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考必考古诗词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07:25: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关

《诗 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文常: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也称“诗三百”。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一般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雅分“小雅”74篇。“大雅”31篇。反映贵族.诸侯的生活。小雅用于贵族宴(乐)享,大雅用于诸侯朝会。

颂是宗教乐歌,共40篇。分周颂。鲁颂。商颂。主要用于祀神祭祖,歌功颂德。

赋就是铺陈.排比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2.思想内容

本文写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追求中的苦与乐。

3.背诵默写

(1)诗中摄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诗中,表现小伙因思念而辗转难眠的句子是: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诗中,写出男子想象结婚时热闹的情景的句子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内容探究

(1)本诗以雎鸠.荇菜兴起,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文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思想内容

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伊人”,但又不能够走近“伊人”,表现了可望不可即的心情。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用景渲染,烘托了“求之不得”之情)表达“求之不得”的凄清,缠绵悱恻之情。 2.艺术特色

采用比兴、复沓、一步三叹的写法。 3.背写

(1)诗中点明季节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冷寂、萧索、凄清)的晚秋画面。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而求之不得的凄清、冷落的思想感情。

(2)诗中运用了大量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全诗三篇,每章只换几个字,不仅起到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例如:

①“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主人公追求时间之长。

②“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这些地点转换,象征伊人的飘渺。

(三)春望

杜甫

忧伤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伤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念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悲己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主旨: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破败,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

2、《春望》中诗人“望”到的景色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中表现作者感时恨别,移情于物,触目伤怀,采用拟人的手法极力渲染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照应“感时”“恨别”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形象表明诗人忧思沉重的诗句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破”字写进国破家亡的悲哀,“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用草的茂盛生长,来表现国家遭难,百姓生灵涂炭,纷纷逃亡,无人修理,修整城中的街中的街道,房前屋后杂草丛生,一副破败的景象跃然纸上

(2)“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物于景。

(3)这句写春望所见,这些景物的描写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的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4)从结构和对比手法两方面谈感受,结构:对仗工整;对比手法;“国破”的衰败与“城春”的生机作对比,突出了山河破灭的景象,更抒发出作者内心的忧虑。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运用了拟人(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国感叹时事之悲和离别之苦,花儿鸟儿也落泪惊心,将诗人的情感移情于花鸟,连鸟儿都悲苦了,更见诗人的感情之悲之苦。

(2)写法:a.触景生情 b.移情于物 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感。

(3)“溅”巧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感时”承接上句“恨别”引起下句。

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激起人们强烈的共鸣,“烽火”指战火。

(2补)写出了消息隔绝,旧盼音讯不至,使人们的心情迫切,很自然的使读者产生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悲己的情怀。

(2)描画出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3补)写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着远方亲人的凄惨之情,望眼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搔首踌躇,顿觉白发稀疏,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此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含蓄的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刻画了诗人满头白发,愁苦不堪的形象。

7、本诗的写法

(1)细节描写

(2)触景生情,移情于物

(3)运用了拟人,对偶的修辞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主旨:

2、词中“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现了全城老百姓对苏轼的态度是表面是跟随太守,实质上是对苏轼的拥护`赞扬`敬佩(或对苏轼政绩的肯定)

3、从选文中加点的“狂”“卷”“挽”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写出了打猎人行驶速度之快,表现了打猎人的精神抖擞;“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5、这首词上阕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本词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描绘了一个装备齐全,人数众多,气氛热闹的狩猎场面。读到了一个虽鬓已微霜却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欲保家卫国,征战沙场,满腔豪情壮志的英雄形象。

6、下阕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引用典故和比喻的修辞,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感。

(五)《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主题思想:

孤城被围,但将士们斗志昂扬,并乘夜出击,概括了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斗争精神,(是一直振奋人心的战歌)

2.《雁门太守行》能表现出壮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们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极力渲染敌人兵临城下和危机形势的句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方面勾描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气氛的句子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5.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人兵临城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汹汹以及交战双方势力悬殊,守境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6“甲光向日金鳞开”以及中,用“甲光向日”比喻将士们严阵以待(整装待发),士气旺盛

