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3:12: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艾青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食指的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了解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 2.技能目标

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3.情感目标

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走向高考

引导学生自己去品味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把握全诗的总体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青年一般都喜欢文学作品,特别是诗。因为青年有朝气、有理想、富于热情、喜欢想像,所以有人说,诗是属于青年人的。也正因为如此,一代代诗人层层不穷,众多的流派异彩纷呈。特别是自“五四”前夕新诗诞生以来,通过诗人不断的探索、发展和创造,新诗这种全新的文学样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研习《死水》(新格律诗)

1、写作背景

在现代史的发展史上,还有另外一位主将——闻一多。我们可能知道他拍案而起的故事,但另外,对于“新月派”,他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他是我国新格律诗的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要求格律诗要有三美:音乐美(音节和旋律的美)、绘画美(词造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美感)、建筑美(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他善于运用深沉的理智控制炽热的感情,用整饬的诗体规范丰富的内容。我们不妨用他的诗集《死水》比喻他的创作:“‘死水’下潜伏着火山。”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看法是,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望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奠定了本诗的情感根基。

2、板书设计

死水丑恶 无可救药 彻底失望

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静态描写

绿酒、珍珠(变成、咬破)——动态表现 丽语写丑恶(反讽) 自吹自擂 无耻吹捧——听觉感受 愤慨至极 无情诅咒 呼应首节

3、写作特色

⑴寄托(隐喻)和象征

寄托:一沟死水—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诗人对现实的坚决否定—鲜明的批判精神 象征:①美国社会;②北洋政府;③黑暗的中国现实。

⑵反讽手法的运用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出一种反讽的氛围来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美与丑交织形成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写得越美,越引人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增强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⑶绘画美的语言色彩

《死水》本来写的是一沟发臭的水,但所用的语言却有十分鲜明的色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4、延伸阅读

《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研习《再别康桥》

1、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朦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才华横溢,诗风活泼,尝试过多种诗体,并且能够飘逸自如、表现众多的内容而不离“华美”的基调,这就是灵动飘逸的徐志摩。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的:“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谶(chèn)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即在1928年7月底的一个夏天,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的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到了11月6日在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播放配乐朗诵,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把握文章大意

⑴通过读诗,你觉得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归结:别离之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⑵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

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第一节,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为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倒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五节,诗人感情倒到了高潮,他幻想这撑着一杆的长蒿,泛舟到清操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七节,跟开头呼应。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离去的哀愁。 ⑶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那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象。

4、重点和难点突破

⑴反复诵读《再别康桥》,做重点赏析。

通过朗读,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节或者哪一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①归结要点:第二节:一个“金”字把夕阳的光辉照耀着柳树所形成的特有的色彩传神的表达出来,把柳树比做夕阳中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写出了夕阳下的柳树的美好姿态,也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浓烈而温柔的爱。第三节: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出诗人对康河的无限留恋。 ②第六节“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不能放歌?阅读四五六节,思考。 归结要点:因为康河太美丽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梦„„宁静而和谐。此时此刻的静默与无言,正式一曲深情的别离歌,是对康桥最美的告别。诗人的心境已与康桥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特有的意境,作者不愿打破这种特有的氛围,所以“不能放歌”。 ③ “寻梦”,梦是什么? 阅读——思考——交流——发言——点评

归结要点: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爱、自由、美。的确是一语中的,徐志摩的一声就是爱自己、爱别人、爱社会的一生。 ⑵重难点突破

①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归结要点: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他做别离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给人清新飘逸之感;其次,诗人为别离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

除了因“伤别离”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诗人避开了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了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了一种清新感。 ②《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体现在哪里? 明确: ⅰ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ⅱ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有色彩的词语。

ⅲ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总结艺术特色:

⑴构思别出心裁,不落俗套。 ⑵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⑶表现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5、写作特色 ⑴画面美

七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⑵结构美、韵律美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

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6、课外练习:谈谈你对徐志摩诗的认识,将所获写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研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播放音乐《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遭殃。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苦难当奔他方,骨肉离散父母丧。没齿难忘仇和恨,日夜只想回故乡。大家拼命打回去,哪怕倭奴逞豪强。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

这首《长城谣》写的是“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民众无家可归的惨状和齐心战斗、收复失地的决心。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艾青的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是以日本的侵华战争为背景的。

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呢?(学生)1937年12月28日夜间。这时候芦沟桥事变已经爆发,全面抗日战争已经开始。

