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合作社破解农牧业发展难题

发布时间:2020-03-03 15:00: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以“新三社”合作破解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

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处王兆宾

农民增收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课题,长期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我想就“新三社”合作问题谈几点看法,希望能从一个新的角度为破解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难题寻求新的思路。

一、保证农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必须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地理环境来看,我们山西多山地、少平川、缺水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山西农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悠久的三晋文明为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我们山西遍地是特产,太谷的西瓜、清徐的葡萄、沁县的小米、柳林的枣等等,这些农特产声名远播,享誉全国,是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资源。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资源优势并没有充分转化为我们山西农业发展的优势,优势资源没有转化为农民增收的来源。究其原因,还是二元结构下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问题。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省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实行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近三十年来,农业实际上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制度变革,农村目前仍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分散的小农户各自独立地参与市场经营,生产经营方式比较落后,农业产业链条短,抵御风险能力差。在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缺乏优势的情况下,农特产品生产形不成规模,打不开市场,创不出品牌,农民无法从农业生产经营中获取更多收入,农民持续增收缺乏保障。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低,已成为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的制约和障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已经取得广泛共识。

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出路

对于“三农问题”,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我们山西省也提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以煤补农”新机制。由于农业的产业特点和农民的弱势地位,给予适度政策倾斜是必须的。但是,要长期、真正解决农民持续增收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制度创新,依靠农民自己。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为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合

作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可以增强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2)有利于扩大农业的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3)有利于提高农民自身的素质,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市场营销方面得到锻炼,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营销意识;(4)有利于改善对农业的管理,政府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来指导或引导农民,减少农民生产的肓目性。

我也省出现了大量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去年10月份,山西全省登记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3850个,入股社员10.8万人。同时,许多地方,如榆社和寿阳,出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运作的案例。省委、省政府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列出专项预算资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省11个市中已有8个市、46个县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都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经营条件和市场交易地位,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200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并与去年7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正式取得法人资格,其发展获得了法律保障。从而,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可选路径。

三、积极探索“新三社”合作模式,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

(一)“老三社”曾经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我们把改革开放以前出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称为“老三社”,把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经历多次改组改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称为“新三社”。早在解放前,我国就存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合作化运动以后,全国各地发起成立了许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是农村合作化的三种形式。“老三社”曾经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农业生产合作社经历了互助组、低级社和高级社三个阶段,对于恢复和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1958年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被改组为人民公社,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解体。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建国初期,有效解决了农村的高利贷和农业生产资金问题,经历多次改革,至今仍然在农村金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物质短缺时代,农村供销合作社垄断经营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垄断销售农村市场生活消费品,独家收购农副产品,是当时国家控制全国农村市场和农副产品流通以及解决广大农村商业落后、买卖不便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供销合作社逐步丧失其在农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目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功能大大弱化,但其机构仍然在运转,并享有国家赋予的专卖、专营等特殊权利。

(二)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难题,需要把“新三社”引入到新的合作框架

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仍面临着许多难题,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三个“短缺”问题,在我们欠发达省份非常突出。(1)农村优势劳动力短缺。在现行体制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导致了农村优势劳动力外流,老、弱、妇、幼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这种人口流动支持了工业化的“低成本”优势,也符合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趋势,但却造成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普遍下降,同时也给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带来了不利影响。(2)农业生产资金短缺。近几年,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农业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业。有资料显示,农民创造的近一半的居民储蓄流向了非农业。与此同时,由于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民可供抵押资产少,金融机构从自身风险考虑,对农民和农业发放贷款额度小。农村资金净流出,弱化了农业规模化发展的资金支撑。(3)农副产品流通渠道短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沟通城市和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流通体系,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缺乏有效的联结手段,农产品卖难问题经常出现,致使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市场拉动力。农民产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单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能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全部问题。尽管《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定位为提供成员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但是,从我省的实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的统一采购,生产技术的统一提供以及简单的加工、包装等方面。对于解决规模生产所需要的大额资金,单靠农业合作社的力量不能完全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般也不具备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预测的能力,缺乏成熟可靠的产品销售渠道。

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都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长期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但在农村吸收存款多,发放支农贷款少,大量抽取农村资金;农村供销合作社完全没有发挥农副产品流通服务的作用,机构虚设,渠道闲置。所以,有必要在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供销合作社引入到新的合作框架。

(三)推广“两社”联动经验,积极探索“新三社”合作模式

我省各地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中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榆社县“两社”联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经验值得推广。榆社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抵御市场风险,解决了农村千家万户小生产和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成立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的担保公司,来保证信用社资金安全。农村信用合作社结合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农民增收需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并综合采用多种措施防范信贷风险,向农民专业合作社

及其成员贷款发展农业,保证了信贷资金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又保证了信贷资金的及时回收,解决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有钱不敢贷,农民急需资金贷不到的难题,从而,走出了一条“两社”联动,共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

从各地实践情况来看,解决“卖难”问题依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短板。作为农村具有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社联结城乡的信息优势和传统的渠道优势依然存在,同时,农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副产品收购方面仍有着其它区域流通企业所不具有的资金实力。所以,应该把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引入到“两社”联动机制中来。当然,把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引入到“两社”联动机制中来,并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模式,更不是恢复农村供销合作社的垄断地位,而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领域的传统优势,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联结城乡市场的信息优势,充分利用农村供销合作社现有的城镇网点设施和流通渠道,促进物资交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供销合作社也应体现为“三农”的服务宗旨,拓宽为“三农”服务的领域,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综上所述,我们的思路是,积极探索“新三社”合作模式,发挥“新三社”各自优势,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持续增收难题。我们认为,着眼发展合作组织,通过扶持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创新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信贷办法,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化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创新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渠道和信息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三个“短缺”,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破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难题

破解大山的发展难题

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破解资源型城市发展难题

创新工作方法,破解发展难题

找准发展差距破解发展难题

破解发展难题要靠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农民脱贫致富

突出实践特色破解发展难题

探索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合作社破解农牧业发展难题
《合作社破解农牧业发展难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