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心理班会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3: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心理训练】

变化与适应

(一) 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面对和接纳变化的现实,体验变化后的感觉,让学生发现和感悟大学生活与中学的不同,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加强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适应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确立新目标,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生活。

(二) 活动方案

找搭档。把准备好的彩色纸剪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不同的图形,并一分为二。然后由学生自由抽取。每个人找到与同色且形状相匹配的另一半,结为一组,俩人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爱好,特长,人格特点,家庭情况,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有关自己的资料,而且当对方自我介绍时,倾听者要身心投入,通过交流与观察,尽可能多了解对方。

【心理训练】

我的大学我的家

一、辅导目标

1.熟悉环境,促进交往,建立归属感。

2.促进对自我的了解,增强自信心。

3.学习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技巧,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过程中逐步克服角色变化带来的自我同一性混乱。

二、活动安排

场地要求:选一间桌椅可移动的大教室,将桌椅移至四周或墙角,留了足够的活动空间。

三、活动项目

1.微笑握手

目的:轻松气氛,促进相识。

时间:10~15分钟。

请每位同学离开座位,在教室里与尽可能多的同学握手,握手时请面带微笑,注视对方,真诚地道一声“你好”。当辅导员老师喊“停”的时候,即与正在和你握手的同学走到一边,进行3~5分钟的交流,内容主要是自我介绍,了解对方,结识新团体中的第一位朋友。

2.不打不相识

准备一根用画报纸卷成的棒子,参加活动的同学围圈站好。指导者站在圈子中间,用棒子指向哪个同学,哪个同学就必须立即报出自己的名字,附带简单的自我介绍,其它同学用心记住这些信息。一圈循环下来之后,指导者将棒子交给了圈内的某位同学,由他执棒,棒子指向哪位同学,哪位同学必须立即报出圈内另一名同学的姓名,而且不可和前面同学已报出的名字重复,执棒者立即跑到被喊出名字的同学面前,等他喊出下一个同学的名字。限定时间内报不出名字的同学头上就会遭棒击,并被换上来执棒。如此直至大家熟悉参加团体的每位同学的姓名。

【心理训练】

寻找温馨的家

目的:增强新生的互动与了解,尤其体验到集体归属感的重要性,培养新生的团队意识。 操作:

1、请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指导老师站在中间。听到“开始”指令后,大家拉着手逆时针跑起来。

2、指导老师说:“马兰花儿开、马兰花开”,学生问:“开几瓣?”,.

3、老师答:“开N瓣!”(N可以是随意的数字,但要小于实际参与的学生数),所有同学立即自动组成一个正好有N个人的小组(即“家”),拉起手来。

4、在任何小组之外(圈外)的同学就是无家可归的人。由“无家可归”的同学表演节目。活动可重复进行,变换N数字的大小,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无家可归时的感受。

成长:活动结束后请同学谈体会,分别找无家可归次数最多的同学和总能顺利找到组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启发同学认识到在人际互动中要积极主动,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同时启发同学认识到集体归属的重要性。

【悦读启悟】

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作者杨宗贵)

你改变不了环境,

但你可以改变心境;

你不能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

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

但你可以调适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

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样样顺心,

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抗拒自然规律,

但你可以顺应自然规律;

你不能抗衡疾病,

但你可以预防疾病;

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悦读启悟】

国王和鞋子

传说,在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小的王国,这个国家的人都赤脚走路。

有一天,国王想到乡间视察。

由于路途遥远,加之路面崎岖不平,国王的脚板被石头扎得又痛又麻。

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为解决臣民们的脚下之苦,将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地毯!虽然这是个愚蠢的命令,但因为是国王发布的,谁也不敢反对或提出异议。

他们运用了国内所有的财力,用尽了国内所有的布,才铺出半条地毯路,以后再也没有能力铺下去了。

这时,一个老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啊!为什么我们非要在路上铺上地毯呢?花费多大呀。我们何不用两小片厚布包住自己的脚呢?不就解决脚下之苦了吗?”国王听了感觉也对,于是立刻收回成命,采纳了这个建议。

以后,这个王国里的所有人都开始穿鞋子了。

启迪:改变环境很难,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与其改变你所处的环境,不如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做法,以适应环境。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也随之改变了。

【悦读启悟】

蒲公英

有一个人的房前有一小片草地,绿草茵茵,这个人非常喜欢这片草地。但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草地上长出了一片片的蒲公英。不管怎么努力,他始终无法清除那些蒲公英,而且那些蒲公英还越长越茂盛。令他烦恼不已。

这个人不得不写信请教一位著名的园艺师。信中他历数了自己和这种讨厌的植物做斗争的方法,最后问园艺师:“我已经尝试过了所有的方法。你看我现在怎么办呢?”很快,这个人就收到了园艺师的回信:

“你可以试着去喜欢那些蒲公英。

没考上理想大学的同学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

每年高考揭榜后,总会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局面,高考落榜的同学自然会滋

生失望不快的情绪,而榜上有名的同学当然喜出望外,兴高采烈。但是,我们注意到并非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同学都充满着快乐,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录取的大学或专业不理想而高兴不起来,仍然体验着失落感,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种心理影响:

一是高考前期望值过高。这些同学参加高考前期望能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并

对此满怀信心,结果事与愿违,心理上难以接受,导致心理失衡。

二是攀比心理。考上专科学校的同学跟考上本科大学的同学比,攀比的结果形

成自卑自轻,、自我否定的消极意象,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失意、烦恼和苦闷。

三是定势观念。不少已经进入大学的新生还在为自己没有考取理想中的大学和专

业而自怨自责、懊悔不已、郁郁寡欢、萎靡不振。这些同学抱有“一考定终身”的陈旧的定势观念,把这一次选择看作是学业乃至人生的终极选择而进行自我设限。

四是忧虑心理。没有考上名牌大学和重点大学的同学,尤其是考上专科的同学

存在着某种担忧,担心将来的毕业文凭不“硬”造成毕业后的就业困难。其实这种忧虑的理由是不充足的,是对自己的能耐缺乏信心的表现 。可以说,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一定能找到你理想的单位,巴尔扎克说:“毕竟,最坏的不幸从未发生,而凄惨的事情,也只存在于预期当中”。

考上大学尚不快乐的同学要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恢复自信,建议做到以 下几

条:

放弃绝对化要求。心理学家认为,绝对化要求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它是以自

己的意愿为出发点,不顾主客观条件,忽视一切不确定因素,超越实现的可能性而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完全缺乏弹性。这种不合理观念总是与“必须”、“应该”这样的词连在一切,例如,“我必须成功”,“我必须考上名牌大学”、“你应该对我好”、“你应该答应我”。这是唯意志论的表现。我们要懂得: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心想事成”是不符合现实的。

降低期望目标。一个人的快乐程度等于实现值比期望值。当实现值不变时,期

望值越小,则快乐越大;期望值越大,快乐就越小。如果二者的比值小于零时,那么期望值越大,失望与痛苦就越大。所以,当无法提升当前的客观现实时,就去降低心中的期望目标,同样能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改变心理参照系。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有许

多烦恼和痛苦往往是在盲目的攀比之下产生的。只要我们改变一下心理参照系就能走出自卑的泥淖。例如,考上一般本科大学的同学可以去比考上专科的同学;考上专科的同学可以去比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卡耐基告诉我们一个“比较的秘诀”,那就是“把看起来对我们好像是问题的事,去和那些情况比我们更糟的人的问题比”,这样比就能够比出自豪感,比出优越感。

突破定势观念,清除懊悔心理。青年人考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但不是

唯一的终极选择,人生重大的选择还有很多。而且,一次高考的结果不能终身受益,管不了一辈子的,第一次选择的大学和专业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现代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每个人都要接受终身教育,进行终身学习。现代社会的职业特点具有综合性、多元性、自主性、变动性、竞争性和高素质性。必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多种专业技能,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的结构,才能适应未来职业的要求,取得竞争的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将越来越器重真才实学,而不再偏爱“响亮的文凭”,文凭的有效

期在日益缩短。何况你专科毕业后还可以去考本科,本科毕业后还可去考研究生,选择的机会多得很。一个人是否成才,主要不取决于客观环境,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所以你用不着为自己目前的选择而懊悔,要改变一步到位的定势思维。一位心理学家说:“各种误区行为中,懊悔是最无益的,无疑是浪费感情和时间。”过多的懊悔,往往会磨灭对未来的追求。我们常常是后悔昨天而又贻误了今天。

同学们,立即冲破定势观念的网罩,驱散自责自悔的阴霾,牢牢地把握今天,

踏踏实实地学好本领,为创造美好的明天打下基础。

( 原载《大众心理学》)

第二章 适应心理调适

个案分析作业题

(1)刘某,男,湖北人,独生子女,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该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与人沟通。来大学后不久,他因琐事与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发生冲突,并且大打出手,后被闻讯赶来的辅导员和同学拉开。当晚,他又到校外网吧上网,第二天起来时已是中午11点,上午的课没有赶上。从此,他便经常旷课,甚至整天不上课,表现出严重的自闭症,还不愿找心理辅导老师,一学期下来三门功课不及格。

(2)小刘,女,来自浙江某重点中学,高中时每学期都是班上第一,得过全省物理竞赛特等奖,英语口语竞赛一等奖,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来到大学后,乡音未改,与同学沟通也存在一定的障碍,与老师难得见上一面,即使见了面老师也很难与自己说几句话。这种失落的感觉打击了小刘的自尊心和信心,忧郁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度过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排到了中等偏下。这种落差令小刘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她没有任何成就感,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放寒假回家,又不愿见江东父老的感觉,她甚至想到了自杀,第二个学期开学,她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

请你分析以上两位同学进入大学后的不适应现象发生的心理原因,并且提出你的帮助措施。

心理班会

心理班会策划书

心理班会策划书

心理班会心得体会

心理主题班会

心理班会总结

心理班会策划书

心理班会主持词

心理班会总结

心理班会总结

心理班会
《心理班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心理的班会 班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