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基本功修炼

发布时间:2020-03-03 05:50: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节 讲述与讲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语言。教师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独特的语言方式并将它呈现出来,传递给学生,同时在与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运用语言的技能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不是单向的,它具有交互性,只有在交流中,教师的语言信号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师生的思维才能碰撞出火花。新课程标准摒弃被动接受,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便至关重要,这就为教师的语言交流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将讲述与讲授有机地结合;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和追问的效能;如何倾听与对话;怎样恰当地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中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语言交流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讲述与讲授的态度已不再是完全地排斥,这种传统的、备受鞭笞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更加理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严格控制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形1:小学美术《画表情》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同学们,贾老师有一个绝技,那就是善于模仿,你们相信吗?看到你们表情各异,很怀疑吧?那我现在就来试一试,给你们模仿ⅹⅹ同学的表情。(教师做紧张表情并问)你们看到这个表情时是什么感觉? (众生笑)

生:紧张。

师:太紧张了,放松点儿。ⅹⅹ同学的表情就很好嘛。我给你们模仿一下。(教师做微笑表情,嘴角往上翘,很放松,很自信)我们一起来做这个表情。 (学生做微笑表情,众生笑。)

师:大家的表情多灿烂呀。有一个人他的表情很多变,大家想不想看看呀?

师(边出示图片1:喜,边讲故事):这个人叫铁蛋,人称“电视迷”,每晚的电视节目没有一个落下的。瞧,他看得多高兴呀。突然,屋子里一片漆黑,怎么了? 生:停电了。

师:(出示图片2:怒)铁蛋脸变色了,气得五官错位,横眉立目。不知等了多久,终于来电了,(图片3:乐)他乐得五官快速散开,变得眉飞色舞,嘴角翘得老高,马上“啪”地打开电视,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位漂亮的主持人微笑的面孔,并说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再会。你们猜他接下来的表情会是怎样的? (学生纷纷做表情。)

师:(图片4:哀)嘴角瞬间从上面掉下来,失望极了。仔细观察,这个人的什么地方一直在变? 生:五官在变。五官一变,表情也随着改变。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如果你们平时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的表情是非常丰富的„„

情形2:小学美术《画家凡·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凡·高从27岁开始正式绘画,他起初并没有什么绘画技能,只能日以继夜地钻研绘画技巧。这一时期的凡·高并没有经济来源,只有他的弟弟每月定期给他汇钱,他还要用这有限的钱来买颜料和画布,可以说在凡·高创作的10年中他经常吃不饱肚子,经常以喝白开水来度日,用节省下来的钱买颜料和画布。但他却从没有放弃过对绘画的热爱。下面我们来共同了解凡·高的早期作品《吃马铃薯的人》。 师:在画中凡·高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人?他们是什么样的神态? 生1:画的是贫苦的人,面黄肌瘦,穿着破旧,看起来很丑。 生2:表现的都是劳动人民,他们给人一种疲惫、憔悴的感觉。 师:灰暗的,黑乎乎的。

生:昏黄的灯光照在他们脸上,低矮的屋顶使室内的空间显得更拥挤了。

师:画家用遒劲的笔触刻画了人物满是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身体。这样底层人的“丑陋”让你厌恶吗? 生:同情、怜悯。这样的“丑陋”打动着我们,这是一种真实自然生活中的农民形象。

师:大家理解得非常好。我们再一同来看一下,与凡·高同时代的画家一般都在画些什么作品?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其他画家的作品。

生:和他同一时代的画家画的人物,大多表现的是上流社会的绅士、淑女和有钱的人。

师:是啊,这样的画是华美的,色彩是明艳的。在当时有几个人愿意看凡·高这样“丑陋”的画?这样的画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他经常画一些贫苦的劳动人民,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朴实、善良。

师:对,这和我们刚开始说的凡·高的一些生活经历有关。我们继续欣赏他的一些相关作品„„

情形3:小学美术《画家凡·高》的教学实录片段

师:《吃马铃薯的人》等画是凡·高的早期作品,我们接下来欣赏一下他的后期作品。

凡·高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没有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描绘,更多地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觉。在当时,他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被人们所接受,长期的透支工作和营养不良终于使他换上了间歇性精神错乱,在一次发病期间他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别人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著名的《星月夜》就是他在精神病院时的创作。 师生欣赏作品《星月夜》。

师:在这幅画里画家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表现的是夜晚的星空。村庄、树木、月亮、星星„„ 师:画家用了什么样的笔触来表现描绘夜空的奇特景象?

生1:是用螺旋状的、卷曲的、扭动的笔触来表现的。

生2:天空是螺旋状的笔触,螺旋状的光环布满整个天空,银河也有动感,好像在滚动。 师:夜空下的大地、树木给你的感受有哪些?

生3:大地像在颤抖,天空如旋涡,树木扭曲似火焰一般,像要把自身连根拔起„„ 师:通过这样的笔触画家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绪?

生:我们感受到了凡·高的内心世界非常不平静,有一种被压抑的感觉。

师:是的,同学们了解了凡·高的人生经历,就能够走进他的情感世界,就能理解他的作品。凡·高的画面粗犷豪放,充满激情,我们感受到画家是通过作品把自己内心深处的全部痛楚都放射出来。这就是凡·高笔下的夜空,更准确地说这就是凡·高心中的夜空。但当时他这样的艺术风格并不被人理解,在那个时代,凡·高被人低估了。所以,他生前仅仅卖出去一幅油画《红色的葡萄园》,仅仅卖了几美元。

师:1890年7月,凡·高在又一次的发病过程中举枪自尽了,年仅37岁。我想问同学们的是: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

生:我们感悟到,人在逆境中应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师:我们的人生道路不会是一路鲜花,也会有荆棘坎坷,面对困难我们要勇于抗争,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情形1中,教师在上课伊始,采用轻松对话、模仿学生表情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缓解紧张情绪,有效地创设了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接着,教师巧妙地利用风趣幽默的模仿表演,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对教师的关注,使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中,自然引入本课主题。随后,教师按喜、怒、乐、哀的表情顺序边出示人物表情图片,边讲述一则小故事,教师的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学生轻松而又十分专注,在一阵快乐的笑声中,感受了人物丰富的表情变化。学生也在观察体验中了解了各种表情的五官变化特点。这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的创设,离不开教师风趣、精到的讲述。而这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最初制作了大量的PPT,将人的表情图片放在上面,让学生观察总结。比较而言,与其让学生枯燥地进行图片对比,不如带有教师感情的讲述演示更直观、更有情趣,更吸引学生。

情形2与情形1相比,有所不同。面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教师明白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尤其对凡·高等各种流派的外国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不足,学生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仅仅停留在现有的表层认知基础上,是浅层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教师对凡·高早期生活经历的讲述和介绍。与前面情形1中教师讲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事物的剖析,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对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进行分析了解,并逐渐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引领学生对画家的创作目的进行剖析,对审美进行健康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了解凡·高善良、质朴的内心世界,理解他的作品。这里面包括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也有对欣赏方法的指导,更有深层次的思考,这种互动、引领式的讲授,更注重给予——给学生知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情形3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凡·高的后期作品《星月夜》,这是凡·高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本课的重点学习内容。学生通过教师深情真挚的讲述,进一步了解了画家这一时期坎坷的人生境遇和创作此画的时代背景,从而较好地突破了欣赏难点,发挥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画家创作意图、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一部分的讲授是必要的,为下一步师生具体剖析《星月夜》做好了铺垫。接下来,教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师生互动分析和总结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分析作品美术表现方法、艺术形式时,紧紧抓住这位天才画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个如此充满艺术激情的人,却在孤独和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和对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这位大师更具有吸引力,这也是感动和打动学生之处,学生对这位艺术大师又多了一些了解。同时,通过学习使学生从肤浅朦胧的认识转化为对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艺术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感受到了画家绘画风格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和他人生的经历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凡·高的绘画给他们带来的思考和震撼。

