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整改措施

不善于破解难题 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6-18 08:32:18 来源:整改措施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破解办证难题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原创于: 2013-10-14 08:29:39

标签: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00多公里的路完全是“白跑”;办理营业执照却被相关部门“踢皮球”来回11次„„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漂青年小周和江苏丰县的小狄为了办护照和办营业执照被办事人员刁难的问题。两地政府均连夜处置作出严厉问责。(北京晨报)

河北江苏两地“办证难”问题一经曝光,便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好像瞬间勾起了伤心往事一般,网友们纷纷吐槽,大倒苦水,倾诉着普通百姓办事难的苦衷。

诚然,此次“办证难”问题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倾吐心声的契机,在人们畅所欲言的同时,恰恰反映了作风整治的另一个问题:积重难返。

是的,常听医生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作风之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治起来自然要花些时间,幻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可是,从当前作风整治声势之大,措施之严厉,手段之强硬,竟然还有人对此视若无睹、置若罔闻,真的令人大为不解。莫非他们就真的生活在真空当中、不食人间烟火?难道真的对作风整治的要求、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没有听说过?

一些谜团真的待解。可是,曝露出的问题却真的不是小事,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群众的感情深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弱,公仆心的真假,衙门作风的有无。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翻身做了主人,可是,不知从哪一天起,一些掌握了大大小小权力的人,就从心底里又萌生了官本位意识,而且随着这种意识的不断深化,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与老百姓区别开来,而且拉开了距离,划出了红线,把自己归到了另一类,即权力阶层,在老百姓面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吆五喝六,逐步把主仆关系易位,以官老爷自居。对此必须立即予以当头棒喝:这是严重的错误。

官本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要条件成熟就会钻进人的心里,生出一些事端。诸如权力观的异化,诸如政绩观的变形,诸如人生观的扭曲,都与官本位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一旦沾染上这种恶习,人们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如对群众感情的冷漠、对群众反映问题时的不耐烦、对群众上访的极度反感,还有对群众安危冷暖的无动于衷,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极大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知耻而后勇。最基层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联系,开展工作、了解情况的纽带和桥梁,承担着最繁重最琐碎的工作任务,从他们的身上老百姓看到的是党的政府的形象,因而他们理应以诚挚热情的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像对待亲人般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而绝不能生、冷、更、横,更不能出现“脸难看、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等机关作风病的症状。

任何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政令畅通都是保持旺盛生命力、高度凝聚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前提和保证。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将近一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也有好几个月了,仍然出现河北江苏等地群众“办证难”的事情,充分说明了作风积弊存在之久、问题之严重,非来一次秋风扫落叶式的到位的整风不可。

作风整治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做到表里如

一、形神兼备,真正触及灵魂,真正治病救人,尤其是对一些沾染了严重的机关作风病的人来说更要加大诊治力度,从身体到心灵,从行动到思想,给他们彻底洗个澡,让他们真正脱胎换骨,重新认识自己,真正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有关人员已经受到严肃处理,但是,对于那些身有病而仍然未得到及时治疗的人,我们绝不能放弃。(于治国)

推荐第2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陇山教育学区

关于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通渭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转作风、破难题,创先争优在一线”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精神,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全学区师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党总支会议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的主要难题,加以破解,不断提高两支队伍的能力和水平。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员的实际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形成顺畅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扩大党员覆盖面,建立健全党组织;配齐配强基层领导班子;党员管理更加规范,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模范作用较好发挥。为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发展现状及确定难题

陇山教育学区辖管九年制中学、中心小学各一所,村级小学9所,教学点5所,教职工总数111人;下设五个党支部,党员总数32人,占所有在职教师人数的28%。其中预备

党员数4 人,退休党员数14人。从党员的分布情况来看,两所村级小学,四所教学点无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37%。四所村级小学无在职党员,占所有学校数的11%。从以上数据来看,党员空白学校和无在职党员学校数占全学区学校数的48%。经过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结合学区实际,经学区深入开展研究决定,将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作为我学区创先争优活动破解的主要难题。

三、整改措施

1、结合学区党员分布情况,重点在校长、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确保完成县教育局党工委下达的党员纳新任务,分前半年(5月份)、后半年(12月份)各培养8至10名入党积极分子,消除村级小学党员发展空白学校,扩大党员覆盖面,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和分布。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较好发挥党员模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更好发展,

2、要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建设,结合“三向培养”,努力把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基础。要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定期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保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3、规范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是做好发展党员工

作的重点。党总支将全面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各项要求,全面执行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在发展党员的每一个环节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确保工作不走样、要求不降低,坚决杜绝违反程序或简化程序发展党员的现象。

4、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和必然要求。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需要,认真制定和实施预备党员教育培训计划。要坚持分类指导、因情制宜,根据不同职称、岗位、地域、年龄、文化的预备党员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培训措施,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使他们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真正在思想上入党。

5、认真落实《关于切实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意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三会一课”和“三评”活动正常开展。进一步提高党员素质,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鼓励党员带动教师在学习方面“求精、求深”,要坚持天天学习;在工作方面“求真、求新”,要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在师德方面突出“高尚”,要为人师表,真情育人;在专业能力方面要突出“过硬”,要锤炼业务能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立足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在工作学习中体现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推动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

展。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区党总支部书记是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领导,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周密部署、精心安排,动员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积极参与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创先进、争优秀,确保活动不漏环节、不留死角、不走过场。

2、统筹兼顾,务求实效。把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作为学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齐头并进,与学区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创先争优难题破解与各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整体推进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推荐第3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宁财发„2011‟199号

关于宁县财政局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

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乡镇财政所、局属各单位:

为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省、市、县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部署会议精神,现就我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有关事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

- 1

三是管理不细。重预算,轻执行,预算编制详尽严格,但保障水平极低,导致在执行中随着财力的增加,难免有追加的问题,预算法定性降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受制于财力,难以付诸实施,财政管理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精细管理、强财惠民的任务艰巨。

四是改革不深。受财力、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除农村税费改革、乡财县管、扶贫报账、政府采购等推进较快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省直管县等改革尚未真正实施,惠农资金支付方式改革尚在完善之中。改革的广度、深度不够,效益不显著。

五是监督不力。财政监督限于一般领域,全程监管、综合执法、主动介入、绩效评估等工作进展慢,步子小,监督的威慑力、影响力不够,成效不显著,没有出重拳,未能出精品。

六是素质不高。财政系统多数同志靠自学获得大专或中专文凭,没有经过正规大中专院校系统学习培训,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等都与当前财政改革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掌握政策、执行政策欠缺。加之,近年来新进大学毕业生少,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

(二)制定方案。对确定的难题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定具体的破解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要明确责任人,明确破解时限,列出推进计划,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三)认真破解。各支部要把破解难题作为一项关乎长远发展的工作,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通过靠实破解难题责任、建立破解难题台账、细化整改任务、规定办结时限等方式,

- 3

人秘股。

(四)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要把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坚持把开展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与落实国家财政政策和创先争优“窗口月”、政风行风评议等活动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 56 -

推荐第4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我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结合临区卫发(2011)13号文件精神,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州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区委十三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总体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影响卫生院改革发展稳定的难题,促进我乡卫生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二十项重点工作,着力破解我院医疗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套的工作制度;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健全完善惠民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就医条件;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着力破解影响社会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凝聚各方面的力量,为全乡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围绕长远发展,着力破解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提高制度执行力,健全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基本原则

1、权责明晰,责任到人。坚持“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政策规定,严格行政程序,明确具体责任人,

做到事权责权一致,依法有序推进。

2、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打破按部就班、墨守陈规的狭隘的思维定势。

3、正视矛盾,抓主抓重。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问题和问题的重点环节,找准抓住不同层面的难题,做到不纠缠细枝末节,不避实就虚、避重就轻。

4、依靠群众,合力攻坚。坚持群众路线,问计于民,集中民智,发动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形成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各科室协作联运、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干事创业氛围。

5、标本兼治,注重实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制定方案切实可行,解决措施落实到位,破解难题务求实效。

四、主要方式

1、统一领导,分层实施。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统一领导下实施,各科室难题的查找和破解工作,由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

2、明确职责,多方联动。对科室共同破解的难题,上报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领导,组建专门班子,集中研究破解。

3、挂牌督办,跟踪问效。对确定的难题,由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统一台账,实行挂牌督办。对当年能够破解的难题,必须按时破解;对跨年度研究破解的难题,制定方案,作出承诺,限定时限,列入下年度计划。

4、全面指导,整体推进。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各科室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指导检查,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点面结合、合力推动,确保破解难题取得整体效应。

五、实施步骤

“破解难题年”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深入调研,找准难题(1月中旬至2月底)

1、调研摸排,查找问题。通过群众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意见

征求表等方式,广泛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分析研究,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卫生院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分析归纳,梳理难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全面梳理查找出的各类问题,分析根源症结,分清先后主次,区别轻重缓急,分层确定影响和制约卫生院改革发展稳定的、社会普遍关注的、群众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决的、经过超常规工作可以解决的难题。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破解难题(3月至11月底)

1、制定方案,靠实责任。对确定的年内必须解决和跨年度需要解决的每个难题,按照“一个难题、一个方案”的要求,制定破解难题方案,分析深层次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破解措施,明确牵头领导、责任科室和责任人,明确破解时限,列出进度计划。

2、注重时效,挂牌销号。对确定的难题,限定时限,及时查办,办结销号,实行“一难题、一挂牌、一破解、一销号”。严格标准,保证质量,讲求效率,边办边结,做到破解一件、上报一件、核销一件。

3、加强督查,整体推进。医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适时对破解难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三阶段:评价考核,总结经验(12月)

各科室按照“一难题、一总结、一推广”的要求,对每一个难题的破解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推广破解难题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边实践、边破解、边总结,将零散经验系统化,成熟做法制度化,有效措施规范化,巩固活动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六、保障措施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卫生院成立了 “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专题安排部署。

