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期末环境毒理学考试复习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7:1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环境毒理学

【选择题】

1.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

A.有机污染物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D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

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 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

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

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滤过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胞吞

15.外源化学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哪项条件 C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水溶性和脂溶性 D.分子量小于100

16.外源化学物在消化道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

A.食管 B.胃 C.小肠 D.大肠

17.外源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I相反应的酶主要存在于 A

A.微粒体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18.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肠肝循环可影响化学毒物的 D

A.毒作用发生快慢 B.毒作用性质 C.代谢解毒 D.毒作用持续时间

1.毒物是 D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2.LD50的概念是 D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B.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

C.出现半数动物死亡的该试验组的剂量 D.能引起一群动物50%死亡的剂(统计值)

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B

A.LD100 B.LD50 C.LD01 D.LD0

4.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B

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一种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而不引起物体的损害的剂量

5.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D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一种化合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

变化的最低剂量

6.最敏感的致死剂量指标是 C

A.绝对致死剂量 B.半数致死剂量 C.最小致死剂量 D.以上都是

7.对LD50 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C.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 D.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 呈正比

8.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9.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 B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0.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 C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1.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 D

A.绝对致死剂量(LD100) B.最小致死剂量(LD01) C.最大耐受剂量(LD0) D.半数致死剂量(LD50)

12.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 D

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

所需要的最低剂量 D

B.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

C.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

D.毒物的急性阈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

13.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 D

A.LD50 B.LD0 C.LD01 E.LD100

14.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 B

A.LD50 B.LD0 C.LD01 D.LD100

15.化学毒物与机体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最常见的曲线形式是 D

A.直线型曲线 B.抛物线型曲线 C.对称S状曲线 D.非对称S状曲线

16.用 “阳性或阴性”、“有或无”来表示化学毒物与机体接触后引起的生物学效应,

称为 D

A.效应 B.反应 C.量效应 D.质效应

17.影响化学毒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是化学毒物的 A

A.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吸收途径 C.剂量 D.作用时间

18.化学毒物对不同个体毒作用的敏感性不同,其原因不包括: A

A.化学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 B.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C.机体修复能力差异 D.宿主的其它因素

19.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毒物作用于机体表现出独立作用,主要是由于 A

A.化学毒物各自作用的受体、靶不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 B.化学毒物在化学结构上为同系物

C.化学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相同 D.化学毒物在对机体毒作用方面存在竞争作用

20.化学结构与毒效应 D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决定理化性质 B.理化性质决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决定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 D.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

21.化学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影响毒效应 D

A.电离度 B.熔点 C.挥发度 D.以上都是

22.研究化学结构与毒性效应之间关系的目的是 D

A.寻找毒作用规律.有助于通过比较,预测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B.预测毒牲大小 C.推测毒作用机理 D.以上都是

23.甲烷(CH4)若用Cl取代CH4上H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D

A.CH3Cl B.CH2Cl2 C.CHCl3 D.CCl4

1.毒理学体外试验常选用

A.大鼠和小鼠 AB.果蝇 C.游离器官,细胞,细胞器 D.鸟类

2.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A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 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

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 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

3.急性毒性是 C

A.机体连续多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

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融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

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多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

毒效应.甚至死亡效应

D.一次是指瞬间给予动物 快速出现中毒效应

4.由于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毒物的反应存在差别,所以在急性毒性试验时,最

好选用两种动物是 A

A.大鼠和小鼠 B.大鼠和家兔 C.大鼠和狗 D.狗和猴

5.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D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 价格低廉 D.以上都是

6.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A

A.灌胃 B.喂饲 C.吞咽胶囊 D.饮水

7.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D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 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

8.经呼吸道静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

A.设备简单 B.操作方便 C.消耗受试物少 D.以上都是

9.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D

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以上都是

10.急性毒性研究的接触时间是 C

A.一次B.一次或8小时内多次 C.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 D.一次或14天内多次

11.化学物的一般急性毒性试验,如无特殊要求,则动物性别选择为: B

A.雌雄多少都可以 B.雌雄各半 C.全部为雄性 D.全部为雌性

12.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C

A.1天 B.1周 C.2周 D.3周

13.亚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A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C.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D.为其它试验剂量设计提供数据

14.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 E

A.环境毒理学3~6个月 B.食品毒理学3~6个月 C.工业毒理学1~3个月 D.食品毒理学90天喂养

E.以上都对

15.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D

A.成年动物 B.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 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

