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09-26 08:36:53 来源:教学设计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的大小 连通器原理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

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 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推荐第2篇: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推荐第3篇: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

【设计理念】

1.本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的感受“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推荐第4篇: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港西中学

汤冠兵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讨论处受压面的选取较为抽象。 (3)液体压强公式中的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4)液体压强与液体在总重力、液体的体积、容器形状等无关。

为了能解决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的设计: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让学生观察:盛水的塑料袋向外鼓起,用针在侧壁上扎孔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实验探究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课本实验12-2;12-3;12-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实验探究2: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课本实验12-5。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将课本上的12-5改成学生实验,器材由侧壁上开有小孔的饮料瓶改成(在饮料瓶的侧壁上不同位置戳上几个孔,得出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对压强的规律。

2、液体内部的压强的探究。

学生实验:将一个底部和侧壁开有小孔的塑料瓶压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水会流入瓶子内。

讨论后得出:液体的内部存在压强。

引导学生讨论: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用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实验: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 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用手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看到U形管的两边高度发生变化,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的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也就是压强是通过U形管的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表现出来的)。然后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使学生看到同样的变化。即可用压强计来观察水对容器侧壁及容器底的压强。

在讲清怎样使用U型管压强计测液体压强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使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方案。

根据实验方案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通过实验归纳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演示实验:帕斯卡水桶实验。(器材:底部开有小孔的饮料瓶、橡胶管、漏斗等)

要求学生应用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分析并解释:帕斯卡水桶实验。

3、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计算

从压强的定义,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注意推导时液柱的选取及受压面的选取)。

教材中是通过特殊例题进行压强计算而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的,这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但由于一部分学生想象能力较差,用隔离液柱的的方法有困难,即对水柱不易理解,可用铜丝做成一个长方体并在底部附有橡皮膜,讲例题时,先将此长方体小框架放入水中,使学生看到在水中有一个“水柱”,以达到帮助学生想象,变“看不见”的液柱为“看得见”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整个解题过程了。

最后得出:密度为ρ的液体,在深度h处的压强大小为p=ρgh。并且强调液体的深度是指液体内某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学生在液体压强实验中已经知道,液体压强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也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在此基础上讲清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单位。

为了加深学生对液体压强规律的理解,安排下列实验和问题的讨论: 实验1:

(1)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不同大小的容器底部,容器内盛有同一种液体,且液体的深度相同,但液体的体积、质量、重力都不同,比较压强计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2)若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不同的容器底部,容器内液体的深度不同,但质量相同,比较压强计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3)将U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两个不同的容器底部,容器内的液体不同,但液体的深度相同,比较压强计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2:

(1)将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筒浸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情况,并由学生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2)向玻璃筒内倒入水,观察橡皮膜的情况,并由学生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3)当筒内外水面相平时,观察橡皮膜的情况,并由学生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4)在筒内倒入硫酸铜溶液,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观察橡皮膜的情况,并由学生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1:由以上的实验可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

讨论2:拦河坝为什么筑成上窄下宽?

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对于液体压强知识的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实验为基础,利用实验的优势,尽可能使学生多获得感性知识,同时也应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分析学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难点,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推荐第5篇: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二、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团结合作精神

(2)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 2.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教学资源

1.教具:有底试管、无底试管、橡皮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2.学具:塑料袋、矿泉水瓶、气球膜、水、盐水各一筒、刻度尺、压强计、铁架台

四、教学设计 新课引入

观察图片,回忆出固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观察与思考:

1、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向低部是玻璃的管中和低部是橡皮膜的管中倒水,

1 / 3

观察到什么现象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

(2)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

老师:请同学们将塑料袋装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感到有压力

如果在玻璃管的侧壁开几个洞,蒙上橡皮膜,会怎样? 实验演示。

教师提问:(1)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固体没有液体有?

学生回答:(1)液体对容器壁也有压强

(2)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小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不能流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由于液体的这种流动性使液体产生的压强具有什么特点呢?

一、压强计:

那么要想测出液体内部的压强,我们需要一种仪器,你们想要什么呢? 学生:有压强计吗? 老师:有

1、压强计构造

(1) U形管:当不受到压强时,两边的液面是相平的。 (2) 金属盒:蒙有一层橡皮膜。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就会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3)刻度板:两侧液面读数相减即为高度差。

(4)旋钮:可改变金属盒的方向,以测量各个方向的压强。

2、使用:教师演示,请学生读数。

2 / 3

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猜想:

教师提问:(1)请大家猜想一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深度?