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卫生院“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编发简报,反映活动动态。

3、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坚持领导带头、靠实责任、协调联动破解难题,坚持依靠群众、直面矛盾、严格标准破解难题,积极推行解决问题公示制、目标承诺制、进度限时制、挂牌督办制、定期通报制和领导包案制

等措施,采取现场办公会、工作推进会、科室协调会、个案分析会等方式方法,集中力量破解难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4、统筹兼顾,推进工作。把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作为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正确处理破解难题与推进各项工作的关系,自觉把破解难题与区上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规范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卫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甘州区火车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推荐第5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陈家集中学“破解难题年”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县教育系统关于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和政县教育系统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为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现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会议精神,以促进教育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以破解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难题为突破口,深入查找制约教育教学发展的环节,着力破解影响学校发展稳定的难题,积极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破解难题年”活动要紧紧围绕县教育局总体部署,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是下决心破解入学率低,控辍保学难问题,着力提高学生巩固率,努力实现“两基”巩固提高迎国检的目标,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做好与乡镇联系,及时上报学生入学情况,通过教职工进村动员及形式,让孩子进校读书学习。二是抓住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主线;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作风建设年巩固提高工作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落实、提升教研工作。

三、基本原则

1、探索创新。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学习借鉴先进工作方法和经验,破解工作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抓主抓重。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问题和问题的重点环节,找准不同层面的难题,直面应对,积极化解。

3、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接受群众监督,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4、标本兼治。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具体问题,又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查找问题实事求是,制定方案切实可行,解决措施落实到位,破解难题务求实效。

四、实施步骤

此次活动从2011年1月开始,12月底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深入调研,找准难题(1月下旬至3月中旬)

1、查找难题。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座谈会、访谈群众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活动,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师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2、梳理难题。集中时间,深入思考,对查找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根源症结,分清先后主次,区别轻重缓急,分层确定影响和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

3、确定难题。召集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校委成员集体研究确定需要破解的难题,研究确定后,上报县教育局“破解难题年”活动办公室。

第二阶段:落实措施,破解难题(3月下旬至12月底)

1、定方案,明责任。对确定的难题,深层次分析原因,按照“三明确”原则(明确破解时限要求,明确破解措施,明确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破解方案,由学校领导和分管领导牵头,各处室主要负责人负总责,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措施和时限要求按时破解。

2、重实效,解难题。对确定的难题,限定时限,挂牌督办,实行“一难题、一挂牌、一破解、一销号”。严格标准,保证质量,讲求效率,边办边结,破解一件、上报一件、核销一件。

3、强督查,保质量。“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破解难题工作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掌握动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进展缓慢、破解不力的进行通报,确保活动质量。

第三阶段:评价考核,总结经验(12月份)

对难题破解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总结推广破解难题的好做法、好经验, “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评价考核办法,对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破解难题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与 “作风建设”巩固提高工作结合起来,坚持把“破解难题年”活动开展作为推进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学校“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明确职责,强化责任。各负责人作为单位“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将破解难题作为首要工作来抓,明确工作职责,严格工作程序,组织开展好“破解难题年”活动,全力抓好难题的查找、破解工作。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步骤。“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编发简报,反映活动动态,推广先进经验,努力营造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的浓厚氛围。

4、创新方式,强化措施。坚持各责人带头、靠实责任;坚持直面矛盾、严格标准破解难题;坚持推行解决问题公示制、目标承诺制、进度限时制、挂牌督办制、定期通报制等措施,攻坚克难,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5、统筹兼顾,推进工作。各处室要把开展“破解难题年”活动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动力,统筹安排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的工作,正确处理破解难题与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把破解难题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在推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

6、加强督查,取得实效。“破解难题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破解难题工作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对破解不力、敷衍塞责的,责令及时改进。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强指导,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力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推荐第6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转变机关纪律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机关形象,促进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

的指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

要求,紧紧围绕我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

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突出为

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

影响农业工作开展的难题,促进我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县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我局重点工作,着

力破解我局职工管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

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

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我局工作的全面发

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

套的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破解难题

农业局围绕全局重点工作,立足强化机关建设、作风建设、效

能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把全面破解关乎民生问题的难点要点

问题作为活动突破口,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等方面确

定3件需破解难题。

1、职工管理不够,职工下乡不勤,蹲不住,在田间指导工作

的时间短与群众交流少,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要求。解决措施:一

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开展工作中有据可

循、有据可依。二是落实包乡责任制,进一步靠实责任,落实奖惩

责任,充分调动职工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

安排干部多下乡,多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进行指导。四是把干部

职工下乡同职称评聘挂钩激励干部下乡开展工作,使得下乡工作在

全局形成“赶、比、超”,的工作作风。五是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加强领导的监督管理作用。负责人:赵小强。办结时限:2011

年12月底。

2、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知

识不新、知识面不宽,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各项激励机制不健

全。解决措施: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使得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能跟上农民朋友的需求,解决更多

的难题。二是完善激励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

真抓实干,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为农民朋友造福。三是充

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示范户的作用,加强技术

服务达到科技入户的效果。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6

月。

3、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解决措施:一是

要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确实解决农民朋

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技术光盘,召开座谈

会,培训班,在田间地头实地为群众手把手示范,讲解解决农业生

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依托农业项目,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的

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8月。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

活动的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加强对活动的领导,

农业局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第一责

任人,各站所负责人为站所活动责任人的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党员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破解难题。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各站所

要积极召开站所会议,传达县委的有关部署及文件精神,广泛动员,

充分认识破解难题活动对提升机关形象、增强机关纪律、改善机关

作风的重要意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把开展活动同渭河川道区

蔬菜产业高新园区建设,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四大流域蔬菜设施棚

建设,全膜玉米秋覆膜、穴播小麦、马铃薯种植预留地块及大秋作

物的田间管理等农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和活动两促进、

两不误。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站所要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单位纪律作风,促进各项农

业工作的全面完成。局领导小组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武山县农业局办公室2011年9月21日印

共印6份

推荐第7篇:破解销售难题

破解销售难题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沂市委书记赵立群、市长王成长向农民征求意见。踢球山万亩优质水蜜桃基地的桃农提出:水蜜桃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年产鲜桃5万多吨,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过中国第二届优质桃评比金奖,荣获“中国果品著名品牌”,但是,由于销售大多是商家在田头收购,好桃没能卖上好价钱,希望政府帮忙,想个好法子。

听到这里,赵立群和王成长不约而同想到了网络销售,这是当前最快捷也最火爆的一种销售方式。于是,立即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田志耕牵头,开始建立水蜜桃网络销售渠道。

网上销售,首先要有电商。很快,新沂市政府就牵头水蜜桃桃农协会,找到了有着丰富网络销售经验的无锡太湖云电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迅速在京东、淘宝等网站建起“新沂水蜜桃”销售店铺。

独特包装

解决快递“瓶颈”

水蜜桃皮薄汁多,容易碰伤,网上销售如何保鲜呢?新沂桃农和专家经过反复实验,设计出系列独特包装,解决了水蜜桃的快递“瓶颈”。

6月21日下午,新沂桃农协会的院子里,几十名桃农正在忙碌。只见桃农娴熟地拿起一只个大透红的水蜜桃,快速地包纱布,套塑料罩,上圆环,装入纸杯,再放入纸箱。这种“悬挂式”包装,使水蜜桃密封在塑料罩和纸杯里,以圆环固定,即使用力晃动,也不会有丝毫损坏。包裹的纱布起到保护作用,还能透气,便于保鲜。

推荐第8篇:难题破解情况汇报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工作情况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与创新,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明晰林权归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按照省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市“千名领导调研破难”专项行动的总体安排,自7月份以来,由市政协主席王金根牵头,市政府副市长杨建新参与,市林业局和市农办具体负责,对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进行破解,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制定方案。

围绕破解难题,成立了由王金根主席、杨建新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姚新兴,市林业局局长朱仲华,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戎美琴,市农办任柳国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破难题小组)。并通过认真研究,制定了“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工作步骤与具体措施。

2、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一是开展全面调查。由责任部门市林业局专门下发了《关于

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的通知》,组织三县二区林业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全面系统调查,以进一步摸清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主体改革(山林延包发证)中的遗留问题等情况。

二是召开民主恳谈会。由责任部门市林业局在安吉县召开了由县林业局、县农办、县人行、县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乡镇政府、乡镇林业站、村等基层干部,林业承包大户、一般农户以及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各个层次人员参加的民主恳谈会。通过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回答疑问等形式,共疏理出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流转后的林权证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比例扩大、利率优惠与期限延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建设与手续简化,林业资源监管,林业技术培训以及林业股份制经营等八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而为研究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进行典型调查。破难题小组专门走访了安吉“浙商论坛”项目林权流转现场、安吉上墅乡流转大户蒋建业、报福镇流转大户杨忠勇等,并在安吉县报福镇召开了有基层干部、林业大户等参加的林权改革座谈会,了解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抵押贷款情况。通过典型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要长期稳定山林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二是要搞活经营机制,积极推进林权流转,盘活森林资源;三是要着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增加林业投入;四是要进一步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为林权改革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制定政策,强化指导。

按照中央、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有关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是代市委市政府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见》,并于8月19日以湖委„2008‟46号文件下发。该文件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推进林权流转、加强林权管理、增加林业投入、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二是市林业局与省农信联社湖州办事处联合下发了《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对象、优惠措施、基本程序、机制建设和工作要求等,从而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各县区也因地宜相继出台有关办法措施。安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安吉县林业与金融部门制定了《安吉县林业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安吉县林权小额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长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兴县林业局制定了《长兴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

4、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6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安吉县被列为省级林改示范区;7月,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全面部署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市林业系统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8月底,召

