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言复习《童趣》教案(推荐)

发布时间:2020-03-01 17:49: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童趣》

一、词语积累

(一)

1、[余]我。

2、[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3、[秋毫.]秋天鸟类新生出的纤细羽毛。比喻最细微的事物。毫,细毛。

4、[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5、[私]暗自,暗暗的。

6、[拟作]比作。拟,比,比拟。

7、[向]接近。

8、[昂.首]抬头。昂,抬。

9、[项]颈,脖颈。

10、[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11、[徐]慢慢地。

12、[观]看,观赏。

13、[果]果真。

14、[唳(lì)]鸟鸣。

15、[怡(yí)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16、[定神]使精神安定。

17、[以„为„]把„当作„。

18、[砾(lì)]碎石、碎瓦。

19、[壑(hè)]坑谷、深沟。20、[神游]游览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满足。

21、[兴]兴趣。

22、[盖]有“原来”的意思。

23、[为(wèi)]被。

24、[方]正。

25、[鞭]用鞭子打。

26、[数十]几十。

27、[驱]赶,驱逐。

(二)通假字

1、[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三)成语

1、[明察.秋毫]本来形容目光敏锐,连最微小的东西也看得清。后形容人洞察事理。

2、[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怡然称快]形容内心十分快意。

4、[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5、[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声音像雷声一样,形容蚊子很多。

二、阅读探究

1、从第一段来看,小时的我有怎样的本领、习惯和收获?

本领: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习惯: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收获:时有物外之趣。

2、体现全文中心的词语是什么?物外之趣.

3、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一)将蚊子拟作白鹤之趣。

(二)神游丛草、土砾、虫蚁构成的幻境之趣。

(三)观虫斗、驱癞虾蟆之趣。

4、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有怎样的作用?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作用: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儿童观物时的心理,表现了“物外之趣”,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5、推测作者将癞虾蟆“驱之别院”的目的。 可能为“二虫”复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6、第四段表现作者“童稚”的语句是什么?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作者获得“物外之趣”的基础和关键是什么?基础:细致的观察。关键:丰富的想像。

8、从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① 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

三、迁移运用

(1)、学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1、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

2、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处。

3、获得美好的体验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

4、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5、怀有一颗童心。

6、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如:观察蚂蚁搬家,把它们想像成支援前线的“大军”;看到漫天飘舞的雪花,把它当作天女散花;自己筑小塘坝堵住水源,而后打开塘坝,把它想象成黄河决堤;自己“过家家”时,拿松针当韭菜、拿手帕当被褥、拿布娃娃当孩子、拿小盒子当房屋,手动着,嘴说着,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3)、生活中,你怎样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心胸开阔,不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开,利用想像把困难和挫折当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坏事都当成生活对自己的恩赐;有一点儿“阿Q精神”等。

四、阅读训练

A、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②徐.喷以烟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

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6、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我的积累:

7、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

8、第三段中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

9、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

10、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11、作者从小就有如此闲情,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B、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人名),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折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选自晋朝葛洪《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邑.()人大姓文不识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时人畏服之如是..()邑人曰:“穷.〔〕矣!”

2、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3、请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匡衡勤读的两件小事。

①②

参考答案

A、1.①通“僵”,僵硬;②慢慢地;③鸟鸣;④用鞭子打。2.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②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3.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4.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 ②游山林丘壑 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③癞虾蟆捕虫。5.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6.(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8、丛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

9、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

10、略

11、略

B、

1、同乡他、指文不识如此、像这样穷尽

2、(1)我希望能把主人的书全部通读一遍(2)先生停下来听我说,请您再谈谈前面的观点

3、(1)勤学无烛,穿壁引光读书 (2)与人佣作不求偿,愿读遍主人书。

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实词复习教案

文言句式复习教案

《童趣》《论语》复习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虚词的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教案

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一词多义复习教案

文言复习《童趣》教案(推荐)
《文言复习《童趣》教案(推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