2、作者和创作缘起

关于艾青,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黎明的通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艾青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1941年诗人来到延安,从此诗风转向悲壮高昂。艾青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被智利诗人聂鲁达誉为“中国诗坛泰斗”。

3、诵读和感受

配乐(埙)。提示诵读时要注意的,语速、语调、停顿、重音。 指出重点字词:絮聒、后裔、蓬发垢面、暴戾、蜷伏、啮啃、饥馑 补充语流音变知识

4、分析全诗

⑴全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明确: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以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⑵那么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呢? 明确:

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有北方林间的农夫(无家可归,“你要到哪儿去呢?”潜台词是“你能去哪儿呢?”),有南方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少妇(失去了家庭和丈夫)和无数的我们的年老的母亲,有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前两类形象是分类形象,最后一类形象是总的形象,具有概括意义的形象。他们的悲凉凄楚的境遇正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⑶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种苦难写的更深刻而真切。

⑷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赤子情怀。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

⑸文中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说说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明确:

注意本诗音乐式的结构:起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平缓,低沉,倾诉式的叙述语调,形成全诗的“主旋律”;接着精心安排三个乐段,由诗人与土地上的“人”——北国林间赶车的农夫,南方乌篷船里的农妇,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进行对话,在如怨如恕的倾诉中,不断深化刻骨铭心的“寒冷感”,并作抽象的概括提升:“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中国的苦痛和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突现了全诗的象征意义。在这三个乐段之间,主旋律乐句不断重现,将诗人悲苦、忧郁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而最后的尾句却又给人以“些许的温暖”,有如余音袅袅,耐人遐想。(提示: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 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是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是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

研习《热爱生命》

1、作者介绍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中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1968年到山西插队,70年进厂当工人,71年参军,73年复员,曾在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住进精神病院,1999年出院。

他在“*”中开始写诗,《相信未来》曾被江青点名批评。其诗被朋友及插队知青辗转传抄,广泛流传于全国,影响深远。即使在精神病院里也未停止创作。他是个天然的甚至是宿命的诗人,纯净的抒情体现出健沟的平民风格,与当时青年一代的精神脉息紧密相通,诗歌语言节奏铿锵易于朗诵。他“*”中的作品中也有不少平庸的应时之作,但掩不住天性中的叛逆成份,他的灵感在那些广为流传的诗作中显现。“*”后的诗更加深沉,在沉静中寻找力量。

代表作品:《热爱生命》《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

2、基本解读

内容大意:“热爱生命”是反复吟诵的内容。

分为两个部分:

①(1—3节)表达一种对生命的执著爱恋;

②(4—7节)进一步表达了热爱生命的具体表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 本诗的思路:

首先运用“葛藤”“砝码”“荒草野径”这些意象来展示自己不畏惧艰难的决心———然后推出主人公“我”的形象:“流浪儿般”、“乞丐似的”与“赤着双脚”、“光着脊背”突出心灵漂泊的景况。虽然环境是如此的恶劣和艰辛,但是心中依然信念不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艺术特色:

①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深刻的思想于质朴无华的词句当中; ②独白式的方式、大量的比喻、“四行一段”的体式。

4、理解·探究·鉴赏

这首诗,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意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 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真力弥漫,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 这首诗写于十年*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称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切都昭示了诗人那崇高而严正的命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在另一首《书简》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们应当永远牢记一条真理/无论在欢乐还是辛酸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这首诗在意象的撷取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等,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诗人的真力弥满,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本诗一袭食指诗的一贯的艺术风格,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呐喊,是滴血的呼唤,是含泪的微笑,是一曲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

研习《双桅船》

一、新课导入

《双桅船》是一首朦胧诗。何谓“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学习这类诗,我们要着重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因为那是诗人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像鲁迅的最著名的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塑造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刻骨铭心的情意。今天我们学的《双桅船》是当代女诗人舒婷朦胧诗的代表作。诗中所表达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值得我们来细细品味。

二、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双桅船》是一首与诗集同题的诗,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

三、整体感知全诗:

先阅读一下全诗,说说各自的理解。(老师不作评论)

古人说“诗无达诂”,也就是允许我们每个人对诗意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诗意的过分透明,诗情的过分外露,语言的过分清晰,将使诗的审美空间缩小到弹丸之地,读者也诗在一览无余的无聊中掉头而去。那么,怎样让我们对诗的理解尽可能的贴近作品?我们首先必须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下面让我们读一读舒婷的《“狼外婆”的恋爱故事》。(另附材料)