开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旨在以此为突破口,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步伐。全市林业、农村金融系统,有关县涉农部门,山区乡镇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安吉县林业局、安吉县信用联社、安吉县报福镇林业流转大户进行了典型发言。市林业局与省农信联社湖州办事处、安吉县林业局与安吉信用联社签定了工作合作协议,安吉县报福信用社与林业大户签定了权抵押贷款授信协议;9月,各县区都制定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并加强工作指导与督查,扎实推进。

二、初步成效

1、加强林权管理,促进了森林、林木、林地的规范流转。主要是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在林权流转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是建立平台与机构。安吉县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初步建立了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包括“安吉林权管理中心”、“安吉县林权交易中心”、“安吉县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杭州信林资产评估事务所安吉办事处”等,并进行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发布、流转、评估等工作。其它县区也正在积极筹建林权管理交易的平台和机构。二是创新林权证管理方式。特别是逐步探索以“一地发二证”方式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问题,以保障林权流转后林农、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各方的权益。三是进行林权信息化建设试点。目的是建立起林权管理的现代化方式,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质量。目前试点乡镇安吉县皈山乡已初步完成林权证的清册核对、申请表抄录、清册公示、毗邻方签字、现场勾绘等工作。据统计,目前 4

全市通过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进行流转的山林达58.6亩,占全市发证山林面积的17%,其中统管山31.2万亩,占53.2%,承包山19.3万亩,占32.9%,自留山6.6万亩, 占11.3%,国有山1.5万亩,占2.6%。在流转的林地中,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有31家, 面积6.2万亩,500到1000亩的大户140家,面积9.4万亩,100到500亩的大户940家,面积16.4万亩。此外,我市这几年外出承包山林也不断增多,如安吉县为了解决竹子原料紧缺问题,有3000多人到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竹产区承包竹林、荒山进行开发,承包山林面积60.5万亩。

2、积极开展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推动了森林资源资本化。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的工作力度,在安吉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力争实现扩面增量。一是贷款资金实行切块管理。2008年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安排1.5亿元信贷规模用于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贷款利率实行优惠,按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利率下浮;二是简化贷款手续。对5万元(含)以下的小额贷款,积极推行批量办理抵押登记。三是简化和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不断提高评估工作质量。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000多万元。应该说,林权抵押贷款,不但解决了林业经营者的融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森林资源变为资本成为现实,拓展了林业发展和山区经济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着力搞活经营机制,提高了林业组织化程度。为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搞活经营机制,提高林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引导发展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特别通过联系十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5

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山林“统一经营”的模式。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作为“股份制林业”试点,初步方案是由林农自愿将毛竹林作为出资,形成股份,共同组建毛竹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年终分红。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林业专业合作社46家,其中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9家,入社林农3633户,带动101366户,基地面积41.7万亩。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林农、基地+合作社+林农、市场+合作社+林农等运作模式,这对于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保护林农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下步打算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重而道远,下阶段还需再接再厉,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长期稳定山林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林业生产责任制长期稳定,依法明晰产权,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农得实惠。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要保持林权长期不变,收益归个人所有;对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承包关系,严格按照承包合同兑现收益;对集体统管山,要明确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方式,收益要惠及全体村民;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调节机制,解决人山矛盾,维护社会 6

公平。

2、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健全林权管理交易平台。这个平台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评估、交易场所、抵押贷款、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为一体,目的是为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平台内设的三个中心:一是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登记、变更、权证发放、流转交易审查备案、评估监管、抵押登记备案以及林业法律咨询等工作;二是林权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林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组织林权流转交易等。并配合金融部门办理抵押贷款业务;三是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或机构)。主要负责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同时,要抓好林权主体改革的完善工作,切实开展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并进一步探索林权证管理方式,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林农、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的权益。

3、制定完善制度,规范林权流转。

要规范流转程序,优化流转服务。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完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为集体林权流转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平台,从而推动集体林权规范有序流转,盘活森林资源。

4、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努力增加林业投入。

一是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以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步伐,增强森林资源 7

转化为资本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建立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按照缓征林业“两金”规定,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

5、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一是创新经营机制,探索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组织,积极引导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努力实现现代林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二是改革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做好森林资源的监管;三是妥善调处林权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林权纠纷调处预案,充分发挥乡村调解机构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林区和谐稳定。

四、启示建议

从前阶段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和体会。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里政策精神,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当前,特别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146号文件)统一思想,引领工作。二是加强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影响深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8

三是完善政策措施、依法办事、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坚持改革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确保改革符合实际、保持稳定、取得实效。四是发挥政治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社会基础。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参与改革。要加强论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有效推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确保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能尽快建立。

2008年10月

推荐第9篇:破解城市化难题

破解城市化难题

主持人:本刊记者王红茹

特邀嘉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导李义平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

八十年代中期,国家给乡镇企业发展制定了一条政策叫“离土不离乡”,说白了,是怕大批农民进城。后来,农民生产的粮食富余了,但城市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并未疏通,乡镇企业式的工业化没有带来相应的城市化,中国出现了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同步的奇特现象。有专家预测,在现有水平上,城市化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直接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如果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每年可望增加上万亿元的消费需求。目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超过50%,但城市化水平却只有35%。中国经济要持续长远发展,“三农”问题要彻底解决,城市化是必由之路——

城市化要有产业支持

主持人:现在有的地方搞城市化,但没有产业支持,民间戏称为“一条大马路,两行卷帘门”。这样的城市化恰如当年形式主义的大办开发区,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那么,一个城市在产业选择上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李义平:我认为首当其冲的是比较优势,是有利于劳动力的转移。比较优势是市场经济的真谛。简单地说,市场经济就是各市场主体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进行交换,不仅自己的“蛋糕”可以做大,整个社会的“蛋糕”也可以做得比原来更大。

按照发展经济学家约翰·刘易斯的看法,所谓发展就是把传统部门即农村的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发展现代部门不断地予以转移。从实践来看,这种供给必须是有效供给,所谓有效供给就是选择的产业层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转移出来的人员的素质相适应,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如果选择的产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太高,即使城市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转移不出来。剩余劳动力在素质上的不适应是一种结构性失衡。

从实践来看,我国浙江的温州、台州、宁波等地是城市化、工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功的典范。这里基本上不存在农民问题,因为很多企业就是农民办的。农民办的企业自然与农民的素质相适应,故而顺利地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之劳动力成本低(对于真正的企业家来说,如果用机器合算就用机器,用劳动力更合算就用劳动力),产品有竞争力,其客观效果是经济发展得很快。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与人员素质再不断提升。这一典型案例告诉我们,任何技术都

是适度技术,是经济技术,即有经济效益的技术,不是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西部的一些省份在产业选择上无视本地域偏远、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不高的特点,非常时髦地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这样的工业化是把现代部门镶嵌到传统部门,是计划经济早期发展工业化的做法,是在复制“二元经济”。

两种不同选择的深层次差异是谁在进行选择。浙江的选择主要是老百姓根据市场需求自发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选择者的利益休戚相关。后者的选择是地方政府决策的,地方政府领导在进行选择时,首先考虑的是政绩,与老百姓的目的、动机是有差异的。

其次是准确的战略定位。战略定位是发挥比较优势的逻辑必然。一个城市的战略定位就是要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寻找到在一个经济区域中自己的城市所能扮演的角色,找到适合于自己城市的位置,形成城市的品牌和形象。由于在一个经济流动圈中各个城市与生俱来的特点不同,决定了各自担当扮演的角色不同,都当龙头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从自然经济相对封闭的自成体系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龙头城市和配角城市是独立的主体,是基于自己利益的交换行为,交换的结果是双赢的。浙江嘉兴选择服务于上海,把上海作为自己的大市场,效果相当不错。

最后,我还想强调的是,在产业选择上一定要正确认识传统产业、夕阳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关系。传统产业并不等于夕阳产业,比如炼钢确实是传统产业,但并不是夕阳产业,关键是怎么用最新的技术去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这个问题对于老工业基地特别重要。总之,我们不要一听新经济就盲目地兴奋,一听传统产业就莫须有地黯然神伤。

东中西部城市发展的重点应有不同

主持人:中央在制订“十五”规划时,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思路。应当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政策调整。它与“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适度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及“小城镇大战略”的政策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但中国幅员辽阔,南北、东西从地理环境到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距。因此用一个政策“一刀切”就难免脱离本地区的实际,难于实施。由于中国东、中、西部的差距较大,发展的重点也应有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区的城镇发展战略,使本地区逐步形成完善的城市结构体系,以推动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

刘维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环境条件也比较好,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中小城市都有了长足发展,并形成了很多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塘城市群,辽沈城市群等。由于城市群的形成,构造了比较合理的大中小城市结构,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城镇网络体系;而城镇网络体系的形成,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像这些地区,每个城市群都有2—3座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支撑,而这些大城市规模都比较大,已

出现不少“城市病”。因此,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小城市明名星城镇上,以便适当疏散特大和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如果把重点仍放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上,就会对长远发展带来困扰。虽然大城市具有集聚效应,但是,超过度就会朝反方向发展。中部地区是我国城市经济梯度发展的中间地带。像这些地区大城市和中等城市都有了一定发展,有的地区还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网络,如湖南的长沙、株州、湘潭地区,以及山西的太原地区。但从中部整体看,尚未形成较完善的城市群。因此,城市发展重点应放在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上,使之逐步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形成大中小城市体系,有条件的城镇也可优先发展,但重点应是中小城市。因为这些地区的重点目标是尽快形成完整的城镇体系和合理的城镇结构。只有城镇体系的完善,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区域经济基础,城市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有4个支撑点,即:资源(土地、水、人才、信息)、环境(生态环境、文态环境、社会环境)、区域经济基础和城市品牌(含城市形象品牌、产品品牌)。

西部地区在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前,与中部和东部都有很大差距,也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自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近两年有了很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和中部地区,但经济总量仍与东部有很大差距。西部地区由于西南部与西北部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经济基础也极不平衡。因此,城市发展南北差距也很大。有些地区城市首位度较高,城镇体系结构极不合理。所以,要依据不同地区确定不同的城镇发展方针。例如:成都与西安地区,基本上已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因此,其发展重点应放在小城市与有特色的名星城镇上;像贵州、广西、云南、宁夏、甘肃省会城市都有一定规模,也有一定的辐射力与吸引力,但这些省份的中等城市发展不足,今后应把发展中小城市作为重点,使之逐步形成城镇网络体系;像青海、西藏、新疆,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心城市,应把发展重点放在大城市上,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建制镇一般不能作为发展重点,因为把建制镇作为重点,就会降低经济效益。

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应扮演五种角色

主持人:城市的发展过程,可以用“小雨落荷叶”的现象来描述:最初下毛毛雨时,荷叶上没有雨点;随着雨在荷叶上的积累出现小水滴,并逐步变大;当大到某一时刻,水滴或分散成几个小水滴,或由于支撑能力不足荷叶歪了水流走了。城市化的实质是人口向有利的地理位置集中,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出现组团式城市群;或者由于城市容量的限制,如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耗竭了,出现“矿竭城衰”的局面。由于基础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地方政府的角色在转换,作用也在不断地变化,地方政府应在城市化中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什么作用?

