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3-04 05:51: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史

材料收集:姜薇 学号:200806023073 班级:08营销2班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阶段,大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第二阶段:学习和引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第三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四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一、我国现代物流的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

萌芽阶段所对应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环境。

我国在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之前及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现代物流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萌芽。“文化大革命”之后,交通运输业作为经济建设重点领域,其“现代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这就形成了对现代物流初期的需求。在工业生产领域,即使是当时水平下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必须对协作关系的各方物流联结做出安排。传统的仓库和储备形态,已不足以支持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的要求。将储运联结在一起,实现一体化,自然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在经济界和企业界已经自发出现了对于现代物流的需求。

二、学习和引进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各个经济领域都开始了解发达国家的进展,除了一般的文化传播渠道之外,这个时期不同的政府部门组织相关领域的工作考察团,开始广泛的对国外进行考察。考察带有“对口”的性质,我国在当时承担组织、领导和管理“物流资通”的国家物资总局,便把在日本已经风行的“物流”领域作为考察的对口对象。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10年间,这个系统先后组织了出国考察和接待国外物流考察四十余次,尤其是和日本建立了物流领域的沟通关系。这些考察活动对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不仅是考察报告和考察资料成为国内研究物流的重要信息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考察培养了一批人才,前后参与考察的几百位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相当一部分都成为了研究和推行现代物流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可见,改革开放政策,给现代物流进入我国奠定了基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容纳了现代物流这种管理模式;我国经济发展,感受到现代物流的需求;个别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进行服务的物流企业率先接受了现代物流运作的理念,其成功的运作,逐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内进行现代物流探索和初期实践的领域,取得了经验和教训;理论界和政府推动营造了现代物流的舆论;物流以及物流有关专业设置,确立了物流学科,造就了一批物流人才。

三、我国现代物流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我国现代物流的起步阶段开始于邓小平同志南巡前后。我国改革开放有了深化,这无疑给现代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活力。起步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收获,是对现代物流的探索出现两个重要的特点:多领域的探索和从理论向实际运行与操作的转化。

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世界性石油危机,我国可以站在观望的角度来审视这次危机。其实,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推行物流合理化、实施现代物流是应对这种危机的有效办法。90年代末,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和东南亚存在密切的经济交往关系,我们对这次危机有了切身的感受。尤其是以现代物流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了比较强的抗御危机能力,使过去将近20年的现代物流的理论准备迅速被经济界和管理层所接受。那个时期世界银行公布的一组对比性数据,使经济界震惊于我国物流的潜力。这些外在的因素迅速触发了我国经济领域潜在的现代物流需求,现代物流在我国迅速启动。

我国现代物流起步期的主要工作是开始实质性的物流运作,重要标志是:学术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推介现代物流;一些率先进行现代物流运作的企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并对经济界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有影响的与物流相关的传统大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外运,明确要向现代物流转型;改革开放之后引进的一批与现代物流运作有关的外国企业,已经对谷内企业有了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特区深圳市制定了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物流规划,而且破天荒地明确现代物流是深圳市三个“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国内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四、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

我国现代物流进入发展期的主要标志是大规模的、普遍的现代物流的建设,在全国迅速普及。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进展: 1.物流政策环境的建设

2001年国家经贸等六部委出台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200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又出台《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意见》,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是我国物流政策环境建设突破性的进展,国内经济界和物流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在我国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政策,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所必需的。 2.物流规划工作

物流规划工作是这个时期极具特点的现代物流建设。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全国50多个省、直辖市、中心城市开始或者已经制定了物流规划,数不清的产业和企业也通过制定物流规划切实地开始现代物流系统的建设。如此集中在同一时间、如此广泛、如此大规模的制定一个产业的发展规划,这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是很少有的事情,也是国际上的一项创举。在这些规划中,仅物流基础和园区就规划了200多个。 3.物流平台建设

作为现代物流基础的物流平台建设,正在大规模的展开并且取得了相当的进展。物流平台不仅是物流运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多年以来就受到国家的重视,并且已经发挥了基础的作用,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开始之后,物流平台建设不仅加速在“做大”而且注重完善平台的结构。

进展最为理想的是物流信息平台。受惠于国家信息化建设,我国的信息基础网络和实用信息技术已经能够支付现代物流的信息运作需求:远程、即时的通信和数据交换;货物静止和动态的识别;精确和便捷的定位;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操作管理等。

铁路、公路线路的网络,在我国的东部和发达地区,已经完成了基本的布局,平台的建设迅速向全国尤其是西部地区推进,覆盖全国有效的物流平台远景已十分明朗。例如,就高速公路网络平台而言,今后30年将形成总量为8.5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横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并且能够实现和台北的高速公路对接。2010年,西部地区公路网总里程将超过94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2020年,二级以上的高等级公路骨架网会覆盖西部地区。2020年,新建的西部铁路业将达到1.6万公里。 4.全社会都感知和开始重视物流

最近几年,物流已明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几大“热点”之一,几年前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物流行业,现在已经成为热门行业,物流业成为媒体的热点。我们可以看到资源向物流这个热点的明显倾斜:新建和翻牌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几十亿、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资本涌入物流领域,发达国家许多知名物流企业纷纷登陆我国。10年前国内名牌大学还不愿涉及物流,仅有少数几个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现在已经达到两百多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名牌大学进入物流人才培养领域,标志着物流人才和物流学术的心发展局面。

浅谈中国物流业

中国科技发展史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玉器发展史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

P2P中国发展史

中国航母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
《中国物流业发展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