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发布时间:2020-03-03 09:4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作为医疗安全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与病员的生命息息相关。为了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探讨在临床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有效管理对策,规避风险,通过了解各科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掌握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隐患方面的认识程度。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不强,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少数人则认为压疮、跌倒、坠床是潜在的安全隐患。应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规范护理服务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操作流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相关因素分析

责任心不强和查对不严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没有受伤观念,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对昏迷、瘫痪、骨折患者不及时翻身或依赖家属。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如“三查十对”制度落实不严,不按时巡视病房,不按时执行医嘱,凭主观印象造成注射或给药错误。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对新药种类、配伍禁忌掌握不够等。

护理理论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不足,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少数年轻护士工作后不愿学习,对医院组织的“三基”考试有抵触情绪。经验不够,工作忙乱无序,尤其对患者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缺乏应急能力,甚至耽误了抢救时机,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不到位,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管理人员素质缺乏: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科室护理工作具体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实践者,其业务能力、领导能力直接影响到医院护理质量的高低。管理者大部分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护理安全的超前管理意识。容易出现差错的几个环节:①危险时刻(节假日、双休日,人员少,工作忙,交接班时,重患者多);②危险人员(新上岗的、实习生、生活干扰因素大的、生理周期);③危险治疗(输血、青霉素注射、氯化钾、氨茶碱静点注射等)把关不严,容易造成安全隐患[1];④对新聘护士实习生的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

护理质量检查考核不严,奖罚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检查不细,没有按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时讲情面,考评结果不能真实反映护理质量实际效果,护士应付检查,对制定的护理质量标准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另外,如病房管理不周,地面过滑导致跌伤,躁动患者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导致烫伤等都是安全隐患。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目前护理人员的配置无法满足患者应享受的权利,卫生部1978年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1:0.4,设编与国际标准相比偏低[2]。特别是年资高,有专业护理经验及具有护理管理能力的人员缺乏,人员和资力的不合理配置,护理队伍不稳定,人才大量丢失,影响了护理安全。一些科室工作负荷重,输液量大,临时医嘱及事务性杂事多,护士只能为患者做硬性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做得不完善,而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及就医需求日益增高,客观上给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结论

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需要。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是一个不可忽视永恒的课题,也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3]。因此,医院要从管理的路径着手,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理组长的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每个月组织全院护士长参加护理质量大检查,科室间互查,同时参考日常检查和护理查房时所发现的问题反馈评价。鼓励上报不处罚,发现问题上报奖励机制,以期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科室通过护士长每天质量检查,护士自查等进行安全管理。实现院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实现护理安全“零缺陷”的目标。

防范对策

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护士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在工作的每个环节要严格控制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应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主动学习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采取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护理安全教育列入岗前培训之中。对新的医疗、护理设备的使用要熟练掌握,保证新技术开展中的护理安全,定期组织理论、操作考试,以老带新。严格执行“三查十对”,杜绝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临床护理中难度大、风险高的操作,要求由资深护士完成,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提高对高危患者的观察能力:对入院患者从年龄、既往史、活动能力、意识状况、视力听力、情绪与心理等方面进行评估,属高危人群者,增强巡视频率。要求值班护士对危重、大手术、新入院、老年、小儿、有心理障碍特别是重度烦躁,不明原因入睡困难,不舒适反复找医生的患者和有潜在医疗纠纷的患者,要心中有数,高度关注。及时评估血压、心率等,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开放床位数与执业护士之比在相当一段时期还不能达到1:0.4标准,所以应根据各科工作量及疾病的季节性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同时应兼顾各类职称,各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依据患者的实际需要安排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进行弹性派班等,确保护理安全。

实施人性化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被尊重才可能去尊重患者,护理管理过于严格刻板,便会使护理人员丧失工作积极性。但人性化的管理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放任,松懈管理,而是从尊重护理人员的角度去关爱、理解护士,除了物质的奖励,更应注重对护士的培养与提拔。

建立不良事件自愿上报机制:鼓励护士暴露自己的错误,向其他护士发出警示,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改变过去出现差错即“责备与处罚”手段,建立自愿、保密、非处罚机制,鼓励更多的护理人员报告在医疗护理患者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自愿报告系统更有助于发现整体系统的安全隐患,加强安全管理。

总之,“质量、安全、服务、费用”是医院活动的主题,也是广大医务人员执行医疗活动的指南,如何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和氛围,值得护理管理者不断发现,不断探讨。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护理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

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报告管理要求

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奖罚细则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精神科36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概要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