舒婷经常把意象成对地放在一起,这或许可以说是她诗思维的一个特色。什么是双桅船?双桅有什么含义?在这首诗里,成对出现的意象有哪些?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阅读这首诗。

点拨:有人说“双桅船”有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她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双桅”意味着诗人心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诗中出现的成对得意象有左翼/右翼,风暴/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岸/船,告别/相遇等等。双桅不是表示内心矛盾或感情复杂,而是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

读了《“狼外婆”的恋爱故事》,你赞同上面的见解吗?你怎样理解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意象? 参考答案:“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的紧迫感;“风暴”暗指诗人与同时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雾”象征生活中的重压„„

点拨:可允许学生有多种理解,因为意象本身丰富的内涵表现出了多解性。学生回答不必强求一致,能自圆其说即可,我们以训练想象力联想力为目的。

四、教师小结:

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隐约的社会感怀。诗的最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已经被广泛流传和引用。

1985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前西德、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前西德、前东德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外文的有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10多个国家。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1979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85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入选。希望你们今天也能喜欢上她的作品,下面让我们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放声自由诵读课文。 附:舒婷:“狼外婆”的恋爱故事

她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朦胧诗潮代表人物之一。20年过去,她自称自己已是诗坛“外婆”级人物。她在最近的一次与上海作家陈村的对话中说:每当参加文学聚会时,她笑眯眯地坐在年轻人中间,扮演“狼外婆”的角色。

A、“我嫁你简直像私奔” 中国有个传统,夫妇俩中某一方出了名之后,介绍他(她)的配偶时,常称其为“某先生的太太”或“某太太的先生”。谈到诗人舒婷和她的丈夫,我索性唱个反调,要说舒婷者,陈仲义的太太也,或更直接一点,陈仲义的太太是舒婷。此说非故弄玄虚,理由如是:舒婷有《致橡树》、《双桅船》等绝唱,文艺理论家陈仲义亦有《中国朦胧诗人论》,可称当代研究朦胧诗的一本绝活;再说户口本上户主赫然写着“陈仲义”,舒婷只能附于“骥尾”。诚如纪伯伦所说:“夫妻好比同一架琴上的弦,他们在同一旋律中和谐地颤动,但彼此是独立的。”

陈仲义人高马大,长相一般,穿着随意,朴实得不能再朴素,木讷得近乎迂,属于内秀型。他在一所大学执教,是省内颇有名气的诗评家。本来出席省、全国性的一些诗歌讨论会都有他,自与舒婷结婚之后,全让舒婷给硬挤掉了。

他们同居鼓浪屿一条街上,推窗可望,临街可呼。同在文学圈。初闯江湖那会儿,鹭岛文学圈内朋友聚首,众人宏言阔论,惟陈仲义十有八九沉默寡言,藏锋不露。舒婷暗中观察,若论对手,非他莫属了。每每过海进城以作家、评论家身份出席会议,他们往往“君立船首,我临船尾,同享一江水”。虽相互心仪,但谁也不愿先表心迹。历七八年之久,月老看不过去,终用红丝线将这对大男大女拴到一起。

1981年的一天,舒婷远游三峡归来,还没及抖落一路风尘,陈仲义已树桩般伫立在她面前,“四目相对”,心有灵犀何须点,舒婷说了句“好罢”,一点也不朦胧,这对分别为32岁与29岁(舒婷自说28岁)的金童玉女,携手步上了爱情的双桅船。

结婚的那一天,陈仲义5时即起,逆寒风步行3分钟去接新娘子。舒婷的见面礼是拧一把热毛巾去烫熨新郎脑后那撮一年365天都“立正”的耸发。老丈人端来一碗四只荷包汤蛋递给毛脚女婿,陈仲义照规矩吞掉两只,将残余部分留给新娘。舒婷连蛋带汤一口气扫光,扬扬空碗,幽她老爸一默:“今天我还是你龚家女儿,不能浪费。”龚老先生为享嫁女之乐,备4辆小板车(鹭岛无机动车)运嫁妆,衣物、书稿、桂圆蜜枣、针头线脑三车,压阵的是老人精心培育多年的20盆名品玫瑰花,不乏诗意。车队在一眼见底的小街上游行了5分钟即宣告完毕,大男大女进洞房。婚后多时,两口子逛街,被舒婷当年的二位小姐妹撞见了,悄悄地把她拽到一边审问:你磕朋友啦?乐得舒婷弯腰如大虾。数年后,舒婷忆起一生大事,竟如此草草,总有点遗憾,便数落陈仲义:“我嫁你简直像私奔!”陈仲义诙谐地反击:“那等你将来私奔,我再大吹大擂一番;如何?”