情形2中的教师面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明白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虽然了解一些体育项目和体育明星,但对体育项目和明星们的背景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学习,更要扩大知识面,也就是要进行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整合,把各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于是就有了教师的那段话。这一段与情形1教师的讲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含了对人物的剖析,问学生是否喜欢他,是否喜欢这个体育项目。这样的设计包含了对知识的联系、拓展、延伸以及对学生内心的感化和教育。它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深层次的思考,而非只有简单的创设情境、引起兴趣的功能。这一段,我们称之为讲授。讲述,注重的是陈述;而讲授,更注重给予——给学生知识、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情形2的教师教给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带领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主题,引领学生顺其自然地学习动词run,并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从直观上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起来会更容易。学生学习完所有动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个小的总结,然后通过学唱歌谣,加深了对单词的记忆。最后在新知讲授完后,教师通过一个综合的操练,一方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查漏补缺,符合新课标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要求。

“讲”和“听”同“教”与“学”一样,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讲”,是基础,其他方法只是辅助的手段。而学生只有真正学会了“听”,才有可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真正转化为能力。 1.讲述与讲授的现实意义

虽然讲述和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受争议的方法,但却是课堂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它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讲述与讲授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为学生迅速搭建通向知识的桥梁,而且与课本、学具、标本、挂图、音响和网络这些“冷冰冰”的课程载体相比,教师的语言更易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课堂、教学产生情境性和感召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师通过自己的讲述和讲授能够创造有活力的、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能取代它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讲述与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同时,也使学生少走弯路。因此,讲述与讲授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省时和高效的特点。

讲述与讲授有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述与讲授,学生才得以领会和掌握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

讲述与讲授融入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是教师内心真、善、美的流露。所以,讲述与讲授不仅是知识的输出,更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它引领学生以真、善、美的标准比对人生、衡量世界,成为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因而,一个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也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2.讲述与讲授的教学原则

讲述与讲授的的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实施初期,许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讲述与讲授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地灌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实现角色的转变。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错误地认为教师就应当彻底从讲台上走下来,完全放弃讲述与讲授,导致自己退而成为课堂的附属品,讲述和讲授的基本功逐渐被弱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述与讲授者,应当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把现成的知识讲给学生,并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够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之上的。教师把知识讲解得很清楚明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同步参与,这样就能把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问和障碍牵引出来。否则,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并加以迁移应用。

(2)讲述与讲授要适当。讲述与讲授时,教师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久而久之,教师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关注自我的“讲”,从形式到内容,无形中都把自我摆在了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一味地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不顾学生接受程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进度„„这些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讲述与讲授要讲究实效。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好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作出相应的调整。 3.讲述与讲授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合理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代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或者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炼,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目的要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同时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以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述与讲授具有感染力,不仅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确定。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节 倾听与对话

倾听在字典里的解释为:细心地听取。在课堂教学中,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学习技能,更应该是教师组织教学,设计有效提问,把握学生心理动向的必要途径。对话,就是二者或二者以上之间的谈话,在课堂上包括人与人(师生)和人与物(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也存在有声对话和无声对话。倾听与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形式,可以说,教师具备倾听的充分心理准备与态度,善于第一时间从倾听中概括要点,在对话中及时应对,有启发性,技巧高超,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实录片段

投影屏幕上显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教师正在兴致盎然地侃侃而谈。 生甲:我觉得蒙娜丽莎很丑!(这时有同学随声附和,有同学面面相觑,有同学在看教师的反应。) 师:(若有所思)嗯,那么请你具体说说她到底丑在哪里? 生甲:那我说不出来,反正我觉得她一点都不好看。 生乙:她没有眉毛的。

生丙:我觉得她的眼神怪怪的。

生丁:我觉得颜色也不好,一点也不鲜艳

师:首先我很同意同学们的看法。我也不觉得这幅画画得很好,我要是努力点的话,也许画得比达·芬奇要好。

生:(小声地笑)老师可真自信!

师:不过今天的艺术家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建立在前人的成就基础之上,就像你们终究要超越前人,超越老师。但是我记得有位名人说过:“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达·芬奇就是这样一位巨人,请同学们来看在文艺复兴前的人物绘画作品。(屏幕打出中世纪作品)比较一下,这是中世纪的绘画。

生甲:这个更难看了。 生乙:一点表情都没有。 生丙:颜色很不好看。 生丁:一点立体感都没有。 生戊:还是蒙娜丽莎更美点。

师:同学们知道达·芬奇画《蒙娜丽莎》用了多久的时间吗? 生甲:我知道油画很费时间的,要几个月的时间吧? 师:是四年!

生乙:四年的时间他一直在画吗? 师:不是,他画画停停。 生丙:他是偷懒了吧?

师:不是的,他是需要停下来搞研究。(众生不语,茫然)同学们知道数学上的黄金分割定律吗?那就是达·芬奇发现的。他在画《蒙娜丽莎》的时候画面上所有重要的点都是经过严格的计算,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所以他的构图均衡严谨,堪称完美! 生乙:达·芬奇还懂数学呀?

师:不但懂,他还是位很有成就的数学家。再说画的颜色。丁同学说的好,古典绘画的颜色被后来的大师贬斥为酱油汤的颜色。要是跟后来很多大师的绘画相比实在是不能恭维。但是同学们不知道的是,在达·芬奇之前还没有人用这样的颜色来绘画,甚至连绘画所用的颜料都是达·芬奇自己研制出来的。 生:自己研究颜料?那需要懂得化学才行! 师:是的。可以说达·芬奇还是位化学家。 生:他够全才的了! „„

师:现在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甲:我明白了,欣赏一幅画要了解它的背景。

生乙:看来过去的人的审美观点跟现在的人有很大区别。 生丁:我明白了对作品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去欣赏。 师:完全正确!加十分!

对话,作为新课改理念下课题实践的一种目标追求,正为更多的教师所注目和推崇。本案中的教师,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即时调整教学方式,以平等对话的姿态把教学演化成了一场研讨。其中教师那句对学生认为享誉世界的名作“丑”的认同一下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原本的认识差异,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了以“理解—参与—互动—构建—互惠”为基调的和谐旋律。试想,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声音,或默然处置,或横眉冷对,那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即便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恐怕也只能是无人喝彩的“自拉自唱”。注重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是温情的、人性的。对学生而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显、个性张扬、创造性的解放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对教师而言,其角色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说,注重倾听与对话的课堂才能实现师生间的互惠乃至双赢。1.倾听与对话的意义

(1) 倾听与对话,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新课程改革中最响亮的呼声,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途径。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才能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地进行教学意义的构建。由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管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知识的储备和掌握上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生活经历的积累等方面,教师都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教学中最容易产生教师“一言堂”“一手遮天”的局面。教师的倾听就是克服教师垄断课堂的最有效的措施。教师的“置若罔闻”是对学生学习热情和主体意识的无情扼杀,最终会使其成为课堂的旁观者。只有教师习惯于当好听众,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提问、讨论、总结、概括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有积极思考的动力和主动提问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倾听往往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思想火花,并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有效起点。

(2)倾听与对话,是保障有效教学的根本措施。学习者是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看到的可能是事物的不同方面,所以,并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理解。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应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只有通过倾听与对话才能发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经验”,才能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教师的“讲授”多么精彩,若想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就需要有效地“对话”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着“互动”的、“对话”的状态。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3)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实现倾听与对话的主要途径。具有互动意识和开放性的问题能使教学更为新鲜有趣,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进行多种多样的回答,这是一种很好的对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焕发出来以后,教师的责任就要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倾听”过程中要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这样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面对错误答案时,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必要时,还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回答的进展,自然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2.倾听与对话的原则