学生:(1)深度、密度、方向 (2)到液面的距离。(竖直方向上) (3)深度越大,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学生回答:至少两种液体、压强计、刻度尺。 学生回答:控制变量法

教师总结: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距离即为该点的深度。 自由面指液体和大气接触的面。 (3)与这些因素具体有什么关系?

2、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教师提问:需要那些器材? 为大家准备的两种液体是水和盐水。

3、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这么多因素,在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1、实验前交代:

这个实验相对复杂,需要大家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实验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请学生说出得出的结论。

打出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结论:(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大而增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巩固练习

1.生活实例的讲解 2.例题讲解

3 / 3

推荐第6篇:教学设计:9.2液体的压强

9.2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听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连通器应用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具: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连通器、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潜水艇,用塑料袋装水时塑料袋会胀起来等引入液体会产生压强,引出本课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通过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推理、总结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

1.用塑料袋装水时,它会胀起来,让学生感知液体会产生压强,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用侧壁开有几个小孔的筒装有水,让学生观察到水从小孔流出来,且处于不同位置的小孔流出来的的射程都不一样,用液体压强计测出不同深度的压强大小,让学生感知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用压强计测量深度相同时,各个方向的压强的大小有何特点,让学生感知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演示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且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引导学生把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4)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浓度,液体压强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练习:

(二)、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容器叫做连通器。

2.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举例分析连通器:茶壶、锅炉的水位计、花洒、水塔与自来水管。 4.介绍连通器的应用之一——三峡船闸。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尽可能穿插在相关知识的讲授中完成对应的练习。 五.布置作业: P38 第1,2题 【教学后记】:

推荐第7篇:液体压强教学设计周凤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沭阳县北丁集初级中学-----周凤

一、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是初中物物理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学习这部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所以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感到困难较大。主要表现为:

1、较难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而且液体能产生向上的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等。

2、液体压强中对深度的认识(深度的起点选取)。

为了能解决上述2个方面的问题,我在教学中以实验为先导,从实验、理论及实践入手,使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让学生观察:盛水玻璃管下端塑料膜向外鼓起,用针在侧壁上扎孔后,水会从小孔中流出。引导学生讨论后得出: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实验探究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有压强。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压强大小与深度有关。

实验探究2: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引导学生认识到水(液体)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液体对容器壁的压强,将器材由侧壁上开有小孔的饮料瓶改成(在饮料瓶的侧壁上不同位置戳上几个孔,得出水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液体对容器的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2、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的探究。

引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讨论结果的基础上用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实验: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 介绍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用手压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让学生看到U形管的两边高度发生变化,即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的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也就是压强是通过U形管的两边的液面的高度差表现出来的)。然后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使学生看到同样的变化。即可用压强计来观察水对容器侧壁及容器底的压强。

在讲清怎样使用U型管压强计测液体压强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堂上练习实验

1、2进行实验,根据实验

1、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通过实验归纳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等;

3、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10.2液体的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参与探究,善于和同学合作,学会研究未知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三、器材

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压强计,装有浓盐水的大烧杯,装有水的大烧杯。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复习压强概念,引出压强是由于物体有压力作用从而产生了压强作用,引出液体对容器也有压力作用,所以也有压强的作用。

2、新课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A、看视频实验:让学生分别观察带孔的杯子里有水喷出,以及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装睡后的情景。

B、看学生实验:让学生观察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口内;倒水前先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的情况(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倒水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并用大头钉在瓶口的各个位置扎孔,观察水柱的远近并进行猜想。

C、小结: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

A、提问: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什么有关? B、学生提出猜想

C、要研究力的大小我们用测力计,同样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我们实验室也有这样一种仪器叫压强计(出示压强计):①构造(简介)②使用(用手指按压金属盒,观察两管中的高度差)

D、学生实验:观察压强计(结论: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学生实验:堂上练习实验1。(观察压强计两管中液面产生高度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而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学生实验:堂上练习实验2。(观察现象:U形管中仍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C、演示实验:堂上练习实验3。(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总结压强特点

板书设计:

液体的压强 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等;

3、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推荐第8篇: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材料]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4、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规律。

5、教学难点:液体压强公式的运用。主要教学方法

谈话法、提问法、演示实验法、诱思探究法、多媒体。 教学程序 活动一:思与导

1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思考下列问题: (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上窄下宽?

(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迅速死亡? (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厚重?