B、从灰姑娘到灰大妈

据传,陈仲义拜倒在舒婷石榴裙下,正式求婚时,舒婷不忘拿捏他一把,约法三章:一不做家务;二小两口单独过;三交友自由。陈仲义没说半个“不”字。大概是不敢。

可是,一夜间,龚舒婷变成陈龚氏后,“三章”一章也不章,纯属纸上谈兵。“不做家务”,舒婷当初梦想做闲云野鹤,一心写诗,孰料婚后,她这个“作家”成了“坐家”,旋又升级为“做家”。一周7天,要分割给年迈的公婆,多病的老爸,不善家务的丈夫和调皮的儿子。属于自己的大概只有七分之一。打儿子上学后,6时起床,为“小皇帝”张罗早餐,整理书包;趁洗衣机在转,扫地抹桌子,心里还要想早上去菜场买什么,中午煲什么汤,晚上烧什么菜。平时,朋友、读者来访,也不得不“看钟说话”(怕误了做饭) 本来与文友通信,可洋洋千言,现在不得不改为电话联系。令她难堪的是,常有电话来得不是时候(正在炒菜),她不得不放下锅勺,关掉煤气,拿起话筒不问张三李四,劈头就说:“对不起,什么事快说,锅里正冒烟呢。”忙得像个陀螺滴溜溜直转。当年的签约“不做”,早已改革为“全包”了。所谓的“小两口单独过”,更是戏言,具有浓厚传统美德的她,怎么忍心让年迈的公婆享不到天伦之乐?至于“交友自由”,更成天方夜谭,连咳嗽一声都在一家老少的眼皮底下,更别说还有一只“拖尾巴狗”24小时跟踪(儿子属狗),自由安在?结婚时惟一一件新家具大书桌,她因“用不习惯”转让给丈夫,自己只好伏在一张锁头已坏,抽屉关不拢,四脚摇晃的写字台上“守桌待诗”。今日复明日,她不知不觉中把“诗人”一词遗失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了。偶尔想起,想划根火柴找一下,舒婷幽默地说,天啦,这才知道5分钱一盒的火柴已涨到一角钱一盒了。面对陈仲义的滋扰,她也只能认了。他俩的写字台紧紧相邻,不大讲究整洁的丈夫,时不时地将讲义、书稿等什物乱堆乱放,攻城掠地,占据到她的案头。一见此况,舒婷毫不客气地将之驱逐出境。舒婷爱集图案漂亮的邮票,将其藏在小盒内,先生要寄信,只图方便,顺手牵羊,有时连偷带抢。恼得舒婷向丈夫开火:“看来你这辈子是吃定我了。”话中有怨,更多的却是自豪。“我们从没吵过架,因为我们互相很了解,再加上我们都热爱文学。我们把文学当作一种信念,因此他非常支持我写作。”舒婷如此向笔者说。

月落日出,舒婷就这样由灰姑娘变为灰大嫂,由灰大嫂晋升为灰大妈了。舒婷说:“我尽量做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只好不惜亏待自己。” C、“婚姻是一张彩票”,舒婷中彩了

像许多中外文人写文章时有癖好一样,舒婷爱集各种不同类型的稿纸,并量才而用。誊写短诗喜用方格疏朗的;著长文、组诗,选行距细密的;打草稿,最爱用长条大白纸,长长的一条,像古戏中蒙冤者上递的状子一般,盈握手中,边双手轮展,边浅唱低吟,有一种莫名的快感。她的诗作,大抵一气呵成,字写得龙飞凤舞,自嘲为:小者如豆,大者如瓜,信马由缰,好不潇洒。

陈仲义固以朴实憨厚闻名,对舒婷的体贴与殷勤非一般大丈夫所能为。他是舒婷诗作的第一位读者,常以评论家的眼光来挑剔她的诗作。以批评代鼓励,褒奖时不忘批评。在《中国朦胧诗人论》这本专著中,专辟一节评论舒婷的诗。