(1)民主、平等。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没有民主和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交流,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的过程。事实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把教师排斥在倾诉者之外,在心理上没有把教师看成是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教师不愿意或不习惯倾听,是由于师生之间地位不平等造成学生或者“默默无语”或者“胡言乱语”。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伏下身去”才能够真正地去“倾听”,也只有“放下架子,伏下身去”才能实现真正的“对话”。

(2)开放、生成。在传统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理解—记忆—理解;在对话教学中学生习得知识的机制是在开放的空间中生成和构建。过程不同,学习者的感觉不同,学习成果也是不同的。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即生活。”它的意义就在于把师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因此,必须把课堂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置教学情境,引发自主探究,这样,知识才能成为活的知识,这样的思维必然会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对话式教学是生成性的教学。这意味着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构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认知需求基础上的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这种在个体经验和对话过程中构建起来的属于个体的认识和属于群体的共识会沿着自己形成的认识,在今后的经历中不断发展。

(3)交往、互动。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师生之间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我—你”关系,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真诚交往,共同探求真理,交流人生体验。在这里,教师的权威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内在养成”的,即教师权威不是凭借制度的力量树立的,而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直接的对话,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构建与发展。

(4)合作、共享。根据认知共享理论,教学中应建立起合作学习机制,在这种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获得思想与智慧的激发与共享,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进而实现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

以对话、交流、合作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重在体现教学过程的“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达成共享、共识、共进,形成一个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中指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倾听必然是教学资源积累的过程,是教师掌握第一手素材以完善教学的保证,是教师自我提升与完善的必然过程。

3.倾听与对话的策略

(1)理解、鼓励,营造对话的氛围。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人们都想谈论自己的事情,希望别人来倾听它们。”在英语中,“hear”所表达的“听”只是单纯地用耳朵去听;而“listen”所表达的“听”是用自己的心去设身处地地构想,用自己的脑去判断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情感,是专注地“听”,认真地“听”。在倾听时教师要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态度向对方传达“我非常乐意听、我非常愿意同你交流”。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挫伤学生。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大致如下。

①教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倾听: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学生的每一次感悟;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②教师需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学生思考的问题与本课关系怎样?学生的感悟正确与否?有什么闪光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向正确?哪些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插嘴”有没有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学生接的话是否对路?③教师在倾听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学生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个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按照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就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

(2)虚心、真诚,共享对话的资源。不少教师仍然把自己定位于文化传承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纵使他们在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也难有释放和表达的机会,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转向教师与学生“对话”,由“独白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还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共享对话资源需要教师把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在此列举如下。

一是热情赞美式。不要在对话中生硬地发问,每次交谈前如果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及方法加以适当的肯定式评价,比如说些:“你提的问题很好”,“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之类的话语,有利于营造对话的氛围。二是真情交流式。也就是要跟学生说真话,平等相待甚至现身说法,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真情流露,这样会唤起学生对话的激情。三是巧妙设问式。一般在上课伊始,教师都要提出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的问题,以便展开有效对话,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四是画龙点睛式。对话中的起承转合,全看教师的应变能力,在倾听中抓住学生言语中的要点及时发问,才能把对话引向深入。五是请求商量式。这是体现平等和尊重的最好的交际语言。六是委婉含蓄式。教师的用语应尽量易于接受,才能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七是幽默风趣式。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对话出现僵局的时候,都需要教师亮出这个杀手锏。八是情感渲染式。美术课堂是一个情感流动的场所,情感渲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九是引领感悟式。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美术教师应该用“美好的语言”带领学生“享受审美的体验”。十是承前启后式。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这个角色往往会在承前启后的时刻发挥作用。

(3)导向、修正,提升对话质量。教师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但是并不等于放纵学生,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对话中应更加突出。为了不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教师万不可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学生在对话中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教师要及时修正。对话课堂经常出现混乱的现象,如学生接话,插嘴,甚至是一哄而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课堂,教师既要大胆开放,又要乱中求序,收放自如,把握课堂的整体。因此,运用倾听与对话基本功提高对话质量有如下的注意事项。

第一,倾听与对话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而服务。

第二,倾听与对话是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倾听是前提,对话是根基,有效地倾听才能保证对话的有效。 第三,运用这一基本功的关键在心态,要有一种平等、宽容的心态。

第四,倾听与对话的基本功是建立在具备一定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基础上的,要做到以人为本。 第五,倾听主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生长点,对话要追求真实,深刻,有生成。

第三节 使用无声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能力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大类。在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注重有声语言及黑板等教学用具、教学媒体的运用,似乎不太重视教学中的无声语言。其实无声语言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教学信息时,大多来自教师的姿态、表情和动作等无声语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语言还负载着许多新的教学思想。合理运用它们,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所谓无声语言,就是指我们常说的体态语。体态语是帮助教师简化教学的手段之一。它是利用人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结合的隐喻性语言符号。运用体态语可以简化教师的语言,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具有形象性记忆的能力,可以增加学生的情绪体验,开发其非智力因素,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情形1:初中美术《纸立体造型——面具的设计与制作》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欣赏面具作品,分析面具的设计特点。 师:面具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1:形象夸张,表情丰富,性格非常鲜明,有的很恐怖。

生2:五官粗犷、奔放、变形„„有的很原始,有的很写实、很细腻。 生3:色彩鲜艳、大胆、对比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致,总结得也非常好。

(教师板书总结面具特点:造型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面具有哪些作用?

(教师播放视频、面具图片等资料。学生观赏、感受。)

师生总结:古时面具用来祭祀,驱鬼怪,除病魔。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有表演、装饰和防毒作用。

师:我们一同来分析面具主要的结构形式有哪些?这位同学说一下。(播放古今中外面具作品课件。) 生1:普通面具、半截面具。

生2:有平面面具,也有立体面具。 生3:还有动眼面具„„

师:非常好,老师还要补充一下面具的结构„„

情形2:小学美术《会说话的手》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略带夸张地伸出自己的双手,用神秘的目光注视着学生。

师:我们的双手不仅会做事,而且还会说话?不信你们看看,老师做几个手势,大家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教师做手势。)

生:OK、你真棒、嘘„„(争先恐后地回答)

师:除了这些简单的手势,你们能用会说话的手做个动作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吗?(教师用期待和鼓励的目光注视大家。)

(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做手势,让其他同学猜。下面的一个同学有些调皮,教师急速靠近他,并轻轻摸摸他的头,他做了个知错的鬼脸,随后就全神贯注地听课了。)

教师竖起大拇指,用微笑和鼓励的表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师:我觉得你们学得太棒了。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手势说话。比如我刚才说你们太棒了就竖起大拇指。你们还会哪些手势?

生:有交通手势,警察叔叔要通过手势来指挥交通;还有音乐指挥家手势、裁判员手势,等等。 师:手不仅会说话,还会表演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

(教师示范表演手影:小猫、鸽子、老鹰、蝴蝶、孔雀等,请学生们猜一猜。看到学生兴奋不已,教师露出故作玄虚的表情。) 师:还有更神奇的呢。

教师快速简单地示范创作方法:

首先,先用左手做好一个动作,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将它按在纸上,用笔紧紧靠着手的边缘,描出手的外形。线条要流畅。

其次,指导学生通过描绘出手的外形进行添加。(把同一个外形变换不同角度进行想象。)最后涂上漂亮的颜色,一幅有趣的手形画就完成了。 生:哇„„(想起了掌声) 学生立刻跃跃欲试。

情形1中的案例是教师在面具教学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运用纸进行面具的立体造型制作。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解面具的特点、作用、结构等设计要素,使学生掌握面具制作的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启发性的课件和语言进行问题设疑,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去分析和表达自己对面具的认识理解。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对面具作品进行观察揣摩,针对提问,学生明确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并用概括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面具的丰富变化,使学生对面具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适时用板书提炼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明确了面具的基础知识。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发言不够积极踊跃,发言面也比较窄,并且每次提问都需要教师指名回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口语语言的运用,完全忽视了体态语的配合使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情呆板,目光冷漠,语言不够生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少心灵交流,削弱了面具艺术所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使教学信息的传达通道受阻,教学效果不佳。