2、激发求知欲望,导入本节课主题(多媒体展示)。

1 活动二:看与猜

1、教师做如图所示实验,提醒观察并激发思考: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2、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和自己经验大胆猜想:

(1)液体向下有压强吗?向侧面有压强吗?向上有压强吗? (2)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三:探与析

1、教师介绍微小压强计及其用法。

2、演示: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过程如下图所示)

3、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______有关,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

活动四:读与悟

1、鼓励学生阅读课文81-82页,自主领会模型法和液体压强公式的导出过程,根据学生领会的程度作必要的讲解提示。

2、强调液体压强公式的意义(液体压强与什么有关?与所取面积有关吗?),强调“h”的含意,知道高度与深度的区别。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例题,教师作必要点拨。

4、全体学生随堂练习,并指名板演。

煤油 题目: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的西部,其深度为10911米。把珠穆朗玛峰放进去,也不会露出水面。目前为止,只有古怪的海底生物知道那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学习了液体压强后,同学们可以计算一下,生活在这深海中的生物需要抵抗多大的压强?(ρ海水=1.03×103kg/m3)112383300Pa≈1.12×108Pa 活动五:读与述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83-84页,回答: (1)什么叫连通器?找出生活中的连通器。

(2)连通器中装入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开口端的液面高度总是相等的(实物展示),为什么?

2、教师提示点拨。

活动六:解决问题(见投影) 活动七:回顾与小结

1、鼓励自主回顾小结: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困难?

2、用投影展示本节内容小结。活动八:课外任务

1、完成练习册36页内容。

2、上网了解我国长江三峡船闸。

推荐第9篇:液体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 教者:王士杰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了解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学会使用压强计;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规律探索实验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侧壁开口的玻璃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a) 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b) 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2.新课引入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新课教学

1.研究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演示:实验装置如右图,指导观察,得出实验结论。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2.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实验步骤:

将水倒入水槽,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将金属盒放入水中,再观察液面的变化情况; 逐渐将金属盒放入水中的不同深度,观察在此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同一深度,调节金属盒朝着各个方向,观察U形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比较金属盒在水和盐水中同一深度时,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

课堂讨论

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小结:

通过讨论、归纳得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同一深度上各个方向的液体压强大小相等,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的特点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1.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 2.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一、液体对容器的压强

1.对容器底部有压强(重力)

2.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流动性)

液体对容器侧壁的压强随着深度增 加而增大。

作业设计: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 教后反思:

推荐第10篇:液体压强说课稿

14.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二节,本节课既是压强知识的延伸扩展,又是学习大气压强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本节安排了“设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存在”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本节课用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第二课时,连通器的原理,船闸。 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从中得出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2)难点:公式P=ρgh的理论推导的理解。

难点的突破,通过演示实验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建立模型液柱,通过求解液柱对底面的压强来推出液体内部压强的一般公式,让学生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的理想化模型,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过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已不再陌生。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还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三、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新课教学 1.液体的压强

(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演示实验: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孔的圆筒,观察到什么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探究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一个一个因素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

探究一:探究在水下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的特点。 探究二:同一液体在不同深度,同一方向的压强特点。 探究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液体压强的特点 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演示模拟液柱对底面的压强实验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pgh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看法

杨德广

魔术师的表演之所以能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它能抓住观众的兴趣,激发人们对现象本质的探究。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浓厚的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用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想学、爱学,也才能学好。因此,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多数物理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究的问题,作为一名不愿循规蹈矩的教师,大胆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要以实验事实为依据。

没有事实,一切言语只是“空谈”,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的实验教学生动而具体,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谜底。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初中学生阶段更是如此。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到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如此惊险刺激的实验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高学习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1、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敏捷。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与震撼。事实证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后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的言语表达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与认同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与教师产生“共鸣”。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能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教学内容的艺境中。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相关传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启迪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激励他们去认知、去探究。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生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愉悦,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提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耳闻目睹,一目了然,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只有掌握教学新方法的人,才能成为博击风浪的勇者;才能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在此,希望诸位同仁互勉,共同为教育事业服务吧!

