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画意

发布时间:2020-03-02 04:25: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画意

(河北大学新闻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把自然界中美的色彩、美的声韵和美的情态和谐地融合一处, 具有一种高出于画面的胜境。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得力于他兼具诗人、画家和乐师的多种艺术才能,因而在创作上得天独厚,自觉吸收、融汇这些姊妹艺术的长处,为山水田园诗开一代风气。

[关键词]王维;田园诗;画意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96 (2004)01-0054-03

王维是唐代颇有影响的山水画大家,被后世推尊为南宗文人画之祖。王维生活的年代由于佛禅哲学的广泛流布,一种崇尚空灵淡远的画风渐渐在画坛传播开来,绘画的题材开始由人物逐渐转向了山水,因此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在唐代竞相出现。王维的山水画于各家都有吸收,同时又“始用渲淡,一改钩斫之法”,创为水墨山水,并借水墨山水进一步突破当时颇具影响的以李思训为代表的青绿山水派重形似的拘限,而着力去表现一种空灵淡远的绘画意境。对于绘画,王维曾自负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偶然作》其六)。除绘画实践外,王维还精通画理,并著有画论,反映了他对于自然敏锐而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以及对于山水画技法独到的见地。 正因为王维在绘画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所以在进行诗歌创作时,他常以画家的眼光观物并能得心应手的融画法与诗法以体物,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呈现出浓浓的画意。王维的诗往往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苏东坡则更明确地概括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平心而论,唐诗中不乏诗中有画者,唐画中不乏有诗者,但以诗人而善画,画家而能诗,并且造诣皆深者,当首推王维,具体说来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描写,往往像作画一样注意构图。在绘画中,画面的一切物象,都需要根据画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标准来调动安排。王维山水诗中的景物描写,就十分注意这种结构层次。如他的《终南山》一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开头二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伟。作者为了突出终南山的雄浑巍峨有将其得高远不尽,辽阔无际,以此来作为整个画面的大背景。第二联,写缭绕在山间的迷离变幻、浑茫无际的白云青霭,仍是为了表现山之高峻。宋代的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 寻绎此诗的构思过程,不难发现。作者先写终南山的大背景,次写云霭迷茫的山间,再写明暗阴晴的峰壑,最后写山路行人。其间的层次非常清楚。王维有很多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汉江临泛》等,写法都与此诗相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借鉴绘画构图方法的痕迹。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构图,不同于西洋画的只讲焦点透视,而往往使用“散点透视”的方式,即在一幅画里,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视点,多角度地表现山水景物。在一幅画中,既可以自山下仰望山巅,又可以自山前窥望山后,还可以自近山眺望远山,画家的视点是移动的,视角是多重的,这就形成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式。王维的《终南山》一诗,第一联写仰望高山,视点在山下;第二联写山间云雾,视点在山中;第三联写俯瞰群峰,视点在山巅;第四联写流连山水,欲投宿人家,从“隔水”二字,可知视点又移至山谷。这种不断移动视点、移步换形的构思方法,很显然是受了山水画的构图方法的影响。

有时,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王维在诗中构图时,对物理空间进行了变形处理,构成了奇境。如:

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北陀》)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纂毋潜落弟还乡》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晓行巴峡》) 窗中三处尽,林上九江平。(《登辨觉寺》)