情形1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讲授、展示分析作品、示范演示等方式把所要传授的知识表达给学生。但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55%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在情形2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氛围,教师先是用肢体语言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就愿意和教师接近,更有利于彼此之间的沟通,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接下来教师通过表演手影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体验中更加了解手在人们传递情感中所起到的作用。该教师还利用眼神与学生的交流来向学生传递自己丰富的情感,向学生传达了鼓励、肯定、喜爱、期待等诸多情感,通过轻轻抚摸、点头含笑等动作和表情,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信赖、被关爱,感觉到教师如同一位循循善诱、和蔼可亲的朋友„„恰到好处地运用肢体语言来替代某些对学生有消极影响的语言,不仅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更能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优质的课堂效果。因而,教师如能把肢体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语言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相互照应,便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无声语言,它不同于人们的一般日常动作。指的是用表情、动作和体姿来进行思想交流、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从上述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及身体姿势语言等体态语是教师课堂中交流信息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因为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提高信息反馈的速度,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使用无声语言的现实意义

(1)简洁、省时、高效地参与师生交流。我们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就应当关注我们自身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有时候,并不需要教师更多的话语解释,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可能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时候言语内容不宜或难以直接表达,体态语就可以发挥它“无声”的表意功能,利用它的可视性、模糊性和简洁性收到特殊的语境效果。

(2)蕴含丰富的情感信息,有助师生沟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双方在碰撞交流时,逻辑信息和情感信息往往是融合为一体的。逻辑信息的传达更多通过有声语言;而情感信息的传达与交流,可以利用有声语言完成,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来表现的。它对师生含蓄、细腻、有度地表达情感非常有利。使用无声语言是一种高级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认真揣摩,不断总结经验,才能逐步提升能力。

2.使用无声语言的教学原则

(1)体现大方正气的原则。由于教师的个性差异、教学内容、环境氛围的不同,体态语言也千差万别,更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展现特定的体态语言,落落大方,正气凛然是需要教师们共同遵循的原则,拘泥、低俗、媚艳、傲气、奸邪„„都是与教师形象格格不入的。

(2)展现个人魅力的原则。教师的眼睛不一定大,但一定要有神。当这双眼睛与学生对视的时候,会直指人心,那严肃认真地与学生交流的神色,不由得学生开小差。教师平和的目光,淡淡的微笑,稳重而又松弛的举手投足,都会让学生感到放松。教师灵活的形体动作,风趣幽默、活跃平易、富有表演特点的个性风采,让学生感受到求知的愉悦。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表现自然得体的原则。教师的体态语应注意动作的适度得体、恰当切境,这就意味着教师在颦笑蹙眉,举手投足中,都要真诚地流露内心世界,要与授课内容、环境和学生的接受度和谐贴近,切忌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盲目效仿。失去自然,生硬强用某一个体态语,都会适得其反。

(4)注重教学效果的原则。教师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最终使学生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彼此得到思想感情的交流,沟通理解,从而收到课堂学习的最佳效果。如果教师的体态语言没有发挥这样的功效,那么,这样的体态语言的运用就没有意义。因此,教师还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体态语言,切实提高运用体态语言的水平。

3.使用无声语言的方法

(1)面部语言的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必须重视面部表情的正确运用。因为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心灵默契,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可以使用“环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亲切的“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例如情形2中,教师就适时、恰当地使用了面部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堂上集中学生注意力时,也可使用环视目光提醒学生自律。

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不仅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快,精神振奋,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教师的微笑会化作涓涓暖流,流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爱的动力,教育也就在这微笑之爱中走向成功。

(2)手势语言的使用方法。手势语言主要包括手指语言和手臂语言。手势语言是指教师利用手表达意图、传递信息的体态语。例如情形2中,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巧妙地采用了适当的手势和动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想象力,使不断变化的形象更加鲜活,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各种造型,还能使学生理解学习绘画创作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搭建了阶梯,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手势语言以外,还应注意在教学行进过程中采用手势语适时激励学生。

(3)身体姿势的使用方法。身体姿势语言主要指头部、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体态语的运用。头部的体态语主要有“点头”、“摇头”等。“点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满意时常常会使用“点头”。

(4)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各种体态语的综合运用。情形2中的教师,将面部语言、手势语言和身体姿势语言有机结合在了一起,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又构成了教师自然、独特的教态美,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美的熏陶,思维得到启发。 3.使用无声语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尊重每一个学生。比如在使用环视这一体态语时,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产生公平感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同时,要避免使用瞪视、怒视等,尽量避免使用带有轻蔑性的手势语言,这些都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在使用身体姿势语言时还应避免使用如背手、双臂交叉至胸前、双手撑在讲桌上等动作。

(2)要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教师在讲课时应当以讲台为中心,否则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走动时步伐应轻缓稳健,要尽量围绕讲台上下左右适当地走动,不能无目的地乱走,也不能呆立于讲台旁不动。偶尔也可以绕场一周。一般不要走到教室的后半部去讲课。

(3)要以认真备课为前提。能否恰当、有效地使用体态语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关键是教师能否做到对教科书、对学生心中有数。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标准、教科书特点以及学生现状等研究教科书编排体系、单元重难点以及每一课例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体态语“水到渠成”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教学感染力,使学生学到真知。

第二章 教具展示基本功

第一节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

教具展示基本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器材,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一种运用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有计划地进行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培养、训练和提升,才能胜任所从事的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价值;提倡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相联系,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摒弃被动接受,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新课程的全新理念必然对教师的教具展示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板书、标本、挂图的使用和简笔画的基本功,还要具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基础,拓展黑板、小黑板使用效能,合理利用四周墙壁为教学服务,开发学具、教学游戏,PPT课件的制作和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的基本功,以及实验演示与指导的基本功。

教师通过本章的学习,能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作用,系统地掌握有关课堂教具展示基本功的内容,更准确地将这些教具展示基本功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运用能力,为上好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是学校教室的基本构成,也是学校课堂教学必需的教具,它们不但有着传统的教育功能,而且能够辅助教学,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教学情境,更是教师、学生交流互动、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对黑板教具的有效使用,对教室墙壁的巧妙利用,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现代美术课堂中的教学作用,掌握黑板教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运用教室墙壁的技巧,对更好地实施中小学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情形1:初中美术《物象空间的表达》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了几个长方形,提问:“如何将这几个长方形变得立体呢?”学生在作业本上将长方形画成长方体,教师同时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上演示。画好后,教师针对完成情况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并总结了平面图形变立体的方法,进而向学生讲解表现立体空间要表现出上下、左右和前后等三个维度。教师接着提问:“怎样表现立方体的前后关系呢?”教师演示讲解后,学生继续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修改添加。完成后,教师对比总结出“平摆”和“遮挡”的空间表现方法,引出立体空间的“透视法”,教师继续请几名学生分别以立方体和树为对象进行修改添画。最后教师根据黑板上已有的形象,进行了添画演示,抛出问题:“现在这些立方体和树林构成了一个社区,作为现代化的社区,同学觉得还应该添加哪些设施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到黑板上添画,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添画。在学生不断地添画后,黑板上出现了一幅完整、生动、具有空间感的现代居民区的巨幅画作,教师顺势点出这是“游移式”的空间表现方法。

情形2:小学美术《花的世界》教学实录片段

上课前,教师在教室墙壁上贴满了各种花的图片,在黑板上挂满了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花朵。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墙壁上的花吗?”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君子兰、菊花、向日葵、玫瑰花、牵牛花、荷花、百合花„„”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同学们认识的花真多!”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花最美呢?是颜色美?造型美?姿态美?”学生回答:“我认为向日葵最美,它的形状好像小太阳。”教师给予表扬:“这个同学形容得真贴切!”学生继续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看向黑板,“黑板上也有很多漂亮的花,请每组派个代表来摘一朵回去,一起看一看,想一想这些花采用了什么材料,是怎样制作的?”各小组代表选花回组分析、讨论„„学生分小组将做好的花装饰在各个小黑板上,并拿到教室前面展示,黑板、墙壁、小黑板上的花交相辉映,教室成了花的世界。

情形3:小学美术《恐龙世界》教学实录片段

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不同的恐龙,并要求小组讨论研究不同的恐龙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一个小组代表回答:“霸王龙,它身体庞大,头部也很大,有很多锋利的尖牙齿,可以轻松撕碎猎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又补充了几点,边补充边在黑板上演示霸王龙的画法。然后教师又叫一组代表描述另一种恐龙的特点,并将其也板画在黑板上。接着,其他小组继续汇报,教师一一将这些不同的恐龙板画在黑板上„„当学生开始作画时,下课铃响了起来!

