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02 07:14: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主备:房县尹吉甫镇玉堤小学 张百贵

【课文简说】: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母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使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谨慎、极端”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从中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就是体会巴迪(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引导点拨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四课时(含两课时作业训练)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使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进一步掌握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段落。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梳理: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梳理:看到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或者想了解些什么?激励学生大胆说说,师引导梳理。

【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从没看见过这样加引号的课题,“精彩”和“糟糕”意思相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师顺势过渡导入:(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目标与要求:

A.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尽量读流利。 B.边读边用笔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C.把自己认为难以理解或者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做上记号。 D.读中思考、读后梳理自主提出的问题:

如: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对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由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这两句话对作者的成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⑵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2.生围绕初读目标和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3.检查初读效果:

A.指名读一读画出的生字、新词,师生共同倾听、评价、纠正,达成共识。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倾听、评价、纠正,师相机点拨。 C.激励学生读一读画出的自己认为难以理解或者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师生共同倾听、评价。 D.激励学生交流自主质疑梳理的问题答案,师顺势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注:若学生有困难,师可这样引导(预设):时间顺序。童年时,我写了第一首小诗,父母分别给予( )和( )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我产生的巨大( )并激励我 ( )。】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1.再次提出自读目标与要求:

A.选择自己找出的最感兴趣句子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感悟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B.学生自读自悟,师巡视参与并个别辅导。

四、巩固训练,促进内化

1.深入朗读最感兴趣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或感悟。 2.抄写课后生字并组词。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展示,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含着的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交流展示,领悟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引导学生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理清了……,找出了……,初步概括了……写下了……;这节课,我们来展示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出示小组交流提示: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所画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悟。 2.小组交流,师巡视参与。

三、班级展示,品味赏析

(一)激励学生读一读所画的句子,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

(二)激励学生交流自己对句子或段落的理解、体会或感悟,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

在此过程中,师激励学生自由读文、交流,预设如下,随学生意愿调整:

1、引导学生品读“童年的故事”

读一读课文第一至十四自然段,找一找听到妈妈的表扬和爸爸的批评后“我”的表现及心理活动的的句子。思考:

A.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B.如果当初“我”的作品都得到父母的称赞会怎样? C.师激励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 2.引导学生品读“后来的认识”

A.读一读课文第十五至第十六自然段,思考: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B.激励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

【作者之所以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自于父母两方面教育。】

C.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 3.引导学生品读“影响”

A.课件出示并激励学生读一读课文末段:

“我谨慎的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激励学生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从以下几个步骤引导:

⑴“精彩极了”指的是( ),其作用是( )。

“糟糕透了”指的是( ),这种评价的作用是( )。

⑵.“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现了( )。 ⑶.我对这几句话的理解、体会或感悟是:( )。 C.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引导小结

【这几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的冷静思考、独到的见解、正确的认识及影响---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 “爱”。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既不会因为取得成绩或成功产生自傲又不会因为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而产生自悲。生活、学习或工作中,……】

D.激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末段,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旨

1.快速扫读课文或听视频录音,思考: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激励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倾听、评价,师相机点拨。预设交流: ⑴.现在巴迪已经长大成人,而且在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成为了一名作家。学完了课文后,你想对他的父母说些什么?

⑵.你在生活中一定也有类似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样的评价,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⑶.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特点。 3.齐读课文末段,准备背诵。

4.师总结。(主要内容、表达特点等)

【……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慈祥的、鼓励的爱,一种是严厉的、严格要求的爱。我们每一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五、巩固训练 促进内化(见《“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作业训练题)

附:板书设计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如既往地鼓励

不是毫无希望

灵感创作的源泉

时常提醒警告

慈祥

鼓励

严厉

严格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