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2 17:03: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和天气有关;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5)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估测大气压的大小,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2)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2)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将物理知识用于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3)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 【教学难点】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一)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1.认识大气层

课件展示:地球周围的大气层,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

思考问题:这厚厚的大气层受不受重力?对我们有没有压力?有没有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气体也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同时也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大气是否也像液体那样在它的内部存在压强呢?压强?猜想:大气压强的特点? 2.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利用两个吸盘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与学生一起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利用课件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过程。

说明:增强学生对物理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情感,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养成。

总结:16匹马都没能将马德堡半球分开,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压强的知识,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说出你的想法和理由。

马德堡半球实验2.学生自主探究,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①启发思维引入问题:如何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

说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素养。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这个环节,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小组的独立决策能力。

实验现象、纸片将水压在杯子上,水不溢出

2、吸盘会将重物提起

3、杯中的纸不会被浸湿

4、用手堵住的吸管水不流出,否则流出

③比较实验的共同点总结实验的结论 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

此环节是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为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的能力提供机会。 总结:通过以上这些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常把大气压强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而且我们还知道大气压强的值很大。

(二)探究 大气压强的值

利用P=ρgh的原理来测定大气压强的值 录相:托

。托里拆利实验思考:①玻璃管内的水银为什么没有全部流下来?其上方的真空是如何形成的?②玻璃管内高出来的这部分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如何计算?③等压面的建立依据了液体压强的什么知识?科学家托里拆利是如何巧妙地测出大气压强的值?

小组讨论交流后,老师规范问题的答案同时分析实验原理。 说明:由于此实验的原理难度较大,在学生们自主交流后,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分析,玻璃管内水银没有全部流下来的原因,要明确点出正是大气压强支撑着高出来这部分液柱,并且大气压强的大小决定着它所能支撑的液柱的高度,这样利用液柱所产生的压强就可计算出大气压强,这种科学方法被称为等效替代法。

标准大气压的值:利用课本小组自主学习标准大气压的规定和大小。 总结:上面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完成大气压的测定,得出的结果都近似为105pa,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的实验的准确性,现在我们测定大气压也有专用的实验器材——气压计,关于气压计的学习我们下节课会详细研究。接下来同学们可思考一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利用了大气压强的知识?

(三)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天气预报引出大气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观念。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具体讲解大气压强与天气,高度的关系。同时位同学介绍气压计,是同学理解并掌握。大家有留心观察天气预报吗?大气压强与天气有什么关系吗?

(四)大气压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展示:吸管吸饮料的过程,小组讨论交流吸取饮料的原理。 谈谈生活或生产中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大气压强?

说明:大气压力和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课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向社会应用,体现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交流中学生们较了解生活中大气压的应用,而对生产中的相关应用了解较少,对此老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中是如何利用大气压来搬运大张的玻璃板,灯泡等实际问题。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还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感悟意识物理知识的价值。

三、课堂小结及检测

说明:此环节分为两个过程,首先以组为单位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确保每位同学清楚本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再通过小组的交流展示,通过互评和互补,可帮助同学们进行查漏补缺。教师的提升总结不可少,学生交流的重点是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将知识系统和方法的总结。例如在本节课的知识整合中,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测量大气压强有哪些方法?原理分别是什么?实验中用到了哪种科学方法?等等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自己来总结两实验的异同点,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难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解决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气压知识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和随手可得的小实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既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讲解大气压强前两个知识点,即: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和大气压强的测量。在讲课过程中我运用情景教学,边学边实验,课件讲解,以及视频播放等方法。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探究为主,老师讲解为辅。虽然课前我用了很多时间准备,但是课堂效果仍然不是很好,通过课后总结,我觉得主要还是个人的问题,首先,我们在准备过程中考虑的还是不够全面,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缺乏创新意识。其次,在讲解过程由于紧张,有时思路会有一些混乱,以至于语言表达有些不连贯,还有因为面对的毕竟不是初中生,所以在大家极力配合中,无法发现初中生的薄弱之处,更加无法加以强调。由于时间关系,我重点讲解了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其实大气压强的测量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的重要,但是这里我只是介绍了托里拆利实验及其计算方法,不过我通过课后作业形式留给同学思考,然后第二节课深入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最后我感觉在教态上,我还需要加倍努力,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总结:我认为我自己在课前准备还是很认真的,我希望在大气压强这一节课上,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总结本节内容,所以我准备了四组小实验,希望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课前我多次实验以保证实验可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我自己也演练很多次课堂的内容了,甚至还写了课堂上要讲的文稿,反复推敲文字,希望教授知识的同时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以及给人亲切感,课前我还认真背了说课内容。结果正式演讲的时候由于紧张,不但有些忘词了而且开始时语速特别快,表现的不是很好,而在正式讲课的时候,感觉也没有达到自已预期的效果。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反思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反思(推荐)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