情形1和情形2的案例都是有效利用了黑板、墙壁特有的优势进行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形1的案例是讲授物象空间表达的几种方式的教学片段,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通过直观的板画演示向学生展示物象空间表达的几种方式,然后让学生针对每一种方式进行练习,这样的学习往往很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本案例中的教师则借用简单的立方体和树等形象,讲解浅显生动、板画演示逐层递进,让学生不断丰富对空间表达方式的理解,并通过及时地让学生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修改添加,不断地将教学主要内容以板画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在教师巧妙的示范引导下,学生添画、连接,最终使整个板画连成一体,形成了内容丰富、空间效果强的巨幅画作。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黑板的功效,化繁为简,师生互动,前后连贯,使黑板成为了学生表现才华的场所。教师对黑板的巧妙构思和利用,使课堂效果生动有趣、极富创意,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掌握了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情形2的案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教室的墙壁和黑板,张贴了形形色色的花的图片和范例作品,营造了花世界的情境和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墙壁和黑板上选择出自己喜欢的花进行描述、分析,这使课堂成为自由开放的教学活动空间。最后利用小黑板分组展示学生的作品,使整个教室成为了花的海洋,真正突出了花的世界这一教学主题。教师对黑板、四周墙壁、小黑板的巧妙利用和开发,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也让学生在这样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更为轻松愉悦,情趣盎然。

情形3的案例,我们不禁感到疑惑,这节课到底是美术课还是生物课,是讲解知识还是展示教师个人的高超技艺?教师的板演不过是学生描述的再现,长时间的板演还容易给学生造成视觉疲劳,一一板画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接下来的教学时间如何保证?教师对黑板的使用在理解上存在误区,这样的板书板画喧宾夺主、毫无意义,不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主要内容的掌握,还容易将学生引入照猫画虎的误区,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毫无益处。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是否正确地使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正确使用黑板、墙壁等教具对营造课堂氛围、提炼课堂教学知识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学会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来辅助教学是每位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技能。美术教师要遵循美术教学的规律,巧妙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四周墙壁,来营造最佳的教学氛围和情境,利用多种途径传递给学生更多美的信息,演示美术技法,解决教学重难点,提炼精华,展示学生作品,使教学活动更鲜活生动,师生的互动更富有实效,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更轻松,教学效率更高。

1.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美术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现代教学中,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教具和名言警句的公告栏,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的加入,使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的内涵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现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

(1)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学校教室的基本框架,无论是示范演练、使用挂图、展示学生作品,还是运用多媒体、投影仪,都需要以黑板、墙壁为载体进行呈现,小黑板则是课堂上灵巧便利的调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道具。同时,它们也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直观呈现知识点、展现课堂随机生成产物的重要平台。

(2)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的主要途径。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很难将学生引入教学活动中,而利用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的直观布置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

(3)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的运用有利于师生、生生在教学中的互动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可以根据教学进程中闪现的灵感在黑板上即兴展示,小组可以采用小黑板进行集体创作,学生的作品可以集中展示在黑板、墙壁上并组织评析交流,这样的互动教学真正让教室动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师生动起来。 (4)黑板、小黑板与教室墙壁是教学过程与教学成果的呈现载体,利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记忆。课堂教学中,从墙壁、黑板的布置,到教师的板书、范作、多媒体、学生作品,都是教学活动从始至终的内容再现,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和主要知识点、技能方法,也易于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记忆和课后练习。

2.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辅助教学的原则

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辅助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包括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来创设情境,进行示范演示、互动活动,还是展示学生作品,都要遵循有效性原则。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以优质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设计使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最佳策略,使其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 (2)美观性原则。美术课由于其特殊性,要求教师具有时刻呈现给学生美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包括板书、板画、版面设计、挂图、多媒体课件、情境创设、教室布局在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传递给学生美的信息。美术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加强自身的美术修养,为美术课堂教学营造美的氛围。

(3)示范性原则。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如果教师板画示范时认真对待、技巧到位,学生的作品也会相应地水涨船高。尤其对于处在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正面美好的内容能够使其赏心悦目,兴趣盎然,从而活化知识,对知识加深理解,加深记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4)精炼性原则。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精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的板书板画、挂图、范作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首先,板书书写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精华,提纲挈领,清晰醒目,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其次,范作演示的内容必须目的明确,利于学生对技法的理解和掌握。第三,多媒体和挂图的运用必须合理适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第四,作品展示要具有代表性,利于学生对欣赏对象的了解和分类比较。

(5)启发性原则。《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环境布置、情境创设、教师板书板画、多媒体运用、作品呈现,都应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前提,教师在运用黑板、小黑板和墙壁之前应尽可能使呈现的内容具有启发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一位教师在《美丽的海底世界》一课中,在利用拼图演示了鱼的结构后,又将鱼的各部分稍加改变,变成了一艘鱼形潜水艇,有了教师的提示与点拨,学生的作业有表现鱼形机器人的,还有表现鱼形城堡的„„表现出了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有效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实施策略

(1)运用多媒体、挂图、板画、悬挂实物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直观唯美的视频画面,娴熟美观的板书板画,黑板墙壁上精美富有创意的挂图和做工精巧的手工作品,配合相应情绪的乐曲,总是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渴望,往往易于学生轻松愉快地融入课堂教学。如一位教师在讲授《过年了》一课时,通过在黑板、墙壁上张贴对联、悬挂彩灯,在窗户上贴窗花,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了过年的喜庆氛围,学生一进入教室就被热烈的节日气氛所包围,顿时兴奋起来,自然融入到教学情境中。

(2)运用挂图、板画做示范交流,运用文字、符号、表格总结归纳知识点。将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纳,以板书、板画、图表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记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美术教师还应具备通过板书板画快速示范的基本功,有效进行美术技能技法的演示和讲解。

(3)利用小巧灵便的小黑板进行竞赛游戏和作品呈现。由于小黑板形体较小,因此具有方便移动、可随时呈现的优势,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小黑板的内容,课上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呈现范画、问题。还可以利用多块小黑板组织学生同时进行游戏和集体创作。如一位教师在《雄伟的塔》一课中,在讲解塔的组成时,组织各小组在小黑板上做拼图游戏。拼图背面备有磁石,可以吸附在磁力黑板上,学生自由组合很快完成拼图,然后各小组将小黑板拼图拿到讲台前面呈现给其他小组。学生可以直观清楚地看到其他组的成果,形成良好的展示交流的氛围。

(4)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演示教学内容,解决知识要点,展现精彩瞬间。现代课堂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通过动态的动画演示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间的、难以想象的东西具体化,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轻松突破知识难点。还可以利用投影技术,灵活调整影像的范围、大小,突出和强化演示过程。而且由于投影技术具有强大的再现功能,教师还可以随时聚焦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利用投影技术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

(5)利用黑板、墙壁的平台功能展示学生作品,促进评价交流。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墙壁上,能够直观全面地呈现给所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随时举例说明,还可以请学生在作品中有选择性地进行描述、分析、评价,加强生生之间、作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利于作品的改进完善和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4.注意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在教学中的问题

