄低5.37岁;三是文化素质较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462人,占55.2%。由于办理《流动党员证》需一定手续以及流出党员缺乏一定的组织观念,虽然全国组织系统建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热线,但流出党员在经商务工外出或返乡时,往往不主动与组织联系,组织无法掌握其来去时间及通讯方式,不能有效进行管理。从流入党员看,相当部分流入党员不愿公开党员身份,如有个别党员,社区指导员通过其他渠道了解其身份后,在上门确认时仍不肯承认党员身份。造成流动党员管理难的原因是:①有关基层组织没有建立好相关台账,摸清底子,掌握动向;②部分流动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嫌办《流动党员活动证》麻烦,有的认为不像身份证一样必须办理;③服务措施没跟上,让流动党员享受不到组织的温暖;④监管措施不到位,有的基层组织不关心、不重视,敷衍了事,马虎对待。二是国有改制企业党员管理存在不足。调研前,相当部分改制企业和社区党组织之间存在“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找不到组织”现象。如全区34个社区共接收改制企业党员639名,其中市属143名,区属492名,外县市4名,在这639名党员中,原来只有184人能够有效联系,仅占28.8%;通过此次调研以及下发《党员联系卡》,共有582人重新联系上,联系率达91.1%,只有57名党员因在外省市打工或返回农村居住暂时联系不上,目前仍在抓紧联系中。造成改制党员联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改制党员本身有思想情绪,不主动积极与组织取得联系,甚至个别党员在基层党组织找上门时仍冷言相对。②社区党组织没有尽到职责和义务,有的社区因没有收到移交费用而拒绝接收或来回“踢皮球”;有的视改制企业党员为包袱,认为加重了社区的运行成本;有的社区勉强将改制企业党员名册接收过来,但没有主动联系并找到每个改制党员,认为发挥不发挥他们的作用无所谓。③原国有企业党员移交工作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底子不清,没有将移交党员的住址状况、通讯方式核实核准,或及时掌握新地址、新通讯号码;其次是程序不规范,有的企业没有通过组织部门,就直接移交到街道、社区,或通过区移交办移交一份花名册了事;再次是服务不到位,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没有有效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也没有有效通知党员关于本人组织关系转迁情况。

4.共驻共建机制尚未形成,党建活动缺乏创新。一方面,由于宣传不够,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认为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居委会的事,自己的组织关系是“隶属管理”而不是“属地管理”,因此对社区的党建活动不参与、不支持,社区要求协调解决的问题也不配合。特别是一些驻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社区党建了解不深、关心不足、支持不够、热情不高,未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投身到社区党建中来。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工作起步较晚,共驻共建机制尚未形成,各种优秀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因此,依托社区本身力量开展的党建活动,形式僵化、内容单一,基本沿袭了党政机关的传统做法,缺乏趣味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社区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区也缺乏依靠自身开展活动,提升影响力,扩大影响面,争取辖区单位的重视和支持的意识,也很少尽职尽责、真正到位地为辖区单位搞好各种服务。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鹤城区的实际,重点在城市,根基在社区。因此,要将社区党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具体思路是:以城市发展为动力,以社区服务为手段,以社区党建为保障,开拓创新,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党员管理全覆盖、党建活动全覆盖,全力打造一个领导班子强、党员队伍好、服务水平高、社区环境优、群众参与广、文体活动多的新型和谐社区。

1.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大力夯实社区党建基础。要实现组织网络的全覆盖,将党的工作着力点延伸到各个角落。一是社区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特别是应该以“两校两会”为依托,构建社区党建新体系,即“两校”是指“联合党校”、“市民党校”,“两会”是指“社区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党建研究会”,围绕党建重点工作,以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为纽带,定期协商、讨论、议事,充分发挥社区单位人才、资源、影响等优势,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纵向的组织网络,每个小区有负责人,每个楼栋有楼栋长,使社区工作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二是加强社区的基础性建设。可以积极推行“四簿四卡”制度,即社区党员现状登记簿、在职党员共建活动记实簿、下岗特困党员登记簿、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记录簿和社区在职党员现实表现反馈卡、流动党员活动卡、流动党员联系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努力做到“四有一化”,即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办公场地、有党员活动场所、有电教设备,确保党员活动经常化。三是要鼓励兴办社区实体,搞好社区服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在交通便利、方便群众的地段设立社区事务管理中心,可以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本着“科学化引领、人性化设计、专业化打造、艺术化操作”的工作理念,按照亲和度、透明度、公开度“三度统一”的原则,力求“三能结合”(功能全、职能清、效能高),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踏一次门、少走一道程序,将家政服务、法律援助、慈善事业、物业管理、文化中介、职业介绍、劳动保障、健康咨询等事务全部进入中心,并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承办,实行政府指导、市场运作、企业化管理。

2.积极稳妥推进社区改革,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党员队伍的管理,做到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员活动。一是加强基层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和畅通基层干部“进”、“出”渠道,不断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改革,调动方方面面地积极因素参与社区的和谐建设;加大基层干部培训力量,大力培养年轻后备干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有利于基层干部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流动党员管理。针对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身份难确定”的问题,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管理:①深化认识,抓好教育,要让流动党员进一步坚定党性,真正树立起信心,自觉严格要求自己,确保人行千里不断线;②建章立制,强化约束,出台《怀化市鹤城区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试行)》,对流进流出党员和所在地党组织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和明确的要求;③创新载体,发挥作用,既要力所能及地帮助流动党员解决生活、工作或家庭的现实困难,送去组织关心,体现组织温暖,又要引导他们成为建设家乡的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领航员,促使带富一方群众,搞活一方经济。

3.结合社区自身特点,广泛开展党建活动。一是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发挥不同身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围绕“下班不忘社会责任”主题,切实加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党员“八小时”外管理;围绕“退休不褪色”为主题,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余热;围绕“亮身份树形象”为主题,增强流动党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围绕“失业不失志”为主题,进一步加强下岗党员的教育管理;围绕“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为主题,调动企业家党员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总之,通过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党建活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体现出社区党员的先进性。二是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活动。各社区党组织要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和社区工作实际,开展“党的宗旨进社区”、“党员奉献在社区”、“党心连民心”等党建活动,创新党建发展模式,围绕社区“六创”(创党建“五好”社区、充分就业社区、安全和谐社区、优质服务社区、环境优美社区、文明诚信社区),进一步密切与社区内各类党组织的联系,形成与社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良性互动的局面。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双带”活动。在过来为下岗职工党员找岗位、谋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助“志”扶“智”工作,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自谋职业,让他们更快更好地拥有一技之长,尽快实现自主创业,形成长效帮扶的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组织和引导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困难党员“认亲”,开展结对帮扶,让困难群众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建水平。一是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体系,确保有人管事、有人负责。二是要培养好年轻党员,储备好年轻干部,培训好基层干部,不断强化农村基层班子的整体功能,切实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干部队伍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创造条件让他们安心工作。四是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党建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

强化新形势下基层领导班子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央行工会工作思考

浅谈新形势下基层法治建设

对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