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省级优质课参评《立体构成》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6:03: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说课稿《立体构成——设计制作实践》

体艺教研室:张荷心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立体构成是我校高中年级劳技课程中新开设的内容,是一门旨在培养高中年龄段学生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设计技能的课程。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课程之一,它的价值体现在基础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简单地说,学习立体构成的主要目的是熟悉立体构成设计的要素与技法,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创新能力。总目标是使学生在较为系统地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提高对抽象形式美的认识,培养创造性地表达设计目的及其动手能力;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立体构成就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的立体的过程。本次课的教学是立体构成课程体系中的一个单元。它是建立在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了相关能力的条件之上的一次针对思维、技术提高的训练课。

(二)探究目标

1、知识目标:

本次课为“设计制作”实践探究课。探究的目标是通过对立体构成中形态的创作思路、设计制作的表达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次思维与技术的训练。使学生认识抽象形态与有目的的构成设计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的要素,构成原理以及材质组成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在实际操作的体验中,领略“抽象形态以具象形式表达”这样一个有目的的构成的创意过程,从而学习对抽象形式美感的审美。

2、能力目标:

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集体合作制作,训练动手能力。本次课的探究内容将集中于对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认识”方面,着眼于创意想像、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设计思路的介绍,制作方法的讲解。

“操作”方面,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以现代雕塑为设计的主题,进行创作练 1

习,将“认识”融入到理解后的“实践操作”的体验过程之中。此过程是本次课探究的重点,着重于启发学生如何利用三维空间,把抽象的形态组合成一个符合现实环境所需要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对形式与内容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探究目的。

3、情感价值:

培养合作精神,感受学习的快乐,在集体中体现自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体验创作乐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探究重点

重点突出学生创意想像、创新思维的启发和设计思路的训练,强调学生创造意识的到位,淡化看待学生作品的实际效果。

(四)探究难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突破如下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抽象形态以具象形式表达”有目的构成的思维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在其作品中体现抽象形态的形式美感的方法。(3)教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解决形态组合与制作上的技术性问题。 在以是的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类似于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所有的难点,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的过程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作品,引导学生们共同分析。

二、教学设计:

课前教具准备:白板纸(稍硬,有可塑性)、剪刀、胶水。

依据本课课型的特点与特征,选择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用电脑课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知识点的传授直观化、条理化、便于学生“认识”知识点与“理解”教学难点。

2、将数码相机技术与电脑多媒体的演示功能相结合,把教学环境模拟成具有客观主题的情景,将学生置于模拟的环境之中,进行有目的的设计与制作。3、抛弃以往的个体作业方式,采用分组合作形式,相互激发创新火花;充分利用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集中解决形式与内容、形态与空间等相互关系问题,并进行深入理解和合理运用。

4、在学生进行设计制作的实践中,教师通过巡回辅导的方式,及时纠正作

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中有创新意识、独特个性的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并输入电脑进行合成处理,模拟自然效果,反馈给学生们观看,最大限度地展现学生创造设计的成果,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增添自信,激发创作欲望,挑战自我,力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整个教学过程将采用以下步骤: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分析、讲解、演示、双边活动――学生自主创作――评价、总结。

三、探究过程

现将各环节实施过程、方法及涉及到的理论依据介绍如下:

(一)教学结构

“认识”过程(知识点的传授与接受)→“理解”过程(提出难点)+实际操作+教师辅导(解决难点)→反馈学习效果过程(将学生中的代表作品,利用数码影像技术与电脑运用技术合成直观的模拟现实环境作品,反馈到教学的课堂上)→小结过程(指出问题,纠正错误)→完成教学。

(二)采用数码影像技术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依据

1、立体构成有别于学生们过去接触的其它造型活动,比如绘画、摄影等等。这类造型活动都有客观对象作依据,其表现手法多用描绘,再现复制客观对象。而立体构成则是一种与此完全对立的观念—纯粹的思维方法和技术性的制作。学生往往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与作用,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乏和盲目性。因此,在本次课中特别加强了这方面的教学。

2、因为立体构成设计的思维训练,既有抽象思维,又有形象思维,并且是形象的具体表现,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它涵盖了形态与空间、材料与结构、审美等方面的知识。对此,学生往往会觉得深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地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学。因此,采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将复杂的过程简化为直观、简洁、有趣味的轻松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畏难心理。

同时,把数码影像技术和电脑多媒体运用技术引入到本次的课堂教学之中,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其目的是想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有效地节省时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对这类的实践课型,仅用一节课时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而利用上述电教手段,有仅使教学更直观、简洁,

更主要是减少了教学中诸多不必要的讲解、示范、板演等环节,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时间,针对性地完成学生的辅导,及时解决学生作业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环境情景化,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快速与直观具体—利用数码影像技术与电脑多媒体应用技术,将客观自然环境模拟到课堂上,使学生的设计对象更加具体直观,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3、由于受教学条件、课时量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次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培养创造意识和审美能力上,以补劳技课教学中过分偏重于动手,而忽略创造性思维与技术性训练的不足。

4、本次课改变了以往个体形式完成作业练习的习惯,而采用合作的方式,这是为了节省时间和减轻学生作业量,以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构想创意,钻研技术,解决立体构成中技术性的问题;并且充分运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优秀作品。其质量与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比的。

5、鼓励、评价的过程。

每组学生们做好一个立体造型,当即赞扬。指导学生相互欣赏其作品,尝试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作品,促使审美能力提高。

6、课外延伸:

还可以在今天学习各种造型组合的基础上,做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其他造型。 (图片欣赏)

(三)作业

1、主题:现代雕塑

2、背景:学校教学大楼

3、要求:四人为一组合作,形态不限

4、完成:随堂

目的与任务:利用主题(现代雕塑)的设计与制作,体验创意与表达的过程。“认识”和“理解”抽象形态的具象形式表达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效果预测

首先,思维方法和技术的训练,不同于学生所接触的其他课程那样比较客观,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潜在的作用认识明确,容易达到教学目的。而本次课是一个

新的观念,在教法与学法上都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因此容易出现“认识”上和“理解”上的难点问题,必须有效地发挥本次课所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其次,正因为本课在教与学两方面是一个创新的尝试,往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学习欲望,产生出一个全新的教学局面,应该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课时时间的限制、学生“认识”与“理解”知识点速度的快慢、动手能力的强弱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将影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发挥,因此要求教师做到:充分利用有利局面,克服其制约因素,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课总的指导思想将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认识和创作抽象形态的形式美感,提高制作中的技术指导能力和审美水平。并选择电脑多媒体配合教学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法与学法上进行一次全新的尝试,将劳技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争取使教育教学与时代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同步。

自我点评

立体构成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但本说课稿以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实施数码相机技术与电脑多媒体的演示功能相结合,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讲述和演示得形象逼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学生操作采用分组合作形式,相互激发创新火花,老师巡回辅导学生操作,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笔记

立体构成实验报告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材料)

立体构成教案

构成教案(立体)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

省级优质课参评《立体构成》说课稿
《省级优质课参评《立体构成》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