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是现代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用具,使用得当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提高课堂效率等作用,反之,则事倍功半。

(1)应根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和使用。在美术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挤在黑板前板画,教师板书板画浪费过多的时间,小组合作的作品无法直观呈现,墙壁空空,但黑板却拥挤不堪„„这些情况都是由于教师对教具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教师应充分了解各种教具的不同特点,依据不同教具的优势进行选择教学。如教室墙壁空间大但不易于随意调整,可用于课前环境的布置和作品的长时间展示;黑板具有位置固定、面向全体的功能,可用于课堂上主要知识点的归纳和呈现。

(2)在已有形式的基础上突出强化。教学中,总有些知识点是需要学生强化记忆的,教学情境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热情,作品展示更丰富、直观,这就需要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优势给予突出和强化。如在黑板上粘贴形象美观的艺术字总结知识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形象记忆。又如教师在讲解画面构图时,可利用事先准备的小黑板,引导学生分析、发现构图问题,并进行及时地修改,突出和强化构图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突出与强化是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必须是循序渐进的。有的教师上课前就将板书、范画呈现出来,这样不但起不到突出强化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丧失探寻知识的兴趣和动机,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

(3)要明确主次,切忌面面俱到。一堂课无论是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具有局限性,如果教师将所有的教具都运用上,难免会造成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情况,重难点不突出,还容易使学生在持续的兴奋中产生疲劳感。因此,在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时,应明确目的,分出哪些是突出重点、主要使用的,哪些是用于调剂形式和情绪、次要使用的,这样才能突出教学主题,提高课堂效率,使主次分明,相得益彰。 第二节 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

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是美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具的使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具、学具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传统教具、学具。如粉笔、板擦、教鞭、挂图、模型、实物、图表、卡片等。二是电化教具。如幻灯、录音机、教学电影、教学录像、多媒体等,这类教具的迅速发展,弥补了传统教具的不足,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具的使用对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需要,决定使用什么教具、学具,也可根据需要自制教具、学具。情形1:小学美术《雄伟的塔》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出示一个工艺品“塔”。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我手中的建筑物吗?

生:是塔。

师:谁见过生活中真实的塔?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在旅游时看到,有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北京白塔寺的佛塔;少林寺有塔林„„ 教师播放课件,请同学们观察各种不同造型的塔。

师:同学们观察这几座塔,它们都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尖组成。

师:对!塔基一般比较大而结实,塔身上小下大,塔顶往往是尖尖的,塔的整体高而复杂、一层层的。根据外观分有密檐式、楼阁式等十多种。(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示课件。)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同学们,画这样一幅以塔为主的画,应该从哪里画起,按什么顺序画呢? 生:从塔基画,从下到上画。

教师要求学生尝试画塔。学生的作品有的构图太大画不下完整的塔;有的太小,在画纸的一角里;有的过于简单„„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画非常不满意。

师:下面我们共同观看一个小动画,与你的作画过程比较一下,想一想,总结一下画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细心观赏,认真总结„„

情形2:小学美术《各种各样的鞋》教学实录片段 师(展示教具——一只手工制作的鞋):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制作的是什么? 生:鞋。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都有哪几类鞋? 生:皮鞋、布鞋、凉鞋„„

师(发给学生学具——各式各样手工制作的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这些鞋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哇,真漂亮!是用废旧纸盒、挂历纸、彩纸、水粉颜色等材料制作的。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手中的鞋子,它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鞋是由鞋底、鞋帮和鞋面组成。

师(播放课件):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些鞋是怎么做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又是如何进行装饰的? 情形1中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感知工艺品塔、浏览课件中的塔,逐步指导学生分析、感悟与理解塔的结构和造型美。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认识塔,但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见过塔,对其具体造型知之甚少,教学中课件的使用,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塔的特点和造型;图片教具视觉冲击力强,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Flash让学生了解塔的绘画方法,直观、清楚,节省时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了教学密度,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单纯的说教和教师板演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美术教学中教师亲手为学生制作学具较为普遍,它是一种直观而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情形2中的教师就制作了很多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制作热情。教师让学生把鞋拿在手上,近距离观察分析并触摸感受研究鞋的组成、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再配合教学课件中大量丰富的图片,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本课教具使用恰当,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学具、教具开发使用的意义

新理念下的美术课堂,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不仅教师要有教具,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也要有学具。视觉感受在美术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具的使用给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感受,它是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具主要包括图片、范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设计安排教具、学具的操作活动,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探究,满足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如讲授《吊饰》时,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吊饰,学生马上就被吸引住,赞不绝口,并且产生了自己亲自动手制作的冲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因此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成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最好动力。

(2)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恰当的、符合教学目的的、利于教学活动的教具、学具可以使学习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变易,减少知识的坡度,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节约时间,活跃气氛,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比如在探究“彩球的设计”时,让学生亲自拆开教师制作的范例,并探究插接面的不同插接方法及插接边的设计。这一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究中受到启发。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操作学具,不但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还可通过交流使问题探讨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学习《添画》一课时,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一张大的风景图片,要求同学们根据风景图片的内容,发挥想象,由小组内的同学们进行设计并添加内容。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并且要有不同的分工,完成一幅集体的添画作品。学生在相互交流、共同操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还经历了制作的过程,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势。

(4)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学具、教具的使用扩大了课堂的活动面,学生活动数量明显增加,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放开思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学具、教具资源开发的范围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具与教具开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网上搜寻下载,或教学大赛中产生,或教师亲手制作的电子课件。第二,来自身边的实物性教具、学具。第三,来自于对现实生活观察的可利用资源。 3.学具、教具开发使用的原则

学具、教具简单朴实,经济实用,利于探究,促进思考,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即一定是在深入钻研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基础上的开发与使用。

(1)实效性原则。教具、学具的使用与开发应从教学目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教学条件出发,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产生实效。从教学目的方面来讲,应该注意所选材料的思想性和目的性;从教学活动目标来讲,学具、教具的使用应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现,比如模糊不清或过于花哨的图片、表格、课件等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条件来讲,教师应该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教具使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注重实效,并与其他教学活动相互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

(2)针对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教具,并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教师还要针对自己的实际和学生接受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3)计划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分析教学的对象、内容、目标,而学具、教具的使用则是整个教学计划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讲授什么内容,在何时使用什么学具、教具,都应纳入计划当中。 (4)科学性原则。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接受水平,正确、恰当地使用与开发学具、教具。学具、教具的开发与使用过程应规范严密,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4.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

(1)实物性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第一,收集与整理现有的实物性教具及学具。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在整理好配套教具与学具的基础上,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及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有的教具与学具,同时还要根据本校地域情况与生源特点,挖掘、收集身边可利用的学具、教具资源,以备教学使用。第二,按段分册制作、设计可操作的教具及学具。科技的发展让课件借助电教媒体走进了课堂,但在很多时候,实物教具与学具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组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按年分册逐节制作教具,设计学具,形成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体系,以备教学中及时恰当地使用。

(2)生活性学具、教具的开发策略。围绕教学目标,开发与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感受生活与美术的密切联系。

(3)电子课件教具、学具的开发策略。一是多媒体课件。为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高效教学,可采用区域性分校、分年级承担任务的形式,制作幻灯片,下载、收集、整理动态课件,并建立资源包。还可以组织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并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检验其作用与价值,将优质高效的课件保存在资源库中。二是网络信息资源。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知识信息,可以组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引进网络资源,与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网络链接,并做好相关记录。 5.学具、教具的使用策略

(1)将各年级开发出来的实物性教具、学具整理归类。按年级分册有序摆放,并对照教学内容建立目录。学期初把目录发到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师一拿到新教材时就清楚本册教材应该准备使用哪些教具及学具,这方便了教师们对照查找和课前准备,做到了资源的有效、多次利用。

