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刍论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

发布时间:2020-03-03 19:5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刍论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是廉政文化建设进一步社会民主化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监督的积极作用

随着各种舆论媒伓的日臻健全完善和政治民主法治建设的进一步

推进,舆论监督对社会公共管理的作用也更为明显。

(一)舆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舆论媒体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实赵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建议,加强社会群体间的沟通交流,能形成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强各个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对社会发展进行正确的主导性舆论引导,增加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透明度,创造公开、公平和有序的社会竞争环境。

(二)舆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舆论媒体作为实现群众监督的有效载体之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对党和政府及党员干部的工作通过舆论来进行反映,公正地进行必要的评判,从而强化社会公众监督的力度及效果,发挥防变纠错的预防警示作用,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鼓与呼,营造良好的和谐社会舆论氛围。

(三)舆论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体现社会的发展选择。加强舆论监督既是新形势下社会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对舆论工具的现实要求,也是舆论体系全面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发展性选择,是社会综合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推动民主科学化改革发展的有益实践,更是和谐社会建设实效的体现。

二、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监督的现实困难

由于公众意识及法制建设等各方面的原因,舆论监督在实际运作中举步艰难。

(一)由于对舆论监督重要性的认识普遍不到位,导致舆论监督社会环境差。有的领导对舆论监督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他们眼中,舆论是虚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正面事件的舆论宣传,“舆论为党和人民服务”就是仅为他本人或本单位本地区服务,本位主义突出,不重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部分舆论工作者对舆论监督的认识模糊,自身作用发挥不好,甚至有的舆论工作者自己对舆论工作的作用一知半解,实际工作中不管职业道德和是非曲直,心甘情愿地充当为别人捞取好处的工具,导致有偿舆论适运而生;普遍的群众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养成了单向式和顺向型思维习惯,个体思维的发散度极低,养成了“难得糊涂”和“明哲保身”的中庸处世之道,“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社会责任感不强,既不情愿监督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来监督自己,生活在封闭系统里边,积极参与支持舆论监督的极少。

(二)由于舆论的趋利性减弱了舆论监督的力度,导致舆论监督失效。在发挥舆论媒体作用的实际过程中,重舆论宣传轻舆论监督的倾向较为突出,公众舆论媒体在受到市场经济冲击的情况下,有的舆论媒体经不住眼前利益的诱惑,不同程度地出现趋利倾向,故而在利益驱动下把党性原则、人民利益放到自身利益的天平上掂量,并向个体利益一端倾斜;而一个“利”字,也使不少领导不愿意自己所在地区出什么差错,即使出了也是能捂则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经常是“内部处理”和“自我批评”了事,舆论监督被拒之门外,难以进入监督领域,更何况为了这样那样的“方便”,舆论监督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方便”,各得其所。舆论基本不发挥或发挥不了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作用,也就不存在具有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舆论,即在某种驱利情况下,极个别的舆论媒体迷失了舆论本身的责任,这是舆论监督滋生腐败的潜在根源。

(三)由于管理机制滞后制约着舆论监督的相对独立,导致舆论监督运转不顺畅。目前的舆论媒体管理体制,普遍是事业与产业不分,行政管理与经济市场交叉作用,既难以保证党和政府实施全面领导管理的绝对效能,也难以实现舆论媒体自身的相对独立,与政府耦断丝连、“半依半靠”,与市场的联系则“犹抱琵琶半遮面”,既断不了政府的“奶”,也下不了市场的“海”,舆论媒体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不是“左右逢源”,快速发展,而是“左右为难”,发展缓慢,从而使舆论监督时常是说起来轻轻松松,做起来困难重重,其令难行,其禁难止,舆论监督失去相对独立后,显得苍白无力,却又无可奈何。

三、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监督的基本对策

当前加强舆论监督,既要解决舆论监督自身存在的实际困难,也要解决舆论监督环境不良的现实问题,内外强化,标本兼治。

(一)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保证。导向是舆论发展的方向,是开展舆论监督的标准,在加强正确舆论导向建设中,要围绕“三个代表”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来进行。首先要有解放思想敢碰硬的勇气,传统的思想认为舆论导向是由中央定的,地方执行就行,殊不知,这是受计划经济制度影响

束缚的结果,并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中央定的导向是针对全国性的,各地要根据实际围绕中央的方针,确定具有当地“特色”的舆论导向,要有从“唯上”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的勇气和胆略,消除来自上头的主观干扰,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真正的实质性的精神,这样的舆论监督才能客观公正;其次要有突出强化主旋律的意识,舆论监督不可能面面俱

到,只能在全面监督的前提下重点突破,根据工作中心和社会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抓住主流,分析主要矛盾,确定工作重点,抓住工作突破口,展开跟踪监督,这样才可以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切切实实增强大众媒体舆论监督的实际效果;再次要增强舆论监督的意识;通过加强舆论工作者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舆论监督是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义务和岗位职责,从而在平时的工作中自觉地提高素质,认真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并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带动并影响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社会主流舆论监督环境。

(二)创造良好的舆论监督环境,是增强舆论监督效果的关键。影响舆论监督效果的环境条件很多,主要需抓好的是政治、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的环境建设。在政治环境中,关键是形成一个开明的政治氛围,争取各级党政领导虚功实做,重视支持和理解配合;在经济环境中,主要是保证舆论监督媒体所需的经费支出,使舆论监督既有人做事,也有钱办事,从而敢于管事,管事有效;在社会环境中,着重要解决的是社会意识问题,只有社会上形成了尊重舆论监督和支持并参与舆论监督的良好氛围,舆论监督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化,使舆论监督形成综合的社会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才会使舆论监督“根深叶茂”。可以说,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广泛的社会参与是基础,充足的经济支持是保障,开明的政治氛围是优势。

(三)推进科学的舆论管理改革,是促进舆论监督发展的动力。当前的舆论管理机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意识,舆论媒体成了完成“计划内”宣传任务的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发展,现行舆论管理机制的封闭性和依赖性越来突出,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明显地阻碍着舆论媒体宣传和监督双重功能的发挥,积极稳妥的地推进我国的舆论管理改革,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监督双重功能的作用势在必行,工作中应突出“新、实、深、活”的特点。就是形式上要新颖,不能只在原来的框架上修修补补,换汤不换药,改革不改革都一样;内容上要实在,针对问题来改革,影响要深入民主和透彻,触及问题的深层次矛盾,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管理责、权、利关系而深得人心,抓改革促效益,抓落实促效果,切忌浅尝辄止,只触及皮毛;机制上要灵活,不能千篇1律地搞一刀切,要统一与变化结合,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来进行改革设计,实事求是地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总之,积极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必将提高社会宏观管理效能,为促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小康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论政府对公共舆论的管理的致谢

论政府对公共舆论的管理的开题报告

《公共舆论》读书笔记

嵇康对庄子形象的继承刍论

《理想国》、《社会契约论》与《公众舆论》

国家出资者财务管理刍论的管理论文

刍论电子商务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解析

试析乡镇检察室建设刍论

论如何实现社会新闻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舆论引导

刍论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
《刍论加强舆论对社会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社会舆情管理 舆论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