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质学实习报告1

发布时间:2020-03-04 02:31: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金马河、映秀镇、都江村

一、实习地点简介

我们此次实习去了三个点,其中有两个地点都在成都平原,它们分别是金马河和都江村。如果要知道金马河、都江村大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就必须知道成都平原大体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成都平原又称川西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2.3万平方千米,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整个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高差都在20米以下,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

因成都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原。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地,我们实习的第一点金马河是岷江的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河的两侧有大量的农田和居民点,金马河也是长江上游巫峡流水排水通道之一,同样也是成都重要防洪屏障。在金马河我们主要看了河流地貌以及河流中的岩石,其河床中及河漫滩上的岩石,其岩石主要组成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都江堰出露的地层以侏罗系、白垩系为主,及所谓的“红层”。周围多有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高山,视觉效果凸出。受青藏高原构造活动等的影响,这个区形成多个构造运动强烈的褶皱带,成为了我国南北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因而也出露千枚岩等变质岩,构造活动强烈,又因雨水充沛,形成了众多的河流。我们实习的最后一站都江村是岷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在这里主要是一个V型谷在洪积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洪积扇。在这里我们主要观看了河流地貌以及典型猪背岭地貌,以及河流作用引起的河流改道。

汶川县映秀镇,靠近都江堰市,是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汶川县映秀镇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虽然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

龙门山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同时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随着外在应力的蓄积,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就会发生地震。汶川2008年发生的特大地震就是龙门山构造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造成的。在汶川县映秀镇我们主要看了地震以后留下的山体带以及灾后重建的新镇和河流初期(幼年河)的地质作用及其相关地貌和地震后留下的一些问题。

二、河流的地质作用与地貌

1.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是陆地上常年有水体定向流动的线状水流,也称经常性流水。它是由河水和河谷两部分组成。河谷是容纳流动河水的条带形洼地。河谷在横剖面上由河底和谷坡两部分组成。谷底是河谷底部平坦的部分,由河床河、漫滩组成。谷坡是高出谷底的两侧斜坡部分,由坡麓、河流阶地、谷肩组成。而河水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融雪水和地下水。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对流经区地表进行破坏,其主要地质作用包括河流的侵蚀、搬运、沉积。

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河下蚀作用、侧蚀作用,河流下蚀作用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以自身的动力向下冲蚀和河水携带的沙石对河床撞击、摩擦使河谷不断的加深而河床的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河流的下蚀作用主要存在于河流发育的初期或上游地段。在河流发育初期或上游地段,河谷纵剖面坡度陡,河流流速较快,河流会强烈下蚀河床使得河谷不断加深,常常形成两侧谷坡陡峻的V字形峡谷。我们在汶川县映秀镇看到的河流地质作用主要就是河流的下蚀作用,在那里我们可以看见河床中裸露着巨大的岩石块,而且河流中的岩石的磨圆度不高,大的岩石搬运的距离也不远,河流的弯曲的很大,是典型的幼年河特征。河流侧蚀是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床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河流侧蚀作用产生的原因是在河谷弯曲处,水流在弯道转弯时产生惯性离心力。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河流会直接冲向前方的凹岸,使凹岸受到猛烈的冲刷和磨蚀,加上转弯处水面水流线偏向凹岸,凹岸处水位雍高,凸岸处水位较低,使得凹凸两岸产生水位差,会使凹岸处水体沿河床下沉,凸岸处水体沿河床上升,最终形成单向环流。在单向环流的作用下,凹岸会受到强烈的破坏,坡谷下部会被掏空,上部岩石在失去了支撑后

就会坍塌,使得凹岸谷坡逐渐向凹岸偏下游方向后退。凹岸在受到侧蚀的同时,底层水流将破坏下来的物质不断搬至凸岸沉积,使得凸岸不断向河床偏下游方向扩展。最后使得凹岸更凹、凸岸更凸,河谷得到加宽凹岸变陡、凸岸变缓。

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是同时存在的,就对整个河流而言,一般上游段是以下蚀为主,多形成各种深沟峡谷地形;中游、下游地段以侧蚀为主,形成开阔而平坦的地势。我此次三个实习地点看的河流地质作用各所偏重不同。金马河已经是一条成年河了,它的弯曲度并不大,河床也比较宽,河床中和河漫滩上的岩石的磨圆度非常高而且岩石也比较细小,同时还伴有大量的细沙。因为人为作用,这里的河漫滩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河流中并没有什么流水,主要是人工拦坝蓄水造成的。它的主要河流地质作用就是以侧蚀作用为主。汶川县映秀镇镇上的小河是一条还在发育的河流,这条河流比较狭窄,而且河流的弯曲度也比较大,河流的弯道也比较多。河床中有许多大型的岩石碎片,岩石碎片的磨圆度不高,这些岩石大部分不是河流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带来的而是地震时抖动、山体滑坡所带来的。按正常的河流发育过程,这条河流应该还处于幼年时期,河谷应该很深,但这条河流的河谷并不深,主要是地震时留下的岩石对河谷和河床进行了填埋,导致河谷和河床都很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很典型的凸凹岸,这条河流主要的河流地质主要是下蚀作用,当然侧蚀作用也比较明显。都江村前的那条河看得不是很清楚,主要是看到了河流地质作用引起的河流改道,当然作为河流肯定是存在河流地质作用的。