(2)把课外活动性资源的案例,分年级装订成册,建立目录,方便参阅。

(3)将收集整理及开发的电子课件,上传到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库中,以便任课教师资源共享。 (4)将相关知识内容的网络链接地址整理成册,建立网络资源链接目录,利于教师教学时有针对性地查找并使用

6.利用学具、教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使用学具、教具,要重视语言的作用。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和学生对操作过程的描述,是有序、有效操作的前提,是促进思维提升的重要手段。如《图形联想》一课,教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所述展示形象的图片。教师又问:“你还能联想到更多的事物吗?”学生回答自己的联想,教师展示学生说到的形象的图片。教师继续启发:“我们把它换一个方向还能想象成什么?大家画一下。”学生继续发挥想象,尝试进行绘画。

(2)学具、教具的使用,要注意进行表象的训练,让操作更有意义。表象是形象思维形成抽象思维的重要过程,是抽象知识扎根于头脑必不可少的中介环节。用好这一环节,就会将新学知识内化,就会对新知有深度的理解,就会把形象直观的知识抽象化。因此,表象的桥梁作用是利用学具教具掌握新知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如《生活日用品联想》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用品进行了联想,每一组虽然只有一件物品,但同学们联想的却是不同的。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种用品创造出的形象不同呢?”学生思考、回答:“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联想构思的新形象也不一样。”教师又问:“不同的角度能给人不同的启示!是不是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创作出的形象就一样呢?”学生思考、回答:“不会,因为每个人想法不同,所以创作出的形象就会各不相同。”

第三节 PPT课件的使用与制作

使用PPT进行教学,是目前中小学多媒体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技能。 PPT课件具有易学好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直观高效、表现力强、富于启发性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显著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PPT课件使用与制作的过程,体现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体现了教师对追求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理解,体现了教师对现代教学技术的领悟。因此,PPT课件的制作与修饰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的教学基本功。 情形1中的案例《奇思妙想》PPT课件取材于小学教学内容,本课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了解绘画中奇异组合的含义、表现方法,使学生能根据写生、记忆、想象的生活物品,以线描的形式进行自由遐想,组合创造神奇的新造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及创造力。此PPT的制作,有效地增强了美术课堂教学的视觉感染力,启发性强,达到了教学的预设效果。教师的导入方法新颖、视觉冲击力强。通过一幅巨大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局部,引导学生根据这个局部画面想象一幅整体画面,再展示原画对比让学生感受理解其奇思妙想。图片展示恰如其分,能够很快导出重点学习内容。为了更便捷、高效地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把书中的图片、网络资源中设计大胆、构思奇妙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引入课中,使学生开阔眼界,并配合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互动,逐步感悟画面的奇妙之处。教师指导学生欣赏总结分析奇思妙想的造型规律、创作方法。如切割和添加的方法、夸张的方法、移位的方法等,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时,在每一环节重点内容结束时都有一个概括性的总结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结尾处的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积极作用。文字、图片编排设计实用美观,是本课件的又一优点,课件采用合适的字体、色彩,再配合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奇思妙想主题绘画,加之在小竞赛及游戏环节融入不同类型的音乐,烘托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视听情景交融,为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情形2中的案例让听课人心生疑惑,这是小学美术课吗?教师PPT课件的使用丰富了学生对花的感性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但单一问题的重复性播放、不恰当的提问和引导,不但不能使学生掌握花的基本造型知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这样的课件表面上是内容丰富、美观多变,实则言之无物、本末倒置,此环节的设计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导致教学低效。

对比上面两位教师的PPT课件的制作与修饰,不难看出:合理有效地运用PPT课件,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提升,同时也对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培养有重要影响。 PPT课件是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教学内容信息化,通过生动直观的形象或精美的文字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生本对话,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PPT课件使用和制作的基本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制作与使用PPT课件时,教师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需要与学生实际,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收集各种教学素材, 撰写课件制作脚本, 并设计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元素于一体的教学课件,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PPT课件使用的意义

PPT课件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变抽象的符号为具体的形象, 能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PPT课件的使用有以下意义。

(1)化“抽象”为“直观”,有助于学生的意义建构。PPT课件应用多种信息处理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还能把人的感官不易感受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情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PPT课件的这些功能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教学意义的建构。

(2)变“单媒”为“多媒”,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资源。PPT课件能变信息的语言媒体传输为文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传输,教师可以利用文字、符号、图片、音乐、视频等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分析认识过程,理清所学知识脉络,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PPT课件的展示与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相辅相成,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准确,更清晰,更直观,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3)在“学习”中增加“审美”,有利于激发师生的创造意识。PPT课件内容的完善美、语言的精炼美、构图的造型美、字体的俊秀美、色彩的清丽美,体现着教师的学识、智慧和技艺,也能给学生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对学生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和熏陶,独具匠心的PPT课件设计,更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对提升学生审美观念和激发创造能力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PPT课件制作的原则

根据使用PPT课件的意义,在制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为教学服务。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首先应关心的是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是否有必要。课件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不能单纯为烘托课堂气氛而展示,更不能把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PPT课件常用在教学内容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场合,用于解决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者用在希望传输更多的媒体信息的时候。

(2)适度使用。适度使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量要适度。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第二,使用要适度。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简约可操作。操作“简约化”“傻瓜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总的方向,PPT课件的操作也应该如此,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的使用和学生的操作。特别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课件,在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过多的交互操作。学生接受课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视觉,因此,课件的界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尽量用简单信息准确地表示复杂信息,要突出重点。

(4)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要求课件素材无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尊重科学,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谓科学性就是实事求是,不能为追求表面的华美而掩盖事实的真相,不能用数字技术无限放大事实,不能用模拟的流程代替实际的流程,不能用数字技术歪曲科学技术。 (5)要提高艺术品位。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应该做到内容与形式美的协调统一。 3.PPT课件制作的基本要求

(1)选题。课件应该对课堂教学起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苦学为乐学的作用。 具体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选取那些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不易演示或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第二,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第三,能通过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第四,课件制作应考虑效益及效率。对于那些用常规教法能够较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制作课件。

(2)素材收集与选取。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在素材收集与选取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使用多媒体素材,要注意内容的真实性与科学性。素材的选取可以有必要的夸张,但更要严格保证其真实性与科学性。第二,素材选取要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目的服务,而且选用的素材要具有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3)脚本设计。在利用PPT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前,要构思大体结构,准备好一个脚本,作为课件制作的依据。 4.PPT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1)制作步骤 。第一步:准备素材,主要是准备演示文稿中所需要的一些图片、声音、动画等文件。 第二步:确定方案,对演示文稿的整个构架作一个设计。第三步:初步制作,将文本、图片等对象输入或插入到相应的幻灯片中。第四步:装饰处理,设置幻灯片中的相关对象的要素(包括字体、大小、动画等),对幻灯片进行装饰处理。第五步:预演播放,设置播放过程中的一些要素,然后播放查看效果,满意后正式输出播放。

(2)PPT的制作技巧。要想制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演示文稿,在实践中对以下方面的把控会有一定的帮助。

①布局:课件界面设计要生动、漂亮、实用,要有深度而且精巧,整体要有一致性。首先,要强调视觉效果,重点突出,条理分明;其次,页面结构要均衡、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字体:尽量用一种字体,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魏碑、隶书、楷书由于比较正统,有严肃之感,比较适合于标题的显示;黑体和幼圆由于其字体笔画是等粗的,投影机的显示效果会比较好一些,非常适合用于正文的显示;宋体及仿宋字体过于纤细,一定要加粗后使用,在按钮和下标上使用非常合适。规范的字体可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条理性。

③结构:PPT的灵魂是逻辑,要用逻辑树尽量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小问题用图表现。

④正确:在PPT的使用中,传达正确的信息至关重要。如果出现错别字,会像“苍蝇”一样影响着PPT的质量。

⑤色彩:三色原则,“不要超过三种色系”。 前景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一般在深色或中度色调背景上用浅色字,在浅色背景上用深色字。考虑到节约能源因素,深色背景、浅色字为佳。同一个页面的颜色组合对比度要适当,在同一屏幕上使用多种颜色时,要选择适当的对比度的颜色组合,保证色彩的可分辨性和协调性,这就是颜色的对比效应。

