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6(整理)

发布时间:2020-03-03 03:23:3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见习报告

2010年5月1日

第一章绪言

1.交通位置:

位于湖北黄石市西部铁山区东北郊,106国道鹿獐山大道段以东,106国道铜鼓路段以北,武黄高速公路的西南方。314省道铁贺路段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西南方与铜鼓路交汇,公园位于张之洞路与兴冶路的相交点上,交通便利。

黄石市地处鄂东,临江通海,水路、铁路,公路便捷,交通发达,起着东西贯通,南北交流的重要作用。

2.自然地理概况: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北部的铁山呈北西向延伸,西南部为丘陵、岗地,整个矿区以低山丘陵为主。该地大理岩组成的岩溶地貌发育,地质历史悠久。

黄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北交流的重要作用。 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园绿化带)。

黄石市水资源十分丰富,长江流经黄石市东北边境,上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市境内河港、湖泊纵横,水库星罗棋布。黄石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含量丰富。

黄石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铁山自古以来是我国矿石开采、冶炼基地。铁山还保留了大批古代及近代矿区开采生产的遗迹和稀有矿石,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特殊的工业旅游美感。

3.实习任务、目的:

了解大冶铁山地质状况,巩固地质学基础所学内容,深入研究地质学的精髓,并学会将之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合理利用资源。

4.实习要求:

遵守实习纪律,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做好记录和笔记,注意听指导老师讲解。

第二章地层

1.出露地层及其分布特点:

铁山矿区主要为下三叠统大冶群灰,但已变质成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和角岩。大冶群从下至上分布有七个岩性段,与上部成矿关系最密切的是大冶群第

四、五段大理岩。

第一段:灰黑色角页岩,黄褐色钙质页岩夹有灰褐色中厚层状泥灰岩透镜体。

第二段:灰白色竹叶状大理岩(30-50厘米,标志层),黄褐色薄层含角岩条带大理岩与灰白色中厚层状大理岩互层,发育有各种形态石香肠构造,灰褐色薄层角岩大理石。

第三段:浅褐色微薄层至薄层透辉石,石榴石条带状大理岩浅褐色薄层含石榴石条带大理石,浅棕色薄层含条带大理石具香肠构造。

第四段:灰白色含黑色角岩团块状大理岩灰褐色、浅棕色薄层含角岩条带大理岩薄层至微薄层黑白相间大理岩。

第五段:白色薄层细齿状大理岩夹薄层黑白条带状大理岩,色浅,质纯,单层厚度薄且稳定,底部为浅褐色中薄层含白云质大理岩

第六段:(1)灰褐色、浅棕色薄层含角岩团块条带大理岩。(2)浅棕色中薄层大理岩夹黑白条带大理岩及含白云质大理岩。(3)中层厚粗波状角岩条状大理岩,(4)黄褐色、浅棕色薄至微薄层白云大理岩。(5)白色厚皱纹大理岩。

2.各个地层:

寒武系(距今6.15-5.00亿年),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奥陶系(距今5.00-4.40亿年),由白云质灰岩、泥质页岩等组成。

志留系(距今4.40-4.00亿年),由一大浅海相碎屑岩组成。

泥盆系(距今4.00-3.50亿年),主要为灰白色至厚层石英岩状砾岩夹粘土岩,为有时为含砾石英岩或底部有石英砾岩。

石炭系(距今3.5-2.85亿年),为一大浅海相碳酸沉积。

二迭系(距今2.85-2.30亿年),下统为海相碳酸盐,上统为含炭地层。 三迭系(距今2.3-1.95亿年),下统为浅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如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其中石灰岩、白云岩为优质水泥及冶金溶剂原料,中上统为一大碎屑岩(如红色碎屑岩,盐溶角砾岩等)。

侏罗系(距今1.95-1.35亿年),为湖北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湖相碎屑岩。

白垩系(距今1.35-0.80亿年),主要由火山岩、碎屑岩、泥质粉砂岩组成 。第三系(距今0.8-0.30亿年),为一套红色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砾岩组成。第四系(距今300万年),境内分布较广,更新统主要为残坡积、冲积、洪积物,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湖积物等。黄石的大地构造分为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东西(纬)向构造体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新华厦构造体系。黄石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以中酸性为主,侵住特征为四深成、浅成,超浅成列贲发;成岩特征,可分侵入岩、火山岩。

第三章岩石

1.鄂东南地区侵入岩体特征:

鄂城岩体呈纺锤状,走向NWW南缘向南倾,倾角60度-70度,北缘向北超覆,倾角20-45度,往东变陡达60度,含花岗岩、石英二长岩、闪长岩、长石斑岩、辉绿岩。

铁山岩体呈近纺锤状,长轴NWW向,南缘向南倾,北缘北倾,含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闪长岩、正闪长岩、煌斑岩、辉绿岩。

