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中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0-03-03 03:52: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中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反思

2012年高考结束了,就河南省而言,课改走过了四年,毕业生已有两届,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虽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仍未找到一套令人满意的应对模式,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所以今天在这里我只能就历史学科在教学、教研中的一些做法、看法甚至是困惑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一下,以期得到批评指正,以利于今后学科教学的改进。

一、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新试卷的学习与思考面对 新课程、新高考,我们首先要知道新在何处,否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新课程的办法的脱节现象。要知道新在何处,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新试卷。通过培训、教研和实践体会,就这几个方面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关于新课标:课标是教学的宏观指针,学习讨论多次,抽

象条文知道,具体内涵不太清楚,实践落实很差,恐怕这不是历史一科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对课标我们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要熟知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新的要求。不知道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就是不知道要教什么;不知道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分工,教法就很难摆脱旧的注入式模式,实际是不知道怎么教;不会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很难在规定的时间方位内完成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无法按要求教。二是要会落实课标,把课标细化到教材的每一节课中。教材是

1 依据课标编写的,教学中直接使用的是教材而非课标,必须要搞清楚教材内容对应的课标目标,否则教学就会失去目的性,陷入泛泛而讲的境地。就历史学科而言,教材每一课所讲的问题牵扯到的史实就是知识,每一课的“学思之窗”就是要培养阅读、理解、归纳、分析、应用能力;每一课讲完后,教师归纳总结,必须要升华,点明考本课隐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关于新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平台,不知道 教材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自然也发挥不出新教材的优点,解决不了心教材的难点。我想对新教材历史老师应该有以下基本认识:

①版本不同:过去全国通用一个版本,现在有四个主流版本,甚至提倡自行组编,只要能实现国家文件阶段三维目标,用什么作载体,那是个学校和教师自己的事情,这无疑给了学校和教师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

②结构不同:老教材以时间为标准,把历史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以单元为组织形式,把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军事、外交等内容集中在一起,量观历史全貌。新教材以内容为标准,古今中外历史简化为政治、经济、文化三部分,以专题为组织形式,时空跨度大,阶段性历史全貌被分割,增大了教和学的难度。

③内容有调整:新教材删除了过多的阶级斗争史,新增了世界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内容,从而使历史学科内容更完全、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感。

2 ④观念变化大:以素质教育为理念,广泛应用新史观,打破了历史评价和历史结论官方一统化的僵化模式,处处体现开放性、多样性的特点。

3.关于新考纲:考纲是教学的微观指针,年年发考纲,年年

学考纲,但往往要考试范围的比较,轻考试目标的理解,找不准落实平台。其实考纲是经常调整,但调整的多为考试范围和例题,考试的四项能力要求并未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实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每年考纲下发的时间大致在2-3月份,这时平推教材的一轮复习基本结束,考纲顾名思义是为考试而编,而高考时书面笔试,简单讲就是做题,不管从教学进度上还是考试形式上看,显然落实考纲的主要平台是练习题,它为我们后期复习精选试题、评讲试题指明了方向,这就是选符合四项能力要求的题,讲每一道试题反映的能力要求。

4.关于新的高考试卷:

题量:12道单项选择题,3道问答题; 呈现形式:全部为新材料; 命题依据:课标、考纲;

特点:能力立意,具有开放性,体现选拔功能,意在测试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表现在课本上的结论、观点不能完全作为判断试题正、误的依据;在试题设定的新情境中往往是相反的;一道问答题,只给材料,无具体设问,更无具体答案,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史任由评论。

二、教学过程的探索和思考

基于对新课标、新教材、新考纲、新试卷的认识,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环节谈一点看法:

1.学法指导: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性学习,学生们?怎么学?学法指导特别是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学法指导抽象笼统,宜简单、具体、有可操作性。高三可采用二轮复习模式,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知识,要向学生解释清楚历史科的基础知识就是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简单的归纳分析方法。二轮构建网络,就是要把分散的知识点用内在联系同一起来,重在研究同一时期历史各层面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要学得内容。怎么学,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是个人阅读、做题和集体讨论课外调整,现阶段可行的仅停留在个人层面。答题方法一般都做了专题指导,并伴随习题评讲不断深化,而阅读环节的指导则过于笼统,甚至放任,导致耗费相同的精力,学生记忆效果差异巨大,总感到的时间不够,这不是智力问题,实际是方法问题。怎样阅读,一轮泛读,二轮精读,课本越读越薄。泛读是要解决教材知识面的问题,大量内容只需形成映象,不需准确记忆,要记准的只是少量主干知识,所以泛读不是背书,讲清了,把学生从恐惧中解放出来。二轮精读怎么才能精下来,告诉学生,已经记住了的不再读,次要的部分不用读,只读尚未掌握的主干知识,当然,哪些是主干知识,教师一轮复习时应该课课有交待,学生应该处处做了记号,否则必然重复一轮的泛读,无法精下来。

4 2.课堂知识:

新课标将师生关系定位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互动性。但现实的情况是大班制,制约互动,一动即乱,在动和乱之间难以实现平衡。教学手段跟不上,学生动多了,时间不够,进度完不成。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刻意提问,让学生站起来,身体动一动;多使用一些诱导性语言,如想一想、为什么之类的,让学生脑子动一动,仅此而已,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常态化的互动教学模式。

3.教学手段:

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手段无疑是多媒体,它具有生动、直观、容量大的特点,对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双向互动、节省板书时间很有帮助。但有三个问题急需解决,一是硬件有待完善,二是教师应用技能有待普及和提高,三是课件制作、下载之后,没有自己的东西,多数情况是长期准备一节课,教研听课时有模有样,常规教学时下载别人的放一放,多媒体的优势没成样,教师成了播放员,惰性很明显。

4.备课:

脱离课标、忘记考纲、忽视学生,只重视教材内容结构的编排,缺深度、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班数多,任课教师多,因公或因私,进度时常被打断,课程难以同步,集备受影响,单兵作战,无法集思广益。

5.试题:

①怎样精选试题:试题的精选原则:内容由课标、教材、考纲决

5 定;侧重点由教学进度决定。试题的特点:一轮重基础,只要经典,能解决问题,新题旧题替手,典型性最重要,是新题成旧题不重要;二轮重能力,重时效性,简单的题少选,旧题不选。进入大综合训练时试题,内容和形式要与高考试题连接接轨,材料要新,内容要热(热点),单个试题包含知识容量大(因为高考要做的总共只有12道选择题,3道大题,有限的数量要尽可能覆盖所有教材,必须是能力立意的试题),试卷结构要合理,必须兼顾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新史观和史学方法;试卷的长度要与考试时间吻合。

②怎样评讲试题:讲多少由学情决定,基础差,评讲而扩大,基础好,选择性的讲;讲什么,讲得出答案的思维判断过程;评什么,评试题考察的能力,评出错替后的原因,指出解决方法,最后还要总结答题方法。

三、结语

以上看法和做法,见笑大方,耽误大家时间,污染了各位耳朵,还请海涵,谢谢!

高一历史新课标教学反思

高中教师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反思

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反思

新课标教学反思

高中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教学反思

新课标历史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改革开放》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论文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

高中新课标作业本_历史_必修一答案

高中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反思
《高中新课标历史教学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