第11篇: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详细介绍: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的量筒、玻璃板、第三节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9题装置。

学生用: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1.演示第三节课文后练习第1题和章后习题第9题的实验。

2.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第12篇:液体内部压强教学反思

液体内部压强教学反思

1、由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忽视了电脑的电源和音响问题,导致课件中的三个视频声音过小,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效果,电脑的中途断电,从某种程度上打乱了课堂节奏,耽误了一定的时间。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讲述过程中语速过快,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造成了他们跟不上节奏而放弃听讲的念头。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浪费了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时间超过规定要求。

5、课前学情估计不足,导致课堂上对于部分学生的不配合流露出不满的情绪,没有积极调动所有学生,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成熟的表现。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第13篇:液体的压强教学反思

液体的压强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课件,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终于在八年级七班划上了句号。回顾整个教学流程,我在这里浅谈一下自己的满意及有待完善之处。

满意之处:

充分利用电子课件的优势,运用flash动画将测量液体的压强实验真实展现出来。由于现有条件的限制,在实际环境中我们根本无法动手直接操作整个实验流程,因此这就造成了每次学习到此部分时的一个弊端。而现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学习起来更具体、更易接受、理解,效果也较好,我们老师也感到一丝轻松、得心应手。

有待完善之处:

1、在导入新课时,我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了三幅图片,想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这三幅图片中,其中关于市场上买不到活鱼的例子可以去掉。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触到鱼体内部的压强与外界压强的大小关系。所以,把这幅图片放在这里不仅起不到我期待的效果,反而会引起学生与本课所学知识无关的困惑。

2、在大屏幕上与学生共同探究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之后,我直接让学生做相关练习题,忽略了看课本知识及时巩固的重要性。所以最好要让学生自行看一下课本,因为课本上有完整的规律,可以加深他们对液体内部压强的掌握。

3、在讲解例题及习题时,由于时间问题,我讲的有点仓促,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跟上进度。所以在下一步的讲题过程中,要做到足够耐心、细致的讲解。争取在最大程度上,让尽量多的学生能够掌握这部分知识、理解它、熟练应用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教学生涯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地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每一节课都在进步。

石莲子中学郑会云

第14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作业与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第一大块、说教材分析

第一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节安排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性活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因此本节课重要性显而易见。

第二点、教学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我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

第三点、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第四点、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因为研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只要得到压强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定性关系,并不要求定量计算,这样容量就较少,能够用1课时完成。

第五点、教具准备: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演示用:装满水的薄塑料袋、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U形管压强计、课本图9-11实验装置、水、盐水、盛水的大圆筒

学生用: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以上器材,每两位学生一组)

只有准备充分的教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求知;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因此选择以上教具。

第二大块、说教学方法:

《学生生存》一书中写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目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新时代,作为教育者,应勇敢地面对改革,自觉完成从重“教法”向重“学法”的转变。教育理论认为,好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智商、学习动力和学习方法,而教师能起到影响作用的是后两个因素。我针对初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我准备用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第三大块、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潜水艇下潜的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深海中的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斯托克威也曾说过:“要想快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设计以上问题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第二步、演示实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请各位评委看投影的五个实验

(1)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学生用手指触及其表面,会感到有压力。

(2)向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3)向上端开口、侧面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缓缓加水,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4)将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竖直插入水中,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5)做课本图9-11实验,观察橡皮膜形状的变化。

这五个实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的现象分析其中的道理,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特点。经过这五个实验的分析,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有助于接着提出问题: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要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常识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猜想,不能毫无依据乱猜。

第三步、设计并进行实验

学生猜想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讨论完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验方案,大家互相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忆。

方案成熟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老师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在实验前用投影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四点,请各位评委看投影:

(1)、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前,应注意U形管两侧的液面不能出现高度差。

(2)、测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时,一定要使金属盒保持在同一深度处。

(3)、本实验中,在压强计的探头插入水中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我们要仔细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的变化;在测定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而转动压强计的探头时,我们必须认真观察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变。

(4)、玻璃仪器,轻拿轻放,以免打坏。

第四步、各组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派代表汇报。

第五步、老师评价。

老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学生实验、师生对话、结论汇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同学们及时给予表扬,一方面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能使全体同学都有进步。

第六步、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步、当堂巩固:内容是实验册第58页“WWW”中的第1、2两题

这两题正好复习了课堂上的实验,及时测验,及时反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四大块、说作业与板书设计

第一点、作业设计:课本第68页“WWW”中的第1、2、3三题、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第一题、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物理无处不在,身边也有许多的物理知识。

第二题、讲述前人做的实验,这个小实验一般人不会相信,不能理解,而学过相关知识的同学能很容易解释,可见学习物理知识很有用处,能解释一些奇怪的现象,也能揭穿社会上一些骗人的小把戏。