⑥动画、视频:动画视频在多媒体素材中是比较大的文件,一般也比较难控制,所以能够不用尽量不用,除非特殊需要,尽量要考虑使用控件对动画、视频进行控制。

⑦声音:一定要以增强效果为准绳,不能随意添加声音,以免起到反作用。

在实践创作中,坚持“能用图,不用表;能用表,不用字”的“12字箴言”,相信会使你的演示文稿锦上添花。

第四节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融合,使得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它不仅可以更加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而且改善了教具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了教学效果。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计算机和网络使美术的传播和复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极大地丰富了美术教育的资源,对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应充分认识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美术教育的重大作用。

教师通过本节的学习,能更清楚地了解各种现代教具的获得方法及使用技术,从而丰富教学技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形1:小学美术《会变的盒子》教学片段

课前教师收集各种建筑物、车辆、船、飞行器、宝物盒、机器人图片或模型、范例作品资源,把它们制作成视频录像,并收集废旧材料创作的艺术品等有关资料制作成课件。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导入,播放视频范例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小汽车是怎样做的呢?”学生欣赏交流。然后教师为大家播放制作过程的录像,接着利用废纸盒实物启发学生讨论制作要点;根据学生的讨论问题,教师再次播放制作的录像,提醒学生注意在选择纸盒时要有针对性,利用纸盒的特点进行不同造型的制作。最后教师播放自己收集制作成影像的各种车、船、飞机、建筑物、机器人的动态视频,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这些事物的特征。学生进行尝试制作,完成后的作业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评价。

情形2:小学美术《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片段

为了使学生对马蒂斯及他的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体会,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搜集的内容在课前制作成专题学习小网站,有录像、动画视频、音频、图片等,并指导学生掌握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两幅作品进行自主的探究、欣赏,提出了学习任务:(1)了解画家生平、所属画派及时代背景的相关信息;(2)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设立研究课题(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4)将课题研究相关信息发表在网站论坛上进行交流。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是一种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一名知识经济时代的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项必备的能力。教师要通过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和充分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图片、音频、视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图片、音频、视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通过展示古今中外风土人情和历史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艺术感受,给美术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增强美术教学的感染力。《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美术教学也是重要的。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无不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如上课准备铃声响起,教师开始播放选定的音乐,并在屏幕上出示一幅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静静地聆听,一两分钟后,音乐逐渐减弱、消失。这时,教室里异常安静,此时,教师没有沿用“上课,起立,老师好”的惯有程序,而是走向讲台,轻轻打开一幅精美的范画,这时,学生们已处于一个极好的氛围之中。使学生带着这样美好的心情开始一堂美术课,必然会为学生带来愉悦的享受,从而使学生能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美术。

(2)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在学生对美术、对美术活动有兴趣的基础上。而大量丰富的图片、音频、视频就是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直观经验和体会,使美术课学习变得美妙而生动,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每个人都主动参与,尽情表现,自由想象,积极创作,从而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师给学生看一段动物录像,通过看录像,使学生很清楚地认识各种动物的外形、动作、神态。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归纳动物的特点,并用橡皮泥来表现这些动物,学生兴奋极了,马上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3)扩大美术视野,理解多元文化。《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理念,它提升了美术学习的内涵,使美术学习成为了一种文化的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从纯粹的技能型学习提高到文化学习的层面上来。因此,教师需要准备大量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视听的结合中增加感性认识,感受和体验美术,进而理解美术。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整理飞天的相关资料,如图片、影像等,在课堂上展示与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配以图片和音响资料,由于每一组收集的资料都不同,所以学生能看到不同的飞天造型。在对比中了解不同时期飞天的特点。同时教师也要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与学生随时进行交流和补充。 2.图片、音频、视频的采集与下载方法

图片、声音、视频形象生动,能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下面谈一谈这些教具的采集与下载方法。 (1)图片素材的采集。图片素材的采集包括以下几点。

①书籍杂志上图片可利用扫描仪扫描出来;实景、实物利用数码照相机拍照。

②凡是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可以通过按一下键盘上“Print Screen”键,再“粘贴”到自己的文件中;抓图Snaglt软件也能将屏幕上图片截获下来。

③对于VCD中的画面,利用豪杰超级解霸3000软件将其中的一幅画面截取保存。 (2)声音素材的采集。声音素材的采集有以下几条途径。

①使用Windows的录音机录音(如外部声音,将麦克风接到计算机声卡上),采用这种方法录制声音,最多可以录制60s,如果想要录制更长时间,在录音自动停止后再单击录音按钮,就可以继续录音,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录制很长时间。

②使用录音软件录制声音。现在网络上有许多优秀的录音软件,如GoldWave、Cool Edit Pro等,每一款软件功能都十分强大,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选择。 ③对于VCD的课件声音素材,可用豪杰音频解霸软件截取。 (3)视频素材的采集。视频素材的采集有以下途径。

①对于VCD的课件视频素材,通过豪杰超级解霸3000软件进行编辑制作。

②录像带、摄像机上的视频材料,通过视频采集卡将它们进行数字处理后压缩录制到电脑硬盘中,再由专门的视频编辑软件如Premiere、会声会影等软件进行编辑。 ③电脑屏幕的视频,通过屏幕录制软件Snaglt、Camtasia等进行捕获。

(4)图片、音频、视频的下载。互联网是一个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含有大量图片、声音、视频,而且很多是免费资源,下载方便。因此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源,是现代教学中经常应用的手段。

百度和Google是国内外最著名的搜索引擎,其强大的功能足以满足教师们的教学需要。因此,利用好搜索引擎的功能将会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①在类别中搜索。许多搜索引擎都显示类别,如网页、mp

3、图片、视频等。如果单击其中一个类别,然后再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当前类别。这样进行搜索,耗费的时间较少,而且能够避免大量无关的Web站点。当然也可以选择搜索整个Internet,以搜索特定类别之外的信息。

例如:在IP地址栏里输入www.daodoc.com,进入百度搜索页面,然后单击图片,输入“莫扎特”,同时也可以选择图片的大小、颜色、种类,然后点击搜索,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搜索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图片。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载,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搜索音频与视频。

②使用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想要搜索以京剧为主题的Web站点,可以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京剧”。但是,搜索引擎会因此返回大量无关信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请使用更为具体的关键字,如“京剧脸谱”,所提供的关键字越具体,搜索引擎返回无关Web站点的可能性就越小。当然还可以通过使用多个关键字来缩小搜索范围。一般而言,提供的关键字越多,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越精确。

当然教师们也可以利用一些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来查找相关资料。如sohu的搜狗、雅虎的全能搜等。这就要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来决定。 3.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使用中的问题

图片、音频、视频教具虽然可以协助课堂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但若使用不当,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1)图片、音频、视频教具在教学应用上的误区 。过多追求图片的“外在美”,一些图片所用色彩比较亮丽、鲜艳,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失去了教具辅助教学的作用。我们提倡教具应该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追求教学教具的内在作用,而不是所谓外在的“美”。而且不应只重视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运用,忽视了有效的传统教具的运用。

(2)网络资源应用上的误区。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他传统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忽视资源的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有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筛选和整合,导致学生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的知识,反而使学习偏离了目标和方向,没有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上的误区。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演示现象、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诸多教具辅助教学中,应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精心设计。信息技术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用“构建主义”的思想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实现“意义构建”,创设更为逼真的“情境”,可以改善认知环境,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

基本功修炼

基本功新修炼

基本功修炼要诀

班主任基本功修炼

教师基本功新修炼

怎样修炼教学基本功

教师基本功修炼心得

初中历史教师基本功新修炼

教师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基本功修炼
《基本功修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