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3 16:15: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楼梦读后感

——论宝黛的爱情悲剧

红楼一梦醉千年,木石情缘终难留。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若是只有那阆苑仙葩陪得上美玉无瑕,又如何生的金玉巧弄良缘话。

宝黛的爱情故事让人心怜又叫人心叹,有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亦有人说这是一对来世情缘所要历经的磨难,具体是如何便是那曹雪芹在世,又能解释得清?而我等后人,便也只能从那小说中的描绘展开思考,凭意猜测了。

遥想宝黛初见,黛玉一见到宝玉就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见了黛玉亦是似曾相识“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那时,尽管是初见,可那相似的想法,却在一开始便如同一根线一般将宝黛连在了一块,便是到后来,贾府的长辈拒绝黛玉成为宝玉的妻子,宝玉依然坚持内心的想法也就理所当然了。

但若是宝黛只是因为那一见而钟情,那便错了。宝黛他们有着同样的任务性格特点,宝玉出身贾府,是当时的贵族,而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有着叛逆的性格,他认为科举尽是无用功,他鄙夷那种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的虚伪,他因自己身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到男人便浊臭逼人。”便是这样的人物性格促使了他与那些与其品性想近,气味相投的

出身寒素的地位微贱人物的亲近,这也就进一步促进了他对与他有着相同叛逆性格的黛玉的感情。

而黛玉则是如同那宝玉一般崇尚着自由的恋爱婚姻,渴望逃离那个浑浊的世界,这也是他们以后相约同读禁书的原因,就是缘于内心都有着不安于现状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让约读禁书也就成为了理所当然。

谈到宝黛的爱情故事又不得不提起宝玉因“金玉良缘”之说而送给黛玉的旧手帕了。因为金玉之说和金麒麟所引起的黛玉对爱情的疑虑便因这两块旧手帕而打消了。“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两块旧手帕子来,若不是领我深意,单看了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何惧,我自己每每好哭,想起来也无畏,又令我惭愧。”这便是原文对黛玉收到帕子后最传神的描写,这样一种表明心迹的方法,使得黛玉对宝玉所产生的感情愈发的浓烈。

而在经过紫鹃之后,两人的关系完全公开化,这正是两人爱情最浓烈的时候,却亦是两人关系最危险的时候。到后来宝玉丢失了他出生带来的宝玉而变得疯癫,便是这么一个爱情悲剧的开端,王熙凤欺骗宝玉说是让其迎娶黛玉,而实际则是娶宝钗,而贾府的人也同意这种“冲喜”的说法,这就使得这场爱情的悲剧慢慢推向了高潮,宝钗对宝玉爱不爱暂且不谈,可这种完全不由自主的婚姻又如何教人内心产生喜悦呢。“那个时代的女子是没

有权利说爱的”便是人们读到那段时的想法,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悲哀啊!

而听闻了宝玉即将和宝钗晚婚之后,久病成疾的她受到了内心与身体的双重摧残,俗话说心病难医,就这样黛玉郁郁而终。此时黛玉的情景便像极了被她亲手所葬的落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如此,宝黛的爱情悲剧便真真正正的被推向了高潮,便尽如是黛玉那般美如天仙,最终结局却也悲惨如是。

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时炼成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这块顽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原来高十二丈方二十丈的庞然大物,却缩小到扇坠儿一般,而且是鲜明莹洁的宝玉模样。一天,遇着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它上面镂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走了一遭。于是石头城内,荣国府中却生下一位衔玉而生的公子——贾宝玉。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

他了。”

这是红楼梦开篇,作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荒诞神奇而又寓意颇深的神话故事,来表明这一故事是一出命运的悲剧,这种悲剧发生的原因不仅是命运的捉弄,还有着性格和社会的因素。

到最后宝玉知道黛玉之死而与宝钗完婚,这便是宝黛之间爱情悲剧的结局。

曹雪芹不孤立地写爱情悲剧,而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特别是描写了贾家的衰败,这是宝黛爱情悲剧的典型环境。“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矛盾,是封建势力与自由爱情矛盾。随着贾家的衰败,形势对宝黛越来越不利,贾母等人虽了解宝黛在爱情问题上的倾向,但他们是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看待这一问题的。在他们看来,宝玉是个不孝子弟,而黛玉的思想作风也违背封建礼教显得很古怪,如果让他们二人成婚,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知道,当时贾府在经济上已陷入枯竭,家族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急待一个有办事能力的当家人,薛宝钗是理想的人选。她不仅思想上遵循封建的妇道,是封建礼教的淑女,而且她很会处关系,有管家的才干,只有她才能适应贾家的需要,充当挽救颓局的中流砥柱。因此家长们为宝玉选择宝钗,是一种共同的认识和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宝黛的爱情就必然是悲剧的结局。

在我看来,当这一切的悲剧沉淀下来后,露出的是个满目疮痍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金陵十二钗的美丽,有着对科举的不认同,有着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有着那一回回声嘶力竭的哭喊,亦有着痛入骨髓的呢喃。可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化为了宝玉遁入空门之后的悲哀与寂然。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结课作文

大学语文结课感想

结课论文

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选修结课论文——美的历程读后感[1]

《大学语文》公选课课程论文

桥梁工程 结课论文

视觉艺术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