周宏春:一般说来,地方政府在城市化中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未来城市面貌的规划者。

这一点对于新建小城镇尤为重要。城市规划涉及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因素,也受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抓好规划是城镇建设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地方政府应该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制订好规划,一是要有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科学地、高水平地编制城镇规划,

充分发挥专家作用,也要广泛吸收当地群众的意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缺乏特色,风格雷同,修一条路、建两排房的低层次模式。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把城镇建设与人口就业、经济社会发展、地区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使之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三是在法规和制度上确保其实施,规划一经制定,就必须维护其权威性和严肃性,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使之具有法定地位,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也不能因为政府换届就推倒重来,应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第二,是城市的经营者。

经营城市不仅是观念转变的结果,也确实解决了一部分城市及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乏问题。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上的偏差,将加快城市化误解为加快盖楼速度,将经营城市误认为无节制地卖地;有些地区为了吸引外资,给外商免费赠送土地,造成可耕地的大量损失。二是短期行为突出,形式主义泛滥。由于一些小城镇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每一任官都要追求政绩,干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三是不切实际,贪大求洋,摆花架子,如追求“高层”建筑,以为高层建筑物就象征现代化了。四是建了空城,不是大楼没人住就是进城的人没有生计,由于没有相应的产业发展,进城农民和旧体制遗留下来矛盾的双重压力,加剧了城市就业的压力。

第三,是城市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者。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建筑物的寿命因素,城市改造是城市化高速发展初期必然要碰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不仅反映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水平,更是他们的责任。我国在这方面已有成功的经验,如1997年香港瑞安集团用新理念改造上海石库门旧建筑区取得了成功,外貌整旧如旧,内部改变原先的居住功能,赋予其新的商业经营价值,符合新世纪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是“大迁大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渐趋尖锐。不少历史文化名城遭到严重破坏,大规模毁坏历史文化遗产的事件时有发生。

第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决定者。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近些年来,由于急功近利的原因,关系到投资环境、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卫生问题、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问题,需要持之以恒、多年才能见效的环境工程、生态建设被忽视了;关系到长远发展的规划和制度建设却被放弃了。这种状况必须扭转。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以最小的经济成本保护环境。要转变环境保护靠政府的传统认识,而将它作为产业来发展。

第五,是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者。

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如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扩张城镇规模,滥占土地,不切实际地搞大广场、大马路,修建办公楼,城镇形态千篇1律等等,表面原因是管理者缺乏规划意识,深层次原因是管理体制落后,追求短期行为,重发展、轻改革,重建设、轻规划,重投资、轻管理的结果。因此,加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地

方政府则是改革的实践者。要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解决城市化需要的资金不足问题;重新清理、撤并、精简,科学设置审批职能,规范事权,实施权力运行“阳光工程”;简政放权,创造发展环境和制度框架;稳定管理干部队伍,加强社区的民主监督,从长远发展着想,遏制短期行为。

李义平: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扮演着企业家的角色,发挥着企业家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吸引资源,组织资源,发现、创造并展示城市的卖点,把整个城市像商品一样推向市场。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如何扮演企业家的角色呢?要发挥企业家的功能,就必须象企业那样思考问题。比如引进人才,我们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以比较优惠的条件,连同人才的所有权一并吸引;也可以换一种思路,以服务一段时间、服务一个项目的方式,组织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源。采用这样的方式通常可以用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因为用人单位不会给这些人父爱主义的保护,有一个很好的退出机制。例如,如果所用人才不符合要求可以及时地终止合同。再比如城市的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的重大举措,都可以以市场的方式利用社会上的人才,即利用“外脑”进行设计、规划、咨询。最后,非常关键的,一个城市的政府作为“企业家”不能仅仅是做好一般性工作,其主要的甚至是更重要的工作是经营城市,要像商人那样不断发现和创造出城市的卖点,把城市推向市场。

打造城市竞争力需软硬兼施

主持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将成为中国21世纪市场竞争的主要内容。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4.6%,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

7.89亿,是1996年城市人口的2.2倍。这样,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就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城市竞争力?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李义平:城市竞争力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概念。我认为城市竞争力应当包括一个城市的区位、基础设施、比较优势、交易费用的大小以及开放的程度。

城市的区位、基础设施、比较优势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我想重点探讨的是交易费用大小和开放程度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

“交易费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教授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一个枢纽性概念,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搜寻信息、签约履约甚至包括打官司的种种费用。一个城市的交易费用指明经济行为主体在该城市的生存环境,包括市场秩序、社会信誉、依法行政、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等等。如果一个城市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充斥,缺少信誉,相关部门基于本位主义的利益,压制企业,竭泽而渔,或互相扯皮,就会加大企业的交易费用,这样的城市其竞争力就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相反,则可能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与交易费用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在如何降低城市的交易费用问题上有一个思维方式的转变问题。应当承认,为了提高城市竞争力,大多数城市都采取了提高办事效率,例如集中办公等,这当然是很好的做法。但这样做的结果时有反复。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例如政府少管一些事情,那就自然减少了环节,减少了依附在各个环节上的人,效率自然就高了。少管事,管自己应当管的事,才是市场经济对政府的要求。

构成城市竞争力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的开放程度。研究发现,哪一个城市开放,哪一个城市就发展得快;哪一个城市封闭,哪一个城市就相对落后。原因在于开放可以接受最前沿、最新鲜的观念、信息、方案。此外,开放与流动相结合。有了流动就有了活力,就有了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一个着力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政府应力促开放。

主持人:要提高城市竞争力,就需要弄明白城市在竞争什么?在什么范围内竞争?城市是人口的聚集,也是产业的聚集,特别是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城市的竞争和发展主要是通过城市产业来实现的。对大多数城市而言,产业的竞争至关重要。企业有没有竞争力,产业有没有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对许多城市的政府而言,应选择产业集群的路径战略——政府通过培育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要素和环境,积极扶持城市专业化产业群的孕育、萌芽、发展、壮大;反过来,再通过产业集群的发展促进各种要素环境的不断增强。作为政府本身,在扶持培育产业集群的同时,首先要为自己定好位,哪些事情该自己干,哪些事情不该自己干,不要做越俎代庖的事情,政府重要的是为企业,同时也是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为环境的确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这里所说的发展环境,包括城市的硬环境和软环境,而我们通常都很看重城市的硬环境,诸如道路、公共建筑、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而忽视了城市软环境的建设——法律、体制、政策、文化、教育、政府服务和行为约束,从一定意义上讲,软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更重要的条件。不容忽视的是,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过程中,软环境中的文化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一个城市的魅力源于这个城市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风格,浓郁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人们认同一个城市的重要因素。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此推动城市发展。既然文化对城市的成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如此重要,那么作为政府,就应该摒弃传统文化中某些不利于人们潜能发挥的评估标准和落后习惯,在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讲究信誉、等价公平、鼓励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方面积极工作。

在这里,还想提及“信用环境”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作用。不可否认,信用环境将是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人们由于饱尝信用缺失的苦果,呼唤信用回归日益成为各阶层人士的共识。一个人要讲信用,一个企业要讲信用,一个城市也应讲信用,而城市信用是由一个人、一个企业组成的。因此,提高城市竞争力最终落在了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的身上。但建立企业、个人乃至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要通过政府行为强势介入。

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是有魅力的,但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准却是一个变数,我更赞同同济大学城规学院副院长吴自强教授的观点:一个有竞争力的城市,必须做到3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第三是城市的发展过程,历史、今天、未来在时间上的和谐。做到了这3个和谐的城市肯定是有竞争力的城市,同时其魅力也真正锐不可挡。

《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2002年第三十九期)

推荐第10篇: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破解地方财政难题

新年前后,两则新闻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一是截至2014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结果,1月5日汇总至财政部,数字尚未出炉,已有消息称地方上报数据时倾向做大债务盘子;二是各地纷纷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除了普遍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还有多个城市下调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希望借此提振房地产市场。二者看似并无紧密的相关性,其实都指向同一事实:地方政府“不差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得不过上紧日子。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然处于深受诟病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并不匹配的状态,中国地方政府手中的资金却相对充裕。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宏观税负水平、税费的顺周期特性和日益严格的征管,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速,动辄年增幅达到20%-3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屡创新高。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不降反增,而且,可以将增值的土地作为优质抵押资产注入地方融资平台,以获取更充裕的银行贷款。

