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质学实习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4 01:10: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27日

二 实习路线:金马河—映秀镇—都江村

三 实习区域概况: 1 金马河

金马河上起都江堰的青城大桥,下至新津红岩子,全长79.194km,流经都江堰、温江、崇州、双流、新津5区(市)县。金马河是岷江的支流,是长江上游两处险工段之一,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防洪屏障。河床宽窄不均,最宽处1010m,一般为300~600m;河床甚浅,横剖面呈“U”型,平均比降3.44‰;洪枯流量变幅大,最大洪峰流量6600m3/S,最枯流量5m3/S。金马河的地势开阔平坦,河水携带固体物质的能力较低,致使年均约900万吨的推移质和悬移质沿河淤积,河床逐年抬高,河洲遍布,岔濠众多,滩沱相间,河道弯曲,河床左右摆动不定。金马河是一条宽、浅、散、弯的典型平原游荡性河流。部分河段,床身较高,堤岸低矮,通道狭窄,排水不畅,洪水期对沿江城镇、灌溉渠系、农田造成严重威胁。 2映秀

映秀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平均海拔900米,幅员面积114平方公里,距离汶川县城威州镇55公里,距离都江堰市仅为13公里(都汶高速公路)。地处国道213线和省道303线交汇处,是通往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黄龙九寨沟和卧龙四姑娘山的交通枢纽,也是阿坝州门户重镇。 3都江村

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都江村所处在河流未改道之前的冲积扇的上缘部分,物质组成粗细混杂。由于都江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地跨西龙门山地带,地球内部地质活跃;又位于岷江出山口;地质灾害较多。

四 实习内容及分析 1金马河 1.1地质地貌

金马河所处位置地貌类型应为河流地貌。由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河流地貌,河流地貌一般可分为山区河流地貌和平原河流地貌两大类,该河处于四川盆地中部成都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开阔,所以为平原河流地貌。

金马河是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出山口后,地势开阔,流速骤减,沙石沿河淤积,形成了以树枝状水系为主,格子状水系为辅的形态。就河流而言,在地质学中将其分成幼年河、青年河和成年河。一般来说幼年期的河流较为曲折,且沉积物的磨圆度不高。经过河流的向源侵蚀和裁弯取直之后河流河道逐渐趋于直线,河流中的沉积物也由于河流的侵蚀作用,掩饰的边缘逐渐被磨平磨圆。由于金马河河道较为笔直,且河漫滩上的沉积物磨圆度较高,所以金马河属于壮年期的河流。

而就我们所处的位置来说应为河漫滩。河漫滩在地质学中的定义为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地部分。它的形成发展和河床侧方移动以及洪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化直接相关。河漫滩的形成经过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再到河漫滩三个阶段。河漫滩最显著的特点为其二元结构,即上层细、下层粗。上水流速度较小,环流从河床中带到河漫滩上的物质为细砂、粘土等,称为河漫滩相冲积物,下层是有河床侧方移动沉积的粗砂、砾石,称为河床相冲积物。原来的河谷低与河漫滩,因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称为河流阶地。阶地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前缘、阶地后缘和阶地坡麓。河流阶地在谷坡上可以有多级分布,把高出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成为一级阶地,依次由低到高为二级阶地、三级阶地,低阶地形成时间晚,高阶地形成时间早。而在金马河,可较为明显的观察到一级和二级阶地。

就老师讲解,金马河的土主要是灰色土,这主要是上游分布着大量的灰色岩石造成的。两侧岩石以岩浆岩为主,有较少的沉积岩,其中有些岩石呈三角形和猴子脸型,可以断定这是冰碛物。河流为成年河,岩石经搬运的时间长,冰碛物虽相互摩擦,棱角受磨损,但总体形态如三角形保持不变。冰川的搬运速度慢但搬运能力强,且无分选作用。河流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搬运和沉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对流经区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下来的物质搬走而消耗其动能,一旦其动能消耗或减弱到低搬运物质所需的动能时,便将超载的物资堆积下来。在河流的中上游,冰川将冰碛物搬运至河中。金马河大桥属于岷江的中游地区,河流减速使得河流中的岩石堆积于此,再加上采砂,我们所看的岩石种类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以及冰碛物。