河流除了下蚀和侧蚀作用,还有搬运和沉积作用。河流将所携带的物质搬离原地的过程就是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在搬运过程中,搬运物会不断地与河床底部或碎屑颗粒之间彼此相互平碰撞、磨损,舍得碎屑颗粒不断的变细、变圆,由于长距离的搬运,碎屑物质的颗粒会越来越园,粒度会越来越细,成分也将趋于单一化。河流的动能的减小或化学条件的改变会降低河流的搬运能力,搬运物便会在这个过程中沉积下来,这就是河流的沉积作用。搬运物会随着河流流速的大小呈现出不同的沉积效果,河流中不同地段物质的分布也会不同。在流速快的地方主要以粗砂为主,流速慢的地方以细砂为主,当然在有的地段也会出现沙带泥的情况。从纵剖面来看河流的上游主要是颗粒较粗的物质,河流的下游主要是颗粒较细的物质。金马河就是以较细的颗粒为主,可以想象它应该是河流的下游。

而汶川县映秀镇则是以粗颗粒物质为主,应该是河流的上游。物质颗粒的粗细只是相对而言,我们应该辩证的对待河流分段问题。从横剖面来看河流的近河岸的物质颗粒较粗,远河岸位置物质的颗粒较细。我们实习的三个地点的河流都呈现出了这种情况。

2.河流的地貌及其应用

我们此次实习的三个地点见到的主要的河流地貌就是河漫滩、河流阶地以及河谷地貌。我们此次实习看到的河谷多些成型河谷,只有映秀镇的河谷有些河谷是侵蚀谷。

河漫滩是指高出平水位以上,洪水期又能被淹没的平坦谷底。它是河床长期侧向移动与河流周期性泛滥的产物。我们这次实习在金马河看到的河漫滩是随着曲流侧移,河谷不断展宽,使洪水期水层厚度变薄,主河流与砂砾堆积体上流速发生差异,有更多的砂砾在凸岸堆积下来,成为稳定性堆积体的原始性河漫滩。对于河漫滩的利用:我们可以将河漫滩中的砂砾作为一种矿产资源来开采。将开采出来的砂砾进行分类,最后将不同的砂砾作为不同的用处,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出力。

河流阶地是指原来的河谷谷底与河漫滩,因为河流的下蚀而高出一般洪水水位之上,并呈阶梯状分布于谷坡上。在我们实习的地方我们主要见到的是

一、

二、三级阶地。在金马河我们主要看到的是一级阶地,在映秀镇、都江村我们

一、

二、三级阶地都见到了,作为不同的阶地肯定要进行分级利用。

一级阶地最好作为基本农田使用,用以生产粮食。因为一级阶地上层多数是由冲积物组成,其颗粒细小,有机质含量较多,沙粒肥力较大,可以满足种植农作物的需要。因为一级阶地上层多数是冲积物,下面是岩层而且岩层又不太稳定,外加上一级阶地在遭遇非常年洪水时容易被淹没,所以一级阶地不适合作为永久性建筑用地。在金马河两岸就是一级阶地。因为金马河的河道比较宽,而且河谷也比较深,外加上人工加修了防护堤,所以金马河的一级阶地就做为了建筑用地和基本农田用地。但是作为长远考虑最好不要将一级阶地用成永久性建筑用地。

在汶川县映秀镇,河流的一级阶地也作为了永久性建筑用地。在原址上重建新镇肯定考虑到了这些问题,映秀镇的小河河道比较窄,而且河谷也比较浅。考

虑到在遭遇非常年洪水时一级阶地有可能被淹没,当地政府正在对小河的河道进行疏浚,考虑到在修建了防护堤后无法对河道进行加宽的情况下,当地的有关部门就对河道进行加深以用做在遭遇特大洪水时进行泄洪之用。而且在建筑群的上部留出了一大片的空地,以缓解在遭遇洪水时洪水对建筑群的冲刷,同时也可以防止居民的房屋被冲毁,以减少洪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映秀镇的二级阶地没有怎么被利用,因为先形成的阶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加上映秀地处山区土层不厚,岩石也比较坚硬,所以这里的二级阶地就不适合用作耕地了。为什么映秀镇没有将居民建筑建于二级阶地上呢?因为新镇的建筑面积比较大当地的二级阶地根本不能满足需要,但考虑到土地的综合利用当地政府将二级阶地作为了一个变电站建筑用地。因为三级阶地基本上被风化了,另外三级阶地的形成时间较长构造基本上已经改变了,所以就没多大经济用途了。考虑到河流的侵蚀作用,当地政府在修建防护堤时特别考虑了河流凹凸岸受河流侵蚀作用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他们将凹岸的河堤留得宽一些,凸岸留得窄一些,用以更多的保护凸岸。

