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白描发展史

发布时间:2020-03-03 01:38: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线描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线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例如原始岩画、彩陶纹样、古代瓶画、壁画、帛画等。

传统中国画的线描称为白描或白画,特指用毛笔墨线勾勒物象、不着色彩或略施淡墨的画法,多用于人物、花鸟。这种纯粹的毛笔墨线画法,是传统中国画笔墨造型的骨干,用笔与书法相通,“运墨而五色具”(张彦远),富于传神写意的表现力、单纯空灵的抽象美和黑白交响的韵律感,堪称中国美术独特的创造。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六朝:勾线渐趋成熟与凹凸法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产生了第一批论画名著。在中国美术史上,顾恺之、曹仲达、吴道子、武宗元、李公麟、梁楷、赵孟坚、王绎、张渥、陈洪绶、任伯年诸家都擅长白描,其中北齐曹仲达的“曹衣出水”(密体)、盛唐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疏体)笔法最负盛名。历代名家传世的白描作品,包括寺观壁画粉本和木刻版画插图,至今仍是初学线描者临摹的模板。明清时期的绘画启蒙读物,把历代白描人物衣纹概括为高古游丝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钉头鼠尾描、折芦描、柳叶描等十八种描法(有人又归纳为铁线描、兰叶描、减笔描三类),坊间还刻印了不少白描花卉图谱。这些从自然生活和书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线描程序,形成了传统中国画线条造型的规范,标志着中国画线描技法的高度成熟,但也束缚了中国画线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正如现代中国美学家宗白华所说:“中国的素描——线描与水墨——本为唐宋绘画的伟大创造,光彩灿烂,照耀百世,然宋元以后逐渐流为僵化的定型。绘艺衰落,自不待言。”

工笔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线条来描绘对象,不涂颜色。白描本来大抵是用来打草稿的,宋代画家李公麟把它发展成独立的画种,他的白描如行云流水,变化无穷丰富,有很强的表现力。他画的《五马图》,人和马都用单线勾出,比例准确,肌肉骨骼的结构清楚,甚至马的毛色所具有的光泽也细致地表现出来,动态极为生动,是古代第一流的白描作品。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是以天然矿物质在陶坯上描绘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商周战国及春秋时期绘画已有相当的进步。除壁画的流行外,这时绘画技巧的发展也可从青铜器及玉器的装饰纹样、战国漆画上看出已达到相当水平。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技法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时绘画已逐渐脱离附属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地位而独立,成为后世卷轴画的先声。秦汉绘画技法发展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的情况除求诸石、画像砖外,各地出土的帛画对了解当时绘画技法发了最有力的资料。战国展的状况提供帛画“迹简意淡”,突出线条作用的水墨画法和西汉以高纯度装饰性色彩依线描涂染的勾勒着色画法,奠定了后来卷轴画的两种基本画法风貌。六朝:勾线渐趋成熟与凹凸法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产生了第一批论画名著。人物画法从完成变略为精,由“迹简意淡而雅正”走向“细密精致而臻丽”之后又出现“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鲜明显示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时代风貌。源于人物画背景和古地