在这些画面上,作者巧妙地压缩了远近距离,将景物全部置于同一平面上来观照,故成此奇观。

第二,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描写,像绘画一样注意色彩表现。

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通过绘画来表现大自然需要借助色彩,通过诗歌来描写大自然中的山水景物,语言同样需要具有色彩美。王维作为一个擅长绘画的诗人,不仅善于捕捉山水景物的色彩,而且注意这些色彩的相互映衬、调和和对比,在诗中描绘出色彩鲜明的动人图画。如《山中》一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在这首诗中,作者要写出的,是冬日秦岭山中的苍翠。但开头两句,却是用“白石出”、“红叶稀”来作为映衬。在满眼的绿色中,几颗白色的鹅卵石,几片如花似火的红叶,不仅仅是增加了画面的生动,而且作为“补色”,更衬托和突出了那浓绿色的无所不在、苍翠欲滴和拥抱一切,为表现“空翠湿人衣”的感觉作了有力的铺垫。画面的整体和细节相互映衬,大大增加了此诗的艺术效果。又如:“开蛙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辋川别业》)通过“红”、“白”、“绿”的映衬,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 王维有一首《积雨辋川庄作》,曾被清人赵殿成誉为唐诗的“压卷”之作。其中的两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千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数的议论。似乎两句诗中,佳处仅“漠漠”、“阴阴”四字,这其实并不准确。在这两句诗里“漠漠”,是水田青青的、嫩绿的颜色,较为明亮;“阴阴”,是树木蓊郁苍翠的颜色,较为深、暗。“漠漠”是大片的,占据了主要的画面,而“阴阴”是一个角,是画面的局部。这样,大片的明绿与局部的暗绿就形成了对比和呼应。夏木的存在,衬托出水田的明媚;水田的明亮,又衬托出夏木的深幽。这是“漠漠”、“阴阴”四字的作用。但在水田这个局部中,还有嫩绿秧苗与白鹭的色彩对比;在夏木这个局部中又有浓绿树荫与黄鹂的色彩对比。而就整个画面说,白鹭飞起的动态,与黄鹂鸣啭的声音,又形成了另外一种对比。所以说,这两句诗的审美内涵其实是十分丰富的。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王维的山水诗中,色彩艳丽的描写并不太多。王维更喜欢使用的表现颜色的词是“青”和“白”。据统计,王维山水诗中出现的“白”色共次,“青”色共 次而且“青”与“白”在诗中常对举使用,如: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春日上方即事》)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欹湖》)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飞”(《田家》)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别桂州》)

出现这一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从诗歌美学的角度看, “青”、“白”二色,更能体现王维对萧疏淡雅风格的追求;二是从诗画关系的角度看,王维喜爱的泼墨山水只讲水墨勾染,而“青”和“白”恰是水墨画赖以写物表意的手段。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维山水诗与山水画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三,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描写,像绘画一样注意光线的表现。

王维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时,十分注意光线的明与暗、柔与强的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比和变化,因而在他的笔下,山水景物往往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光感。如《辋川集》中的《木兰柴》一诗:“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这首诗写秋山的黄昏,夕阳西下,光线逐渐的收束。归鸟前后相逐,掠过天空。由于空中有的地方则已阴暗,所以鸟儿在这缕缕散射的光线中飞过,“彩翠”时而“分明”,时而模糊。很快的,消失在黄昏的雾气里在这首诗中,作者对秋山黄昏的光线特点把握的极其准确从空间画面看,是有明有暗,归鸟穿飞其间,才有“时分明”的亮点;从时间过程看,则是先明后暗,从“敛余照”时的天空尚明,到“夕岚无处所”的模糊不清,表现了时间推移、光线变化的过程。在寥寥 个字里,把光线描写的如此生动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鹿柴》一诗,也是描写光线较好的一首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所描写的画面主体,是深林青苔。由于林深长年人迹罕至,所以长满了青苔;但在这画面上却有一缕夕阳的余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阴冷的青苔上这就使画面主体的冷色调与一线阳光的暖色调形成了互补。由于明暗的对比,一缕阳光反衬出深林青苔的潮湿阴冷,而林中的幽暗,又使得这一线光明格外醒目,从而引导我们由这有限的画面去想象画面外那苍山落照的大千世界。由于诗人准确地把握了光线的色调和强弱,所以画面上的景物被描写得十分生动。

王维诗中这种表现光线的诗句俯拾可得,都能准确地把握不同景物在特定时间、场所、天气中呈现出的不同光感、不同色调,给人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

18世纪德国著名的美学家莱辛,在他的《拉奥孔》一书中,曾谈到了诗画表现内容的差异:“绘画凭借线条和颜色,描绘那些同时并列于空间的物体,因此,绘画不宜处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情节。诗通过语言和声音,叙述那些持续于时间上的动作,画宜描写静物。”但王维山水诗的突出特点,却恰恰在于打破了这种诗画界限。他着力描写和表现大自然中山水田园静物的静态之美,使其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成为一幅幅清幽寂静的优美画图。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一些略去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将一刹那间在空间的真实结构、色彩和形状记录下来,形成一种相对静止的画面。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归嵩山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王维的《田园乐七首》中,这样的句子更是多见,如“杏树坛边渔父,桃红源里人家”、“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其四)、“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其五)。纯以静态的空间景物排列在一起,造成意象并置叠加的画面效果。这些景物描写,都很像是一些照片。山水景物似乎在时间的某一点上静止了,凝固了,从而 呈现出一种静态之美。

[参考文献]

[1]郭 熙.林泉高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53.[2]王夫之.姜宅诗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3]沈德潜.唐诗别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责任编辑:王云江]

王维山水田园诗作的审美特征及禅宗境界

王维诗作

陶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歌之比较

山水田园诗歌分类之诗歌

山水田园诗歌分类之诗歌

也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静”

山水田园古诗

试谈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绘画美

李白与王维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王维及山水田园诗

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画意
《王维山水田园诗作之画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