第三题、让学生做身边的小实验,使学生感受实验不一定非要在实验室进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前三题都较简单,可满足全体同学的学习需要,布置自学信息库中的推导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目的是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需要。

第二点、板书设计:

二、液体的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将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作为板书,并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这种形式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第15篇:初中液体压强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讲了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对全章有重要的意义.(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较强的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经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是明显的这一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所以我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合作交流法、观察归纳法。·

(过渡句)接下来我将着重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雪板站在雪地上,让学生观察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穿滑雪板的人不会陷到雪地里面。再举出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可以在沙漠中行走,而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那么小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以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的现象以及试验中有哪些因素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板书)并让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P=F/S,单位N/m2。(板书)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板书),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派代表组回答。学生会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道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我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既能让我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第16篇:液体压强课外拓展

一、帕斯卡桶裂实验

1648年,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巴黎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在12m长的管中盛水之后把结实的新木桶胀破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帕斯卡桶裂实验.

帕斯卡“桶裂”实验可以很好地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可是该实验装置高度太高不便在教室里演示,可启发学生思考:能否把所有的装置都相应地缩小呢?答案是否定的.接着再问:管长减小了,液体压强减小了,液体对木桶的压力必定减小;而桶尽管缩小了,但其耐压性几乎不变,桶就不可能裂开,能否用其它物体来模拟“裂桶”呢?学生自然会想到用耐压性较低的物体来代替(如薄塑料袋).比较装满水的塑料袋在同质量的一杯水与一管水作用下不同情形,液体压强的实质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教师可以展示帕斯卡实验的模拟实验:

取一个演示液体测压强用的大广口瓶(直径约30厘米,高约40厘米),在瓶下部的侧壁管口用橡皮薄膜扎紧密封,将红色的水从瓶口倒入,随着瓶中水位的升高,侧管的橡皮薄膜渐渐鼓出,可以看到,即使灌满水后,薄膜鼓出的程度也并不十分明显(图1).这说明虽然瓶中装了很多很重的水,但对侧壁的压强并不很大.再取一根1米长的托里拆利玻璃管,通过打有小孔的瓶塞插入大瓶中,并把塞塞紧密封.让一个学生站到凳子上将烧杯中的水用漏斗渐渐灌入管中(图2),当玻璃管中红色水升高50厘米以上时,只见大瓶侧管的橡皮薄膜大幅度鼓出,现象生动明显。

二、帕斯卡生平简介

帕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发明家,1623年6月9日,出生于克莱蒙费朗。帕斯卡从小就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16岁时,帕斯卡写了一篇《圆锥曲线之几何》,提出了圆锥曲线内接六边形其三对边的交点共线的重要定理(后称“帕斯卡定理”),并从该定理出发,导出了许多推论。

1641年,帕斯卡随父迁居鲁昂,他父亲是税官,需作大量的计算,极耗精力。帕斯卡苦思冥想,多次试验,为他父亲设计了一种加法器,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是人类第一架机械数学计算器。

1646年前后,帕斯卡皈依了宗教教义,成为一个虔诚的宗教圣徒。但他对科学研究仍保持了浓厚的兴趣。帕斯卡改良了气压计,验证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并且仔细研究了真空,总结并更正了前人对真空的看法,于1647—1648年间,发表了有关真空问题的论文,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声誉。帕斯卡用气压计测定了各处大气压的值,发现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证实了大气压是由大气层的重量而产生。

1647年,帕斯卡重新回到巴黎,他长期劳累,体质很差,医生要他休息;但是,内心永远骚动不安,力求彻底和无限的帕斯卡,从来就没有停止“全真全善”的科学研究。他发表了有关溶液平衡,空气密度和重量,三角学等许多内容;他研究了代数式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西方称“帕斯卡三角”中国称“杨辉三角”);他发明了注射器;他做了“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内部压强P=ρgh;同时,他还研究了液体传递外部压强的规律,1653年,他在《液体平衡的论述》一文中,阐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并由此研制了水压机,进而阐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并用物体浸在水中上下压力差说明了浮力的大小;他的最后一篇论文,是关于概率计算的,于是,他和费尔马(法国,1601—1665),惠更斯(荷兰,1629—1695)一起奠定了概率论的数学理论基础。

1655年,帕斯卡进入与世隔绝的神学中心——巴黎附近的披特垒阿尔。1662年,忧郁而深思的帕斯卡与世长辞,年仅39岁。后人为了纪念帕斯卡在科学上的贡献,就把压强的单位牛顿/米2命名为帕斯卡:1帕斯卡=1牛顿/米2。

