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1 20:47: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会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 (2)知道大气压强是很大的,会用实验的方法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了解托里拆利实验; (3)了解生产、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和粗略测出大气压强的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感受自然界中大气压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团结合作、主动与他人交流、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粗略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实验器材:(学生分12小组)大、小试管,水槽、广口瓶、气球、熟鸡蛋、吸盘多个、水、玻璃板、小硬纸板、弹簧测力计、三角尺、火柴、二个半球、抽气机、吸盘球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老师拿着塑料瓶(上下扎有小孔)不漏水的学生拿着此实验塑料瓶则会利用有趣的创设情趣味小实验 漏水 实验现象,引境引入 导学生积极 新课 思考问题,激

学生观察这一现象,提出教师把吸盘球扔向教室窗户的玻璃,吸

发学生的好 想要知道的问题? 盘球没掉下来;

奇心和学习

-----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的兴趣;

1.让一名学生利用吸盘来挂住一个大学生演示实验一

自主探钩码,要求学生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演示实验二

究证明2.把二个半球扣合在一起,让二名学生

1.全班学生观察这二个实存在

向相反的方向拉,结果不费力,二个半球就

验的操作过程和现象,分小组 分开了;再把二个半球扣合在一起,用抽气

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机抽出里面的空气,再让这二名学生向相反

的方向拉,结果没拉开,接着在半球两边各

加一名学生,还是没把半球拉开;

2.学生交流上网查资料获采用学取的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生自主设计、3.提出问题: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的

交流实验方这么紧? 3.介绍实验器材;

案并完成实4.教师讲述: 4.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再交流、

验并做好记录(表格附后) 评估来证明——(早在17世纪中期己由德国马德

大气压的存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用著名的马德堡半5.学生交流实验设计方

在,注重了科球实验回答了这类问题:“没有什么,是空案;

学探究,调动气。”————)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了学生积极5.刚才的实验己显示了大气压强的存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性和参与度,在,这样的实验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桌体现了自主

6.学生交流---评估-----结面上的实验器材,先设计实验方案,并记录学习,合作学

在记录纸上便于交流,最后完成实验;用你习,增强了学

7.大量的实验证明:大气生的自信心; 们的实验现象也让教师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压强确实是存在的。

6.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大气压究竟有多大? 学生估测大气压的值: 学生通动手实过实验数据,要求学生先看课本P87想想做做,利用1.学生看课本P87想想做验估测结合前面所给定的器材估测出大气压的值; 做

大小 学的知识,解教师巡回指导; 2.分组讨论----交流----最决实际问题

后完成估测实验----再交流、

评估 观察思刚才同学们分组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考分析其结果差异较大,那怎样精确地测出大气压讨论 的值呢?(简要介绍托里拆利实验)

通过“录相”处理托里

拆利实验,让

学生明白这 课件展示托里拆利实验的过程(提出观

个实验的设

看要求)

计过程及为

1.为什么要将玻璃管内灌满水银? 什么要用水

银来完成实

学生观看课件后,讨论分2.水银柱开始时下降说明什么?

验,培养学生

析,简要回答上述问题并要求

3、后来停止又说明什么?

解决问题的

学生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

4、试管内水银柱的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方法,同时该板书:①大气压强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

实验中渗透的压强;

了等效替代②P大= P水银=ρ水银gh =1.01x105pa 法,把大气压(约105pa) 强转化为液

体压强的计③1标准大气压=760㎜水银柱高

算; =1.01×105Pа

知识应1.介绍高度、天气的变化对大气压强的1.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知提高学用联系影响; 识; 生灵活应用实际 知识,解决实2.举例说明大气压在日常生产、生活中2.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

际实际问题 的应用; 总结评价巩固练习1.师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课堂练习:(见附页)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相关现象;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的能力

一.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的测量(实验) 1.演示实验 1.学生实验估测 2.学生分组实验 2.托里拆利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大气压强等于760㎜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交流 P大=P水银=ρ水银gh=1.01x105pa (3)学生实验 1标准大气压=760㎜水银柱高=1.013×105Pа (4)交流、评估

教学反思: 1.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实验。本节教学过程设计从新课的引入、重点的讲授、难点的突破均是构建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之上的;

2.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探究等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理念;

3.注重了科学探究的各环节,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4.本节内容较多,一节课的的教学时间难以完成。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反思(推荐)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