不过,该来的终归要来。这种高歌猛进的局面已经发生变化,过往支撑地方财政高增长的因素纷纷减弱甚至逆转。首先,最近两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速转换期,与此相适应,公共财政收入不可避免地告别了超常规增长阶段。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4年前11个月,中国地方财政收入同比仅增长6.4%,低于同期经济增速,这是多年来罕见的;陆续公布的各省2014年财政快报数据显示,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幅明显放缓,多集中在7%-8%之间,有的省份甚至不足5%,财政收入放缓在资源大省和传统产业集中的省份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房地产趋势性放缓已成定局,地方土地出让收入面临拐点。由于人口结构和供求关系的变化,加之先期政策调控影响,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即使是在降低二套房购买门槛和降息的刺激下,也只是成交量扩大,房价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在不少二三线城市降幅明显。与此一致的是,土地出让收入也出现下滑。德意志银行认为,进入2015年后,房产市场低迷的效应将全面反映在中国财政收入上,并发出警告:中国将面临30余年来最严重的财政危机。这一论点也许过于悲观,但其揭示的问题却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中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治理势在必行,却客观上暂时加剧了地方财政的困难。2014年下半年以来,债务整顿力度加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43号文)明确,地方政府对其债务负有偿还责任,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随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证登陆续出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防范企业债风险的一系列政策,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一步厘清。未来一段时间处于举债机制的转轨过渡期,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将面临更大的偿债还款压力,其融资能力势必受到影响。

在中国改革发展中,地方政府责任重大,其长久处于捉襟见肘窘境并非国民之福。缓解财政拮据,出路无非开源与节流二途。开源不应是变相加税,加重企业和居民负担,亦不应继续绞尽脑汁,通过所谓的“金融创新”“政策创新”,来提升融资能力。有专家担忧当前热议的PPP沦为地方政府新的债务工具,并非杞人之忧。可取的做法是顺应财税改革的大势,逐步提高国有资本上缴比例,真正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在节流方向,除了近年来提及较多的压缩行政开支,特别是“三公经费”,治本之策在于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改变软预算约束,这涉及多项改革。在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需求,这与GDP为主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未来,应在官员的经济业绩考核中,加入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和政府资产平衡表的考量,关注长期债务风险,引入“债务问责”。同时,可考虑在债券市场允许没有系统性风险的城投债违约,使“政府不救助”成为现实,消除投资者的道德风险,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应该承认,财税体制改革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诸多改革中推进力度较大、进展较快的一项,新预算法出台、地方债清理等诸多事项都在朝着世人期待的方向迈进。地方财政拮据再次表明包括财税体制改革在内的诸多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除了当前正在推进的营改增等改革,还应加快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的调整,呼吁多年的“理顺省以下财政关系”也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改革既已起步,地方政府的拮据,切不可成为放慢改革步伐的借口,须知深化改革是闯过难关的根本途径。

第11篇:加大力度破解难题提高水平

加大力度破解难题提高水平

认真总结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切实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着力破解社会管理服务难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以完善大调解体系为重点,着力提升维护群众权益水平;

以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为重点,着力提升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水平;

以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 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点,着力提升非公经济组织管理水平; 以加强引导、发挥作用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水平; 以完善信息网络综合管理格局为重点,着力提升网络阵地发展管理水平;

以建立健全主动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为重点,着力提升维护公共安全水平;

以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

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点、难点,也是社会管理的起点、支点。要全面总结各地创造的工作经验,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充分运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这一有效抓手,进一步调整优化责任单元,整合管理服务资源,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发挥基础平台作用,最大大限度地推动社会管理向末端延伸,形成城乡并举、各方联动、优化服务、动态管理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实现网络全面覆盖、功能更加完备、效能明显提升、人民满意度显著提高的目标。

第12篇:多方联动破解难题

多方联动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国务院的《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管理是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也就是说,物业服务企业是根据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标准,为业主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但广大老百姓以及许多干部职工对物业管理工作却有许多误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认为小区管理就是物业管理,实际上,物业管理只是小区综合管理的一部分。在生活中往往有些业主,把物业公司当成产权单位,有的把物业公司当成房产开发商,有的把物业公司当成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的把物业公司当成相关的专业运营商。这些错误的观念,导致许多老百姓把与住房相关的问题都认定为物业管理的问题,追究责任时都推到物业公司身上,把物业当成“筐”,凡与住房有关的事都往里装,并以此为由拒交物业费等,产生物业管理纠纷后,想当然的直接找房产部门,尤其是市政府行政所在地宝塔区这块,房地产发展非常迅速,相应暴露的物业管理问题也特别多,市房产管理部门疲于应付各类物业纠纷方面的上诉上访,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县、区物业管理的职能。

住宅小区管理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体系,物业管理不过是其中的一环,很多难题单靠物业以及房产部门是解决不了的。市政府赋予市房产管理办的主要职责也是负责研究拟定物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行业标准,审批物业服务企业的资质;监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管理;以指导和监督县区物业管理机构和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物业服务活动的日常监管工作为主,遇重大物业管理问题时,牵头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对县区物业管理工作情况也是

以检查、考核为主。住宅小区管理中普遍存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单靠物业的力量是难以彻底解决的。为此,市政府早在2010年就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延政发【57】号)文件,强调了市、县区之间的物业管理职责分工和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如建筑质量问题,应由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协调;业主家里被盗应该公安部门立案查处;业主违规装修应该由规划部门调查处理;小区外交通不畅应该由公安交警部门出面协调,规范车辆停放行为,保证通道畅通有序;小区配套设施(如天燃气、电力、自来水、通信网络)等问题,应由其专业经营单位协调处理。去要求物业公司承担物业服务合同外的工作,在法理上讲都属于变相侵占物业服务企业和广大业主的权益。一方面,物业费不能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范围内的物业服务支出,对业主合法权益也是一种侵害;另一方面,增加物业服务企业成本,也影响物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而上述等等问题,统统归咎于物业,物业想管也管不了,因为物业没有相应的职权;物业不管还不行,因为业主常以此为由拒交物业费;不解决也不行,因为小区业主的生活受影响,构建和谐小区也无从谈起。依据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合同以外的这些事儿,本应由相关部门或单位来解决的。因为业主和物业公司有关物业管理服务的依据就是物业服务合同,如果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侵害业主权益,业主可要求物业公司限期整改,也可向法院起诉。对业主要求解决的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以外的事,物业公司应积极与有关方面反映沟通,争取使问题得到解决。小区是城市的基础,没有小区的和谐安定,哪有城市的和谐稳定?把小区建设好、管理好,物业的责任不可推卸,相关部门或单位更是责无旁贷

经过多年的实践,外地的经验摸索出多方联动的管理服务模式,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综合管理,使很多矛盾、问题、难题得以解决。

只有多方联动才能破解小区难题,因为物业管理不是小区管理,多方联动共建和谐小区,联席办公破解小区难题,将联席会制度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解决小区难题,而且有利于小区的和谐建设。

第13篇:《破解班主任难题》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破解班主任难题》这本书,受益非浅,感触很深,它用最贴切的例子阐释了班主任的使命,班主任的事业,同时,本书立足于教育实践、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剖析班主任工作的困惑以及这些困惑导致班主任所面临的难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这本书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名班主任们经验的汇总,是送给班主任的一把金钥匙。作为班主任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别性——班主任应该特别有学问、特别有爱心、特别有修养、特别有“心计”、特别爱读书、特别爱思考、特别爱研究、特别敢创新。

通读全书,其中有关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沟通这一块,让我感触颇深。细细品读文章,在一个个典型、鲜明的事例,也折射出了教过的孩子中曾有的问题,在作者独到的见解和做法中,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以前做的远远不够。我感叹于老师对家长会的精心设计和良苦用心,让家长会真正成为学校与家长间构筑起的友谊之桥,信息之桥,沟通之桥,不再让班主任充当“家长的家长”,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我感动于文中老师家访时面对家长的冷言冷语,面对家长的不理不睬只顾搓麻将,依然能耐心等待,真诚交流,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家长,最后,这位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讲了这样的话:“老师都是为了孩子,作为我们大人真的该好好反省反省啊!”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教师要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在家表现,针对情况制定措施。作为家长更应该主动到校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做好工作,限事态于萌芽状态,切实负起家长的职责。可一部分家长往往是临渴才掘井,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很多了才来关心,表现为被动教育,不利于孩子成长。这一篇篇闪烁着智慧的文字,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分析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孩子与家长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了解了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技巧,知道了如何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深深领悟到家校工作不可缺少爱心、诚心、耐心。

班主任工作是事无巨细的,也是没有止境的。强制性的约束虽然可能会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根本。如果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当作主人翁对待,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来生活,相信各种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第14篇:新乡:创新破解难题

创新破解难题

常新

(一)新乡,以“新”为名,因“新”而兴。

原阳大米香飘海外,长垣起重驰名全国,新飞冰箱家喻户晓,华兰生物领跑业界……在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上,涌现出一大批像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等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人,演绎了一幕幕由“闯”而“兴”、由“创”而“新”的华丽篇章。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开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难题横亘。解决这些难题,就要找准制约一个地方发展的主要矛盾,解放思想,不懈创新。

新乡抓住形成“四道难题”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一根本问题,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入,持续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途径。其“新”在不牺牲农业和环境,“新”在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新”在不区分农民市民身份都是从事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职工,“新”在农民享受和市民一样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新”在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省委书记卢展工将其概括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这一概括,符合粮食主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是科学发展观与河南省情的紧密结合,是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践载体,找准了河南在全国区位发展中的定位,廓清了粮食安全责任与富民强省的关系,指明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三)难题,就是传统观念、传统机制、传统做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是“四道难题”难以破解的根本原因。

难题,制约了发展,难题,带来了问题。

问题一:二元体制束缚县域经济,全面小康难实现。制度设计重城轻乡,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大量流失,建设缺资金,投资缺载体,转型缺条件,新乡的县域经济徘徊不前,多数仍是“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占新乡国土面积95%、人口总量83%的县域经济不提速,新乡崛起振兴就无从谈起。

