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生村官队伍问题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20:23: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梁殿恩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村官”作为社会和时代的产物应运而生。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实践证明,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为农村干部队伍和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基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好评,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也不容忽视,因此研究如何完善大学生“村官”管理问题显得至关重要。

一、研究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的必要性。

选聘高校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决策,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此举有利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城乡人才发展,培养出来源于基层一线、熟悉中国国情的干部,对于新型党政干部培养链的形成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根本原因: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意识薄弱,只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的决心。

(二)客观原因:

1、一些村干部群众对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认为大学生“村官”每个月拿着自己四倍以上的工资,同工不同酬,甚至有很多事还要请教他们,心里存在严重的不平衡,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难以开展,从而渐渐丧失工作热情;

2、学无所用,专业与工作脱节,大学生“村 1

官”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

3、大学生的思维意识很难适应农村的实际现状,体现在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不切实际;

4、部分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知识储备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要求;

5、市、区党委、政府对大学生“村官”教育和管理措施还不完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等。

三、完善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的措施。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学到知识、积累经验、干出成绩。

(一)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总体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措施,加强培训力度,多方面、多层次对他们开展培训。一是市一级将大学生“村官”培训列入全市村级干部培训规划,计划邀请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农村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对他们进行创业进行专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实用技术、项目选择等方面给予指导,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二是城区和乡镇两级要采取集中培训、临时培训等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城区和乡镇两级组织召开有关会议,可安排大学生“村官”代表列席参加,力求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适应农村工作实际,正确认识自己,扎根基层开展工作,同时能够增强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开阔他们的思路和视野;三是每季度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的工作动态,并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

(二)正确引导,营造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环境。为让

年轻的“村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所学,城区和乡镇两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作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学生“村官”,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激励大学生“村官”。使年轻的“村官”们充分认识到“想干事者有舞台,干成事者有地位”。通过大力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形成尊重知识,爱护“村官”的有利舆论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从而使社会各界在思想上、工作中和生活上给予大学生“村官”们有益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以包容的态度宽容他们工作中出现的某些失误并帮助其总结提高,为年轻“村官”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大学生村官更好的扎根农村,干事创业,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健全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机制管理机制。一是从城区、乡镇两级挑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与大学生“村官”进行结对帮扶,手把手地教育培养,加速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转换,从而减轻基层干部不平衡的心态;二是不定期邀请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为他们讲授农村工作知识,特别是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技巧等;三是邀请在农村创业有成的同志现身说法以及现场考察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增强他们对农村工作的感性认识。

(四)安排合适岗位,确保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待得住。一是安排工作岗位时有的放矢。各镇在安排大学生“村官”到村支部、村委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担任助理职务时,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所学专业及特长,结合本村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安排工作

岗位,以保证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各展所长。二是让大学生“村官”参与“两委”工作。各镇从培养农村人才的角度出发,安排大学生“村官”下村后参与两委各项重点工作,使大学生“村官”充分了解村情民意,尽快融入农村。三是安排调研和专项工作。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安排调研课题,提供可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提升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四是搭建平台,发挥特长。充分利用大学生“村官”知识丰富、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他们创办各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成立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队伍,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文化素质,丰富农村基层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认真落实待遇,解决大学生“村官”后顾之忧。严格按照区、市等文件规定,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相关待遇,协调城区、乡镇对大学生“村官”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工作、生活上给予重点照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预算好对大学生“村官”的各项费用支出,舍得下大力气投入,确保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一线人才。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管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问题研究

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问题研究

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管理

大学生村官队伍问题管理研究
《大学生村官队伍问题管理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