1.2规划利用

金马河河漫滩占据了河谷的大部分地方。由于河漫滩的物质是粗细混杂的,土壤很适合于耕种。但就金马大桥来看,由于采砂和人为的破坏作用,仅在金马大桥河漫滩上看到许多裸露的岩石,那土壤大量的空闲,地表到处堆积着采砂所打捞出的岩石,凹凸不平,植被稀少,杂乱无章。

由于河漫滩地域是由洪水冲积物经年沉积而成,土壤肥沃,因此最接近河流的河漫滩可以发展依水性强的作物,比如水稻、竹笋,也可以修建鱼塘,充分发挥其地域优势。但同时金马河也易发生洪水灾害,冲毁都江堰渠首工程及金马河沿岸堤防工程。要是遇到大洪水时就会淹没庄家、农田、村庄等灾害,这点值得我们注意。

2映秀镇 2.1地质地貌

映秀镇的地貌类型属于山间峡谷的河流地貌,在映秀镇周围有岷江流经,河道窄且较为弯曲,江水中的岩石磨圆度不高,大部分棱角分明,水流速度快,所以此处的河流属于河流地貌发育的幼年阶段,此时河流的作用以深切为主,且向旁侵蚀也较为严重。可以看到,此处岷江的第一拐角弯度较大,侵蚀岸受到的侵蚀较为严重,原来已经铺上的人工防护工程——护坎已经受到了较大的侵蚀。而沉积岸沉积的物质较多,大量堆积在一起。这就会造成河流凹岸更凹,凸岸更凸。这要求我们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分辨凹凸岸,将凸岸用于种植或建设,凹岸则加固,预防流水侵蚀的破坏作用。河流两边有大量的岩石,磨圆度较差,推测应为高处山体未完全风化垮塌下来的,搬运距离短。

流水的沉积作用,使得在映秀镇形成了河漫滩和阶地。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分布在河床两侧呈阶梯状的沿河平台。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沿河谷两岸延伸,高出洪水期水位的阶梯状地形。一般河谷中常形成一级或几级阶地,每一级阶地都有阶地面和阶地坎组成。阶地面比较平坦,微向河流倾斜。阶地面以下为阶地陡坎,坡度较大。一级阶地近河岸,堆积时间短,往上依次为二级阶地和三级阶地,远河岸,堆积风化时间长,地下水位高。

就我们观察,此处共有3级阶地。就我们所看到在四周破碎的山体中修建城镇,而且城镇的建在一级阶地上,以我们所学的来看仍旧是不合理的。一级阶地虽常年不受水的淹没,但仍然有着被淹没的危险存在。但就当地而言,要想将整个县城全部迁出,同时保障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这对国家来说,找地很困难,而且资金花费很多。其二人们对家乡的依恋之情,使得他们不愿意搬出此地。其三映秀镇本身四面环山,加之地震的破坏作用,多数可用的土地遭到了破坏,可利用土地更少,就我们所看到的,仅在一级阶地上有着大面平坦的土地。这些原因使得映秀镇城镇按原址建设在一级阶地上,但映秀镇在二级和三级的阶地上修筑了避难场所,所以较为合理。在观察二三级阶地时,由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远距离观察,从远处看,很难看出阶地的特征,根据老师讲解,如果走近了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阶地上面是比较平坦的。就远处观察,二三级阶地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缓坡,后经老师点拨,在地质学上称之为阶坡。

2.2自然灾害

映秀镇,就这里整体而言,这里四面环山,多山谷,而且山谷两侧山体破碎,山体破碎,从地质构造上看是由于处于破碎带,结合实际而言,是由于08年地震的破环。另外一个独特现象是这里的峡谷呈现峡谷中有峡谷。究其原因,这里是龙门山断裂带的一部分,有很多的大断层(逆断层)。

