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全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10:31: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就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重庆 文化旅游 问题 建议

一、文化旅游的含义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二、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 旅游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2012年1—7月,我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458.7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45%;过夜游客374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总收入908.66亿元,同比增长32.0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1646万美元,同比增长24.58%。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86.02%,其中:出国游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98%;港澳游13.17万人次,同比增长63.92%;台湾游3.57万人次,同比增长39.97%。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目前已查明的地下、地面文物共有12212处,具有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共308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重庆以“美女、美食、温泉”三大独特文化闻名于世,并以巫山小三峡、大足石刻两大5A景点带动重庆旅游业的强盛。

(二) 旅游劣势

近几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序均在20位左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地区。如200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排名21位,2010年排名20位,2011年排名18位。位列重庆之上的各省区大多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发展旅游业,无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整合力度上还是在营销运作上,重庆都明显处于下风。

三、重庆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各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档次低,可进入性差。去重庆周边的区县旅游,渝东南、渝东北或者渝西都需要在不同的车站坐车,而重庆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在区县,如六大精品景区之奉节天坑地缝、武隆天生三桥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未完成,仙女山、巫溪巫山连接神龙架的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还正在实施,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吃、住等出现结构失调

虽然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酒店299家,6万多个床位,但全市的五星级酒店仅38家,这其中有19家授牌,19家在营运还未授牌。五星级酒店数量过少,旅游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质量不够高。

(三)旅游景点类型单一,缺少精品景区

目前重庆大部分的景点属于山、水、峡、洞、森林公园等,品种单一。如神女峰、仙女山森林公园、歌乐山森林公园、四面山、黑山谷、芙蓉洞、金刀峡等旅游景点重复开发,外地旅客可能去了其中一个景点就不会再选择去另一个类似的景点,这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此外,重庆的六大精品景区均分布在区县,主城区缺乏旅游精品,难以形成旅游中心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

(四)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底蕴挖掘不够

文化旅游资源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人墨画、宗教圣地、园林建筑等,都可以归为文化旅游资源的范围;狭义的即是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的物质载体,或者是某著名旅游作家游历所经并留下墨宝之地。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除了李白对长江三峡美景的描写,还有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就是,山峡是著名诗人李白吟诗抒情、以诗歌的形式揭示泛舟山峡之审美内涵的地方。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属广义的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三峡对游客的吸引力因素。

然而,对重庆市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很多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开发,都还只停留在一个相对狭义概念的旅游资源开发上,这使得一部分具有极高品味的旅游资源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五)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并不乐观

旅游纪念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能纪念和辅助回忆旅游经历的各种产品。旅游者购买后能够通过欣赏或使用此类产品会议起旅游过程,甚至转赠亲友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愉快感受。这要求旅游纪念产品必须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也就是一定要有地方特色。

但重庆目前的旅游茶农类型较为单一。重庆旅游产品市场现有产品大多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竹雕、蜀绣等,虽具有本地朴实的原生态特征,却不能适应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不能体现当代重庆的新风貌。此外,重庆旅游纪念产品大部分都存在品质低劣的现象。生产厂家往往粗制滥造,采取牺牲质量的方式获取短期利益。这些产品无特色质量差,不具市场优势,只能走低价取胜的道路,长期如此会极大的打击市场积极性,对行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重庆旅游客运中心的建设

交通的便捷是更好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占地面积2万多平米,总投资1.5亿元的旅游客运中心在今年已全面开工,预计可在2014年的春节开始投入使用,届时中心可以实现日承运游客1万人次以上,每天发车400辆以上,旅游线路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的旅游景点和周边部分省的景点。

该中心包括旅游客运车站、旅游市场、办公大楼、地面停车场、安全监控中心等建设内容,并集旅游集散、旅游运输和旅游推广等功能于一身,是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来,市民从一个地方坐车就可以到达所有周边的旅游景点,免去现在多个车站的奔波疲劳。

(二)丰富并升华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不断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亦是可持续发展旅游所依赖的根本。如重庆秀山县洪安镇,若没有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恐怕其名气不会如此之大吧。而如今,秀山抓住“边城”这张名片,深度挖掘其中的红色故事和边城文化故事。

重庆历史悠久,又曾作为红色革命基地,文化旅游资源极其的丰富。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更深更细,对于每一个景区、景点都尽量的将其旅游与当地文化民俗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旅游品位,能够更好的吸引客源。不然,则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大力开发具有巴渝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到重庆还能带走“重庆”

1、设计审美与功能合一的旅游纪念产品

好的旅游纪念产品设计,首先应具备视觉美感,符合审美需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的加入使用功能,即具有良好的使用用途。功能作为任何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也应该成为现代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概念。但目前重庆旅游景点的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属于摆件、装饰品等,不仅价格不实惠,而且实用性很差。应当将产品的纪念功能和使用功能有机结合,严格把关产品质量问题,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2、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重庆地区目前所销售的旅游产品除了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装饰品以外,其他大部分是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生产而具有一定现代气息的产品,以及具有“拿来主义”特征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仅缺乏重庆的巴渝文化特色,后者更是从外地采购、本地销售、在其他地方都能见到的产品,完全无法吸引外来游客的关注。

在这种现状下,要吸引旅游消费市场就必须紧密结合重庆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产品,往往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接近,暗含人文价值,容易被人们接受。应当加大对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提高传统工艺生产的效率,让外来游客能够真正的买到对重庆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为游客展现真实的重庆生活原貌。

(四)与周边城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重庆作为红岩革命基地,据长江山峡主道的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核心城市。为更好的发展重庆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区域旅游合作:

1、与贵州遵义、四川广安等地形成“红色旅游区”;

2、与四川、西藏合作发展“西部旅游一条线”;

3、与湖北、江苏等地合作发展长江沿岸旅游线路。

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道路是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发挥旅游经济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勇.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旅游为例[A].生产力研究,2010 [2]强海涛.重庆旅游发展研究[M].2001 [3]彭科星,蒋金辰.重庆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M].西部经济,2010(10) [4]彭寿清.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A].经济地理,2004(4) [5]唐倩.重庆市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M].2010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妈祖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

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汕尾市旅游发展研究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三峡文化研究和旅游

重庆旅游产业发展蓝皮书目录

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发展成吉思汗文化旅游产业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全文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全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