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诗歌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9: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考点分解一 鉴赏“炼字”

【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动词的锤炼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锤炼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①。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 ①氛垢:尘埃。

颈联“白水明田外”中“明”字最精练传神,请简要分析。

3.副词的锤炼

【例3】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数量词的锤炼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该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5.叠词的锤炼

【例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①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①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分解二 鉴赏“炼句”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 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考点分解三 品味语言风格

1.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全诗的语言呈豪放的风格,请结合具体的诗句作简要的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悲壮慷慨

此种风格的作品,含意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悲壮慷慨”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朴素自然

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本词“婉约细腻”的语言风格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作 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含蓄委婉

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

【例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中,作者要表达的真意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例7】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8.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例8】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焚书坑

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分解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 ①修睦:晚唐诗人。

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析这首诗“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形象、含蓄。

【例5】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

对比,是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诗歌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例10】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简析这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五:鉴赏表达方式

1.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就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以第

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写

作笔法。

【例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 园

李 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间接抒情

多数情况下,诗人的思想情感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于其他事物来表达的。

(1)借景抒情

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诗的后两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触景生情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例3】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3)寓情于景

诗人的喜怒哀乐与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例4】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有人说第三句是全诗的转关,你是怎样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古讽今

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手法。 【例5】 阅读下面这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塞山①怀古 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②,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③,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 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②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浚率领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③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浚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

诗人看似怀古,却另有其意义,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托物言志

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和咏怀合二为一。 【例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向人们表明了怎样的心迹?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描写技巧 1.虚实相生

“实”是指眼前的景;“虚”可以是过去的景,也可以是想象的景。 【例7】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关于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尉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例8】 阅读长诗《陌上桑》的开头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段描写突出了罗敷的美丽动人,诗歌是怎样体现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静结合

客观事物有动有静,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和转化,世界因此而多彩多姿。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古代诗人常常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把动静对立统一的情态摄入诗歌,使得诗中的人、事、景的动与静有机地结合,构成或动中有静,或静中有动,或动静相衬的和谐画面。

【例9】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看似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诗人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例10】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

【例1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田 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
《诗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诗歌象征 诗歌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