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5:16: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谢立勇陈岚贾燕

摘 要:通过对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我国有机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重视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加快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推进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的建立、加大政府的引导扶持力度等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发展对策

随着现代农业对环境、食品质量的影响及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保护环境、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途径之一。然而由于有机农业的发展时间短,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很全面。本文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有机农业的基本内涵入手,通过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我国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有机农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1.1有机农业的基本含义

自1924年德国Rudolf Steiner提出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和1940年英国Howard提出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以来,有机农业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且有不同表述。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认为,有机农业包括所有能促进环境、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尊重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达到使农业和环境各方面质量都最完善的目标,有机农业通过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药品而极大的减少外部物质投入,强调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增加农业产量和抗病能力。通常认为有机农业就是不使用农药、化肥的农业。

可见,有机农业生产是一种强调以生物学和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并拒绝使用农用化学品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特点为:其一,建立循环再生的农业生产体系,保持土壤的长期生产力;其二,把系统内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应得到人们的同等关心和尊重;其三,采用土地和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方法进行耕作,按照自然规律从事农业生产。

1.2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0世纪40年代,欧洲建立了第一个有机农业组织,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立,标志着国际社会开始携手介入了有机农业的领域。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世界有机农业组织和有机农业得以发展迅速。美国的有机产品市场以20℅的速度增长,据报道,从1995年到1997年有机农业面积增长了60℅,欧洲2000年有机农业面积比1985年增加20倍,比1991年增加6倍。过去10年间,全世界有机农产品的产量和贸易额迅速增长,根据统计资料,1998年11个最大市场的有机食品零售额达130亿美元,2000年的销售额接近200亿美元,两年期间增长了50℅左右。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要消费国。

我国有机食品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1984年开始研究工作,1994年开始开发和认证管理工作。199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有机食品标志管理章程》和《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初步形成了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截止2001年底,获得认证的有机生产基地和有机转换基地的面积分别

为1.01万hm²和1.73万hm² (不含水面和野生),获得认证的品种近200种。我国的OFDC已于2003年正式获得IFOAM认可,OFDC已实现与多数IFOAM认可的有机认证机构的互认,标志着我国标准已与IFOAM基本标准完全接轨,为我国有机食品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保证。

有机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从数量和面积上看东北三省最大;从产品、市场开发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看,上海、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贸易公司加农户,即有机订单农业的模式,是最普遍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管理模式。1999年之前,中国95%的有机产品供出口,主要是日本、欧盟和北美。近4年中,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2001年,中国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产品生产总额约12亿元,其中50%是作为商品销售的,销售额中出口与内销分别约占80%和20%。

在有机食品开发的同时,1992年我国农业部农垦司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环境优良的地方进行绿色食品的生产。目前,绿色食品为了与国际有机食品的要求接轨,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等同于有机食品,而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部分农药、化肥,相当于有机转换期产品。

2我国有机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2.1 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发展有机农业的首要目的是建立一种综合的、健康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使农业生态实现自我调节,农业资源实现再生利用,而不是为获得纯粹的经济利益。因此,过分的利益驱动和急功近利的思想都不利于发展有机生产和实现有机生产的目标。还有人认为环境污染的经济发达地区不能发展有机农业,这也是一种误解。1999年,上海在松江区义济堂农业科技公司园艺场进行的有机蔬菜生产实践,及后来在奉贤、崇明、青浦等地进行的实践,不仅成功地培育了有机农业典型,起到示范作用,还通过实践,发展了有机农业的理念,实现有机化或半有机化的栽培方法,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农业的污染。

2.2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风险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多在落后地区,投入较少,资本的有机构成偏低。土地生产力偏低,劳动生产率也不高,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外来污染事件、农产品市场的非规范性、农民的弱势地位等,使得从事有机农业的风险大为增加。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机农业发展中心2001年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常规农业生产方式向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换期内,收入增加的占18%,持平的占9%,收入比常规种植方式下降的占46%,不能确定其收入是增加或减少的占27%。有机生产转换完成后,收入增加的占36%,持平的占9%,收入比常规种植方式下降的占9%,增加或下降不能确定的占46%。可见在转换期间多数生产者的收入是下降的,转换完成后,才有可能增加农户的收益。