在都江村当地的一级阶地的利用和金马河基本上是一样的,也是作为了建筑用地和耕地。它的二级阶地比较窄,但它的居民点比较少和疏散,所以一部分的二级阶地也作为了永久性建筑用地使用。因为都江村的情况和映秀镇不一样,都江村是成都平原的一部分,它的多数地方是冲积平原的冲积物,所以它的三级阶地就作为了耕地使用。为什么它的一级阶地可以作为永久性建筑用地使用呢?那是因为当地的特殊河流地貌造成的。都江村的河流地貌比较特殊,现建的都江村是修在很久以前形成的一个洪积扇上面的,因为其前方有一条较大的河流而且此河流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道了。形成了一条内河与一条外河,外河和内河都可以作为泄洪之用,所以在遭遇洪水期间就可以避免房屋建筑群受到破坏。所以当地政府就把居民点修在了一级阶地上。

三、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及地貌

地面流水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沿地面斜坡呈面状水流缓慢流动形成的片流;2.由片流遇到凹凸不平的地面汇集成流速和流量不大的线状流水;3由线流汇集到大沟谷中形成较大较快的洪流。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在地面流水对坡面、沟谷及河谷的侵蚀作用,当然也包括沉积、搬运作用。地面流水常常对

坡面、沟谷及河谷进行下蚀、侧蚀以及溯源侵蚀。地表流水在下蚀过程中对地表的各种地质层进行切割,使得沟谷不断的加深,坡面被蚀后也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沟壑,最后使得地表地质层呈现出不同的地貌。我们此次实习的金马河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级地貌表现的不是明显,但我们去的都江村和映秀镇就表现得比较突出。在映秀镇这里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表得较为突出。我们可以看见山体及其下面的岩石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蚀,山体呈现出沟壑纵横,因为地震过后岩石层已出现了松动,所以当地的山体遭到流水地质作用破坏比较严重。都江村比起映秀镇要稍微好一点,这里的植被较多,外加上其离震中相对较远岩石层被破坏的程度要轻一些。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现有的都江村一组,就是修建在很久以前流水地质形成的洪积扇上的。我们常见的暂时性流水地质作用就是雨蚀作用、片流作用。洪积作用比较少见,因为洪积作用需要的外界条件比较复杂。 谈到了洪积作用和片流作用我们就不得不谈谈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以及堆积物这四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坡积物是片流作用洗刷山坡上的松散物质使松散物质顺坡搬运在坡缓处或坡下形成的沉积物。洪积物则是洪流流出沟口时带出大量碎屑物在平地沟床坡度减小以及无侧壁束约的情况形成的。其实这四者之间的区别就是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已,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坡积物和洪积物之中都存在一定量的沉积物,冲积物主要出现在河流的下游,堆积物则常常出现在山体的下部主要是上部的岩石垮塌后堆积而成的。暂时性流水地貌常见的有V型谷、U型谷、坡面细沟、以及沉积形成的洪积扇和坡积群等。我们常常利用到的就是洪积扇了,洪积扇的碎屑物常常在沟口沉积,因为未经长远距离的搬运,所以这些碎屑物的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低、多为棱角状、层理也不清晰,常常由大小不等的碎石、砾石、砂石、亚黏土等组成。但洪积扇的堆积物则是堆积厚度大,颗粒从洪积扇的扇顶到扇缘由粗变细,堆积厚度也逐渐变薄,但粒度较细。因为洪积扇具有这些性质所以洪积扇可以用作耕地,如果洪积次数较多话就可以形成洪积平原,这更可以作为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了。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在洪积扇边缘地带修建房屋。

四、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措施

1.地质灾害

所谓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天然的及人为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