问题二:二元体制束缚消费需求,发展方式难转变。资源配置城乡不均,农民转移就业难,资产变现难,持续增收难,新乡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1:1一度扩大到2.8∶1。幅员辽阔的农村不发展,数量居多的农民收入低,不仅难以拉动内需,还会影响和谐稳定。

问题三:二元体制束缚农业转型,粮食安全难保障。发展观念重工轻农,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差,发展方式粗放、效益低下,粮食增产难增收。

问题四:二元体制束缚发展空间,新乡发展难持续。发展格局城乡分割,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社会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创业就业承载能力滞后于城乡就业需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

(四)审视新乡的干部队伍,在领导方式上还有诸多不适应:

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一些干部总是习惯用老眼光判断新形势,用老办法对付新问题,跳不出旧思维,打不破旧框框。

政绩观不端正,急功近利。一些干部唯书不务实,唯上不为民,贪一时一事之功,而不是着力民生、着眼长远,把一个地方引导到一条正确的路子上。

方法不科学,拙于运作。一些干部不注重研究问题,不善于把握规律,分不清主要矛盾,找不准突破口,抓不住着力点。

作风不过硬,甘于平庸。一些干部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困难往回走,不想、不敢、不会创新。

(五)破解难题,“首”在解放思想,“重”在转变观念,“贵”在尊重规律,“要”在制度创新,“根”在发展为民。

解放思想,路子才会更宽广。新乡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一并解决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农民富裕所需要的工业化、城镇化,着力构建城乡一体、“三化”协调发展新格局。

转变观念,理念才会更务实。新乡把中心城市作为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主体,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载体,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农民就近创业就业的载体。“一个主体,两个载体”的理念,为新型城镇化搭建了实践大舞台。

尊重规律,内涵才会更科学。新型城镇化,是对发展布局的科学规划,对城乡结构的优化调整。新乡没有为新村建新村,而是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切入,推进镇村一体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基层治理、文化与观念加快转型;没有就城镇论城镇,而是“做强主城、膨胀县城、发展集(聚区)镇、建设社区”,优化空间、产业、人口布局,让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制度创新,统筹才会更给力。在省直部门支持下,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66项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城乡发展规划、劳动就业、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正在一体化,新型农村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正在探索,统筹城乡的财政金融体制开始破题。

发展为民,方向才会更明确。创新的动力源自一心为民的强烈责任感,创新的目标是让城乡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群众生活、增加群众收入,始终贯穿新乡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

(六)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创新破解难题,关键在做。

省委书记卢展工莅新调研时指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促进发展的增长点。

切入点、结合点、增长点,指明了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着力点。

(七)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关键在发展为民,群众自愿。

农民渴望改善居住环境,十几年一轮翻建新房,但传统村庄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体系覆盖难,“有新房无新村”的情况普遍存在。只有以新型城镇化为方向,打破旧格局,规划新社区,才能把农村的人口和资源集聚起来,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下去。新乡市坚持群众自愿,把农村建设纳入城镇体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进镇村一体化,引导农民到社区建房,已有369个新社区启动建设,6万户农民喜迁新居。社区居民由衷称赞:“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

(八)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关键在规划先行,政府引导。

新乡市把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土地利用、城镇发展、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一体推进,合理布局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坚持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结合县城、镇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产业,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的同时,逐步改变着城乡二元结构。

(九)如何让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促进发展的增长点?关键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

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最终将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就业结构。如今,新乡的产业布局渐趋合理,市区以高端制造业为主,生物与新医药、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型膜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县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起重、纺织、振动机械等七大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市73%。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突破1700家,53%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8:1缩小到2.52:1。中心城市-县城-集(聚区)镇-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初具雏形,广大农村正在逐步实现“四个城市化”:

居住环境正在“城市化”。基础设施政府搞,不让群众拿一毛,社区道路、供排水一应俱全,农民享受到与市民基本相同的居住环境。

公共服务正在“城市化”。公共服务全配套,看病养老有依靠,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正在向农村覆盖。

就业结构正在“城市化”。近三分之二的农民开始从事二三产业。入住社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29%,“就业不出镇,务工不进城”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

消费方式正在“城市化”。过去一代建三代的房,现在三代住一代的房,农民不再把一生积蓄用于建房,消费开始多元化。抽水马桶燃气灶,冰箱宽带洗衣机,悄然改变着农民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

(十)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我们清醒,探索的路子刚起步,要走的道路还很长。我们更清醒,未来遇到的问题还会很多,持续走下去,必须思想更解放,观念再更新,领导方式快转变。

我们深知,破解难题非朝夕之功,革故鼎新,任重道远。我们更深知,面对“破”与“立”的抉择,敢亮剑,永不言败,决不退缩;敢担当,先行先试,为民担责;敢吃苦,不争权力大小、不争角色轻重、不争功过是非、唯求造福于民,百折不挠,求实求效。

我们坚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我们更坚信,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将指引新乡挺立时代变革的潮头,奏响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音。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乡之新,在于常新!

第15篇:环境信访难题破解

环境信访难题破解

环境信访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和环保部门的形象,如果处理得好,环保部门就能赢得领导和群众的双重信任,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但当前,由于以下制约因素,还有一些地区的环境信访问题未能得到妥善处理: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的领导对环境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对信访问题解决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信访处理人员工作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环保为民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还有群众投诉渠道少和环境信访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等原因。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应强化如下4项措施:

一要打好环境信访攻坚战。首先,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不管群众是不是上访投诉,只要是热点、焦点、难点环境污染问题,都要提前逐一排查并妥善解决。其次,主攻重复信访案件。对这类环境信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办理、限时解决。再次,尽快处理积压信访案件。对应办未办的、已办没办好的,都要尽快彻底处理;第四,严肃认真处理大案要案,突出解决反映集中、影响巨大、群众关注的案件。

二要从源头控制环境信访。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关,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环境标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和项目验收管理要求。绝不允许发生审批完一个项目,就产生一个信访事件的现象。在环境现场监管方面,各级环境监察部门要真正负起责任,坚决消除环境监察和现场管理的盲点、盲区。

三要建立环境信访奖惩机制。首先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定期通报环保系统信访工作情况,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公布各地、各相关单位信访工作考核排名;其次要对环境信访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再次要把处理环境信访问题纳入环保系统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四要加强环境信访能力建设。首先,要配齐、配好信访工作人员,必须确保信访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特别是要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骨干从事信访工作;其次,要为信访工作配备必要的装备,以提高办案效率。

第16篇:破解基层信访难题

破解基层信访难题

如何破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难题,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新课题。2007年以来,镇坪县针对信访工作新形势,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在全县创新推行由上访群众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择接访领导的点名接访工作制度,着力构建阳光信访、质量信访、和谐信访工程,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阳光信访 权为民所用

镇坪县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公开”,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点名接访的方便快捷。

公开接访信息。各部门各单位在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立了群众点名接访公示牌,重点公布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照片、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信访受理范围、接访流程,上访人员的权利、义务等信息。同时,向上访群众发放《镇坪县纪检监察阳光信访卡》,使上访群众方便快捷的找得到门,认得到人,办得了事。

公开办理秩序。接访工作中,接访干部仔细倾听群众诉说,认真填写《群众点名接访接待卡》、《群众点名接访告知书》和《群众点名接访登记簿》,同时将填好的《群众点名接访接待卡》回执和《群众点名接访告知书》发给来访群众,告知本次接访受理意见,并请来访人签字认可,接受上访群众监督。

公开处理结果。信访案件结束后,由接访领导协同调查组及时向来访群众送达《群众点名接访答复意见书》,将查处结果告知来访群众,并填写回访了结表,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质量信访 利为民所谋

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实践中,镇坪县注意做到“三到位”,有效提升了信访工作质量。

领导重视到位。2007年初,镇坪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群众点名接访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县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实施过程中,镇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部门调研指导,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责任落实到位。该县认真落实信访案件“四个一”责任机制和“四定三包一回访”落实机制,即包案领导为群众点名接访案件包抓第一责任人,办案单位领导为群众点名接访案件办理第一责任人,办案工作组长为调查处理落实第一责任人,办案单位主管信访工作领导为办案业务指导第一责任人;定办案人员、办案时间、办案纪律、办案质量;包调查处理、监督落实、稳控息访,实行一案一回访。对重要信件确定专人督办,限期查处,建立了《群众点名接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接访质量和效率。

矛盾化解到位。对重访和越级上访突出矛盾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案一人一抓到底的领导包案制度,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和群众解释工作,迅速结案销号,做到案结事了。对缠访闹访问题,尽力做好教育引导和沟通解释工作,理顺来访人员情绪,化解心结,促其息访,避免新的问题和矛盾。

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以来,群众点名信访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重访明显下降,越级访明显下降,信访结案率明显上升,大大提升了全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质量。和谐信访 情为民所系

针对大多数上访群众在上访时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现状,镇坪县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从细节做起,坚持“三贴近”原则,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套人性化接访方法。

贴近生活,努力营造温馨如家的接访环境。为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对点名接访中心进

行了改造,对桌椅板凳的摆放都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精心制作的“累了请您歇歇脚、渴了请您喝口水、烦了请您细细说”温馨提示牌,让上访群众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贴近感情,始终坚持热情细致的接访态度。面对来访群众,接访人员起立笑脸相迎,缓解上访人的激动情绪。重新设计更换了接访桌,接访领导和来访群众可以像家人一样围坐在桌子旁进行交流,缩短接访者与被接访者之间的距离,加深来访群众对接访人员的信任。贴近群众,积极推行便捷有效的接访方式。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使点名接访更加便捷有效,该县制定了《镇坪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下访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民进行走访;建立了网上举报中心,同时公开了县级领导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开通了免费举报热线电话,上访群众也可以通过该电话点名接访。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既可以消除群众面对面上访的顾虑,又可以在上访成本和选择上访方式上极大地满足上访群众。