图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但未流传下来。隋唐:线描、水墨的高度发展与金碧设色的完善 隋唐时代的绘画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在表现技法上取得高度成就。人物画在隋唐仍居主要地位,在继承本土汉魏传统以外,也吸收西域画法,艺术上的发展更加成熟。隋唐山水画日渐成熟,有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和墨分五色的水墨山水等,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青绿山水日益走向成熟与兴盛。其画法风格,也像人物画一样属于勾勒设色,所不同者在于形象勾勒的简括和赋色的强烈浓丽。使用的颜色以青、绿、赭石、白粉等石色(覆盖色)为主,甚至辅以金粉,鲜明夺目,纯度极高,颇有金碧辉煌之感,宋人称之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这种以装饰手法进行写实的着色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早的风格形态。水墨山水画的出现,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后。在青绿山水至盛唐发展成熟之际,水墨山水的前身“破墨山水”开始萌生。中晚唐以来,山水画的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法上更出现“不依墨踪”的狂放画风。这时,部分画家在盛唐的破墨技法之外,又发展了“泼墨”。中晚唐的山水画家,由讲求用笔进而又重视了用墨,而用墨方法的丰富变异,回过头来又解放了笔法。水墨作用引起了广泛注意,为五代水墨山水画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唐代也出现了一批花鸟画名家。花鸟画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欣赏需要,大都以工笔设色的画法,写生逼真。五代:双钩填彩与落墨画法之定格 五代十国的绘画,无论中原、西蜀还是南唐,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有新的发展。在山水画方面,这时突出发展了唐人水墨风格。“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派画家笔下,用以呈现山水纹理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很大发展,墨法丰富起来,有笔有墨成了画家的自觉要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山水画至此已发展成熟。花鸟画领域五代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技法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五代,勾勒设色的青绿山水仍在延续。两宋: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及章法的突破 宋代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制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文人画的兴起与宫廷绘画的繁盛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特征。在艺术上自觉追求有别于画工的“文人画”是在北宋中叶兴起的。风俗画、历史故事与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都成为画家感兴趣的题材并有杰作出现。北宋画坛上,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画史所称“宋人格法”主要指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南宋山水画的主流是水墨苍劲笔法所显示的精奇而抒情的风貌。这一时期随着卷轴画的大量产生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宗教画开始退出画坛的主要位置,画家与画工明显分开来。宋代花鸟画在艺术技巧上大大超过了唐代。继五代之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与山水画并驾齐驱。宋代花鸟画家观察的精细入微和描绘的一丝不苟使他们的写生刻画水平已经达到“和生者逼肖”的程度。元代:笔法墨法的拓展与丰富 元代绘画在继承唐宋五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盛兴,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花鸟画成为主要题材。绘画艺术上强调有“士气”和“古意”,反对有“作家气”,摈弃南宋院体传统,主张师法唐、五代、北宋。创作上遗貌求神,尚主观意兴抒发,讲变化而轻刻画,喜平淡而弃绚烂,纸本上运用干笔皴擦的水墨技法得到极大发展。元代绘画以山水最盛。在花鸟画中,随着墨竹与木石的盛行,墨兰、墨梅也同时并举。元代墨卉墨戏盛行,在工笔花鸟画中也出现了全部以墨代色的现象。中国花鸟画技法经过宋代全面发展后,元代又向着水墨领域深入。明代:水墨大写意的繁兴 明代绘画风格迭变、画派繁兴。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发展,画法方面以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的勃兴,成就最为显著。明代绘画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明早期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作风的时代风尚。正德后在苏州地区崛起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波澜日壮,成为画坛主流,明代中期以后,有成就的花鸟画家主要是在野的文人画家。万历以后的晚期绘画出现新转机,以董其

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另辟蹊径,力倡南北宗论,影响很大,成为画坛主导。除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外,晚明还出现不少地区性山水画派。花鸟画领域青藤、白阳的水墨写意画法,人物画领域南陈北崔的变形人物画法,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人物画技法多样,有质朴典雅的白描,也有浓丽细密的院体工笔,有粗放豪迈的水墨写意,也有变形奇古饶有装饰意味的人物画新体。清代:水墨写意画法之盛及与西法之初融 清代绘画继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康、乾时期宫廷绘画有新的发展并出现中西融会的画法。技法上总体讲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早期画坛因画家不同的追求而在文人画领域出现以“四王”、吴恽(吴历、恽寿平)为代表的崇古和以“四僧”等为代表的创新两种趋向。清代早期的山水画,画家更追求笔情墨趣,风格技巧争奇斗艳。在西画影响下,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的新探索。清代人物画虽在艺术性上并未有多大的提高,但比明代繁荣,在写意人物画方面有所开拓。清代画院盛于康、乾两朝,院画家与文人布衣画家的技法区别十分明显,工整重彩是宫廷院画家之能事,然意境较平乏。在野的文人布衣画家以水墨写意为主,亦兼带工笔人物,比较善于追求笔墨意境。清初画坛兴起一种用手指代替毛笔在宣纸、绢上作画的“指画”技法。清代的花鸟画在技法上,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没骨法均有大家,既承传统,又创新意。清代宫廷花鸟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花鸟画主要用于装饰。 20世纪:金石书法入画与中体西用 将书法篆刻的笔法章法融入画中,具有金石味。在色彩的运用上突破古人的传统,并且吸收民间用色的特点,色彩鲜丽,对比强烈。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西方美术潮流冲击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受西方美术的影响和冲击,中国画技法突破传统模式,出现新的局面。按照绘画主张的不同,技法探索基本沿着两条路进行:一是“借古以开今”的传统型道路,较少受西方影响,从传统自身求变革。突破文人画的局限,扩大师承面,从金石碑版、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实现现代中国画在传统技法图式基础上的复兴与开拓。这类画家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最为杰出

白描

中国科技发展史

中国银行业发展史

中国期货发展史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农田水利发展史

中国玉器发展史

中国城市建设发展史

P2P中国发展史

中国航母发展史

中国白描发展史
《中国白描发展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