映秀镇构造为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也就是通常所称映秀-北川断裂,它西南始于泸定附近,向北东经宝兴盐井、映秀、北川,至陕西境与勉县-阳平关断裂相交,总长500 余公里。由北川断裂、映秀断裂、盐井断裂等组成。挤压兼右旋走滑运动性质明显。主干断裂两侧发育一系列次级断裂。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表现出继承性活动,同时也表现出新生性的特点,均显示由北西向南东的逆冲运动,并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故此周围自然灾害频繁。

具体到当地实际情况,表现为崩塌和泥石流。首先是山体垮塌,由于地震的原因,造成山体破碎,并且这里也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两侧山体破碎,很容易形成山体垮塌,造成整个城镇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其次便是泥石流,形成泥石流的必备条件大致有三个:环山、有大量松散物质、大量降水。而这三个条件,在映秀镇都满足,周围都是大山,且陡峭,山顶由于常年的风化垮塌,堆积了大量的松散物质,由于四面环山,积水面积广,这里还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加之地震导致山体松散,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使映秀镇发生山体灾害的可能性加剧。还有就是洪水灾害,这跟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四面环山集水面积广密切相关。

2.3规划利用

映秀镇的河流属于上游阶段,沿岸的岩石分选性差,多以砾石为主,因此河漫滩不利于农作物生产。但是映秀三面环山,修建民居不仅要注意洪水的冲击,还要注意地质灾害。当雨季来临时,要注意来自多方面的危害。对与河流冲击凹岸,堆积凸岸的作用。在我们实习的时候,映秀的那条河流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规划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河流的凹岸应该多修建建筑、公路及其他设施时,需要考虑到河流的冲击作用。首先要修建好足够厚的防洪堤,另外在规划时应该把设施修建的地方离河流相对于凸岸更远处,以防止河流的侵蚀作用把凹岸掏空引起地陷现象,发生不必要的危害。而在河流的凸岸则可以把建筑设施修建的离河流稍近处,但也应该把防洪堤修的较高一点,以防止异常年份的大洪水的袭击,万无一失。

而映秀潜在的灾害情况突出,氶待解决。要防治灾害就要从源头做起。但是绝对的阻绝是不可能的,只能做到预防与减弱灾害影响。对于泥石流,主要是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方向着手。

具体而言,工程措施就是根据灾害发生的条件,有针对性的修建有些防护工作,如修建环山沟用以拦截地表水,修建竖沟用以排水。当然,修建环山沟还是竖沟还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考略,如降水量大小,汇水面积大小,气象信息,地质情况等,像映秀镇这种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而且地质复杂的情况,最好是环山沟与竖沟结合,在山体上陡峭的地方大量修建环山沟,以便减缓泥流速度有拦截地表水;在山体上比较平缓的地方修竖沟,以便快速排水,避免雨水大量汇集。另外,为避免洪流淹没给居民带来经济损失,还得加固河道堤坝,拓宽河床。其实,在我们进入映秀镇之前的路上就看到了大量的护坡工程,比如拦截网,上面已经拦截了许多的岩石,这点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工程措施的保护作用。

除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包括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和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在崩塌地段禁止耕作,减少水土流失。再者就是植树种草,修筑防护林。应结合气象、土壤、人文经济因素来考虑。逐渐达到恢复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调节径流和削减山洪动力,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的物质来源的目的。

3都江村

3.1地形地貌

都江村位于都江堰紫平铺镇内,当时此处处于枯水期,所以水位很低,基本无水流。 处于河漫滩上观察远方可以较清楚的看到三级阶地。其中的二级阶地的中间受到了流水侵蚀的作用,阶地也不对称。

就河中的碎屑物来说,分选型与磨圆度都不是很高。而且其中有许多大块砾石,这明显不是河流的搬运作用,故此可能为洪水的冲积物。在老师的指示下,我们发现背后是山谷的出处,而我们所处的地方其实是就是许多年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洪积扇是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地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形成体积较大坡度较小的堆积体。洪积扇的顶部堆积的是粗大的砾石,物质从顶部到边缘逐渐变细。这是由于水流出山体后,坡度逐渐变缓,水流搬运的能力减弱。粗大的颗粒先沉积,细小的后沉积。然而都江村的洪积扇的下部比中部的地势要高,这是由于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作用。洪积扇的中部受到了河流的侵蚀作用而逐渐降低,而洪积扇的下部受到沉积作用逐渐堆高所致的。