郡县治,天下安。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的推行,拆除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围墙,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流程,提升了工作质量;夯实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了矛盾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发展与和谐。

一是抓好信访隐患排查机制。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综合分析当前农村土地纠纷、企事业单位改革、弱势群体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全面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未雨绸缪,采取针对性措施,把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抓好信访应急调处机制。为避免矛盾升级和问题扩大,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研究化解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争取尽早介入,主动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抓好信访问题解决机制。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强化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负责一手抓到底,对每件信访案件认真梳理核查,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介入、早化解,限期处理。四是抓好信访稳控机制。围绕全国“两会”、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稳定稳控工作,坚决防止重大有影响信访问题防止。同时,依法加大对无理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依法果断处置,切实维护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

第17篇: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

破解素质教育的难题

2002-03-26 14:12:06 丰捷 杨光 孙献涛 戴自更

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促使我们对当前素质教育的推进进行深刻的反思。

据报载,武汉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在上学期期末考试后的家长会上含泪向家长致歉,曾经使学生各科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的她,本学期因为按照上级规定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减少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使班级综合成绩滑至年级倒数第二名。痛定思痛,她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减负了”。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也明确表示,他们万万不会“减负”,因为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减负”就意味着吞食“双输”的苦果。尽管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在仍以考试、升学论成败的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进何其艰难,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坦言,“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现状,出席2002年“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给予了强烈关注。

素质教育有名无实

拥有46年执教经验的北京五中前任校长吴昌顺委员形象地概括了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处境:“理论口号一大堆,名词概念漫天飞,经验总结立马有,就是不知实践怎么走”。浙江省副省长盛昌黎代表一语中的,“素质教育还没有破题。现在总结出来的素质教育经验好像就是减负,文化课减了多少,音乐、美术等艺术课加了多少,成果汇报就是一台演出,这是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差。”

而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以高考为核心的一系列升学考试几乎成了扭曲整个基础教育的指挥棒。湖南省教育督导顾问刘正委员讲述的见闻颇令人忧虑:1997年,湖南省汨罗市在400多所中小学校进行区域性教改,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据说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他在一所中学视察时却发现,那里的学生书本堆成高高的两摞,学生只能从夹缝中看黑板,把学生的书本收上来一看,是13门功课的19本书,243万字,加上《应试指南》等辅导书,有56本500多万字。一位教师上课时从头至尾就他一个人讲,刘正委员问,能不能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那位教师答,我这样讲都讲不完,哪有时间讨论。

重新理解素质教育

去年荣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的杨福家委员在谈到我国的教育现状时说,中国传统的教育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比较系统地给学生以知识。但是,学生的头脑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用来点燃的火种。

“减负”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素质教育应贯穿教育的全部过程,贯穿每一个教育阶段,许多代表、委员对此已形成共识。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代表一言以蔽之:“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俱佳的人才的过程,这里的素质包括情感、道德、体格等各方面。”他认为,要研究素质教育的特点,就要先研究它的对立面——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核

心是知识教育。以大学教育为例,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学校设立很多专业,专业中开设很多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生产线上加工的产品,品种单一,缺乏多样化。他说,成长的过程是吸收知识、锻炼能力,最终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要把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同时,要尽力营造使学生喜爱学习、发挥其创造性的氛围。在牛津、剑桥这样的著名学府,除开设课程外还设立学院,在学院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与导师一起随便聊。其实,学习也需要调动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相互激励、相互给予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的能力。

北师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陆善镇代表着重指出了当前对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几点偏差。他说,许多人一提到素质教育,就把矛头直指教师,教师稍微严厉一些,就会被扣上“压制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帽子,否定教师的主角地位,这是最大的偏差。事实上在任何一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一再证明,对学生适当严厉一些,是一种最有效的素质教育方式。另一个认识上的偏差,是否定课本的指导作用。现在社会上有许多赢利性的课外辅导班,家长也热衷于让孩子在各种班里“提高素质”。其实中小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正规的课堂学习,建立一个基本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华罗庚晚年回忆自己的学术经历,觉得一生中用得最多的知识,还是初中、高中阶段死记硬背的那些“死知识”。当然我们不提倡死记硬背,能引导学生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记住这些“死知识”,这本身就是典型的素质教育。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

时代呼唤素质教育,但不能回避的是,素质教育的切实推进受到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杨福家委员指出,现行的考试制度不改,素质教育就是空谈。刘正委员认为,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忽视对“人”的培养,他建议,进一步明确规定普通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其必须采取的主要措施;规定各地将重点中学办成素质教育的实验性和示范性学校;加快教育改革,关键使各级领导的思想和工作真正到位,严格“依法治教”。哈尔滨市69中学校长王春梅代表则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她说,我们经常告诫教师,不能放松自身素养的提高,要随时为自己充电,补充业务知识。因为,教师的人格、气质、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据她介绍,为了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她所在的学校一改传统的以必修课为主的评价制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实行合格、良、优的等级制,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体育实行学分制。她说,评价学生思想素质必须从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衡量。这样就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确定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则可能在这方面获得较高学分,以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18篇: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

三闸镇中心学校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区委及上级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区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安排意见》的部署要求,为确保我校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活动有效开展,更好的突出活动特色,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经校创先争优领导小组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和市、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安排部署,以深化拓展“党心连民心”活动为抓手,突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集中解决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最期盼的民生问题,努力办成一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以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推动当前各项工作,以难题的破解体现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真正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

二、目标要求

破解难题工作要注重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推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广大群众和党员干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暖民心,在提高服务水平上求实效。既要立足当前、积极推进,又要常抓不懈、确保工作实效。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题。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加大整改落实工作力度。

三、主要内容

我支部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的基础上,从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入手,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征求意见箱等形式,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了两件待破解难题:

1、安全防范

2、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教职工对活动开展认识不足、热情

不高

四、时间安排

此次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活动从今年7月份开始,到2011年11月底基本结束。

五、主要内容、办结时限及主要措施

待破解难题1:安全防范

主要内容:加大安全防范工作

实现目标:落实学校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净化教书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结时限:2011年8月底。

主要措施:

一、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摆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实行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抓实干,加强学校治安防范机制,确保本单位社会政治稳定。

二、要加强对学生安全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坚持学生整体、重大活动审批制度,凡需全校学生集体规模的重大活动,事先必需报经中心校审批。全年无严重、重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

三、要加强对学校饮食卫生工作的管理。学校要切实加强饮食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管理,专人负责,健全制度,措施具体,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学校要在教育局、中心校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定期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体检;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无明显品行问题和心理、身体健康问题;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全部持有健康证和教育培训合格证,无证人员不准上岗,学校食堂内和校内直接或间接从事学生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的摊点,必需有卫生许可证;学校定期检查饮食卫生安全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学校食堂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及时消灭安全隐患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教育学生不得食用地上捡拾

的一切有害食物,全年无学生饮食中毒事件发生。

四、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法治教育。在开展的“安全教育月”活动中,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提高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教育学生非直系亲属不得随其外出,或在有公路、电缆、电线、危房等不安全的场所滞留、玩耍。使学生非正常伤亡率控制到最低点。

五、要积极增加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杜绝因校舍倒塌而造成师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责任领导:李光霞

直接责任人:马永德各班主任

待破解难题2:创先争优活动中广大教职工对活动开展认识不足、热情不高

主要内容:制定了4个工作思路,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实现目标。

办结时限:2011年12月底。 主要措施:

确立一个主题。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契机,确立了\"办学为民、育人为本\"的活动主题,通过不断夯实党组织基础,进一步巩固学校科学发展成果。明确两项内容。围绕五好、五带头两项内容展开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创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师生反映好\"的\"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二是争当\"自觉学习的模范、师德修养的模范、教书育人的模范、服务师生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的\"五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强校党支部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思想认识得到提升。针对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积极开展\"强师德,铸师魂\"读书修身

活动,认真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和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规范教师言行,实现文明从教。二是师德素养得到提升。开展\"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活动,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落实师德责任制,并结合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查找学校在师德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加大整改力度,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取信于民。三是业务素质得到提升。开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活动,通过层层评选推荐,推荐一批品德好、业务精、社会公认度高的\"师德标兵\",使他们成为全校教师的楷模和学习榜样,通过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带动全校广大教师共同进步。贯穿四个结合。一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师德建设\"活动相结合,把创建\"五个好\"先进党组织贯穿始终;二是把创先争优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弘扬学校优良传统相结合,把抓党建创新贯穿始终;三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有效课堂教学\"相结合,把培树先进典型贯穿始终;四是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校园幸福指数\"工程相结合,把培养人才与用好人才贯穿始终。

责任领导:李隽年

直接责任人:兰秉泽苗玉良王明杰沈自荣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支部要在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制定更为具体的创先争优破解难题方案,切实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带头深入一线,认真做好排查整改工作。要动员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积极参与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创先进、争优秀。

2、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支部要把破解难题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宣传栏、宣传横幅和标语等方式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准确地宣传破解难题的重大意

义、进展情况和实际成效,为开展破解难题主题活动营造舆论氛围。要立足优势潜力寻找典型,遵循客观规律培树典型,注重总结提炼破解难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并通过宣传先进典型等方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破解难题活动向纵深发展。

3、狠抓任务落实,强化督促检查。支部要做到职责分工,抓好相关工作的落实。要做到明确解决难题的具体内容,明确解决难题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解决难题的具体措施,明确责任领导、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并向党员群众做出公开承诺,切实把解定难题及整改落实工作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要讲政治,顾大局,主动沟通协调,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努力抓好落实。镇党委将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进展通报会等有效方式,准确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分析和指导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分析解决问题,推动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实行跟踪问效制度,对破解难题中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群众意见较大的,采取限期整改、全校通报等方式,指导和推动工作任务切实得到落实。