7.《雁门太守行》中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写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而将士们斗志昂扬、坚守城池的千古名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8.《雁门太守行》中引用典故表达将士誓死报效国家决心的句子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阅读全是,试从表达方式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表现手法:运用了象征、夸张、暗示、烘托以部分代全部等方面抓住特征描写景物,使战斗战场有声有色,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内容:前四句描写敌之大军压境的气焰和我军严阵以待的士气,以及战况的惨烈。后四句侧重写敌人战败后的情景和诗人以死报答君王的决心。

(六)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春燕啄春泥

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

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作者抓住“乱花”“浅草”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草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因为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的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高,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有是诗人观察 欣赏的感受

和判断,这就是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不足,指不够。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沙堤或断桥堤。这两句诗写作者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主旨》这首诗既写出了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七)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出惊险刺激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3、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试结合作品加以解释。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勉强弓,这种种情景都及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赋壮词”。

4、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兵士们欢欢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烧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将军的检阅。

5、词人自称这首词为“壮词”,结合却用“可怜白发生”收尾,满含着一种悲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词人在这首词中表达了驰骋疆场、杀敌立功的理想。然而由于朝廷统治者苟且偷安、昏庸腐朽,使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自己白发已生、年岁蹉跎,种种理想,尽成空梦,因而以“可怜白发生”收尾更增添了词的悲壮色彩。

(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思想内容:

通过写早春的风光胜过盛夏。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揭示的哲理: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世界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描写了京城的街道小雨淅淅沥沥,春雨滋润的大地像酥一样柔软。草因绵绵春雨(钻)露出地面,远远看去一片嫩绿, 走进了却若有若无。

(2)抓住了春草的若有若无、长势低微的特点,也抓住了春草细腻滋润的特点。

(3)情感:透露出诗人对早春初出之景的喜悦之情。

(4)启示: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雨后春草初生的色态、情景,让我们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妙笔生花。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运用对比的手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早春的特别喜爱,隐含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的意思。

(2)“最”“绝”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和盛夏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物的可爱,表达自己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绝胜”远远超过的意思。 (3)揭示的哲理(见左侧)

(九)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主旨:

2、结合上片内容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语言描述“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就话展现的画面。

答:秋风萧瑟,残阳如血,万重山中,烟雾迷茫,一座古城,萧然兀立,边声四起,清角吹凉。边关艰辛,尽在其中。输变僵尸,内心无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

4、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的(D)

A“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吼,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凉。

B“长烟落日”本有塞外苍茫的意境,但与“孤城闭”连接后,又还有肃杀之气。

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着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

D“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由于功名未建,故乡难返,宇“风景异”的内容毫无关联。

5、词的上片写景,以“异”字统领以下背景:雁去,边声,长烟、落日、孤城既渲染了西北边地的荒漠,又暗示出将士的思乡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蕴含了戍边将士的什么感情? 无比思念,遥远的家乡而不能归,借酒消愁的痛苦心情。

(十)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往,暗示它是历来望西都,意踌躇。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望西都,意踌躇。 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暗含历代改朝换代战争的惨烈。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点明全篇的主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备份伤感以及对统治者的谴责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十一)《观沧海》 1.主题思想

曹操 这是一首乐府诗,《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大海吞吐

东临碣石, 日月,包涵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抒

以观沧海。 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水何澹澹,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山岛竦峙。 这首诗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树木丛生,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百草丰茂。 交代观海地点,是诗的线索,以下几句写观海所见。

秋风萧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洪波涌起。 此句总写景,总领下面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日月之行, 【1】水和山岛相互映衬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若出其中;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显示大海

星汉灿烂, 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若出其里。 【3】这个句子在写法上动静结合。 幸甚至哉,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即

歌以咏志。 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从两个“若”字看出,主要描写了太太 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中,这些运行都 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都包涵在这沧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的 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的 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句诗是诗人的想象,是全诗的高潮,大海的形象的化身。 5.“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附文,为和乐而加,与内容无关。 6.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 洪 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

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十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是诗人政治生涯的写照。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艺术特色: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作者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一语双关。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含义:以激动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为爱国志士的名言警句。

思想内容: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初中语文必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必考34首古诗词

中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

中考专题——古诗词赏析

河北中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

中考必考古诗词总复习(通用)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杜甫

中考必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必考古诗词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