三、帕斯卡的科学贡献

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由于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己聪明好学,因此语文学得很好,数学也学得很出色。16岁时参加了巴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小组的学术活动,并发表了一篇有关圆锥曲线的出色论文,这篇论文使年轻的帕斯卡名声大震,正式踏进了法国学术界的大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

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对流体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1653年发现了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但到1663年(他死后的一年)才正式发表。他还指出盛有液体的容器的器壁上所受的压强也仅跟深度有关。他还做了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及虹吸现象等实验。

帕斯卡对文学也极有造诣,对法国文学颇有影响。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曾推荐帕斯卡为被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由于过度劳累,帕斯卡39岁就病逝于巴黎。为了纪念帕斯卡,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四、处理地下水管堵塞的方法

城镇住房大都向高空发展.住在楼上的居民户越来越多.常有家庭出现卫生间、蓄电池水池的下水管拐弯处堵塞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生活用废水中的泥沙、纤维、食物等沉淀淤积所致.给一些居民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有的用铁丝、竹杆插好长时间也无济于事.耽误了不少时间.

其实,这种问题利用帕斯卡定律是极易解决的.解决时根据堵塞的地方采用不同方法.

如果堵塞发生在A处,污水不会殃及二楼住户.可在底层水池中放满水.再用拨浦(一种用橡胶制成的倒碗状并附木柄的工具)压、拔.这时A—C段管腔内成为密闭容器.据帕斯卡定律,水能将约0.

5压强传递到堵塞物上,将其打通.如果没有拔浦这样的专用工具,不妨用手掌在水底打击水池口,在堵塞不严重的情况下,有时也会见效.

如果堵塞发生在B处,那么二楼倒下的污水也会从底楼的水池中溢出.这时再用上述方法便无济于事了.因为这时水池中虽然也装满了水,但管的上部开口,不是密闭容器,不可能将压强由水传递到B处.此时,可用橡皮管从自来水龙头上接到水池排水口,并用布将皮管与水池口之间封实,开大龙头放水.由于自来水的压强大约是

左右,所以可使污水管中的水升高到3米左右,利用这水柱的压力,可打通B处的堵塞.

倘若B处堵得很死,上述方法还是不能排除堵塞物.那么可请二楼住户协作,一起将水池口堵住,再从楼顶污水管开口处向管内注水.由于二层楼房高度大约6米的水柱可在底部产生大约

的压强.这样大的压强,足以打通一切软质堵塞物了.当你听到咕咚一声响时,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五、高血压知识

1.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舒张压?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又分为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平时,我们所谈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收缩压(SP)又称高压,是心脏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的中期达到最高值的动脉血压,它的正常值是90~140mmHg..

舒张压(DP)又称低压,是心脏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脏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它的正常值是60~90 mmHg..

2.什么是高血压,它是如何产生的?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高压)超过或等于140 mmHg,或者舒张压超过了90 mmHg.(BP大于等于140/90 mmHg)

高血压就是心输出量或外周阻力或二者同时增大所致.故血管硬化或周围血管痉挛缩窄而造成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或心输出量增大而引起血压升高,上述病变长期发展,使血压持续升高,并造成血管及心、脑、肾脏器的损害,形成高血压病.

3.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管受神经的支配,神经系统接受各处感受器传来的信息,将血压调控到适合身体需要的范围.

然而,由于许多不明因素的影响,如精神紧张,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嗜酒,高脂,高糖饮食等因素的刺激,造成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而进一步加重血管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日久,神经系统失去对血管的正常调控,造成周围血管长期痉挛缩窄,外周阻力升高,从而血压升高.

4.怎样正确测量血压?KPA与mmHg如何换算?

我国广泛使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是应用袖带来压迫血管测量血压,包括汞柱式(台式)、气压表式、电子血压计.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一般取坐位,被测者上臂裸露,肘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臂与身躯呈45度角,将血压计的袖带松紧适当绑于上臂,袖带下缘距肘部前间隙2cm,充气至桡动脉博动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逐渐放气.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注意充气不要太多,放气不要太快、太慢,袖带不要太松、太紧,否则均影响血压值.1mmHg=0.133kpa 1kpa=7.5mmHg

5. 高血压有哪些临床症状?