第19篇:移动营销破解中小企业营销难题

移动营销破解中小企业营销难题

国的移动营销市场起步于2000年,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和市场培育期。移动营销是把传统的营销手段和移动通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增强了企业营销活动的针对性和互动性,为企业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营销手段,也为增值业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世界第三大广告公司BBDO 的CEO安德鲁·罗伯逊就曾经预测: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即将成为广告主们首选的投放媒体。目前移动营销主要采用短信、WAP、搜索以及客户端等方式,短信营销/短信广告是移动营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低成本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对营销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未来由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长尾\"将成为移动营销的主要市场。瞄准\"长尾\"中小企业

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之后,移动营销规模逐年扩大,2007年是移动营销发展的关键年,移动营销工具成为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手段。目前短信营销/短信广告是移动营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移动营销方式发展中占据了主流地位。亿美满意通副总裁于光辉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短信的低成本使得移动营销门槛大大降低,可以让对成本敏感的中小企业放心使用。在我们目前数量为16万的客户群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据绝大多数。\"

据艾瑞市场咨询对无线广告市场的研究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无线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亿元,其中短信方式为3.3亿元,占整个无线广告市场比重的66%。2007年无线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1亿元,2008年无 线广告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亿元,2005年-2008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50%。

在移动营销领域,\"长尾\"理论也是起作用的。由于短信是移动营销的主要载体,所以造就了移动营销的低成本,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可以负担得起,占据企业总数超过90%的\"长尾\"中小企业将会是移动营销的最重要市场。

短信虽然简单,但是它却可以承载很多营销功能,具有移动通信独有的精准性和互动性,可以全面满足中小企业的营销需求。\"通过应用短信客服软件建立一个客服平台,短信营销就可以应用于产品宣传推广、业务跟踪、促销信息、会员管理、顾客询问、售后调查等领域。比如在市场营销宣传上可以面向目标用户群大批量、大范围地发送产品宣传短信广告,利用短信广告到达率/浏览率高、费用低廉等宣传特点传播广告信息;在销售业务跟踪方面利用短信平台与客户之间建立一个双向互动的短信息平台,形成持续的业务跟进;利用短信进行企业客户管理,通过短信平台向自己的会员或客户宣传自己或进行信息沟通。\"艾瑞市场咨询资深分析师周军伟说。

服务为主商业模式更有效

移动营销发展初期,大多数移动营销企业都是提供简单短信群发产品,而没有相应的增值性服务。这种方式一方面可能会引起用户的反感,造成投诉;另一方面仅有短信群发,营销效果也有限,所以移动营销就需要和企业的整体营销方案相结合,把移动营销纳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去。

于光辉说:\"亿美满意通通过把短信平台和自己开发的CRM系统相结合为企业提供移动营销服务,把移动营销和企业的客户管理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客户转移率达,提升了移动营销效率。我们的基本商业模式是CRM软件免费提供,收益主要来自于企业用户使用我们的平台对自己客户发送的营销短信。这就相当于我们每销售一套移动营销系统,就获 得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提款机\'。\"他表示亿美软通的产品成本主要来自于CRM软件开发,而短信是通过和移动运营商开展战略合作,以行业网关接入,成本非常低,保证了企业有较高的利润水平。

在移动营销上加载更多的服务一方面提升了移动营销对企业用户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让移动营销运营企业可以通过服务获取长期性的收益。

In-Stat高级分析师李敏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评价说:\"这种移动营销商业模式和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商务领航、商务新动力等企业行业服务非常类似,实际上相当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了CRM\'租用\'服务,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使用成本,移动营销公司成为运营企业通过服务赚取收益。\"

实际上,把卖产品变成卖服务在整个ICT行业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许多企业都正在向服务转型,比如IT 巨头IBM已经变成了一家\"服务\" 公司,服务产生的收入远超过硬件销售;阿尔卡特朗讯把服务业务集团作为五大业务集团之一,努力增大电信专业服务收入比率,所以未来移动营销中服务占据的份额应该也会越来越大。

对行业理解决定成败

千千万万的中小企业是移动营销的最重要发力点,他们从属于不可计数的行业领域,如果对所有类型的中小企业采用一种服务方式,肯定会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畅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 \"通过短信开展移动营销的重点是应该针对行业用户特点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增值功能,把移动营销整合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之中。这种整合需要移动营销企业对行业用户有着深刻的理解,对行业用户理解程度高低将成为决定移动营销企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种整合的难度在于移动营销涉及的行业太多,很难实现对所有行业的支持。\"

未来随着移动营销市场逐渐扩大,移动营销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会更加激烈,竞争的升级就会要求他们对行业细分市场更加关注,对行业用户需求的理解将会越来越重要。

目前,移动营销市场尚处于导入阶段,还远没有成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业界相同的感受是,在中国,移动营销还远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关注的产业链,尚缺乏移动营销龙头企业、明星企业;其次,利用登记详细的手机用户信息开展移动营销活动,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有时候难免会被当作\"垃圾短信\"看待;此外还 有移动营销和其他营销方式整合需要更加完善等。不过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手段,移动营销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困扰移动营销成长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会逐渐得到解决。

第20篇:改进执行方式 破解执行难题

改进执行方式 破解执行难题

——陕西省留坝县法院执行工作纪实

刘 岩

近年来,陕西省留坝县人民法院以解决执行难题为突破口,以清理执行积案、创建全省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和全省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为抓手,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法,切实保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创新机制树法威

法警队与执行局合署办公,充实执行力量。全院只有37名干警,该院年均结案200件左右,其中刑事案件年均17件左右,法警平时执勤任务较少。该院结合实际实行法警队与执行局合署办公,合理调配使用法警队人力资源,即法警无执勤任务时参与执行工作,从而有效解决了执行力量匮乏的问题。目前,该院执行局有干警7名,其中法官3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1名、法警2名,均大学本科学历,占全院干警的19%。

建立执行联络员制度,协助执行。留坝法院从全县聘请了11名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社会威望高的人员为执行工作联

络员,并定期将历年未结执行案件和被执行人名单制作成表格发到每位执行联络员手中,由他们帮助提供执行线索。通过执行联络员提供的信息,迅速采取执行措施。

实行执行预立案制度,减少积案。对于标的大且被执行人不能一次全部履行的案件,与申请人协调,分批分次申请立案执行;对确实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由立案部门初审后,移送执行局调查,暂时登记备案,定期排查,待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时,随时恢复立案,不受申请期限的限制,从源头上减少执行积案。

和谐执行保稳定

该院在执行工作中,大力推行情法并重、和谐执行,倡导充分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执行环境,注重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出发,妥善化解执行案件矛盾纠纷。

2008年,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该院执行某县贯溪信用社等16位债权人申请执行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系列案(20案),因该系列案涉案人员多,涉案标的大,案情复杂,为妥善化解这一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该院多次召开审委会会议、听证会、债权人会议,听取债权人的意

见,最终制订出了合理的分配方案,使这一长达4年的执行积案得以圆满执结。16位申请人被执行干警的辛勤付出所感动,给法院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称赞该院法官“司法为民,执行难题巧化解”、“公正执法,金融债权得保全”。

为避免因执行而产生新的矛盾,该院坚持强制执行与思想疏导相结合,着力做好当事人及其亲属的思想教育工作,敦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务。近3年,该院执行案件的自动履行率均达到60%以上,促进了社会和谐。

执行听证促透明

2009年7月5日晚,李某、杨某的儿子李永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当场死亡,法院判决保险公司、杨兵、杨建忠等4名被告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2009年10月12日,该案进入执行程序。此案除了被执行人杨建忠是留坝县内住户,其他3个被执行人均远在千里之外的宁夏和甘肃。执行干警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于2009年12月1日,为李某、杨某执行回了绝大多数赔偿款28万余元,只剩下了杨兵未能支付的3万余元赔偿款。申请人李某、杨某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杨兵的执行过程十分不信任,怀疑法院干警没有尽力执行。为了打消两位老人的顾虑,2009年12月15日,执行干警及时召开

执行听证会,通过举证、质证、认证、总结等步骤,共出示文字材料12份,照片、图像材料7份,把法院对被执行人杨兵采取的各项措施、结果等照片和文件一一当庭出示,申请人李某、杨某在了解了被执行人杨兵个人和家庭的实际经济情况后,原本心头存在的疑虑逐渐消除。最后,当事人双方均同意终结此案,握手言和,两位老人的丧子之痛也得以宽慰。

该院对情况复杂、当事人争议大的无财产执行案件,在进行全面调查后,及时召集双方当事人举行听证会,用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材料证据,让当事人明确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化解双方的矛盾,并促使其提高执行风险意识,让执行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快速反应提效率

执行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执行时机稍纵即逝,本来可以执结的一个案件,如果错过有利时机可能会成为一个久拖无果的积案。为此,该院建立执行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执行线索和处置突发事件。专设对外公开的值班电话,并公布办公室、执行人员联系电话,24小时开通,接收执行财产和被执行人下落线索,当事人可以随时举报,发现情况快速

出击,及时执结。

多年来,该院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执行难”入手,探索总结出了“创新执行、和谐执行、快速执行、巧妙执行”十六字执行方针,全体执行干警手机24小时开机,申请执行人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现被执行人行踪,只要与执行员联系,做到当即采取措施。对骨头案、疑难案件,主管院长、执行局长亲自制订方案,一线指挥,通过不断攻坚克难,执行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多年,该院案件执结率、实际到位率、自动履行率在全省法院系统均名列前茅。今年截至目前,共受理执行案件56件,执结54件,执结率96.4%,实际到位率96.2%,执结标的到位率72%。2007年该院被评为“全省执行工作良性循环法院”并荣立“集体二等功”;2011年3月被省委政法委、省高院授予“无执行积案法院”荣誉称号。

不善于破解难题 整改措施
《不善于破解难题 整改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