16.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 A

A.血象、肝、肾功能 B.病理学检查 C.灵敏指标的检查 D.特异指标的检查

17.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是 D

A.确定阈计量 B.确定最大无作用计量 C.进行该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 D.以上AB正确

18.慢性毒性试验设有四个计量组(高、中、低、最低)及对照组,哪个计量组

为最大无作用计量 D

A.高计量组出现了明显的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

C.低计量组出现了个别动物极轻微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D.最低计量无任何中毒症状,与对照组相比P>0.05

【名词解释】

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生态毒理学:

1.生物转运: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2.生物转化:环境化学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

3.代谢饱和:

4.靶器官

5.贮存库

1.毒物

2.毒性

3.剂量

4.效应和反应

5.危险度和危害性

1、近交系

2、突变系

3、杂交群

4、封闭群

5、悉生动物

6、清洁动物

7、急性毒性

8、亚慢性毒性

9、慢性毒性

1.致突变作用

2.致突变物

3.化学致癌物

4.化学致癌作用

5.直接致癌物

6.间接致癌物

7.终致癌物

8.引发剂

9.促长剂

10.进展剂

11.助致癌物。

12.发育毒性

13.生殖毒性

14.胚胎毒性

15.致畸作用

16.致畸物

1、酸雨

2、光化学烟雾

3、可吸入颗粒物

4、农药残留

5、生物富集

6、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7、电磁辐射

【问答题】

1.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以及内容?

研究对象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污染物,其中以环境化学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主要任务是:(1)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将抗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蓉儿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2)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3)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主要内容:(1)环境毒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2)环境化学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规律及其对人体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3)环境化学物及其转化产物对人和哺乳动物的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等特殊毒性作用和机理;(4)环境化学物的毒性评定方法,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蓄积试验,繁殖试验,迟发申请毒试验以及致

突变试验、致癌试验和致畸变试验等(5)各种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损害作用的早发现、早防治的理论、方法和措施。(6)环境化学物在其他生物中的吸收、转运、代谢转化、排出体外以及其毒性作用的规律和预防措施,也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几种?

(1)体内试验 (2)体外试验

3.环境毒理学的研究趋势是什么?

1、阐述毒物通过生物膜的主要方式及其机理。

2、环境污染物吸收有哪些途径?分析影响吸收的因素?

3、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包括哪几种方式?

4、简述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5、何谓肠肝循环?

6、外源化学物分布的特征是什么?

7、如何理解生物转化的复杂性?

8、举例说明毒物代谢酶被诱导和抑制的毒理学意义

1、毒理学中主要的毒性参数有哪些?

2、试述影响毒作用的机体因素及其意义

3、什么是化合物的联合作用?主要有那些类型?

4、如何判断化合物的联合作用类型?

5、外源化学物联合作用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6、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有何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何实际意义?

7、简述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

8、试述化学毒物对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

1、实验动物的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

2、剂量分组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设置对照组?

3、毒理学试验染毒途径有哪些?

4、简述几种常用的检测LD50 的方法。

5、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能否对受试物作出全面评价?为什么?

6、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有哪些观察指标?

7、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剂量分组的原则。

8、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实验三者在实验设计方面有何区别和内在联系?

1、遗传损伤有几类?具体有哪些类型?

2、简述DNA损伤修复与致突变作用的关系

3、致突变试验根据其终点反应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优缺点?

4、试述化学致癌物分类

5、致癌试验在动物选择、剂量选择、动物数量及观察指标选择的特点?

6、化学致癌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7、发育毒性有哪些主要表现?

8、剂量对致畸作用有哪些影响

9、研究致畸性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胚胎毒性和母体毒性?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10、致突变性与致癌变、致畸变之间有何联系?

1、SO

2、CO和NO2的毒性作用有何异同?

2、机动车数量增加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3、悬浮颗粒物的大小与污染物的毒作用有什么影响?

4、金属在环境中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5、试述Hg、Cd、Pb毒性作用的分子机理。

6、金属的环境标准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7、为何要禁止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

8、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毒性机制有何异同?

9、如何科学应对生活中的农残问题?

10、何谓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分为几类?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体健康和野生动物有哪些危害?

1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13、简述多环芳烃的致癌机理。

14、为什么说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致癌物质?

1114环境毒理学复习要点

环境毒理学论文

环境毒理学18章

环境毒理学重点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全文)

毒理学备考复习小抄

食品毒理学总结

药物毒理学总结

毒理学

毒理学

期末环境毒理学考试复习总结
《期末环境毒理学考试复习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