当年他们之所以相持了七八年,鱼不动,虾不跳,陈仲义是怕高攀不上舒婷;舒婷是因为她的诗和人当时都处在时代的漩涡和风头,怕累及陈仲义。有诗为证:“我站得笔直/„„/理想使痛苦光辉/这是我嘱托橄榄树/留给你的/最后一句话。”一句话:都是怕伤了心爱的人。婚后他们荣辱与共。舒婷怀孕期间,反应强烈,呕吐不止。据说看惊险小说能改善病况,陈仲义每日跑图书馆一趟,一连10多天。

舒婷因年轻插队时劳累过度,患严重腰椎疾病,藤椅破了,坐着不舒服,陈仲义先用铁丝加固,舒婷的感觉仍然不好,想买张新的。陈仲义把岛上大小商店转了个遍也没买到。这时适逢一位日本朋友造访,无意之中获悉此事,表示要送舒婷一对皮椅子,舒婷当即谢绝。晚上陈仲义回家听说了,为长国人志气,次日过海到厦门转悠了一天,终于扛了两只高背皮椅回来,还不忘向太太报喜:“每只杀价二元五!” 舒婷纤弱,又戴深度的近视眼镜。家事中,她自诩“主内”,有时“主”得叫人难以恭维:7个数字的电话号码,她常常要按错3个。一个电话,不重打两三次是打不出去的。她对数字的概念也很模糊,一万和一千万对她是一个意义。有时陈仲义取笑她缺乏信仰,舒婷反驳:“从前文学是我的信仰,现在你和你儿子成了我的宗教,我还信什么?”

舒婷写诗已届20年,总共不过130余首,这表明她的创作严谨不以量取胜之外,家务的重轭使她不能潜心执笔,也是一个原因。陈仲义“主外”,主外的事儿多辛劳,而且,陈仲义还要过海到学校上课,做学问全在晚上。至于出版社、报刊的约稿、笔会、出书等事,陈仲义一揽子全包。人们笑话说他是太太的生活秘书。出版社出版《舒婷文集》,全由陈仲义选编、复印、剪贴、审订及至校对。舒婷乐当甩手掌柜。舒婷说:“陈仲义是个责任感极强的丈夫。” 一位先哲说:“婚姻是一张彩票,男人下的注是自由,女人下的注是幸福。”舒婷是中彩了。他们的生活仍是丰富多彩的。闲时同儿子踢球、跳皮筋、玩“老鹰抓鸡”;周日,一家三口或购物或郊游或访友或看电影,隔三差五上饭馆领略一下时菜的美味,饱饱口福,一享天伦之乐。

舒婷多病:腰病、胃病、神经衰弱,陈仲义对她的体贴之殷,舒婷不愿多说,她早将那相濡以沫的爱的感受化为诗句: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当势利者暗箭中伤、攻击乃至诽谤,说舒婷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是色情诗,是“少奶奶吃了饭没事做写的诗”时,陈仲义想方设法为她排忧,给她慰藉与力量。陈仲义对酒、烟、茶一概不沾,除了书之外,舒婷每月只需付给小发廊三元大洋洗理费,即可打发陈仲义。千古绝唱的诗句,诗人难得终可得,像陈仲义这样拿得出又实惠的老公,舒婷只有可遇而不可求。

家,是个温馨的港湾。爱的小舟泊于此港,舒婷方能面对星月头枕波涛,入梦入诗。舒婷说“丈夫属鼠,儿子属狗,十二生肖无猫。我伴一大鼠一小狗过日子,望陇得蜀,勉强足矣。”“足矣”是实,“勉强”不过是诗人藏富不露,自谦罢了。 教学反思

学习这几首现代诗歌,要求学生了解闻一多及其诗作风格、徐志摩生平及其诗作风格、艾青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食指生平简历及其诗作风格以及舒婷的诗作风格;了解朦胧诗;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意象,领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语言,了解诗歌风格;注重诵读,增进对诗人情感的把握和对诗歌主题的理解。体味闻一多爱国之情的痛苦与激愤;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无尽的眷恋与赞美;体会艾青对苦难的中国的赤诚与悲哀;品味食指对生命的热爱;领会舒婷对海岸的思慕。

5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中国现代诗歌五首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教案

中国梦现代诗歌

十首中国现代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派别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
《5,中国现代诗歌五首·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