2.3扩大生产经营单位规模,改善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工序多、可控性不强,生产的监控程序多,检测、监测费用高,使得有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管理成本大增,限制了有机农业的大发展。广为采用的“公司+农户”模式在实践中也显现了许多问题。当市场价格有所波动时,农户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而农民的经济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从而损坏了农民生产积极;在市场利益驱使下,单个农户也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生产措施,结果往往损坏整个有机生产行业的利益。公司联合单个零散农户,有机地块的整个生态环境得不到维持。

2.4需要健全有机农业产品市场

有机农业产品的标准虽然有章可循,但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有机农业产品市场更不健全。有机农产品与无机农产品混合经营,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机农业产品目前市场总体份额很小,加上严格的环境条件限制,有机农业的生产规模也难以急剧扩张。有机食品目前仍以出口为主,生产的品种以出口市场需求为导向,而难以按有机农业原理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的作物轮作安排,所以急需开拓和培育国内市场,才能使有机食品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2.5需要解决技术依托问题,建立完善的中介服务组织

有机农业在生产上采用集约化经营、机械化作业,选育高抗逆性作物品种,运用天敌进行虫害防治,利用开发天然草药激活土壤养分,在销售上实行现代有机食品营销策略等,都需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而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良好的咨询指导必然影响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有机农业的种类和品种都比较单一,局限性比较大,而许多国家发展有机农业的成功经验便是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在世界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类由农户自发组织的有机农业协会为农户开展全面的咨询服务,协调农户间以及生产与市场间的关系,发挥了中介桥梁的巨大作用。我们也应借鉴国外有机农业协会的经验,完善中介服务组织。

3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3.1重视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

首先要科学选定有机农业区域生态系统,根据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特点,选择适宜的地区,建立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划有机农业生产核心区、安全保护区,确定合理的面积范围。其次是加强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发掘传统农业的技术精华,进一步利用和完善传统农业中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将生物多样性利用、立体种植、时空布局、用养结合等技术应用到有机农业建设体系中去。三是协调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密封性和开放性的关系,建立防治污染的保护隔离带、缓冲带,强化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充分利用有机农业产品资源的有机性性质,减少初级产品的输出和原材科的输入。同时建立严格的商品性农业生产投入品管理制度,防止原料性污染。

3.2加快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发

首先要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封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理、有机农业产业化特点与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为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其次是开发生态系统平衡管理技术,加强生态系统结构平衡技术、生物相互关系协调技术、生物与环境关系平衡技术、系统协同进化管理技术、病虫草害生物综合控制等技术的研究。三是努力提升有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生产技术,开展复合有机农业技术、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土壤水体生态培肥技术、作物有机栽培技术、畜禽水产有机养殖技术等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产品产量和品质。四是重点开发化学投入品替代技术,加强高效安全生物农药、非化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高效生物肥科、生物添加剂研制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减少生产对化学投入品的依赖,提高生产效率和抗逆性。

3.3推进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和运作机制的建立

首先要加强区域化的基地开发并实行多样化的专业化生产,重点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大面积生产,充分发挥有机农业和生态环境的辐合作用,强化基地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数量,充分利用有机农业的环境资源和有机物资源,开发多样化、系列化的有机产品。其次要运用生态化的现代化技术,纳入生态农业体系,按照有机农业生产的要求引用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手段,推广各种生态技术,强化发展

加工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管理中的强大作用,创造多种形式的循环生产技术流程,实现有机产品的多样化、系列化。三是坚持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建立标准化的市场化体制,按照区域产业一体化要求,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建设,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各经营单位实行产业化运作,建立高效的经营运作机制。加快有机农业和产品的标准化工作,建立有机农产品专用市场,强化商业运作规范性,通过市场促进有机农业健康发展。

3.4加大政府的引导扶持力度

各国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都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大方向,有机农业能更多的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积极进行政策引导和鼓励,从贷款、税收、外贸、产品保护、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以政策优惠,扶持和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大科研示范投入,设立相关科研项目,建立区域性有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推广有机农业技术,设立农业科研开发后补助基金,激励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同时,加强产业管理和市场监管,积极支持专业技术部门,开展基地和产品认证,扶持行业协会开展工作,强化有机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增强生产和产品督查,加强市场产品质量检查,加快有机产品的标准化建设。

江西省有机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韶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与对策

国外有机农业发展

我国有机食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成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