高血压病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到中晚期,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等.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

6. 哪些人易患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是多种因素所致,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发现下列人群易患高血压病:

(1) 有高血压病家族史.

(2) 用脑过度及长期精神紧张者.

(3) 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和饮酒者,高盐,高糖,高脂饮食者.

(4) 长期在噪音大等污染的环境中工作者.

第17篇:第九章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第九章 压强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福清滨江中学 游源庆

我的说课课题是《液体的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节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第八章第二节。内容是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应用,是在第一节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也为后一节大气压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技能

①、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⑵、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掌握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②、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难点:如何建立物理模型,通过设想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

二、学生分折

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也较差,所以授课时,主要由教师演示实验,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折得结论。

三、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科学探究法、假想物理模型法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折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习方法

本节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液体的压强特点,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态度。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性格、意志、习惯、兴趣等的培养。

四、选用的教具和设备

U形管压强计,两个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和浓盐水的同样烧杯,玻璃杯,水,红色的水,自制关于《液体的压强》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程式设计

1、提问复习上节新课所学内容。

2、引入新课

通过阅读一段材料,提出:为什么“由钢铁材料制造的潜水艇的直径竟被巨大的水压压缩了1.5mm。”?

3、进行新课

演示:往带孔玻璃杯中加水,观察橡皮膜情况。

引导分析得出:液体对容器低部有压强,液体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 提示学生,用公式推导的方式,找出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先让学生在学案上推导,然后再请学生上讲台板演,分析,引导,最后用多媒体展示)

讲解:深度。

实验猜想:根据学生推导出来的公式p=ρ与液体密度ρ液液gh,猜想出液体的压强大小,可能有关、物体所处液体的深度h有关,并扩展与方向是否也有关。

操作实验:

1、介绍实验器材。

2、分别把橡皮膜分别放置在水中3cm、6cm、9cm深处。(橡皮膜向

上)。

3、橡皮膜放置在水中的9cm深处,朝各个方向。

4、橡皮膜放置在盐水的9cm深处,(橡皮膜朝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课本P150:

由实验探究可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____;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

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____。

4、当堂练习

演示实验:往侧壁不同高度扎上小孔的塑料瓶中注入水,会发现水从小孔中喷出来,学生观察现象,完成当堂练习1(多媒体展示)。

(时间充裕情况下完成习题2和3) 小结

作业:《物理课课通》P132“知识要点”

第18篇: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

[设计理念]

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

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是由于茶杯受到重力作用,并提问:液体也受到重力,液体对容器底有没有压强呢?

2、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二:夏天天气炎热,不少同学喜欢游泳,当你站在齐腰深的水中时,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提出探究课题,板书课题。

二、根据情景进行猜想,通过实验得出初步结论

1.上述实例中,人在水中游泳,水对人有没有压强?水对池底和游泳池侧壁有没有压强?

现在,我们把游泳池搬到课堂上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出示一个底部扎有橡皮膜的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放入一块小橡皮,让学生观察底部橡皮膜的形变。

2.教师提问:用这样的一个器材如何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有没有压强?学生回答后,设计

实验验证,将水倒入玻璃管中,可以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出,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用底部扎有橡皮膜的容器可以检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怎样用一种器材来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有没有压强呢?按照学生回答的思路,设计一个实验,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的侧壁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并向其中倒水,让学生从看到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并进一步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

3.教师问:刚才我们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向大家介绍一种仪器——压强计。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介绍压强

计。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橡皮膜上承受的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越大,若两次高度差相同,则说明橡皮膜承受的压强相同。

把橡皮膜放在水中的某一深度,转动橡皮膜的朝向,看两边的高度差有无变化。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结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三、学生分组探究,验证猜想

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两条初步结论,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发现橡皮膜有时候凸出得多,有时候凸出得少,这说明液体压强有大有小,那么,液体压强的大小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三:当洪峰来临,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有时会发生决堤的事故。

1、学生讨论

从日常生活的事例出发,利用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教师板书一些学生可能出现的猜想,比如:

(1)与深度有关

(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或与其它的一些因素有关

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教师进行整理,用实验的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进行筛选、整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的猜想,都是从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不管猜想正确与否,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3、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检验猜想

(1)教师介绍实验桌上的器材。

(2)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猜想选择某一课题进行实验,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巡查,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并强调合作学习,通力协作的重要性。

四、交流评价,总结出变化规律

1、各小组派代表将实验记录结果用投影仪展出,交流经验成果,教师对每一组学习的效果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各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各小组合作,讨论得出实验结论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提出部分实验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能应用的改进意见。

3、在屏幕上逐条显示本节课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五、拓展训练

利用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可以解释、解决很多生活以及技术上的问题。

1、人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2、投影显示潜水服,提问:在不同深度潜水时,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潜水服对装备的要求不同?