金山店岩体呈纺锤状长轴NWW向,南、北均南倾,含石英二长岩、石英闪岩,二长花岗岩。灵乡岩体呈梯行,长轴NEE向南缘呈犬牙状超覆围岩之上北缘以20度-40度倾角向NW倾斜,南缘向南倾覆,含闪长斑岩、石英长岩。

殷祖岩体似哑铃状,长轴NE向,北缘南倾,南缘南倾,含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角闪石英闪长岩。

阳新岩体呈纺锤状,长轴NWW向,总体产状很难确定,北缘北倾,倾角80度以上,南缘倾角70度左右,含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

2.矿物、岩石:

铁山矿区范围内出露的沉积岩较少,主要为二叠纪灰岩,黑色薄层硅质岩,夹黑色含碳质板岩;出露的岩浆岩有四种: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正长闪长岩,斑状石英闪岩长; 变质岩主要为三叠纪大冶群变质大理岩和矽卡岩。

黄铁矿:经常发育成良好的晶体,有六面体、八面体、五角十二面体及其聚形。六面体晶面

上有与棱平行的条纹,各晶面上的条文互相垂直。 有时呈粒状、块状集合体或结核状。浅黄(铜黄)色,条痕黑色(带微绿),强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6~6.5(硫化物中硬度最大的一种)无解理,性脆。相对密度4.9~5.2。在地表条件下易风化为褐铁矿。

黄铜矿:完好晶体少见,多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5~4,解理

不清楚,性脆。相对密度4.1~4.3。

石英:石英有多种同质多像变体。最常见的石英晶体多为六方柱体及菱面体的聚形,柱面上

有名显的横纹。在岩石中石英常为无晶形的粒状,在晶洞中常形成晶簇,在石英脉中常为致密块状。无色透明的晶体称为水晶,另外还有因含杂质而代颜色的紫水晶(含锰),烟水晶(含有机质)、蔷薇水晶(含铁锰)等。具典型的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无解理,贝壳状断口,性硬,硬度7,相对密度2.5~2.8。

磁铁矿:晶体常为小八面体,有时为菱形十二面体,通常呈块状或粒状集合体。铁黑色,条

痕黑色,金属或半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5.5~6。解理不清楚,性脆。相对密度

4.9~5.2。具强磁性。

方解石:晶体常为菱面体,集合体常呈块状、粒状、鲕状、钟乳状及晶簇状等。无色透明者

称冰洲石。硬度3,三组解理完全。相对密度2.71。遇稀烟酸产生气泡。

孔雀石:针状或柱状晶体,一般多呈钟乳状、肾状、被膜状或土状等。晶体呈玻璃光泽,半

透明。硬度3.5~4。相对密度3.8~4。遇酸起泡。条痕和颜色为翠绿色。

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辉石组成,多为中、粗粒状结构,部分辉石呈较大斑晶出现。新鲜岩石近乎 黑绿色或黑色,但在地表条件下橄榄石极易风化变成蛇纹石,使颜色变浅。

花岗岩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有黑云母或角闪石。通常钾长石多于斜长石。其多为肉红色、灰白色,略有黑色斑点。

砾岩主要成一般是比较坚硬的岩石碎屑。根据碎屑的磨圆程度可分为角砾岩和砾岩。 可能由河流短距离搬运而成,分选和磨圆度较差,砾石成分也较复杂。砾岩中一般少有化石,或只含有等生物碎屑化石。

铁质岩富含铁矿物的化学岩或生物化学岩,主要矿物成分有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等,常混入砂质、黏土、硅质等。致密鲕状、块状、豆状或肾状结构。 在地质时代的陆地表面,更主要是在浅海边缘形成。我国中、新元古界、泥盆系、石炭系等常富含沉积型的铁质岩(铁矿)。

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有灰、灰白、灰黑、黑、浅红、浅黄等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划动,滴盐酸剧烈起泡。石灰岩易溶,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黏土矿物、石膏等杂质。 其中原白云石的特征是成层稳定,生物化石稀少,常和石膏共生。

石英岩石英含量大于85%,由石英砂岩或硅质岩变质作用而形成。矿物成分除石英外,还含有少量长石、白云母及其他矿物。坚硬致密,具等粒变晶结构,块状断口,在断口上看不出石英颗粒界限。纯石英岩白色,含铁质者呈红、紫红等色,或具铁矿斑点。

矽卡岩主要在中、酸性侵入体与碳酸盐的接触带,在热接触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和高温气化热液影响下,经交代作用所形成。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等,有时出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物。具不等粒粒状变晶结构,晶粒一般比较粗大,块状构造,颜色较深,相对密度大。