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单地说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需有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必要环节。没有致灾地质作用发生就不会有地质灾害.这是不言自明的;而只有致灾地质作用发生,若不与有价值的受灾对象遭遇,未造成灾害损失,也不能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突发性强、无规律性等特点。对天然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们少有干涉能力,故其预防重点应放在防止受灾对象与之遭遇上;对于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人们握有较大控制能力,其预防重点应放在防止其作用发生上。天然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自然发生的非人为的自然地质运动现象。但是其在一定情况下会造成人们生命财产和建设事业的危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坏的影响。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搞好相应的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在这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科学的判断,为地质灾害的防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地质作用包括由地球内、外动力造成的地壳物质运动(物理的或化学的)及地球物理场。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由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如地震、火山喷发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常是岩石圈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活动相互结合的产物,如斜坡重力作用,水力、风力侵蚀、堆积作用,生物活动,特别是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地面、地下岩土体变形及水、气运移与成分变化等。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明显影响的地球物理场有地温场、地磁场及地应力场等。这些地质作用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地质灾害的发生。

2.常见地质灾害及防御措施

2.1.地震

地震是多种多样的,按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在岩层中逐渐积累了巨大的地应力,当地应力超过岩层强度时,地下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从而引起周围物质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导致地面产生震动,称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引起的地震,是火山爆发时所引起的能量冲击而产生的地壳震动。塌陷地震是地表或地下岩石突然发生大规模崩塌或陷落,产生强大冲击波而导致的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地震,如爆破、核试验、兴建水库诱发的地震等。

目前人类还无法有效地防止地震灾害,而只能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在研究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性规律的基础上,编制全国性和区域性地震区划图,为城市建设和大型工程建设布局提供依据。在以上基础上建立抗震建筑工程标准,严格按基本烈度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最后就是加强地震的监测与预报工作以减少我们的生命财产损失。

2.2.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有利于贮集、运动和停淤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土石碎屑固体物质来源,有短时间内可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适当的激发因素等外界条件。我们常见的就是降雨型泥石流和共生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是指在非冰川地区,以降雨为水体来源,以不同的松散堆积物为固体物质补给来源的一类泥石流。根据降雨方式的不同,降雨型泥石流又分为暴雨型、台风雨型和降雨型三个亚类。共生型泥石流:这是一种特殊的成因类型。根据共生作用的方式,它们包括了滑坡型泥石流、山崩型泥石流、湖岸溃决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和火山型泥石流等亚类。

对于泥石流的防御我们可以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采取保护和恢复地表植物,科学利用利用土地资源,在崩塌地段禁止耕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地表汇流条件,调节径流和削减山洪动力等生物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在流通区内修建多级留有排水孔的拦挡泥石流的坝体以削减下泄的固体物质总量及洪峰流量,同时在泥石流的形成区修建蓄水、引水工程已控制发生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映秀镇周围的山体都修建了这些引水工程以防治地震后的山体引发泥石流。

2.3.滑坡和崩塌

崩塌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地质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地质构造是崩塌形成的物质基础,而降水、地下水作用、振动力、风化作用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常常是崩塌诱发的原因。对于崩塌的防治常常采用避让和工程治理措施。在选择场址时,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开崩塌地段,对已建成在危害岩体范围内的建筑物尽可能的搬迁。对无法避让的地区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我们可以修建明硐、棚洞等遮挡建筑物,在近坡脚或半坡脚上修筑落石平台、落石槽、栅

栏、挡石墙等来拦截滚石,也可以在不稳定突出的岩石或孤立石临空一侧或下方进行支撑等措施来防治崩塌。我们在前往映秀镇的途中就看见了一处棚洞来防治崩塌的。我们也可以加大崩塌的预测和预报,对一些地方进行必要的工程地质测绘,查明崩塌产生的条件和可能产生崩塌的范围以减少我们的财产损失。

滑坡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向下滑动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滑坡是地质灾害中的主要灾种,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危害严重。滑坡的治理常常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我们不仅仅要加大滑坡的预测预报,也要进行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我们可以在坡顶和滑坡范围内修建一些排水工程来减少地表水和地下水渗入坡体来增强滑动面的抗滑能力。其次我们也可以将较陡的边坡变缓或将滑坡体后缘的岩土体削去一部分进行减载以减少下滑力。只要是可以消除或削弱斜坡稳定性因素及降低滑坡体的下滑力和提高滑坡体的抗滑力的工程措施都可以采取。

五、实习心得

通过此次实习我掌握了从理论向实际过度的一些方法,粗略的理解了流水地质作用和流水地貌在野外与书本上的区别。让我更懂得如何从微观向宏观过度以及宏观与微观的实际巨大区别,帮助我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并重。通过实习我对一些常见的流水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有了一个完整的了解,以及对流水地貌如何进行利用有了一定的把握,在实际利用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映秀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设计者充分的考虑了当地的地质构造和地貌,制定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在针对灾后留下的一些隐患地质灾害,当地部门也制定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懂得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服务实际、实际指导理论的道理。

普通地质学实习报告[1]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

地质学实习报告1
《地质学实习报告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