就在主河道的附近有条枯河,即断头河。由此可将前联系起来知道这是由于沉积扇的阻挡导致河流的分流,从而出现了河流的改道。而就老师的讲解与引导,可看出这条主河道前段有近九十度的转弯,这也证明了此处的河流改道现象。进而可以推测出此处曾有堰塞湖的出现。在地质学上,堰塞湖的形成原因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而当储水到一定程度所形成的。

都江村周围都是山,其中比较明显的地质构造为倾斜构造中得猪背岭。猪背岭属于倾斜岩层的构造地貌,是指形成于坡度较大的单斜构造上的地貌。猪背岭地形山脊的方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狭长状延伸,两侧的坡度和坡长大致相等,形状上较为对称。顺向坡的坡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但地面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在山脊处,坚硬的岩层不易被风化剥蚀,山脊两侧的地层比较柔软,易于遭受风化剥蚀,从而形成猪背岭。猪背岭其实是单面山的一个特例。

3.2规划利用

温江村背靠大山且沿河。就当时观察到的,都江村有些居民的房屋修筑在一级阶地。一级阶地称为“山地粮仓”,适宜作为基本农田,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不应修筑大量永久性建筑,而多用于植被和作物的种植。而也有居民的房屋自己选择在二级阶地上,高低合适且不受洪水的威胁。

而就农业的发展,根据河流的改道问题上看,农业发展区域应该是以前的洪积扇地带。所以,突然比较肥沃,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唯一不足的是,这里的平地区域较小,不能进行大面积发展农业,要考虑洪水灾害的问题。由于温江村属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不能做大范围的房屋开发,也不许开设污染企业。为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可以适时引进旅游业,这样就能保护当地环境,也能促进当地居民的增收。

4联系对比

在实习的三个地方,金马河大桥附近处于台地地区,地质较为稳定,比较适合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河漫滩广布,常年会收到洪水的困扰,所以当地并没有看到农业的发展。

映秀四面环山,平地较少,虽有一二三级阶地,但大多土层稀薄,并不利于农业的常年发展。然而就是这样的现状,当地仍然大量的农业发展,从土地规划角度来讲,这并不合理。

而在都江村

要进行合理的土地整合,灾害因素是必须的考略的重要因素。根据实地见习,温江村的河流由于改道的原因,避免了很多灾害。金马河大桥附近的灾害也很少。在我们见习的三地中,映秀的灾害应该是最严重的,主要是山体灾害,潜在的经济损失会很大。

五 实习心得

一天的野外实习就在边看边听、边讲解边观察中结束了。这次实习使我获益匪浅。首先是对地学有了新的看法。那些只停留在书本上的定义一旦与实际结合便显现出特有的意义,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与一个个地质现象相吻合具体描述。实习是理论课堂的一个广度的延伸,也是一个最有力的补充,更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正如老师所言,实习一天所掌握的知识,比课堂上讲解十节课得内容都还要多。而其实这些地质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却从未与自己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次实习便反馈出我的不足,缺乏一种宏观的思维,不能从所见的地形地貌以及岩石种类中看到以前的地质,推测出今后会有何改变;看东西不够仔细,很多细微的东西忽略了,这需要我慢慢改善。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合理的规划。这些不合理的规划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正如一次汶川地震、一次泥石流便可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若能做合理的规划便可降低人员财产损伤。这使我深感土地规划管理的责任重大,更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的决心。 此次的实习也是我认识到人地矛盾问题的严峻性,作为一名土地规划者,这将是我亟待解决的。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时候如何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规划,减少和降低人地矛盾的影响,使得土地利用更加的合理和规范值得我深思。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