第四章构造

1.构造:

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所反映出来的岩石构成的特征,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的方式和面貌特征。地壳运动使沉积岩层发生弯曲,产生裂缝、断裂,并留下永久形迹,这样就形成了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就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的形迹(结果)。地壳运动是形成地质构造的原因,地质构造则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铁山地质构造主要是褶皱,扬子向斜褶皱带的一部分,断层与褶皱并存,地质条件复杂,其中,还不乏许多古老的构造运动痕迹。

2.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向斜,一种是背斜。褶曲地质构造中褶皱的基本单位,即褶皱变动中岩层的一个弯曲。 褶曲具备如下要素:核(中心)、翼(两侧)、顶角(两翼交角)、轴面(平分顶角的假想面)、枢纽(轴面与岩层面的交线)、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转折端(两翼会合的部分)。黄石矿山公园就保存有比较典型的褶皱,一处为倾斜褶皱,一处为平卧褶皱。

3.断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断裂和错动,总称为断裂构造。他可分为断裂和节理。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断层有地堑.地垒两重要的形式。黄石矿山公园有多处断裂。

4.历史阶段:

震旦纪:形成地层为震旦系(Z),大陆壳已经形成为许多大规模的稳定部分――古地台。构成古地台台基的都是变质的岩石,如各种片麻岩、角闪岩、混合岩、片岩、千枚岩、大理岩、石英等,厚度很大,其中经常穿插着各种侵入体。一般认为从震旦纪开始,才在稳定的地层上发育了稳定类型的盖层。从板块角度推测,从震旦纪开始,直到古生代末期,是冈瓦纳古陆联合阶段,而北方古陆则处于分裂阶段。

震旦纪后生物群大量出现,高级藻类大繁盛。震旦纪到来之前,一次强烈而广泛的晋宁运动使中国古地理形成一种新的格局,许多地区隆起为陆。震旦时期浅海广布,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形成白云-硅质岩构造。

石炭、二叠纪:海西运动和联合古陆的形成。自古生代特别是晚古生代以来,大陆块不断靠近和聚拢,若干大陆块边缘和相邻地槽受到挤压、发生褶皱和隆起上升,形成岛屿和山脉,导致大陆块的拼接和扩大,最后形成联合古陆。 地史上第一次出现植物分区现象。

中生代:中生代是构造运动剧烈而频繁的时代,是岩石圈板块发展演化趋向于形成近代构架模式的时代,也是岩石圈板块从联合有走向分裂、漂移、逐步完成近代海陆分布格局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构造运动包括两个阶段,印支运动结束南海北陆的局面,中国基本形成大陆环境。燕山运动期东西分异明显。大规模岩浆侵入和喷发活动,西部地区古生代褶皱带强烈上升。

第五章其他方面

1.外动力地质现象:

黄石矿山公园资源的开采,使得该地地貌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天坑就是一

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矿产资源的丰富,使其一度成为采矿的焦点。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的过度开发也使得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环保兴起,公园里曾被采掘一空的荒地也被种上了合适的树木,生态有了改善。

2.旅游:

随着黄石矿山公园矿产资源的开采,许多地质遗址也成为了科学家及学者们的注意。这样,这块宝地又被用于旅游,吸引了不少的游客,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这也为其做了很好的宣传,更有利于我们在地质学方面的发展。

后记

1.这次矿山公园之行,我感触颇多。首当其冲,我明白了野外实习与旅游的不同。一提起实习,我们大家都会觉得兴奋,以为实习就等同于游玩。到了现在我才知道,这两种事物完全不是一回事。野外实习的纪律就不用说了,光是认真做好记录和笔记,注意听老师讲解就要消耗我大半的精力,因为他讲的是实习报告内容的重中之重,不可有一点放松。

2.不过,不得不说,这次实习我收获得更多。 因为我们实实在在的看到触摸到平时只能在书上接触到的东西。我们对矿物、岩石的观察使得我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在野外找出褶皱、断层等构造形态,而且能够感受到那些构造的古老,触摸到古地层。这些都是得我们对课本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想更进一步地研究它。

3.这次的实践也让我更进一步地明白了团体的重要性。遵守纪律虽带有限制自由的意思,但世上哪有绝对地自由?因为实习内容很多,一个人很难完成任务,我们就分小组地一起搞,最后不仅完成了任务,同时也玩的很好,同学之间地交流也多了。

4.不过,这次实习有点不足的是,我们实习内容与当前学习的不一致。建议以后把时间安排好。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2

黄石矿山实习报告

白银国家矿山公园情况简介

参观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有感

河北任丘华北油田国家矿山公园

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采访材料

公园实习报告

矿山实习报告

矿山实习报告

矿山实习报告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6(整理)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实习报告6(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