3、工程师把拦河坝设计成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当洪峰来临时,大江大河的水位迅速上涨,超过警戒水位时,为什么有可能发生决堤的事故?如何防止?

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相关资料:1998年洪水过后,荆江大堤的相关堤段进行了整险加固,使重点堤段的防洪能力从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六、课堂小结与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和评价,谈学习体会。学生的学习收获,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交流。

第19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引入课题 3′ 5′

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

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 (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ρ=Sh S=m/ρ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液体压强 15′ 2′

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 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05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第20篇:9.2液体的压强(个案)

张庄中学“自主—互助,当堂巩固”八年级物理课案

课题:9.2液体的压强

课型:新课

执笔:刘玲玲

集备:2013年2月20日

教学:_______日 星期______ _____ 班

第____ 小组

学生姓名 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 2.认识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上各方向压强的关系。 3.认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学习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学习难点:

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自主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33页的“想想议议”,思考两个“为什么?”。学习完这节内容后,我们看看谁回答这两个问题最成功。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1、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 力的作用。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 结合课本33页图9.2—1甲和我们的实验,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底 (“有”或“无”)压强,原因是液体受

2、由上图b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 (“有”或“无”)压强 。

原因是液体具有 性

【总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 且具有 性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

(1)思考: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

(2)认识压强计:压强计是测量 的仪器,所测压强的方向与橡皮膜的方向 ,压强的大小由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 看出。

(3)由上面甲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比较甲和乙结 论

比较乙.丙丁结论

比较丁和戊结论___________

由此可知液体的压强只跟

和______有关,跟容器的形状和液体的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朝向 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

4、阅读课本35页图9.2—4,为什么潜水的深度不同,需要的装备不同?

5、你现在能回答“想一想,议一议”中的问题了吗?

三、液体压强的大小

1、思考: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 和 都有关系,那么液体某一深度处的压强怎样计算呢?

2、由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如图,我们来推导高为h,密度为ρ的液柱对横截面积为s的水平面产生的压强。

1、液柱的体积V=

2、液柱的质量m=

3、液柱的重G= ,对水平面的压力F=

4、平面受到的压强 P= 【总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P——( )——帕斯卡(Pa) ρ——密度——( )( )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 )

h——深度——( )( )

5、由公式可见,液体压强只取决于液体的 和 深度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垂直距离

小练习:如图所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容器中装满水,其中h1=30cm,h2=20cm,试求ABC三点处水的压强分别是多大?(g=10N/kg)

三、连通器

1、形状: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器。

2、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

3、推导连通器的特点:连通器内装入同种液体,液体不流动时

液片静止:

4、阅读课本36页“想想议议”,了解连通器的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自来水管与水塔、船闸。

5、阅读课本36页“科学世界”,了解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

自我检测: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有: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 有关。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此公式说明液体的压强与 和 有关,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是 。

4、一烧杯中盛满了水,现将一块石子放入水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确定

课堂反馈:

1、如上图所示,三个形状体积都不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盐水、水和酒精.三个容器内液体的高度相等,三个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判定.

2、如上图所示的容器内装有水,已知h1=30cm,h2=10cm,容器内的底面积为0.5m2,则A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__帕,B点处水产生的压强是_______帕,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是___________牛.3.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入水中越深,用痛得越厉害

B.在同一深度,耳朵向着水面下,比向着水面上,胀痛的感觉要好一些

C.在水中身体竖直向上时,左右耳朵都不感觉胀痛,因为两侧的压强都抵消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某同学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结果如图所示。那么,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水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B.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

C.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D.在水中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不相等

5、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水、煤油、盐水.若三容器对桌面压强相等,则容器内液面最高的是:( ) A.水 B.煤油 C.盐水 D.一样高

6、潜到海面下40m的潜水员,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大?(海水的密度是33 1.03×10Kg/mg=10N/Kg)

7、一油罐中装有4m深的煤油,在距底部0.5m处发现有一个面积为2cm2的圆形漏油孔,求:

(1)煤油对罐底的压强多大?

(2)要想堵住漏油孔,至少需要在罐壁小孔处施加多大的力?(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取g=10N/Kg)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