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发布时间:2020-03-03 11:30: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展活动观摩会有感

3月9日至11日,全国“名师大课堂”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展活动在绿色之城——广西南宁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盛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活动中,来自各省的11位授课教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静坐广西体育馆台下欣赏了来自全国各地教学能手的11节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数学观摩课,领略着教师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聆听着专家的精彩、富有智慧的课堂评价,精彩细致的课堂点拨……,真所谓课堂千百、各显神通。在这几天里,让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个性化地教学设计以及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灵动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把自己听课的感受梳理,与大家共享。

一、务实求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观摩活动,上课教师们都非常重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展开研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山西的张慧丽老师执教的“排队问题”就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开始教学的。上课伊始,张老师请同学们欣赏长江码头上繁忙的船只。进而提出码头上有三艘货船需要卸货:A船需要8小时,B船需要4小时,C船需要1小时。同时只能卸一艘船,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卸?“货船卸货”这个情境,对于生活在长江边的武汉孩子们是非常熟悉的,这个生活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学生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们找出了所有的排队顺序后,教师追问:如果等候的时间最短,要怎么卸?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理、合作、探究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化的方案。

二、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有

1 效策略和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根据具体问题的描述,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然后解决问题,重视方法的掌握,重视研究问题的策略,重视方法的验证。这次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最重要的一大亮点,这也是与传统教学中的最大区别。有利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法去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主动展现他们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完整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一方面求得问题的方案和答案,另一方面又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反思和验证,强化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培养。如:江苏省的吴冬冬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

1、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知识点的理解,老师创设了学生动手切土豆的情景。先切一刀。摸摸新切的面,比较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构建“面”概念。再切一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一想它是怎样形成的。构建“棱”的概念。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构建“顶点”概念。

2、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通过三个环节(1)、独自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2)、交流结果和数法。(3)、提出研究角度。

3、探究长方体特征。(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征。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准备学具当一回“小小建筑师”利用活动展示、动手操作、汇报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2)、直觉判断,认识长方体直观图。通过初步认识、直觉判断、形成表象。让学生在看、摸、想的过程中判断长方体。(3)、变式呈现,理解长、宽、高。教师通过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先擦去一条,展开想象;再擦去三条,继续想象;最后,发现最少保留三条不同方向的棱就可以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揭示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4)探究“面”的特征。老师通过根据情景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的环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理解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探究正方体的教学给我印象最深刻。老师通过动态演示变化过程,观察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

2 面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完全相同。接下来再继续变化棱长,得到正方体。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自主探究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长方体,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的结果的过程。值得我们学习。

三、立足课标,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课程标准把“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作为目标体系。基本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教育学家也曾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和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次观摩交流课中,教师们都注重了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天津的朱玉宾老师执教的“田忌赛马----对策问题”就渗透了对策思想和优化思想。上课之初,朱老师设计了一个用扑克牌玩“比大小”游戏。游戏规则为:1.同桌两人进行对阵,分三场比赛,三场两胜;2.选牌后,用猜拳的方法决定出牌顺序;3.每张牌只能用一场,谁的数大谁就获得本场胜利。游戏结束后,教师现场调查并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以小胜大?然后带着问题,同桌两人再次游戏,探究对策。学生在游戏中逐渐感悟到以小胜大的策略:一是让对方先出,二是用最小对最大。之后朱老师介绍了对策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最著名的就是流传至今的历史故事《田忌赛马》。学生观看完《田忌赛马》的故事,朱老师引导学生把田忌赛马和之前的扑克牌游戏联系起来,一起剖析如何做到对策的最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第三次比赛,由学生分别扮演齐王和田忌,通过学生的体验、合作,最后总结出做到对策最优的三条“法宝”:知己知彼、全盘考虑、整体取胜。朱老师的这节课把对策思想和优化思想在学生游戏中渗透,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逐步体会到了对策思想和优化思想的核心。老师在最后再加以提升和总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

在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

3 的鼓励和赞扬不断,如“你可真会借鉴别人,修正自己啊!”、“谢谢你给课堂带来了不同的声音”、““同意的同学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你知道的可真多”、“这儿,应该有掌声”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纵观这次课改最新成果展示活动的11节课,教师们的课堂各有千秋,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我想,优秀的课例含有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需要我们求学的人不断咀嚼、消化、吸收、借鉴,我相信,只要我们跟着新课标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定会让更多的人在数学上得到更深、更广的发展。

2014年3月16日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精彩演绎

演绎精彩人生

等待演绎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演绎精彩数学课堂

“跟进”演绎课堂精彩

白板演绎精彩英语课堂

搭个舞台 演绎精彩

巧用玩具演绎精彩

精彩演绎难忘瞬间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