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上课外古诗词赏析题

发布时间:2020-03-01 23:03:2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阅读题汇总

一、《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对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朝露待日晞\"--园中的葵,浸润着朝露,青翠欲滴,一经阳光照耀,更显晶莹剔透。葵--古代的一种蔬菜;晞--xi,本指天亮,此处引申为阳光照耀 。

B.\"阳春布德泽\"--春日的阳光广施恩惠,为万物创造了生长条件。阳春--指春季第三个月;德泽-即恩惠。

C.\"焜黄华叶衰\"--原本绚丽的花与翠绿的叶,全都枯黄,衰败了。焜--本义为明亮,或火光照耀,此处与\"黄\"构成双音节词,形容花、叶的衰败与枯落。

D.\"何时复西归?\"--什么时候再回头向西流呢?--此句比喻光阴似流水,一去再不返、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歌行》选自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乐府是汉朝国家级的音乐机关;乐府诗是它采集和保存下来的歌辞。

B\"相和歌辞\",在乐府诗中属于思想性、艺术性品位较高的作品,它善于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达意抒情,赋予自然以灵性,激发人的审美愉悦。

C.本诗描绘了这样一种景象:阳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然而,青翠茂盛的植物会随着秋声而衰败;百川东流,岂能西归?可见,自然现象蕴涵着何等深刻的哲理。

D、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因而诗篇告诫青少年:你们如园中葵,似早晨露,千万不要沉溺欢乐以免老而追悔不及。

二、《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1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

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三、《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简析“乡泪客中尽”一句中,“尽”字的意蕴。(3分)

2。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3.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2分)

4.“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5.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3分)

7.说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景的妙处。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2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品味“蒸”与“撼”。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6.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是

。(2分) 8.“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 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3分)

二:

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3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三: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1分),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 ___(2分)

2、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___________,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

1、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

3、从诗的最后两联中,我们可以窥定诗人怎样的心曲? 答:

4、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五、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3分) 答案:

3.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有哪两座?

(4)诗的

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 (5)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

6.解释下面的词浯。(2分)①历历:

②乡关: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生发的联想。

(

) B.诗的五六句写昔人乘着黄鹤见到的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

) C.诗的七八句写出了诗人悲苦凄凉、日暮思归的哀怨愁绪。

(

) D.传说崔颢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此诗而作罢,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李白题诗在上头。”

(

)

8、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二:(4)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

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

10、“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4分) 答:

11、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

三、第四联。(4分)

5 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2分)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2分)

六、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①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②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赏析。(3分)

7.诗中“孤蓬”喻指 (2分)

8.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颈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七、《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找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从古到今文人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寥,这是因为他们只看到秋天气象肃杀,而作者却看到了秋天正是喜获丰收的美好季节。

B.第三句中的一个\"排\"字,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这正是诗人虽遭贬抑,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6 C.第一句应诵读得深沉旷远,使人们联想到从古到今众多\"悲秋\"的名句名篇,给人以一种厚重的沧桑之感。 D.后三句,显示出乐观向上、气冲霄汉的豪迈气概和开阔雄健、明净爽朗的意境,所以诵读时应愈来愈高昂有力。。

1、自古“秋”“愁”难离,马致远有 , 。 王绩有 , 。

2、“晴空一鹤排云上”,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

另: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八、《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第一句意思是什么?

2.“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3.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4.说说尾联的妙处。

5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7、“林空鹿饮溪”一句描绘的景物,是作者远观所见还是近观所见?请说明理由。(4分) 7

二、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改”,“迷”妙在哪里?

2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3.“适与野情惬”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6分)

三、(5)对这首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呜,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她友疆很远很远,。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

九、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

4、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

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B、诗的

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 _”、“___ ”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____”相呼应

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

八上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上课外古诗赏析

八上语文古诗词赏析

课外背诵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上语文附录古诗词赏析阅读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上课外古诗词赏析题
《八上课外古诗词赏析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